APP下载

用创意视频剪辑技术打造有影响力的节目

2020-01-09赵鑫

中国传媒科技 2019年11期
关键词:影视节目动画数字

文/赵鑫

对视频进行剪辑是为了推进叙事节奏,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传达影视节目的内在思想,是创作高质量的影视节目的重要技术手法。创新性的数字剪辑手法在画面转场方面给影视节目的时空关系带来了新的可能,增加了其创意性和可看性。传统的剪辑形式对于影视节目效果的传达影响逐渐变弱,探索新型的剪辑方式对提升影视节目的影响力意义重大。

1.视频剪辑技巧研究的现状和意义

视频剪辑是指在拍摄之后,将大量原始素材,包括已拍好的镜头素材和所需的其他音频、图片、动画等通过利用后期软件进行选取、切合组合成新的连续的、内容传达无误的、并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作品。视频剪辑是对视听艺术的表达,是影视作品后期制作中最重要的环节。剪辑决定了影片的叙事结构,控制着节目的表达节奏,好的剪辑技术可以带领观众进入既定情境,调动着观众的心理,带动观众的情绪感知,能够决定影视节目的成败。

目前,快节奏的社会环境,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在空闲时间观看影视作品来进行放松。摄影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影视节目的内容越发丰富,画面语言的表达力也随之增强,但是仅靠画面已经不能准确传达出创作者的意图,传统的剪辑法已无法满足当代观众的视觉需求。影视节目的激烈竞争,对后期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央视一直在寻求节目的创新创优之路,各文化类节目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像《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综艺节目如一股清流脱颖而出,吸引了很多受众。

在传统的剪辑过程中,最高标准就是要保持动作的连贯性和流畅性,让剪接点越不明显越好,让观众感觉不到剪辑的痕迹,来达到叙事的整体完整;同时,注重剪辑的最小单位,镜头之间的转化,让剪辑更符合观众的思维方式。传统的长镜头无法完成复杂多变的时空转换,尤其是时间较长的镜头,而数字技术完美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这种长镜头能够很好地将观众带入到叙述情境中,引领观众进入创作者要表达的感情中去。

数字剪辑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剪辑技术在技术角度和艺术角度的双向提升。过去在一些传统剪辑中惯用的剪辑效果更易实现,更加多变,对于贴切、过场、升格、多格画面、平行剪辑等手法的运用,创意性十足,使得空间叙事更加具有张力,重组了碎片化叙事,加剧了戏剧冲突,也让影视节目的节奏更加引人入胜。在受众体验上,视觉冲击力和情绪传达也更加强烈。后期数字剪辑技术与数字镜头相配合,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快感,利用数字绘景、人物抠像、虚拟摄影机、人物动作捕捉等具有视觉特效的创意性剪辑手法,不仅丰富了影视节目的内容结构,强化了叙事艺术,让影视节目的深度、情感表达更具表现力,为观众带来更好的、更加细腻的观赏体验。

2.创意视频剪辑技术对节目影响力的打造

2.1 超现实镜头运动的模拟带来了节目效果的可观性

超现实镜头是在已拍摄好的素材之上,利用数字合成技术综合制作出的镜头,这种镜头的最大特征就是无法通过常规拍摄手法完成,而且通常这类镜头是我们在现实生活和客观物理形式上并不能够想象和达到的运动模式,像是极细小的细胞粒子直接飞跃到宇宙中的这种夸张效果。[1]影视节目想呈现给观众的是一种逼真的效果,即便在可观现实中并不能实现,但是只要符合我们的视觉规律,都是观众所能接受的。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利用了很多超现实镜头的链接效果,达到了奇幻般的场景,同样在电影《罗拉快跑》中也利用了超现实镜头的手法。该镜头首先拍摄的是高空俯瞰的城市,然后则是摄影机的自由落体,速度之快,接着镜头摇身一转便进入到了一座空荡的房屋,停留在房间的电话机上。自由落地的镜头利用常规拍摄方式无法实现,但是利用了数字技术使得镜头的衔接平滑流畅,从观众的视角出发,带来了一系列视觉奇观。虽然电影中很多效果因种种因素不能照搬到电视节目中,但很多想法体现可以互通采纳。

央视节目《机智过人》是由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科学院共同主办的一档科学挑战类节目,将人与机器放在对抗的两边进行比拼,通过竞争的形式突出我国人工智能的顶尖水平,让科技与普通民众之间的距离更近了一步。节目中经常会对人机对战的场景进行细节化突出,但是在剪辑上还是常规的通过镜头转换来实现紧张刺激的效果,在机器人的表现和对背后科技技术的阐释上缺乏一定新意,代入感不够强。如果能够将超现实镜头运用到这类细节中去,将机器人的强大能力进行突出,在视觉上制造出一些常规人类无法完成的视角和动态,会使节目的表现力大大提升,更加提高了节目的可观性。如下图镜头,舞台上有多个机器人,需要用镜头语言表现出宏大新奇的感觉,让观众感觉到震撼,但是在节目中仅是使用了广角长镜头给出了一个宏观画面,气势感不强;如果在这里通过三维动画融入或铺设蚂蚁视角机位拍摄,营造出超现实镜头运动,则可以制造出机器人从顶部铺面而来的压制感,让观众的感受更加直观强烈,让节目在视觉上更具有观赏性和冲击力,达到节目想要制造出的人与机器强烈竞争的紧张感,也更利于节目创造者意识的表达,达到科技知识的普及作用。

2.2 蒙太奇技术对节目节奏的影响

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能够充分体现出剪辑的魅力。蒙太奇作为基础手法同样可以通过创意加工,让电视节目的节奏更加清晰明快,传达出节目的创作意义。

蒙太奇其实是一种镜头衔接的艺术能力,将两个或者多个镜头进行组合拼接形成完整的故事情节,让镜头语言更加丰富有趣。[2]这考验着后期工作者的选择能力与逻辑呈现能力,常规剪辑只是将镜头按照既定发生顺序链接在一起,缺少悬念和环境气氛的营造,节目常让观众感到平淡,没有新意。如何能够做到有吸引力的剪辑,就要从观众的角度出发,找准观众的心理节奏,高低起伏。节奏是一档影视节目的灵魂,直接影响着节目的优劣,好的电视节目可以通过完美的节奏把控牢牢吸引住观众,让观众跟随电视节目的镜头完成一趟心灵旅行。

对于剪辑师而言,在视频剪辑过程中,他并不完全是一个简单完成这项工作的技术人员,同时也是一名普通的观众,剪辑时要充分掌握观看者的心理,从普通观众的角度出发,完成剪辑工作。[2]

《快乐汉语》第三季作为央视 CCTV-4 出品的对外汉语教学类电视节目,体现出了后期剪辑制作技术的高超技艺,其对于蒙太奇手法的创意运用非常娴熟。每一期节目,都能够明确地表达出本期的主题内容,同时,还完美呈现了其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而且每一期节目与每一期节目之间的连贯性很好,吸引了很多观众对节目的追随,不仅能够完全理解教学内容,还对节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体现出了剪辑的魅力。后期剪辑对节目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剪辑师不仅要有极高的专业技能,还要对镜头语言的衔接十分熟练,保证节目的连贯性,对节目的主要思想进行传达,并让观众享受其中,实现艺术的再创造。创意性蒙太奇技法的运用让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对对外汉语电视教学节目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2.3 粒子动画与流体动画技术对影视节目的影响

粒子动画和流体动画作为剪辑特效,其原理是将物体的运动过程进行数据元素化处理的一种数字特技。这种剪辑特效是遵循物理规律和数字建模原则,给物体带来形态上的巨大改变。是在数字建模和物理规律的基础上让物体在形态上发生改变,带来一种日常生活中无法见到的奇特景象。这种手法常见于记录片节目中,能够震撼描绘出某些自然景象。粒子动画的原理就是模拟自然界中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通过产生大量相似物体同时进行独立运动的技术手法。例如,喷泉、雪花、沙尘暴等现象都可以通过粒子动画来呈现。通过对物体粒子的结构,再对粒子的大小、方向和颜色还有速度进行剪辑的控制,来达到不同的效果。电影《蜘蛛侠》中的角色“沙人”就是粒子动画的体现。还有《木乃伊》中的沙尘暴和甲虫都是应用了这种技法。

流体动画与粒子动画很相似,不过流体动画是应用于液体景象的再造,粒子动画则是固体实物的分解重组。我们常见的血液、河流等都可以通过流体动画的剪辑技术进行再加工来呈现实物的特征,表现力更强。如电影《终结者》的角色液体金属人就是流体动画的应用体现。

粒子动画也是集群动画中的一种,是一种大规模、大批量场面调度的画面生成和控制的一种剪辑特技。在现实中,很多拍摄情况都会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无法达到强大的表现力,像是很多宏大的场面和气势恢宏的群聚场面利用集群动画就能够起到观众期待中的效果表达。[3]智能集群动画每个元素个体的四周都拥有一个其独立的空间,既保证了个体之间不发生碰撞、相互躲避,也能够让个体保持基本一致的方向运动。很多拟人化的自然角色就是利用了这类特效剪辑技术让角色能够从人类的五感视、听、触、嗅、味对周围的环境带来的刺激进行及时的反应,模仿人类的应激行为,[4]进行动作控制和运动。使得角色更加生动立体,也更具有人情味,能够很好地拉近角色与观众的心理距离。

央视纪录片频道所播出的节目《全景自然》是一档综合类的记录影像节目,通过对历史、自然、科技等别样风景的展示,拍摄全球物种和故事,分布14个国家和地区。海空陆全面展示,每一个系列都有不同主题,如太平洋系列就是着眼于描述太平洋海域丰富资源和浩瀚大洋中的生物多样性。每集所有故事都围绕一个饱含人类和动物情感的主题进行,令其能够完美并出人意料地诠释出太平洋的多种性格。该部纪录片中就多次运用了集群动画特效剪辑技术,对海洋、各类海洋生物的习性及变化进行了丰富的描述,通过细节的塑造让远离自然的观众们能够身临其境般感受到自然的魅力,仿佛其中一员跟随海洋生物一路游走,进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5]本系列中的有关中国海域的故事在构建和设计上独具匠心,通过新颖的镜头语言,为全球观众开启新视角,加深对太平洋及中国海域的了解。

2.4 数字绘影技术对节目前期拍摄的弥补

常规的节目制作,拍摄主体与拍摄背景的融合问题很难解决,大多采用的方法是背景模式制作或者背景放映法,也就是利用玻璃的反射进行背景的展现。这样的手法往往无法呈现自然真实的效果。而数字绘景技术就是对这一问题的完美解决。数字绘景就是在完成实物背景和人物拍摄的素材上,利用透视原理,后期剪辑时,加上渲染合成甚至手绘制造出虚拟的背景,并且保持与实拍的风格、样式及镜头处理一致。这种技法使节目脱离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这种剪辑技法的应用为观众带来了难以想象的视觉冲击,对现实时空进行了重建。[6]在数字绘影中有很多景象可能在现实中并不是客观存在的,所以,这种通过剪辑技术创造出来的场景是否有真实感就决定了这项技术是否成功。

《国家宝藏》是一档自开播以来就极具话题点的文化探索节目。将纪录片与综艺节目的创作手法相结合,在文化的内核上披上了综艺的外衣,还带有纪录片的气质,是一种全新的文化表达形式。每期节目选取一个国宝守护人,对国宝的前世今生进行演绎,破译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现有的节目形式是通过场景的制造还原历史,通过演员的演绎推动节目的进程,舞台背景仅是充当了演员的道具,并不能够真实地对历史环境进行塑造,虽然说节目的创新性带来了很多好评,但是,如果能运用数字绘景方式,改变原有舞台的呈现,让演员与背景真实地融为一体,拉近文物与人之间的连接,打造博物馆的吸引力,吸引更多观众线下参观学习,通过了解文物传承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

结语

综上所述,视频后期剪辑工作对影视节目的效果意义重大,数字化剪辑时代为节目的创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创意性的剪辑技术也为受众的视觉感观注入了新的元素。只有不断提高剪辑水平,注重各种创意性剪辑手法的运用,满足受众不断提升的视觉需求,实现数字时代的影视剪辑发展进步,真正使得节目效果深入人心。

猜你喜欢

影视节目动画数字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我的动画梦
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例浅析中国电视节目创作模式的变化
天气预报影视节目中动画效果的应用制作
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影视节目制作课程设计研究
答数字
影视节目“东北方言热”现象探析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