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学生工作实践育人模式探索

2020-01-09王婷婷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5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育人素养

王婷婷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深圳 518172)

随着我国教育进入新时代,高校需要思考“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这一核心问题,才能办好新时代的高校,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中央16号文件指出:“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重视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高校学生工作是高校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开展各类校园活动,在新时代学生工作需积极探索实践育人模式,努力为社会培养素养高、能力强的新时代人才。

1 高校学生工作实践育人的意义

1.1 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论、认识论的体现和运用

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习近平。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人对世界的认识来源于实践,正确的认识能促进人的实践活动。高校开展实践教育是专业教育的重要延伸,能够巩固和提升学生思想认识,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达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践知。

1.2 是构建“三全育人”体系的内在要求

“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实践育人是课堂育人的重要延伸,是构建“三全育人”体系的内在要求,是全方位育人的重要载体。高校学生工作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加强实践育人,发挥学实践育人在“三全育人”体系中的作用。

1.3 是应对多元文化交融对学生工作挑战的需要

当今我国与世界的联系更为紧密,带动了文化的多元交融,文化多元交融也是思想文化的碰撞,既有包容吸收也有竞争对抗,会对大学生产生思想冲击。高校学生工作以学生思想教育为核心,传统的工作方式实践活动较少,更多以灌输式教育,学生实践少,体验少,参与少,思想提升效果不佳。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生工作要思考在多元文化交融下如何确保育人的正确方向,培养思想端正、品德高尚、能力突出、素养良好的新时代中国大学生,需要在育人内容、方式上大胆创新,积极开展实践育人探索,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在实践中提升思想认识。

1.4 是育人模式要适应新时期大学生思想特点的要求

现在的“00后”大学生思维活跃,喜欢自媒体,勇于挑战权威,传统灌输式育人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下青年,需要根据当代青年的思想特点,探索育人方式的创新,融入实践育人、体验式活动、第二课堂等,开展系列化、连续性、实践强、体验强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提升自我。

1.5 是学生工作顺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高校培养的是具有某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能够直接为社会所用,所以高校要非常清楚什么样的人才具备竞争力并且能不断适应社会的变化。专业教育是高校教育的基础也是核心,也是学校安身立命的根本,但是要明确一点:人才培养一定是以扎实的专业为基础,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综合素质人才。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毕业生的综合素养,比如创新能力、思考能力、实操能力、学习能力、敬业精神、协作精神、沟通能力等等。这些能力和素养不在课本上,需通过实践教育实现,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学生活动、第二课堂等活动中逐渐提升,这些正是高校学生工作的舞台,可以大有作为。

2 高校学生工作实践育人活动的原则

2.1 三贴近: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开展实践育人活动,要本着学生喜爱、自愿参与、容易接受的目标开展,活动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就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挖掘学生兴趣点来开展实践活动。贴近实际就是实践活动内容能够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可以促进学生思想素养提升和学习提高,不搞形式主义。贴近生活就要求实践活动要接地气能紧密联系生活,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

2.2 学生参与度要高

实践育人应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策划、准备、执行、总结的全过程,辅导员老师的角色应转变为把握活动思想导向;指导活动有序进行;为学生提供帮助,解决场地、经费等。学生参与度越高积极性就越高,对活动的认识就越深,参与的过程就是接受实践教育的过程,过程比结果往往更能教育学生。

2.3 学生体验感要强

道理说一千遍,不如一次体验。实践活动要设置较多的体验互动环节,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完成自我教育,从而提升思想素养。学生自己体验后印象深刻、情感真切、感受直观,体验的过程就是自我教育的过程,实践育人的核心要义就是以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

2.4 活动感召力要强

人的素养提升不单靠教育宣传,那些高素养的人的行为更具有感召力,并能影响和坚定后来者的素养提升。实践活动要有很强的感召力,能够感染学生号召他们自觉学习榜样的事迹和精神,而不是坐而论道。在他们的思想里埋下种子,用榜样的感召力浇灌,激发种子蓬勃的生长力,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之间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长。

3 高校学生工作实践育人模式的建设路径

3.1 加强实践育人模式顶层设计

在学校统一规划下把实践育人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同专业教育共同促进人才培养,学校学工体系加强实践育人模式的顶层设计,明确学生工作的育人目标和育人评价标准,学生处、团委、教务处协同制定相应的方案,确保实践育人的政策保障。学生处可出台学生素质提升计划,组织开展全校性大型校园活动、比赛等;开展全校性的年度学生人物评选;鼓励二级学院(系)开展特色精品学生活动,并保证充足的活动经费支持。团委要加强社团管理和改革,鼓励二级学院(系)建立一批校级重点学生社团;力促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出成果;积极推动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建立一批校外志愿服务基地。教务处可制订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制度,学生完成规定的专业学分外还应修满一定的第二课堂学分,以此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活动、比赛。总之,学校顶层统一部署由上至下推动实践育人模式建设。

3.2 提高学工队伍实践育人能力

顶层设计是方向指引,操作层面需要学工队伍落实执行,否则将是一纸空谈。学工队伍即辅导员是学生工作实践育人的主要执行力量,他们工作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实践育人能否顺利有效实施,需要加大对他们的能力培训。开展相关理论研讨,政策学习,学习沙龙,派辅导员参加各类培训,邀请专家或优秀同行开展讲座,学校之间开展经验交流,开展校内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等等 ,通过提高学工队伍实践育人能力,以此推动实践育人实施。

3.3 兼顾开展校内校外两个层面的活动

实践是为了正确的认知世界,实践活动不能局限在校内,要往校外拓展,校内校外兼顾。校内是基础校外是延伸,校内活动因天时地利人和开展起来更加容易,但对社会的认识不够深入。校外活动更加直观性和针对性,能提升学生对社会的认知,校外可联合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基地、社区、志愿服务基地等开展更具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可建立一批各类校外学生实践基地,促进校外实践活动常规化。

3.4 重点打造精品化、特色化、系列化的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要注重往精品化、特色化、系列化方向发展,努力打造主题鲜明、宗旨明确,并且形成连续性系列化的活动。精品和特色要求一个活动专注一个主题和宗旨,活动的教育目标明确,学生在活动中能明确知道自己受到了哪些教育。系列化在于一个主题活动可多期持续开展,以此增强学生参与度扩大活动影响力,提高实践教育效果。

4 结语

高校学生工作要积极探索实践育人模式,努力培养符合新时代需要的高素养人才,这是高校学生工作充满挑战的新时代,对育人模式创新的呼唤。探索实践育人要从学校层面部署推动,建立相应的政策制度,注重开展高质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的催化作用下,逐渐提升素养和能力,真正培养出符合新时代需要的人才,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育人素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