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量词“枚”指人用法探源

2020-01-09杨绪明吉网芹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指人量词用法

杨绪明,吉网芹

在现代汉语中指人的量词比较典型的是“名”“位”,同时“个”泛化使用后也常用来指人,偶尔也会有用“条”来指人的用例,如“一条好汉”,不过“条”指人的用例是极少数的,量词“枚”一般用来指物。但是最近在网络交际中,却出现了很多用“枚”来指称人的用例,如“美女一枚、帅哥一枚、两枚靓仔”等等,但是考察先前研究,很难发现量词“枚”的称量对象涉及到人的情况。不过,当前量词“枚”称量人的使用范围也是有限的,一般只限于网络交际中出现。

一、量词“枚”的演变轨迹

张万起在《量词“枚”的产生及其历史演变》中提出,量词“枚”出现的时间大概是在汉初或者更早的时代[1]208-217,张义在《穆天子传》中发现“留昆归玉百枚”的例证,借此说明“‘枚’量词用法产生的时间应该在先秦时代。”[2]但是张氏的说法并不一定准确,因为《穆天子传》的成书年代并不能确认,顾晔锋在《〈穆天子传〉成书时间研究综述》介绍了它成书年代的四种说法,并且指明“迄今为止,关于《穆天子传》的成书年代,目前学界多倾向于战国时代说”[3],目前,我们虽还不能断定量词“枚”产生的具体时间,但是据现有文献,可以确定的是在汉代量词“枚”就已经使用了。

文献考察发现,“枚”在汉代作为量词可以计量的物品是非常多的,如夜明珠、钱币、宝剑、鸟等都可以用“枚”来计量。

(1)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史记·田敬仲完世家》,1891页)

(2)大贝四寸八分以上,二枚为一朋(《汉书·食货志下》,1178页)

(3)请干将铸名剑二枚。(《赵晔《吴越春秋》》

(4)隻,鸟一枚也(许慎《说文解字》)

到了魏晋时代,量词“枚”的用法更加丰富。“枚”除了用在汉代早已使用的计量对象上,还作为很多新事物的计量单位,如玉璧、被褥、瓜果、煎饼等。

(5)棺中雲母厚尺许,以百玉璧三十枚藉尸。(《搜神记》卷十五)

(6)一日案行,并视曹公器物,床荐席具,有寒夏被十枚。(陆云《与兄平原书》)

(7)人以冷水自渍至膝,可顿啖数十枚瓜。(《博物志》卷十杂说,中华书局本110页)

(8)因其饥饿,食七枚煎饼。(《百喻经》上)

同时,在魏晋,羊、鱼、蛇、虫等动物也都可以使用“枚”来计量。

(9)山有野牛野羊,牛之大者二千斤,羊之大者千数百斤,试令求之,各得一枚。(杜预《奏事》)

(10)得鲤鱼长一尺者十万五千枚。(《齐民要术》卷六《养鱼》)

(11)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搜神记》卷三)

(12)因得病,吞蛊虫十馀枚。(《宋书·列传·卷八十一》)

到了唐代,虽然“枚”的使用依旧丰富,但是相比魏晋南北朝时代缩小了使用范围,唐代诗人中除了王梵志诗集中有两个量词“枚”的用例之外,并没有发现其他诗人有这样的用法。之后“枚”的量词用法日渐萎缩,如长篇小说《红楼梦》中“枚”的量词用法只有一例:

(13)于是写了方子,递与贾荣,上面写的是:宜气养容补脾和肝汤······引用建莲子七粒去心、大枣二枚(《红楼梦》第10回,106页)

不过,文献考察表明,用“枚”来计量枣并不是创新用法,而且唐宋以后量词“枚”的使用越加不活跃,运用范围在缩小。

考察已有文献的各个用例,几乎没有发现“枚”用来指称人的情况,因此王力先生《汉语语法史》在论述“枚”的量词用法时指出“不能指称人类”[4]27。但是张万起的研究似乎与之矛盾,他在《量词“枚”的产生及其历史演变》中提出“量词‘枚’是可以指称人的,但是并不多见。”[1]并在该文中举出两个例子,分别是:

(14)如此硬穷汉,村村一两枚。(王梵志诗《贫穷田舍汉》)

(15)行者你大啤嗻,有女一枚年十八。(杨景贤《西游记》第十一出)

张万起认为例(14)中的“枚”是用来指称“穷汉”的,“穷汉”是人,例(15)中的“枚”指称“女”,也是指人。但是仔细分析王梵志的这首《贫穷田舍汉》,非常形象地描述了一对农村夫妇及其贫寒困苦的生活,这对夫妇在外面辛苦劳作一天,黄昏回到家中却无米下锅,不仅如此,还被催债的人打骂,家中孩子的哭声透过破漏的屋顶传了出来,这样艰难的日子让人难以想象。在当时的社会评价系统中,他们只是处于社会最底层、受尽侮辱、毫无尊严的“另类”。王梵志在自己的诗中经常巧用比喻来描写事物,将不孝孩子比作“饿狼虎”;把深受剥削的人比作“黄檗皮”;把广造罪业的愚人比作“圈里猪”;把口是心非、表里不一的人说成“腹中怀蒺”“借猫搦鼠”;把人免不了一死比作“薗中菓”“园中瓜”,不管熟还是不熟都会被摘走一样等等[5]。王梵志在诗中曾经有“到大耶没忽,直似饱糠豚。”将穷人的孩子比作“饱糠豚”。“豚”,并非人,那么《贫穷田舍汉》里描写如此穷的“汉”又怎么会被看作一个“人”呢?前文已述,这段时期,量词“枚”是从来不用来计量人的,在此处仍不能算是计量的人,而只能算是采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拟物是比拟的一种,使本事物具有另一事物的性质、特征、动作”[6],并不一定会出现喻体,将“如此穷硬汉”看作“非人”,更加衬托出他的地位卑贱、身份低微,在社会中丧失了做人的资格,更加突出此穷汉的非人遭遇,提升了诗作的表现力。由此看来,此例不能作为量词“枚”称人的真实用例。

例(15)是老汉的女儿被妖怪抓走了,老汉在向孙行者求助时说的话,在形容自己的女儿时,用量词“枚”来指称,似乎量词“枚”可用来指人。纵观《西游记》全文,在这句话之前,老汉曾将自己的女儿比作桃花,比作弱柳:“俺孩儿现世的观音样,羞花也闭月。晓日夭桃雾锁,东风弱柳云遮。”后面又将自己的女儿比作美玉:“他生得杨柳腰桃花脸,是一块生香玉卞和也欢悦。”由此可见在老汉的心中,女儿的美貌只能用这些美丽的事物来形容,因此在指称自己的女儿自然使用了量词“枚”。前文已述,量词“枚”可用来指称美玉、树木。此例也应算是拟物的一种用法,“拟物是把本体当成拟体来进行描写,使之具备拟体的性质、特征、动作。所以多用动词、形容词来表现”[6]。而在这里通过量词“枚”不能指人的这一特性,结合上下文,可以体会到在老汉的心目中女儿的美貌程度,宛如一颗美玉那样惹人爱怜,也应该是带有修辞意味的。

而在《量词枚的产生及其历史演变》的附注中张万起先生也指出:“老舍小说《牺牲》里有一例‘美国博士几个子儿一枚?’但这是作者为了造成某种修辞效果而有意的移用,并不能说明在现代汉语中量词‘枚’可以用于人。”[1]可见,修辞的移用并不能算量词“枚”指人的例证,例(14)(15)并不能说明量词“枚”已有了指称人的用法。

二、量词“枚”使用的网络泛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的事物,如何用量词来称量这些新事物也需要进一步探究。量词“枚”的使用也发生改变,现在量词“枚”多用来称量奖牌、导弹、钱币、商标、棋子、印章、卵等物体,如在CCL语料库中搜索“枚”时,共有24 532条,而其中用来称量奖牌(包括金牌、银牌、铜牌)共有9 897条,可见,量词“枚”用作奖牌的量词是可以确定的,这跟《汉语大辞典》中的解释:“量词,相当于‘个’,多用于形体小的东西。”是吻合的,钱币、商标、棋子、印章、卵也算是比较小的物体。

导弹的体积在正常人看来是不能算小的,但是相比起它的威力来说,体型和效果是十分不匹配的。1945年8月6日,美国将原子弹“小男孩”投放到广岛上空,耀眼的闪光和天塌地陷般的轰鸣之后,死伤者十余万人,广岛市几乎被夷为平地。“小男孩”弹重约4 100公斤,直径约71厘米,长约305厘米,而广岛市905平方千米,看到导弹的威力后,再谈及导弹体积时总给人以“小”的感觉,所以可以用量词“枚”来称量。并且全面考察时可见,上述这些经常跟量词“枚”搭配的物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是低贱普通之物,通常比较珍贵。像奖牌、导弹、商标、钱币、印章等这些物品往往带有很大价值。而“卵”对于某些生物来说是繁衍后代最珍贵的宝物,“棋子”也是下棋时被下棋者非常重视的物品。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枚:“枚,枝干也。”可见“枚”的本义是“枝干,之后又引申出了其他意思,“从先秦时期的文献来看,‘枚’的意义后来多引申为占卜或计数的工具”[7]。

(16)识其枚数。(春秋·左传))

(17)南蒯枚筮之。(《春秋·左传》)

“而从《左传》中我们看到春秋人在战争、政治、婚姻、生育、疾病以及祭祀、丧葬、宴饮、迁徙、邻宅、气候、天象、出行时,都求助于占卜”[8]。可见在春秋时期,逢大事则占卜,因此“枚”在使用时也暗含着一丝重要之意。这“重要尊贵”之意在后来使用时虽未能特别凸显,但这种意义还是会在称量的物品选择上时常凸显。

张万起归纳了现代汉语中量词“枚”的使用范围:“限于器物、用具等无生命的东西,不用于动物,也不用于花草、树木等植物。”[1]这篇文章在发表时并没有谈及网络用语,但是到了21世纪之后,我国互联网飞速发展,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受到互联网的影响,语言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网上出现了量词“枚”用来称量人的一种新用法。

(18)Y就是奇女一枚。多年后的同学聚会上,提起Y,大家仍会为她一波三折的人生故事感慨一番。(《中国青年报》2009年12月1日)

(19)李亚男女儿正面照曝光:遗传老妈的优点小美女一枚(《凤凰娱乐》2019年1月10日)

(20)200年俱往矣,您仍是少年一枚,放足天涯,英气勃发;千年以降兮,您还属无法比肩的思想家,微言大义,深耕天下。(《中国青年报》2018年5月5日)

(21)常石磊介绍自己是一枚“宅男”,在节目中谁也不认识?只为挣钱?(《网易新闻》2019年5月28日)

(22)立威廉不仅是帅哥一枚,更是帅爸一枚。(《北青娱乐》2019年9月5日)

(23)喜提“戏精”记者一枚(《中国江苏网》2018年11月8日)

目前量词“枚”计量人用例增多,魏艳伶曾指出:“‘枚’能够分以下几类表人NP搭配。第一,性别类表人NP。女性类,比如‘一枚女子、一枚妹子、一枚美女、美女一枚、疯丫头一枚、姑娘一枚’等。男性类,比如‘一枚帅哥、一枚男子、一枚男生、一枚美术帅哥、好男人一枚、这枚帅哥’等。第二,职业类表人NP。比如‘一枚记者、一枚农民工、一枚建筑设计师、学生一枚、小白领一枚、车模一枚’等。第三,身份类表人NP。比如‘一枚吃货、一枚穷人、一枚家长、一枚影迷、一枚战将、一枚嫂子’等。第四,年龄类表人NP。比如‘一枚老太、一枚大叔、一枚少年、一枚小青年、一枚热血青年、小老头一枚’等。”可见,现在网络语境中量词“枚”用于指人已经是一种较普遍的搭配,但是观察所搜集的例证可以发现,“量词‘枚’计量人的例子大都来自各大网站和报刊乃至微博”,甚至“在口语中并不多见”[9]。由此可见,量词“枚”指量人并不是社会普遍接受的,并且多出现在网络中,“网民会在交流情景中随时创造出一些新词和新式表达”[10],量词“枚”经常和新生词搭配,如小白领、车模、吃货、影迷、疯丫头等等。网络用语往往带有生动性、形象性、诙谐性等特点,这样的搭配在网络上如此流行,说明这样的表达应有其独特的语用功效,由此我们可以探寻量词“枚”是否发展出了新的语义,“而一枚作为量词”,仅仅“因为读音可爱被广泛使用”吗?[11]又为何只在网络上如此流行呢?

三、量词“枚”指人用法的网络流行原因

(一)语义特征符合称量对象

众所周知,绝大多数量词是由其他词类的词演变而来的,“很多量词在演变的过程中乃至这一演变完成之后,基本保留着它们作为其他类词时所具有的意义特征。”[12]“枚”在一开始的本意是“树枝”,作为名词出现,后来进一步引申为“占卜的工具”,如“枚卜”“枚数”,仍是人们比较熟悉的名词。随着社会发展,数的概念被抽象出来,“树枝”是常见之物,比较容易获得,所以会被用来称量事物,此时“枚”初步具有量词特征了。量词“枚”在使用的过程中,保留作为名词时的意义特征,所称量的事物大都带有作为名词“枚”——“树枝”的“细小”之义,或“占卜的工具”的“贵重”之义。后来其所称量的事物大多都能寻找到“细小”或“贵重”的语义痕迹。现在网语中量词“枚”称量“人”的用例也多是如此。

(24)本人96年穷人一枚。(百度贴吧,2019年11月25日)

(25)千幸万苦,我终还是穷人一枚!(搜狐网,2018年12月26日)

(26)86年,女,已婚,家庭妇女老太婆一枚。(知乎,2019年5月29日)

(27)我是一枚大叔,昔日荣光终将复辟,皇冠必将东山再起。(微博,2018年3月29日)

(28)男宝一枚。(准妈妈论坛,2019年11月20日)

(29)准妈妈一枚,迷死上万人!(开心网,2012年8月15日)

(30)所以,他决定快快乐乐、开开心心的当一枚俗人,赚钱,赚很多钱,去弥补前世那一个又一个的遗憾。(优书网《重生之俗人一枚》,2019年4月10日)

可见网络用例中,在指称“美女”“帅哥”“少年”等带有赞美之意的称谓时,经常会使用量词“枚”。“帅哥”在一开始作为人的称谓时,一般指玉树临风、相貌堂堂的男子,这样的男子的身量一般是瘦高型的,而“美女”最初也是形容如花似玉的窈窕淑女,这样的女子一般拥有纤细的身材,一般“少年”的身型也是如同“枝干”,这些代称的人从视觉效果来看是符合量词“枚”的“细”的语义特征。“从认知规律上看,人类最初认识世界的时候,往往关注的是具体有形的事物,随着认知的发展,就有了参照已有经验来表达新的概念的能力。”“依据隐喻这种认知方式,就有了从称量具体事物转化为称量抽象事物的能力。”[13]而“枚”一开始所表示的尊贵之物往往是惹人喜爱的,现今网上这些可以用“枚”来称量的人物,也多是惹人怜爱的。这些事物的使用本身就是符合量词“枚”的语义特征的。

量词“枚”除了称量一些指人的美称,当今网络语言中,它有时候还会被使用在“穷人”“俗人”等一些带有贬损义的指人词语上,不过这类指人词语一般是形容自己,并且会带上戏谑调侃之意,其前后语境中也并不真的是以“贬”为“贬”,多体现的是“尊人贬己”的语用功效,其蕴含的“贬义”色彩早已被语境所稀释,这里主要是用以调侃,给人亲切可爱之感。量词“枚”的这种用法属于网络用语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修辞手法,施春宏在对网络语言的语言价值和语言学价值进行研究时指出“在各种修辞手段运用的过程中,达到特定修辞效果最常采用的手段是‘逆谐’,即要想描写高尚的、美好的、庄严的东西,却通过低俗的、粗陋的、谐谑的表达来显示……反之亦然。”[14]量词“枚”的指人用法正是源于网络,必然受到网络语境的影响。

(二)语用心理影响量词选择

网络的普及催生了许多新事物,人们在认识这些新事物的时候,往往会根据自身已有的经验和大脑中存在的知识体系进行联系,常常会有一种“利己”的取舍倾向。当量词“枚”出现指人用法时,根据它以往的用法,将其对象过滤、选择,最终引申出适合于自己的表达的意义。沈家煊曾指出“语言不仅是命题意义的表现形式,还是说话人情感和态度的表现手段。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也表明了自己对这一段话的情感、态度和立场,话语自然就带有了一定的主观性,留下了说话人的印记。”[15]网络语言是通过键盘编辑文字、通过视觉器官进入大脑的,在编辑的过程中,“许多网民以掌握了目前人类社会最先进的技术手段而自矜,这种自信又能引发一种高贵感和责任感,也让他们自发地规避着自己的交际用语——在用词上采用各种方式去避俗趋雅。”[10]网络语言既不同于传统语言的口语,也异于传统语言的书面语。在网络虚拟社区中,网民之间的交流具有即时性,但却并不能像现实中的面对面交流,因此语言的选择会带有更大的情感效果追求,藉此也弥补了传统口语和书面语表达上的不足。网络语境中量词“枚”的表达既有形象的展现,也有感情的表达,于是被经常用来指人了。

许多网络热词和流行句式的出现往往能够彰显出人们调侃戏谑、追求个性的社会文化心理[16]。网络中的语言社团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会不断创新,千方百计去追求新奇陌生的词语和表达方式,甚至背离现有的语言规范和模式。书面色彩深厚的量词“枚”的使用范围在近现代本已逐渐缩小,渐渐成为一个冷僻的量词,给人们一种古典高端之感。量词“枚”之前并不具有指人用法,但网民们却创新地用出了称量人的用法,这正是网络影响当今人们语用心理的结果。

(三)网络语境推动量词“枚”产生“萌化”功效

“枚”本是比较文雅的书面语,带有贵重、细小之义,这样的语义正顺应了当前网络社会上出现的“萌”表达倾向。如今,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语言“萌”化现象已渐成风气。“萌语言”一般具有分散性和跳跃性,反主流、反传统,具有新奇感。量词“枚”的指人用法的例子网络流行,本身就很跳跃、反传统,这就是一种“萌”化表达。如“女神”“疯丫头”“大叔”“穷人”等等加上量词“枚”后,语言更加风趣幽默,人物更加平易近人,都平添了“萌”的属性,有利于拉近交流者之间的距离。百度百科上给出的“萌属性”的定义是,指一个角色所具有的带有“萌”点的属性,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可爱”,主要具有公认的特殊萌点。因此,在现在社会生活中,一切能够让人产生喜欢、激动、怜爱、等情感的东西,都可以用“萌”来形容。因细小之物往往会给人可爱之感,这正与“枚”的“细小”之义契合,因此在网络中使用“枚”来指涉相关事物时,自然也就是“萌”物了。当前“萌文化”对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影响都是非常深远的,正确运用“萌语言”有利于增强信息的可读性,拉近媒体与读者的距离。在日常生活中,“萌”化语言也很活跃,广岛大学的一项实验表明,可爱的事物可能会在“特定情况下,如驾驶和办公室工作时”,对“促进谨慎的行为倾向”有用[17]。“萌文化”可以缓解工作压力,增加工作效率,因此充满压力的现代人们在交流时会更加追求“萌”化表达,于是在网络交流中,人们会倾向于使用量词“枚”这个能够增加“萌点”“读音可爱”的词了。

四、指人量词“位”和“枚”的差异

在称量人的时候,我们经常会使用“个”或“位”,“个”是比“枚”更为泛化和普及的通用量词,那么“位”和“枚”在作为量词称量人时,特别是二者共现时,有什么异同呢?

(31)一位诗人和一枚油和尚在一只为情所困的妖猫带领下寻找杨玉环死亡真相的故事,画面是真的美啊!这钱花的值!(微博,2017年12月22日)

(32)各位贴吧大大,本人萌新一枚。今晚和一位台湾女生发生一个问题争执。(贴吧,2018年3月17日)

(33)安利一位霸气女王和一枚老腊肉的有趣故事!(微博,2016年5月8日)

(34)已婚男一枚,前些天和一位未婚女同事因工作微信聊天。(贴吧,2019年12月2日)

上例可见,“枚”和“位”在实际语用中还是分得很清楚的,在指称“油和尚”“老腊肉”等一些贬义词的时候会用“枚”,但用上了“枚”我们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使用者并不是真正地去“贬低”,而更多只是调侃,对“油和尚”“老腊肉”还是带有喜爱之情的。并且在称自己时,如“萌新”“已婚男”,也会使用“一枚”,用可爱的言辞来彰显自己的个性,并带有自侃之意。《现代汉语词典》对量词“位”的解释是:“用于人(含敬意):诸位、各位。”《辞海》则注释为:“称人的敬词,如:三位来宾。”可见“位”的语义特征可以概括为“表谦敬”[18]。在指称“台湾女生”“霸气女王”“诗人”“未婚女同事”的时候,都运用的“位”,表现出自己的尊敬之意。可见,“位”的指人用法比“枚”的指人用法要正式许多,这两个量词在语义特征上还是有很大差别的。网络语境更具开放性、平等性和民主性,量词“位”所带来的“上下”之感在网络语境中并不占优势,“量词‘位’的使用与言谈者的身份特征有关,多为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有一定素质的人所使用。”[18]这样的人在网络群体中并不占绝多数,如果将“位”用于贬义词,一般多是用来增加讥讽效果。而量词“枚”并不是一个指人的专用量词,只是在现今的网络语境中才引申出指人用法的,并且常常带有可爱之义,更益于通过语词展现戏谑的情感色彩。

可见,“位”和“枚”虽然都可以指称人,但是两者所表达出来的情感是完全不同的。在称量褒义词、表达自己喜爱之情时,往往会放大情感,这时可以用“位”,如一位美女、一位帅哥、一位吃货、一位萌新等等,“位”是“只表示在某一特定的时间、空间中言谈者对所涉及的客观对象的一种礼貌态度,这种态度可以传递褒扬之义,也可以包含轻蔑之情。”“可以用于憎恶之人,也可以是敌对之人。”[18]因此在称量贬义词语前面,要选用恰当的量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上例中的“油和尚”只能用“枚”,如果换成“位”,就丝毫感觉不到调侃之意,而是满满嫌弃之感了。

五、结语

量词“枚”早期并不能用来称量“人”,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的出现,特别是在当代网络语境中,其语义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大量称量“人”的用例,但这一变化是语言和社会发展共同推动而形成的,其所称量的人物大多都具有“细小”或“贵重”的语义特征,即使是一些贬义称谓,也多追求的是“尊人贬己”“标新立异”语用功效,其“贬义”也多被语境所稀释,实则标榜的是“独特”“新异”等语义特征,受到网民的亲睐和追捧,因之得以在网络上流行。网络对生活和语言的影响尚需进一步关注。

猜你喜欢

指人量词用法
address的高级用法你知道吗?
集合、充要条件、量词
十二生肖议量词
量词大集合
报复性熬夜
“作”与“做”的用法
头铁
特殊用法
量词歌
称马非马,绰号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