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野下文本解读及教学内容精选策略

2020-01-09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第三实验小学吴春花

天津教育 2020年18期
关键词:丑小鸭教学内容课文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第三实验小学 吴春花

文本是我们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载体。文本解读则是教学链条上的起点,是基础性工程。语文教师要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增强言语训练的意识,从浅层的关注内容到深层的关注语言表达,不断叩问文本意蕴,才能为提升核心素养打开通道。

一、理清文章主线:培育语言理解素养

任何一篇课文都有一定写作思路,都有一条清晰的主线。有的经改编后选入教材课文还渗透着编者的意图,承担着更具体独特的教学目标。阅读文本时,只有善于提炼并依循这条主线,方能按图索骥,全面而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

《丑小鸭》是北师大版三上的课文。从安徒生7000多字的原文删改到500多字,这篇课文只是一个故事梗概。感受丑小鸭的情感变化,体会丑小鸭的苦难史与奋斗史,是普遍流行的教学目标。在公开课试上时,我也把学生拽到体会出丑小鸭的坚强、乐观、勇敢,但真有种生拉硬扯的感觉,毕竟课文也只有“冬天到了,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丑小鸭不能再游泳。”这一句隐约表达丑小鸭的坚强。失败的试教经历让我重新解读文本,重读教参,终于有了新发现:经删改后的课文略去了丑小鸭许多具体的行为和经历,但却保留了许多可以窥见感受性的语句,诸如痛苦、孤单、自卑、羡慕、快乐的情感体验。联系单元主题“成长”,原来这一教学文本的主线并不是以感受坚强、乐观、勇敢的丑小鸭形象为主,而是以丑小鸭的经历为脉络去感受成长中的各种情感体验,从而让这一群由儿童走向少年阶段的孩子对“成长”本身达到更为理性的认识。对此,再次执教这一课,我把握住了情感体验这一主线,走进作者及编者的内心,把体验情感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孩子们和丑小鸭的心情紧紧地贴在一起,感同身受。当最后让学生说说“读了丑小鸭的故事,面对成长,你有什么感受”,学生领悟出了:成长的过程有悲伤也会有快乐;成长本身就是一种经历……我知道孩子真正理解了课文。

抓住文本要点,理清文章主线,再对文本细节进行局部解读,仔细斟酌关键词句,引领学生去品味语言,借此对文本作出深刻的理解,才有助于促进学生理解素养的提升。

二、遵循课程本质:培育语言运用素养

关于语言运用素养,陈先云指出:“能根据具体语境(语言情境)和任务要求,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中尝试着运用自己获得的言语活动经验,交流顺畅,文从字顺。”在解读文本时,教师要善于捕捉文章中写作技巧的精妙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感悟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从而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一文,多数教师都紧扣文本词句来品读感悟“奇人”“奇书”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几年前我备到这一课时,却敏锐地感受到了文中独有的语言,课文虽是在文言文的基础上改编而成,却保留着文言文表达的特点:短句为主,讲究对称,节奏明快,简洁凝练,意蕴丰赡。文中“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长风为伍,云雾为伴”“攀险峰,涉危涧”或三言或四言或七言,但上下对应,富有节奏感,对称美。于是,在品读感悟徐霞客怎样阅读大地之后,我结合这些句子,让学生发现学习这种特有的表达形式——对句,接着补充《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中的句子“登危崖,历绝壁,涉洪流,探洞穴,冒狂风暴雨,行丛林绝径。”强化学生对对句的习得和感悟。因为是新鲜陌生的教学内容,学生充满新奇,个个学得兴味盎然。等到第三个环节活学活用,试着用对句的形式概括5~6段的内容,学生的言说已呼之欲出了,形成了“遇劫匪,断财物,失同伴,斗蟒蛇、登峰顶……”等精彩的表达。

也正是在这之后,学生习作中不时出现“阳光拂着我的脸颊,风儿吹着我的头发”这类的表达,我知道已经将一颗锤炼语言意识及方法的种子种在了学生心里。再如《成吉思汗和鹰》一课教学,有的教师把内容放在体会鹰四次打翻水杯时,成吉思汗的心情。就故事内容的理解和品读而言,仅停留在这些浅显的教学内容上,显然让五年级的孩子吃不饱,但一些教师对文本结构的解读将教学再推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反复比较中学习“反复叙事”,即深入理解情节发展,又渗透了写作方法。有效的文本解读就是将“习得写法”与“实践运用”相融合,去培育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素养。

三、关注文本表达:培育初步审美素养

美育是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初步审美素养,陈先云在其清单中这样指出:“感受到汉字之美,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感受到作品中人性的真善美,具有初步的审美体验。”语文教师就是要善于从文字中捕捉蕴含其中的丰富情感与意义,把学生带入唯美的语言学习意境中,在咀嚼词句、涵咏文字中去体会用词的精妙准确,滋养情感。

《山沟里的孩子》一文讲述了山沟里的孩子披星戴月上学、放学的情景,表现了孩子们上学的种种艰辛。如果文本解读仅仅停留在写了什么这一层面,那么教学内容围绕的是感受山沟里的孩子学习的各种艰苦。但初读课文,我却不觉其苦,反觉其美,原来是语言的魅力。作者运用了对称,把课文写得像诗一样有韵味,像歌一样有节奏,像画一样有色彩。山沟里晨起之“黑”在孩子的脚下犹如魔术般变幻,色彩丰富而鲜亮;放学路上虽然狼嚎狗叫,却无恐怖之感,是叠词的运用突显了语言的节奏、语调的轻快;初升的红日是“拥抱”着他们,这些词充满温度与情感……

基于这样深入地解读文本,我把主要的教学内容放在对语言对称美、画面美、节奏美的品读上,通过圈画词句、更换对比、拓展语句、引读强化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文本语言,在读出上学艰辛与乐观外,更读出一份柔美温婉的诗意之美,使教学内容由感悟上学艰辛转向了对语言的审美和感悟。语文姓“语”,只有立足于语言,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审美素养,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细读文本,在语言营构的艺术世界里游泳。粗枝大叶、大口大嚼,往往与美擦肩而过,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更无从谈起。

四、选择有效信息:提升积极思维素养

人之所以成为人,核心就在于有思考意识和能力。语文教学旨在培养会思考、会评判的生命个体,让学生能够借助对事物的基本认知,历练初步的评判意识。这就要求在文本解读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从文本的细节入手,从教材文本中挖掘善于发展学生思维认知能力的训练价值点,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如《晏子使楚》一文中,晏子对楚王所说的话不但内涵深刻,而且内在关系非常紧密,是对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和思维评判的好素材。晏子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洞’,才从狗洞进去。”文本解读时,我发现有的“狗洞”二字加上了引号,而有的却没有加,因而找到切入点激起学生质疑,引领学生认识到加引号的狗洞有着怎样的价值和意义。思维推理原本就具有挑战性,会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炮手》一课中为什么炮手不先向将军说明那是他家的房子?课文的插图为什么是课文里没有出现的内容?是谁先向谁敬礼?《凡卡》一课中,为什么要写到凡卡“没有鞋”“狗一点也不凶”?这些在语言缝隙中发现的问题往往最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引发主动思考和评判辨析的热情。赞可夫说:“如果智力负荷不足,即将导致智力的退化。”思考缺乏力度的问题,最终导致的是学生思维的僵化。作为语文教师,要抓住文本细节,在紧扣语言的细枝末节中,探寻契合学生思维发展的资源,让学生在辨析理解、推理猜想的过程中,历练思维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文本解读要紧扣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四大维度,根据学生发展的认知需要,选择适切的教学内容,解读文本也才有了更明确的抓手和方向。也只有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文本解读,才能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真正放在首位,这样的文本解读也才是真正有效的文本解读。

猜你喜欢

丑小鸭教学内容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丑小鸭的蜕变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丑小鸭》后传
背课文
《丑小鸭》续编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灰灰鼠要娶丑小鸭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