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积极人格的培养

2020-01-09夏桂娟

课外语文 2020年22期
关键词:人格教师应母亲

夏桂娟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元和小学,江苏 苏州 215000)

教师在学生的发展道路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引导角色,广大教师应意识到之前语文教学的局限性与片面性,不能拘泥于自身的教学舒适圈,而是要不断地进行教学探索以及教学尝试,逐步确立学生的学习主导地位,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需求以及学习困难,进而适当地调整自身的教学内容,保障教学的合理性、准确性。现代社会对于学生的要求绝不仅仅是应试成绩,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学习的全面性,优秀学生不仅仅要具备较好的学习成绩,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性、社会适应性以及良好的道德综合素养。社会对于学生的要求越来越全面,因此学校在进行教育时,根据现代学生的特点,来调整自身的教学重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积极人格的培养,推动素质教学的稳步发展,减少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改善教学效果,使学生逐步提升综合学习能力。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积极人格培养的现状

(一)教师教学重点不突出,积极人格培养教学比重相对较小

就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状况而言,大部分的语文教师认为,小学生的人格尚未健全,年纪尚轻,且对于语文学科的理解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对于语文的教学缺乏深度,这就使得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积极人格的教学引导,忽视了小学时期学生人格的可塑性培养。教师在教学方案的设定过程中,往往是跟随自身的教学经验,没有切实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也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心理以及年龄进行确定的整合去分析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消化吸收能力, 只是进行固化的教材内容讲解,讲解内容缺乏灵动性、实用性、生活性。此种教学模式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惰性心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以至于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

在现有的教材中,部分文章是根据英雄人物的事迹来进行改编的,这些人物形象往往具备良好的品格,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人格培养的重要素材,但是部分教师没有将素材与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紧密的结合,教学重点不够突出,对于学生的积极人格培养教学比重相对较小,不能起到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气氛压抑,缺少教学互动

传统语文教师重视对语文知识点的输出,而忽视了课堂气氛的营造,这就使得语文课堂长期处于压抑、沉闷的状态之下,很少会有学生保持对学习的持续动力,以往的教学环境下,学生逐步丧失了汲取知识的快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这就使得学生无法把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完全吸收,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人格的培养的教学效果也难以让人满意。应试教学模式是我国存在已久的一种传统教学模式,在此种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思维往往是固定化的,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应试成绩的提高上,学生的学习过于被动,教师在课堂上完成相应内容的知识点讲解后,布置大量作业,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对于学习只是一种完成任务的心理,往往不能进行自主学习、愉快学习,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致会大大减退,教师也很难将人格培养渗透到教学当中。

二、现代语文教学中渗透积极人格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

广大语文教师应深刻认识到自身在学生人格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引导作用。因此,广大教师应严格规范自身的言谈举止,不断完善自身的人格,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对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人格引导,树立健康良好的教师形象。广大小学学校也应重视对教师的培训,不仅仅是增强教师的知识储备,还要创新教师的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方法,鼓励教师确立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管理特色,跟随现代学生的变化来进行教学调整,打造现代化的语文教学新课堂。语文教师应进行定期的教学调研,深刻反思固化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态度以及学生的学习观念。以往的语文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而缺乏自主探索的机会,盲目跟随教师的节奏,因此部分学生会逐渐产生对学习的负面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稳定发展。此种模式下,学生的心理素质往往不高,面对挫折和失败时,往往会产生退缩的心理,甚至部分同学会一蹶不振。显然,传统模式下,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人格培养。现代化教学重视对学生的全面、均衡培养,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规律以及现代学生的学习特性,来进行教学管理的转变与创新。在新型语文课堂上,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中,要保持平常心,以平等的原则对待每一位学生,致力于探索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以引导教育为主,积极鼓励学生克服学习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不断攀登学习高峰,使学生感受到尊重与认可,保护学生的学习自尊与学习自信,使学生以乐观,积极的心理来面对每一天的学习,进而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综合能力,实现对学生进行积极人格培养的教学目标。

(二)加强教学实践,调整教学比例

广大教师应探索自身的教学特点,因材施教,确定合理、有层次的教学方案,巧妙融合情感教学、人格教育,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向,及时做出教学的合理调整,推动学生的个体发展,进而实现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目标。就我国小学教材而言,教材中的很多文章都体现了优秀的人格,教师可以将人物形象、课本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实际进行巧妙的融合,深度分析人物形象的内在特性,进而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丰富教学的层次性,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融合,进而达到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的目标。语文教师应巧妙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多种方案设计来放大现代教学信息量大、形式丰富、灵活有趣的优势,找到学生兴趣的切入点,以兴趣为源头,以内容为重点,二者相互依托,逐步构建语文教学的新形式,使学生以愉悦的情绪进行学习,进而吸引学生投入到语文知识的学习当中,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综合质量,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7 课《慈母情深》一文,文章并没有对读者进行说教和对母爱的最直接赞美,而是采用写故事的方式以及细节描写的方式来突出母亲无私的爱。在文中,“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但是由于家里十分穷苦因此一直没有向母亲索要过一元五角的买书钱,但有一天出于对书的喜爱,“我”还是去寻找母亲要钱,“我”在切实看到了母亲工作地点条件的艰苦后找到了劳累而憔悴的母亲,向她说明了来意,母亲在周围人的劝阻下给了我一元五角的买书钱,在看到母亲的辛劳后“我”用这一元五角为母亲买了水果罐头遭到了母亲的责备,但母亲依然第二次为我凑足了钱,为“我”买了小说。这个故事虽然十分简短,但是能极强地体现母亲的慈爱。这篇课文字数不多,但各处的情节反转极快,节奏十分紧凑,虽然这样,但母亲的爱始终没有过一丝的动摇,教师可以以此作为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同探讨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与同学们一起回忆母亲点点滴滴的爱,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对于母亲的母爱已经有了自己的观察和理解,教师与学生们关于这个话题进行交流自然不会有交流代沟,在进行教学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放学后回家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的感激,这不仅能更好地达到课本中的教育目的,更能切实地让学生们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细腻,积极引导了对于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做到教学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三、结束语

总体而言,良好的语文教学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会起到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各学校应立足于教学重点,牢牢把握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人格教育、品德教育,提高语文教育的综合性,使学生能够真正学习到知识,并进行活学活用。现代社会对于学生的要求日益提高,广大学生应重视自身学习的系统性、均衡性、全面性,培养自身的独立人格以及良好品德。广大学生应不断进行社会实践,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学习周边人的良好品德,学以致用。在现代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应共同协作、密切沟通,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所需,学生努力吸收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并且在教学沟通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积极人格的渗透教学,使学生逐渐成长为全面均衡发展的人才。

猜你喜欢

人格教师应母亲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