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浆EB病毒-DNA检测在鼻咽癌中的应用

2020-01-09许青于新发

海南医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鼻咽癌血浆筛查

许青,于新发

1.广东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广东 湛江 524000;2.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广东 佛山 528300

鼻咽癌(NPC)是一种多因素影响形成的头颈部肿瘤,在中国南部和东南亚人群中普遍存在。NPC在全世界夺去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但由于人们对鼻咽癌的认识不足,从而使得对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产生不良影响[1]。很多的研究已经证实了鼻咽癌的发生与EBV病毒感染有着密切关系。EB病毒(EBV)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疱疹病毒,感染了全世界90%以上的人口[2],但在世界不同地方,与EBV相关肿瘤的发病率差异很大[3],其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这是导致很多治疗鼻咽癌方案失败的主要原因。EBV与鼻咽癌在流行地区的强相关性使血浆EBV-DNA成为鼻咽癌强有力的生物标志物[4]。已有相关研究表明EBV-DNA直接来源于鼻咽癌肿瘤细胞并且EBV-DNA在肿瘤组织及患者血浆中检测[5-6]。正是由于鼻咽癌与血浆EBV-DNA这种密切关系,使得血浆EBV-DNA应用于临床成为可能。本文主要对血浆中EBV-DNA对鼻咽癌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做简要阐述,并对鼻咽癌患者不同时期的血浆EBV-DNA水平在筛查、诊断、肿瘤负荷、转移、复发及预后中的应用进行概述。

1 鼻咽癌形成与EBV

其实,医学界早就有学者关于鼻咽癌的形成与EBV的关系的研究。EBV与多种恶性肿瘤相关,其中包括霍奇金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和鼻咽癌等,可以通过在肿瘤细胞表面表达病毒蛋白致病,其病理生理机制主要涉及到EBV与宿主细胞基因组整合、潜伏期和转化等,目前尚不完全清楚[7]。遗传、种族、环境因素和EB病毒感染可能是导致鼻咽癌的原因之一[8]。众多研究证实了鼻咽癌的发生与EBV病毒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EBV病毒可产生LMP1、LMP2、EBNAI等病毒基因并激活人们自身的免疫系统,通过免疫识别、阻断免疫信号传导、影响抗原蛋白水平等使人们的免疫系统瘫痪并抑制宿主细胞凋亡[9],从而达到致病目的。TAO等[10]在对鼻咽癌与EBV病毒的关系进行研究时发现:潜在膜蛋白1(LMP1)是原发EBV编码的癌蛋白可改变多种细胞机制和致癌特性,包括转化、鼻咽癌上皮细胞的死亡与存活。LMP1可能会增加蛋白质修饰,如磷酸化,并通过宿主适配器分子和转录因子的脱轨激活启动异常信号,其研究结果表明LMP1与癌症干细胞、代谢、鼻咽癌的重组、表观遗传修饰和治疗策略均有着密切的关系。YANG等[11]通过对鼻咽癌形成机制的研究发现鼻咽癌中的EBV感染是一种Ⅱ型潜伏性感染,可表达多种基因,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基因就是LMP1,LMP1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成员之一,被认为是EBV的一种有效转化蛋白,也是一种致癌蛋白,可通过多种途径导致鼻咽癌的形成。SUN等[12]使用LMP1转化的NP细胞和EBV相关的恶性细胞因子来评估LMP1对活性氧(ROS)积累和糖酵解的活动影响,也得出了鼻咽癌的形成与EBV感染有关的这一密切关系的结论。这些研究成果虽未形成系统化的体系,但为鼻咽癌药物治疗提供了有效的靶点,为未来鼻咽癌患者药物研究提供了方向。

2 早期鼻咽癌的筛查

由于鼻咽癌发病隐匿,发病机制复杂,大多数患者已处于晚期或终末期。目前诊断的黄金标准仍然是活检取样后的病理检查,但由于手术过程有创的原因,潜在患病患者可能不会配合病理检查[13]。因此采用新型的、无创的筛查方法对鼻咽癌的早诊、早治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上采用的最主要的检查方法是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鼻咽镜检查及活检[14]。然而,由于价格高昂及检查过程的有创,这就限制了鼻咽镜等在鼻咽癌检查中的应用。以致于很多鼻咽癌患者出现了严重的临床症状才来医院就诊,这使大多数鼻咽癌患者到了晚期。因此,发展新的筛查鼻咽癌的方法尤为重要。很多研究鼻咽癌的研究报告已经得出血浆EBV病毒与鼻咽癌患者有着密切的关系。血浆中EBV病毒抗体可以用来检测早期鼻咽癌及评价鼻咽癌患者的预后。而且血浆EBV病毒检测方式的简便及价格便宜,使得它在临床上得到了更多的应用。由于血清EBV病毒抗体VCA-IgA与VCA-IgG与鼻咽癌患者肿瘤复发及预后无明显相关性,这就限制了这两种抗体在筛查鼻咽癌中的使用[15]。NG等[16]采用鼻咽癌无创动态定量聚合酶链反应EB病毒(EBV)-DNA检测筛查系统(NP筛查),对600例中国鼻咽癌患者进行筛查,其敏感性为98.9%,特异性为99.3%,阳性预测值(PPV)为96.9%,阴性预测值(NPP)为99.7%。鼻咽镜检查的灵敏度为94%,特异性为97.1%,PPV为85%,NPP为98.9%。CHEN等[17]采用PCR方法得出血浆EBV-DNA在鼻咽癌筛查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为97.1%和98.6%。由此可见EBV-DNA在鼻咽癌中的筛查作用是确定的,通过早期筛查,为鼻咽癌患者实现早诊、早治提供了依据。

3 鼻咽癌诊断

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对于鼻咽癌患者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ZHENG等[18]对245例鼻咽癌患者进行研究并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方法测定血浆EBV-DNA含量。与非NPC控制组(平均值=28 copy/ng DNA)和高危控制组(平均值=50 copy/ng DNA)相比,来自NPC患者的样本显示出非常高的EBV-DNA含量(平均值=46 360 copy/ng DNA),其敏感性为96%,特异性为97%。CHAN等[19]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循环EBV-DNA进行检测诊断鼻咽癌,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6%和93%。JI等[20]采用PCR测定鼻咽癌患者血浆EBV-DNA对鼻咽癌的诊断敏感性为86.8%。这些研究表明,可以利用鼻咽癌与血浆EBV-DNA的关系使隐匿鼻咽癌可以得到确诊,从而减轻患者的痛楚。

4 肿瘤负荷与EBV-DNA的关系

肿瘤负荷与EBV-DNA有密切关系。HOU等[21]采用实时qPCR研究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浆EB病毒(EBV)DNA与肿瘤负荷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治疗前血浆EBV-DNA浓度反映肿瘤负荷,治疗后血浆EBV-DNA的清除预示着远处转移和总体生存的风险。PENG等[22]使用PCR方法对未转移性鼻咽癌患者血浆EBV-DNA预处理水平进行定量测定,发现血浆EBV-DNA是肿瘤负荷的指标。王惠丽等[23]在研究鼻咽癌患者血浆EBV-DNA的临床价值时发现:鼻咽癌患者治疗前血浆EBV-DNA水平与分期及肿瘤负荷有明显相关性。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鼻咽癌肿瘤负荷与血浆中EBV-DNA密切相关。而这一重要关系也有望为鼻咽癌治疗效果的评估提供良好参考指标。

5 肿瘤分期与EBV-DNA的关系

肿瘤分期与EBV-DNA的关系也较为复杂。YIP等[24]采用EBV-DNA聚合酶链反应方法(PCR)对鼻咽癌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肿瘤患者分别进行了检测,结论是血浆EBV-DNA对肿瘤的敏感性分别为22%~86%、48%~95%、74%~100%和79%~100%。CHEN等[25]采用同样的方法对37例无慢性疾病的鼻咽癌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同临床分期的37例鼻咽癌患者中EBV-DNA拷贝数有着不同的表达水平。Ⅲ期和Ⅳ期鼻咽癌肿瘤患者血浆EBV-DNA拷贝数与其他分期比较(P<0.05)明显升高。GUO等[26]采用PCR对979例接受放疗鼻咽癌患者血浆EBV-DNA进行研究,得出鼻咽癌患者分期越高,血浆中EBV-DNA拷贝数就越高,并建议TNM分期系统应包括EBV-DNA含量,以评估与EBV相关的鼻咽癌患者。陈慧等[27]采用PCR对检测鼻咽癌患者血浆EBV-DNA水平与TNM分期的关系,得出初诊鼻咽癌患者血浆EBV-DNA总阳性检出率为82.97%。临床早期(Ⅰ期+Ⅱ期)EBV-DNA阳性检出率只有61.00%,临床中晚期(Ⅲ期+Ⅳ期)可达到89.91%。T1、T2、与T3、T4期比较,EBV-DNA含量差异也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这些研究均显示出早期鼻咽癌患者的血浆EBV-DNA的拷贝数偏低,晚期鼻咽癌患者血浆中EBV-DNA拷贝数远远高于早期。鼻咽癌分期与血浆EBV-DNA密切关系,为临床鼻咽癌分期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6 肿瘤复发/转移与EBV-DNA的关系

EBV-DNA对肿瘤复发/转移也产生影响。LAM等[28]采用qPCR对鼻咽癌患者血浆EBV-DNA进行研究,并对复发性鼻咽癌患者鼻咽癌上皮中EBV-DNA水平与缓解期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进行对照,结果显示:EBV检出水平复发组(EDL=2.38)和对照组(EDL=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

FERRARI等[29]采用PCR对5~7例复发鼻咽癌患者血浆中EBV-DNA负荷进行检测,敏感性分别为71.3%、95%。郭文杰等[30]采用相同的方法探讨EBV-DNA在复发/转移鼻咽癌患者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单纯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中,EBV-DNA阳性检出率为56%,局部复发伴转移的鼻咽癌患者中,EBV-DNA阳性检出率为100%。因而得出:鼻咽癌复发/转移与鼻咽癌患者血浆中EBV-DNA的这一关联性,密切关注鼻咽癌患者血浆EBV-DNA水平,可以为以后临床鼻咽癌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价提供参考,也为临床工作者们对肿瘤复发的治疗提供了方向。

7 肿瘤预后与EBV-DNA关系

此外,EBV-DNA还影响着肿瘤预后。林炜[31]采用PCR检测不同时期鼻咽癌患者血浆EBV-DNA水平,结果发现:在治疗期间可被检测出EBV-DNA的鼻咽癌患者,其症状改善不明显,而治疗6周后,不能检测出EBV-DNA的鼻咽癌患者,其临床症状改善,肿瘤基本消退。CHEN等[32]对419例非转移性鼻咽癌患者进行了观察研究,并前瞻性地评论了预处理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C反应蛋白(CRP)及血浆EBV-DNA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发现SAA、CRP检测结果与鼻咽癌预后有一定关系,SAA、CRP水平高的患者预后较差。但SAA和CRP的预测能力低于EBV-DNA。CHEN等[33]采用同样的方法检测晚期鼻咽癌患者血浆EBV-DNA水平与肿瘤体积及预后的关系时发现:鼻咽癌患者预处理血浆EBV-DNA水平可用于预检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预后,治疗前血浆EBV-DNA呈阴性可能有更好的预后。因而可得出:对鼻咽癌患者血浆EBV-DNA进行检测,对于检测鼻咽癌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作用。而这也为临床对鼻咽癌预后的评价提供了预见性的参考指标。

8 总结

综上所述,检测不同时期鼻咽癌患者血浆中EBV-DNA含量在鼻咽癌早期筛查、早期诊断、临床分期、疗效评估、预后判断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这种检测方法明显优于传统的检测抗体的方法。虽然新的检测方法优点颇多,但目前的医务人员们仍面临着一些尚要解决的问题:(1)鼻咽癌形成及鼻咽癌肿瘤细胞中的EBV-DNA释放入血的具体机制;(2)在鼻咽癌患者治疗后随血浆中EBV-DNA变化随访时间的确定;(3)在鼻咽癌治疗后为防止肿瘤的复发,血浆中EBV-DNA应维持的范围;(4)在鼻咽癌患者随访后血浆中EBV-DNA持续升高采用治疗方案的研究;(5)如何降低鼻咽癌患者血浆EBV-DNA水平及利用鼻咽癌与血浆EBV-DNA这一关联性研究出鼻咽癌疫苗。虽然这些问题尚未解决,但不可否认的是鼻咽癌与血浆EBV-DNA的这种密切关系,为未来鼻咽癌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了方向。

猜你喜欢

鼻咽癌血浆筛查
非编码RNA在鼻咽癌转移中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筛查方法在筛查不同孕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情况的应用价值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保守与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比较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你真的了解献血浆是怎么回事吗?
NRS2002和MNA-SF在COPD合并营养不良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应该如何准确划定产前遗传筛查范围
中医药治疗鼻咽癌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