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干预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中的应用现状

2020-01-09郭学娜郑蔚李俊玲陈娜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腓肠肌下肢血液

郭学娜,郑蔚,李俊玲,陈娜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a.介入科;b.院长办公室;c.护理部,河南 郑州 450014)

下肢静脉曲张(varicose veins of lower limbs,VVLL)指下肢浅静脉瓣膜关闭不全使静脉内血液逆流,远端静脉淤滞,压力升高,继而引起静脉扩张、变性、不规则膨出和扭曲。VVLL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静脉疾病,波及约1/3的成人[1]。轻微病变常被人们忽视,发展到重度病变时,常导致患病人群承受巨大的身心负担[2]。运动锻炼可以改善曲张静脉的局部微循环,减少血液回流及并发症发生。下肢运动锻炼可以营养肌细胞,增强肌肉的收缩功能,减少下肢静脉血液淤滞[3]。本文对运动干预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VVLL患者的运动干预研究及运动干预方案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1 VVLL的现状

VVLL是血管外科常见的慢性进展性静脉疾病之一[4]。估计全世界范围内有25%的女性和15%的15岁以上男性患有VVLL[2]。有研究显示,我国1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为8.89%,35岁以上患者占8.60%,40岁年龄组和70岁年龄组VVLL发病率分别为12.84%、19.70%[3]。依据慢性静脉疾病的诊断和分级体系(CEAP)中的C分级,按照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由轻到重,将VVLL分为7级,以C0~C6表示。C0为有症状,无体征。C1:毛细血管扩张,网状静脉。C2:静脉曲张。C3:水肿。C4:皮肤改变,包括2个亚型,即C4a[色素沉着和(或)湿疹]和C4b(色素沉着、脂质硬皮病)。C5:皮肤改变+愈合性溃疡。C6:皮肤改变+活动性溃疡。

2 VVLL的成因

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阻塞(深静脉血栓形成、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畸形等)使血液逆流及血液回流受阻,造成下肢静脉高压,从而导致VVLL。髂静脉压迫综合征、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等先天发育不全以及家族遗传等都会导致VVLL的发生。下肢静脉高压是VVLL的主要病变,起因于静脉逆流、静脉阻塞、静脉壁薄弱和腓肠肌泵功能不全[5]。

3 VVLL的危害

由于下肢静脉高压,患者常有腿部疲劳、疼痛和肿胀,甚至更严重的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形成和瘀血溃疡。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随着静脉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患者的体力活动水平也日益降低。部分最严重的静脉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体力活动水平甚至比患有慢性肺病和关节炎的人要差[6]。

4 VVLL的防治

VVLL无法自愈,也无彻底治愈的药物可用。目前,手术是治疗VVLL的主要手段,如传统手术、深静脉瓣膜修复术、激光消融术、腔内射频介入术等。这几种手术均具有各自的优越性,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仍有部分患者选择保守治疗。研究表明,提高体力活动水平和进行功能锻炼等有助于治疗VVLL[7]。运动锻炼是慢性下肢静脉疾病患者的最佳实践推荐[8]。多国专家建议对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进行运动干预,以改善腓肠肌泵的功能,从而增加下肢静脉回流,减少静脉血液淤积,降低下肢静脉高压,减轻VVLL症状[9]。

5 运动对VVLL的影响

人体下肢静脉回流依靠腓肠肌泵收缩,正常肢体腓肠肌泵收缩一次可使小腿血液回流30~40 mL,约200 mL的血液再分配,肌组织血容量降低50%,足部静脉压下降60%~80%[10]。腓肠肌泵功能不全可引发VVLL,并加快VVLL的进展[11]。运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对VVLL的发生发展均有影响[12]。Khan等[13]在巴基斯坦一项多中心横断面研究中调查了18~95岁的3 000例慢性静脉疾病患者,结果显示至少52.5%的患者缺乏锻炼。Dimakakos等[14]研究发现,久坐久站和缺乏体力活动的男性VVLL的患病率为56%、女性为55%。刘成林等[15]对830名长期站立工作的女工进行研究后发现,VVLL发病率高于60%。赖巧蓉等[16]通过单纯随机抽样调查两家三级甲等医院的400名临床护士,由于长时间站立与行走的工作性质,这些护士VVLL的发病率为62.3%。马鹰[17]对202例VVLL住院患者进行分析后发现,87.1%的患者为久坐久站者。这表明VVLL患者的整体体力活动水平偏低或为长时间高强度的。久站久坐促使静脉压增高及长期高强度的超负荷运动量均会诱发并加重VVLL[18]。

6 运动疗法在VVLL患者中的应用

常见的运动疗法有踝关节运动[9]、踮脚运动[19]、小腿肌肉等速运动[20]、足部跖屈背伸运动[21]等。这些运动以能引起患者腿部肌肉适度的紧张感为主,锻炼下肢肌肉力量,改善腓肠肌的功能。一般运动频率为每周2~5次,每次5~30 min。为确保运动达到适当强度,鼓励每个患者做到最大忍受强度的80%[22]。Yang等[19]研究显示,20例下肢静脉疾病患者进行了6周踮脚运动练习后,患者小腿肌肉泵功能有显著改善,表现为腓肠肌射血分数增加和残余分数减少。在Ercan等[20]研究中,27例下肢静脉疾病患者进行了包括小腿肌肉等速运动在内的运动项目干预,每周至少运动3 d,坚持12周,结果显示,所有等速肌力测量参数、运动范围和患者总体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运动后疼痛减轻。黄铮等[23]通过对60例C2~C3级VVLL的门诊患者中应用为期4周的益气解瘀保健操,每天2次,早晚各1次,有效缓解了患肢酸痛、沉重感、肿胀。王丽敏等[21]指导60例VVLL患者每日分别进行2~3次抬高患肢达心脏水平的运动和足部背屈,180 d后患者的腿部痉挛、发沉、疼痛、肿胀感明显改善,腿围缩小,心理状态改善。曲珊等[24]对100例VVLL术后患者进行足部运动功能锻炼指导,抬高患肢15°、足部伸屈运动、足趾交错运动、足趾伸屈运动反复循环,每小时2~3次,每次5~10 min,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下肢肿胀时间、切口拆线时间。岳小涵等[25]指导入院行VVLL手术的168例患者在术后6 h开始进行主动肌泵锻炼,包括患肢足部跖屈、背伸运动、屈膝前蹬腿运动、踝关节环转运,锻炼时间段为每日8:00~20:00,以上步骤依次进行,结果显示,患者下肢静脉血栓风险降低。

7 小结

运动锻炼可以增强腓肠肌力量及改善腓肠肌泵功能,减少下肢静脉血液淤滞,从而降低静脉高压,减轻VVLL症状,延缓VVLL加重和发展。但目前针对此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于VVLL手术治疗和围手术期的管理,对门诊VVLL患者运动干预的研究较少;VVLL运动干预多为下肢局部运动,对全身运动的相关报道较少;运动方案较少采用运动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且健康宣教不足。今后的研究应重视对门诊VVLL患者的运动干预,以运动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加强知识健康宣教,为VVLL的运动干预方案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腓肠肌下肢血液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生理实验中使用牛蛙和蟾蜍的神经和肌肉标本的比较
带腓肠肌的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
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康复训练胫骨前肌和腓肠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
为什么皮肤划破后血液会自动凝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