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匡庐旧隐到东岳行庙
——庐山简寂观的历史沿革

2020-01-09滑红彬

泰山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东岳庐山

滑红彬

(九江学院 庐山文化研究中心,江西 九江 332005)

庐山南麓白云峰下有一座著名的道观,那就是由刘宋高道陆修静开基的简寂观。历经隋唐、五代、北宋等时期,简寂观一直传承不绝,并屡有修葺,成为庐山著名的胜境,吸引众多文人墨客拜谒游览,作文赋诗。两宋之际,简寂观遭受损毁,之后遂衰落不振,并在元朝末年彻底毁坏,只留下礼斗石以及数处石刻,作为辨认简寂观故址的重要标志。

大约在北宋时期,南康军星子县在简寂观之侧修建东岳庙,依附于简寂观而存在。简寂观在元代末年被彻底摧毁之后,始终没有得到恢复,而扎根于民间的东岳庙则获得了长久的生命力,虽然简陋,却一直延续至今,成为后人探寻简寂观遗址,发思古之幽情的依托。

(一)

简寂观是由著名道士陆修静所肇建。陆修静(406—477),吴兴东迁人。早年学道,曾云游寰宇,遍访名岳。刘宋元嘉末年,陆修静卖药于京师,为文帝所知,遣左仆射徐湛前来延请。陆修静识先机于毫末,知刘宋宗室将罹劫难,遂飘然南游,最终隐居于庐山之阳,时为大明五年(461)。此地背据庐山,远眺鄱湖,其西、其北各有一条瀑布,喷珠撒玉,飞曳而下,汇于清溪,潺湲南流,环境窈窕幽霭,十分适宜隐居修行。南朝梁沈璇《简寂观碑》称此地:“前陈蠡壑,积水浮天。却据匡山,层岩入极。瞰七泽真犹掌,瞻九河真如带。物色盈眸,烟霞满瞩。”[1]宋代陈舜俞《庐山记》卷二亦载:“观在白云峰之下,其间一峰独出而秀卓者,曰紫霄峰。……其北又有屏风山,丹崖紫壁,萦绕盘礴,实山南之甲观。”[2]可见此地风景着实不凡。

陆修静在庐山隐居期间的活动情况,因文献不足征,无从详考。吴筠《简寂先生陆君碑》称其“方弦琴以乐元和,覃思以运正气。佇功充而道叶,聊驾景以高举”[3],大约是潜心修道,厚积待发。此处有礼斗石、炼丹井等,都是与陆修静相关的名迹。《庐山记》卷二:“殿前有先生醮石,高六七尺,方广丈余,其向乾亥,亦名礼斗石。”此石现在仍留存于故址,体积颇大,天然方整,矗立于平衍之处,十分引人注目。

至泰始三年(467),宋明帝诏请陆修静入朝,陆修静屡辞不获,遂再赴京师。宋明帝于华林馆躬自问道,礼遇甚厚,又专门在京师北郊建造崇虚馆,作为陆修静居住的地方。陆修静在皇室的支持和尊崇之下,“大敞法门,深弘典奥。朝野注意,道俗归心。道教之兴,于斯为盛也”。[4]陆修静虽然身在魏阙,却时刻不忘匡庐旧隐,屡次请求还山,最终也未能得到宋明帝的允许。元徽五年(477),陆修静仙逝于京师建业,享年七十二岁,谥号“简寂先生”,归葬于庐山。宋明帝下诏,以陆修静在庐山的旧隐之地为简寂观。这便是简寂观的由来。

(二)

自隋初至中唐,有关简寂观的文献记载甚是寥寥。其实不仅是简寂观,就整个庐山范围来看,这一时间段内的文献资料也是相当缺乏的。《庐山记》卷二:“唐太极元年二月七日,敕醮于观,有黑龙群鹤之异,降诏褒异,仍付史馆。辞多,不载。”[5]太极元年(712)为唐睿宗年号。这是关于隋初至中唐时期简寂观史实的唯一记述,可惜有关的敕书诏旨,今无从得见。

由于简寂观没有志书存世,其沿革情况,除了陈舜俞《庐山记》中简略的记载之外,只能通过现存有限的诗文予以窥测。中晚唐时期,吟咏简寂观的诗作逐渐增多,达十余首。如张祜《简寂观》“竹房影占中庭月,松槛声来半壁泉”;秦韬玉《简寂观》“丹书万卷题朱字,碧岫千重锁翠微”等诗句,虽未直接描写简寂观殿阁楼台的建造修葺、真人羽士的师承传授,然诗中大都是称颂简寂观风景清幽,洗尽凡尘,从一个侧面可以感受到此时的简寂观道风纯正,法脉悠长。

五代时期,庐山先后属于杨吴、南唐的管辖区域。特别是南唐,在中主李璟的大力倡导下,庐山的寺院道观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宋代《江州志》就曾指出:“庐山塔庙昉于晋,增于唐,而尤盛于南唐。”[6]简寂观也因此得到大规模的修葺。据《庐山记》卷五记载,杨吴顺义七年(927),简寂观重建大殿,由德胜军节度使张崇撰《庐山简寂观重造大殿记》。南唐保大年间,重修灵宝殿、斋堂、石坛、石路等,由内知客兼盐按司事王路撰《庐山改修简寂灵宝并斋堂记》,大理评事徐宪撰《庐山简寂观修石路记》,宣州观察判官陈觉撰《庐山简寂观新建石坛记》,皆刻碑立于简寂观内。可惜的是,这些碑文都已散佚不存,无法得知当时修整的具体情况。不过,从现存的材料来看,南唐政权对简寂观的修葺,应当是简寂观历史上最大的一次。

北宋混一宇内之后,简寂观承南唐余绪,依旧兴盛,并敕称太虚简寂观。北宋时期简寂观的规模布局,可以通过陈舜俞《庐山记》进行推测。《庐山记》卷二:“观门之上有朝真阁。殿前有先生醮石,高六七尺,方广丈余,其向乾亥,亦名礼斗石。殿之后有《道藏》,石刻目录,列于四壁。藏中铜天尊像。……祠堂之西有白云楼。……观门外,有先生炼丹井。次有连理树,其干合抱,其根盘罩于巨石之上。涧中有许坚晒衣石。”[7]据此可知,北宋时期的简寂观有大殿,大殿之前即陆修静醮石,又名礼斗石;殿后有道藏,石刻道藏目录列于四壁,道藏中供奉有铜天尊像;大殿西侧有白云楼;观门之上有朝真阁,观门之外有陆修静炼丹井;西涧旁有连理树,西涧之中有许坚晒衣石。如今这些殿阁早已化为云烟,然而礼斗石、朱熹所书“连理”二字石刻尚存,可以大致模拟出宋代简寂观的规模和布局。

(三)

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真宗到泰山封禅;大中祥符四年(1011),真宗加封泰山神为天齐仁圣帝。真宗封禅泰山并加封泰山神帝号,强化了泰山神的影响力,推动了东岳信仰的传播;同时,朝廷也在有意识地倡导各地修建东岳行庙,使地方与朝廷保持同步,强化朝廷对地方的统治力和影响力。

在宋代,东岳信仰在庐山地区有着广泛的存在,具体表现在庐山周边各县大都建有东岳庙。根据宋代的行政区划,庐山山北属于江州,下辖德化、德安、瑞昌、湖口、彭泽等五县;山南属于南康军,下辖星子、都昌、建昌和安义等四县。其中德化、星子二县与庐山接壤。《永乐大典》卷六七〇〇引宋代《江州志·祠祀》记录江州所辖五县东岳庙的情况:德化“东岳行庙,在开元观,祠天齐仁圣帝,淳熙间重建。有五岳楼。”德安“东岳行庙,在义丰山下。”瑞昌“东岳行庙,在永丰道院。”湖口“东岳行庙,在县南。”彭泽“东岳庙,在县城内。”[8]由此可以看到,江州所辖五个县中均建有东岳庙,说明东岳信仰在江州十分普遍。不仅如此,我们还看到《江州志·祠祀》共分宫观、寺院、庵岩、神庙、祠堂等五类,东岳庙记录于“神庙”类之中。在每一个县“神庙”的记载中,东岳庙均列首位,位于城隍庙、龙王庙等神庙之前,可以说东岳庙在神庙中地位最尊。

南康军的宋代方志均已散佚,因此南康军所属各县东岳庙的情况便难以了解。不过,周必大《庐山后录》载:“由别径入简寂观,宋陆修静先生故居也。其傍有岳庙。”[9]根据此则记录,可以得知星子县的东岳庙建在简寂观旁。明代桑乔《庐山纪事》卷三记载,朱熹曾为这座东岳庙题“岱宗”二字,刻于石上。可惜这一石刻已不知所在。

由上可知,随着东岳信仰在各地的传播,南康军星子县在庐山简寂观旁建造东岳庙,奉祀天齐仁圣帝。据陈舜俞《庐山记》卷二所载,庐山山南共有道观九所,星子县将东岳庙建在简寂观之旁,应当是想要依靠简寂观“山南之甲观”的声望和实力,以期庙貌俨然,奉祀久远。

非常遗憾的是,我们仅知东岳庙位于简寂观旁边,至于东岳庙的规模布局及祭祀活动等情况,由于文献缺乏,一概难以了解。

(四)

靖康之变后,简寂观遭到损毁,始终未能恢复旧观。南宋乾道三年(1167),周必大游览简寂观,只见“观门有朝真阁,今废。殿前有先生醮石,亦名礼斗石,今有为石陛以登。道藏石刻、铜天尊像、石磬、白云楼,经兵火,今皆亡。西涧悬瀑落于庑前,亦亡。”[10]朱熹亦有“永怀仙陆子,久挹浮丘袂。于今知几载,故宇日荒废”之诗句。可见南宋时简寂观荒凉之情形。不过,从周必大《五月三日游简寂食甜苦笋知观欧阳齐年求诗》的诗题,以及王十朋《简寂观》“萦纡草径少人行,忽有黄冠洞口迎。自笑荒芜陶靖节,更寻简寂陆先生”的诗句来看,简寂观虽然荒凉,还是有道士居住修行的,尚能勉力支撑。

元代末年,各地起义不断,庐山一带迅即陷入战争的漩涡中。特别是至正十二年(1352),庐山遭受了空前的大劫难,寺院、道观、书院等等全部被毁,无一幸免。简寂观也毁灭于这次战乱中。王袆《自建昌州还经行庐山下记》载:“又数里,为简寂观,观亦不存。简寂者,陆修静谥。”[11]此记作于至正二十六年(1366),两年后大明开国。然而终明清两朝,简寂观始终未能恢复重建。虽然简寂观没能得到重兴,东岳庙却一直延续下来。

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胡之骥游览庐山,作《憩简寂观》诗三首,序文称:“观乃南康岳庙也。”其第三首诗写的就是东岳庙:“东帝巍巍百尺身,香灯烨烨万年春。星坛斗石今犹在,不见当年炼澒人。”[12]清顺治十七年(1660),黄宗羲曾专程到简寂观寻访古迹,其《匡庐游录》中记载:“下日照二里至简寂观,观已败落,依岳庙,得不废。”[13]并赋《简寂观》诗云:“高士遗踪几陆沉,犹因岳庙得窥临。黄冠趁食香灯暗,醮石留痕秋草深。双瀑东西来砌下,乔松十百在庭心。崇虚馆下无消息,猿鹤犹留怨至今。”[14]康熙三十二年(1693),潘耒在《游庐山记》记载:“至简寂观。观创自陆修静,道流世居之。宋时,尚有许坚、钱朗辈著异迹。今观久废,惟东岳庙数椽,黄冠陋甚,不堪共语。礼斗石、捣药臼皆在枳棘中。”潘耒《简寂观松》诗也说:“惜哉观宇久颓废,数椽老屋祠岱宗。道士见人辄退缩,经台斗石埋榛丛。”[15]可知在明清时期,简寂观废弃已久,只有礼斗石等矗立于荒草间。东岳庙虽然保存了下来,然而其中的道士无非借此谋食而已,不堪谈玄论道。咸丰三年(1853),东岳庙毁于太平天国军。嗣后,道士朱谦昌修复东岳庙后殿一重。到民国时,因为简寂观废弃的时间太久,附近的乡民往往只知有东岳庙,而不知简寂观为何物。吴宗慈《庐山志》就记载说:“简寂观废已久,今土人只知东岳庙,询简寂观,多不知者。东岳庙现为地方八堡公管,庙田则雇人耕之。道士住观,须纳赁资始可。地方以田亩所入,为每年斋醮之需,其神甚灵云。”[16]抗战期间,庐山沦陷,早已荒芜的简寂观(东岳庙)更是雪上加霜,益加破败。吴宗慈《庐山续志稿》卷二:“简寂观在南香炉峰之西,刘宋时道士陆修静修道之名区也。观内尚有若干古迹可资参证,战后益见荒落。”[17]建国后,此地曾作为林场的办公场所,建造瓦房数间,称观内林场。后来林场撤销,乡民又在礼斗石的北面修建几间房子,东边供奉的是观音菩萨,西边供奉的正是泰山神。这些房子是用石块、旧砖瓦、土坯和木材建成,虽然简陋,但它却延续着千年的历史,寄托着民众祈求风调雨顺、阖家安康的美好愿望。

猜你喜欢

东岳庐山
东岳集团有限公司
东岳访古
基于微服务的聚合支付平台设计与实现
成长中的东岳幼儿园
庐山 牯岭!Cooling!
望庐山瀑布(外二首)
《望庐山瀑布》
毛泽东登庐山
《李白 庐山谣》
假钞孽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