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戏
——让幼儿爱上音乐活动

2020-01-09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三沙中心幼儿园王融芬

天津教育 2020年2期
关键词:乐曲规则游戏

■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三沙中心幼儿园 王融芬

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通过分析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制定游戏规则,让幼儿在音乐和游戏有机融合中获得知识技能,培养想象与审美的能力,使幼儿在游戏学习中快乐成长,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品质。

一、精心选择分析游戏化的教学内容

(一)选择适宜的游戏内容

游戏内容的选择应从幼儿年龄特点、发展水平和能力、学习的兴趣、生活经验的积累等方面来考虑。在分析教材时从活动内容是否有趣味性、情境性、游戏性来剖析。如旋律明朗、活泼轻快,内容通俗易懂,幼儿都很熟悉的歌曲《我爱洗澡》,它通过展示洗澡的情景故事,激发小班幼儿的学习兴趣。又如《碰一碰》这首歌曲,歌词浅显易懂,以两只小鸭碰一碰的动作表达朋友之间的友好情感,这些都符合小班幼儿爱模仿的特点,与《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的“3~4 岁幼儿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的目标相符,能被小班幼儿接受与喜欢。

(二)选择有趣的游戏内容

音乐教育的内容要以提升幼儿兴趣、避免枯燥乏味为基础。可选择一些有趣的具有游戏化的内容,以此提高幼儿在音乐教育活动中的参与兴趣,教师在音乐教学设计中巧妙地将快乐游戏的因素融入活动中,这样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可以让幼儿在情境游戏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使幼儿快乐自主地学习与游戏,让整个活动更有趣、更生动。例如歌唱活动《小兔乖乖》,幼儿在学习演唱的过程中通过角色转变的对唱,让游戏把歌唱变得有趣;打击乐《大雨和小雨》,在乐曲中随着“雨”声的大小变化选择不同的乐器,感受乐器的不同风格;《狮王进行曲》旋律明快,感染力强,幼儿听后会不由自主地模仿起狮子的动作;传统音乐游戏《老鼠嫁女》更是幼儿熟悉的。这些乐曲内容有趣,乐曲旋律主线分明,幼儿不仅熟悉,而且能随音乐大胆表现,让音乐融入游戏中,提高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与理解力。

二、巧妙设计游戏化的教学环节

在活动设计中如果游戏过程设计得太难,幼儿就会失去参与游戏的兴趣与信心,太容易又会让幼儿很快觉得无趣,因此创设“高结构低控制”的教学环节,在过程中巧妙地融入趣味性,以情境游戏、互动分享的游戏形式和游戏手段为幼儿创设一个自主、自由的表现空间,更能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学习的热情。

(一)让幼儿从模仿到创造的游戏过程

音乐活动中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好模仿是幼儿的本能和天性,创设正确的、富有生动表情的音乐形象,让幼儿在活动中有效地进行模仿,能引发幼儿学习的极大兴趣,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小瓢虫》音乐活动中,教师先引导幼儿感受音乐,在用肢体语言表现小瓢虫落在头上、肩上的动作基础上,再让幼儿想想:“小瓢虫还会停在哪里?”在幼儿学习歌曲的同时引导幼儿创编歌曲,使幼儿在模仿中想象,幼儿的创编欲望更加强烈,积极调动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二)互动式的游戏过程

互动的学习是音乐教学基本的表现形式之一,融入游戏的互动学习,更能增加幼儿学习的趣味性。例如小班律动《洗衣服》活动,首先,在欣赏旋律后,以请幼儿帮助一起洗衣服来感受乐曲的快慢(师幼互动),其次再以把衣服洗得更干净为由,让幼儿多次反复感受旋律的起伏与缓急,最后,借助刷子让幼儿与幼儿相互刷鞋子,把鞋子洗得又亮又白(幼幼互动),将活动推向高潮。又如《大拇指》歌,教师使用夸张的动作,用神秘的语调介绍五个手指的名字,在活动中让幼儿感到把大拇指藏起来太有意思了,在幼儿好奇心满足的情况下,开展互动学唱,在学唱中教师唱到“大拇指,大拇指,你在哪里?”(教师将大拇指慢悠悠地伸出来)幼儿接唱:“我在这里,我在这里,你好不好?”整个活动以教师与幼儿互相交流、互相作用、互相欣赏的互动模式开展,让幼儿在游戏互动中愉悦地学习。

(三)情境表演式的游戏过程

幼儿园音乐活动的设计,通过情景生成游戏化表演的音乐学习。教师应基于幼儿喜欢动、喜欢玩的心理特征,努力增添有趣的、使幼儿感到快乐的元素到情境活动中,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小白兔和大灰狼》中,教师创设了“一片森林”,分别请幼儿扮演“大灰狼”和“小白兔”,在角色的表演中幼儿既能沉浸于游戏活动所创设的有趣的情境气氛中,又能加深幼儿对《小白兔和大灰狼》音乐要素的感知和了解。又例如在音乐游戏《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活动中,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诙谐、有趣性,通过扮演“喜羊羊”“灰太狼”不同的角色,了解乐曲中四分与八分节奏的不同。在“喜羊羊”最终战胜“灰太狼”的过程中感受乐曲的跳跃性与变化,在角色的互换中突破活动的难点。这样的游戏活动更受幼儿喜爱,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在小班音乐游戏《丛林历险记》中,丛林中动物的不同特征配以乐曲的变化,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到乐曲跳跃性的变化,使幼儿的参与更自主快乐,游戏体验更充满乐趣,从而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表现、创造能力。

三、细心制定游戏的规则

音乐游戏是在音乐的指挥下按一定的规则和玩法来学习的一种活动,游戏中合理规则的制定能使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成效更明显,通过活动能够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和音乐素质,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充分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并获得音乐经验。

(一)规则的制定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和发展水平的特点

从游戏目标、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水平出发制定游戏的规则。游戏的规则不宜定得太高,如规则高于幼儿的年龄身心发展水平,在活动中就会出现幼儿屡屡违规的现象,一再提醒幼儿遵守游戏的规则,又会导致幼儿对游戏活动丧失兴趣,相反,如果游戏的规则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他们喜欢的,就可以使幼儿热衷于参与游戏,从而产生愉悦的游戏体验。例如学习打击乐《锅碗瓢盆交响曲》,我们根据乐曲的特点,在乐曲的每一段结尾加上一个休止符,要求当敲到碗时停一拍,并互换乐器,符合中班幼儿的学习水平,这样幼儿就能很快掌握乐曲的规律。

(二)规则的制定要明确、严谨

如果规则的制定模棱两可,在活动中会造成幼儿不知道如何进行,给幼儿一个模糊的学习氛围,这样就不能达到理解音乐的目的,更不可能有创新的想法。例如在《我爱洗澡》的律动中,就明确要求幼儿能根据对乐曲的理解给“娃娃”洗澡,洗澡的顺序必须根据音乐的不同从上而下地洗。这样不仅能让幼儿听清乐曲的变化,又可以在游戏中获得经验。

(三)规则的制定要以幼儿为主

音乐知识强化音乐游戏规则,教师在引导幼儿游戏时需要结合教学目标,让音乐游戏紧紧围绕着幼儿的学习过程,师幼游戏中应以共同创建、幼儿自主讨论创建游戏规则为主,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游戏的深入开展。例如:在《变石头人》的活动中,师幼可共同选择音乐的节点,在音乐响起时表演各种动作,当听到音乐变化或停止时,马上保持原地不动,因为是幼儿自主制定的规则,幼儿就能更自觉遵守并监督,使游戏多次开展,幼儿在这种充满规则的音乐游戏活动中获得享受音乐情感的喜悦。

四、结语

音乐在幼儿的成长中是不可缺少的伙伴,而幼儿音乐游戏化教学正是一种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方式,在音乐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与自主性、创造性与合作性;在自主游戏中提升幼儿的学习品质,使幼儿享受快乐学习带来的幸福感;培养幼儿感知与体验美的能力,使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实现自我成长,在游戏中爱上音乐。

猜你喜欢

乐曲规则游戏
始乱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悲伤的乐曲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