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中“度”的把握

2020-01-09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南华初级中学刘耀鹏

天津教育 2020年2期
关键词:课堂教师教学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南华初级中学 刘耀鹏

一、课堂提问的原则

对于不同的提问,学生有不一样的思考。问题提问形式的设计不同,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区别。对于课堂中的有效提问,也有相应的原则。

1.目的性。每一节课都有相应的教学目标,在对重难点分析的时候,对于所要提的问题也要重视,注意提问的艺术。每一次的提问,都要抓住教育目标,提问都要有方向,在接近教育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想要让学生某一方面达到什么样的提升。

2.针对性。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实际教材,针对客观事实。对于特殊知识的处理,也要有针对性,加深学生的记忆;我们要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学习程度、性别、性格特征等方面,要有针对性地提问。

3.启发性。问题的提出,实则是想要求学者自己思考出其中蕴含的奥秘,这就要求问题的启发性。教师对整个课堂负责,并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者,如今缺的就是创造性人才,在微妙的启发性问题中,对学生大脑最大化地开发,并且有效地将课堂转移给学生。学生创造力的开发与启发性的提问密切相关。

4.逻辑性。也称为梯度原则,课堂提问必须在所安排好的教学课堂上进行,根据教学需要,依靠课堂结构去设计。依据学生身心的发展,思维的发展,还有学过的知识版块的安排等,应该从易到难,步步深入,表现出数学的顺序性、严谨性与科学性。

5.适度性。这里所强调的是问题的难度要根据学生的真实情况设定,“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影响着工作效率。课堂提问必须做到难度适当,要根据孩子的心理、学习的状况等来设计问题。课堂提问只有在受教者能通过个人的努力去思考并做出反应的时候,课堂提问的难度才恰到好处。

二、当今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课堂提问中多多少少都会发生一些问题,我凭借多年观课评课经验,把中学数学课堂提问的问题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问题设置的“不适”

1.安排顺序的“不当”。在一堂数学课中,问题的呈现顺序是重中之重,问题的安排意味着对学生所学知识或者是新知一种顺序性的回忆与接收。但是由于教师的自身经验、对学生情况不熟悉等原因,教师对问题呈现的顺序可能会与学生身心发展发生一些冲突。学生身体的发展是我们用肉眼可以观测到的,但是学生心理的发展是微妙至极的,影响着学生对新知的接受能力。问题顺序安排得不恰当,会使学生跟不上知识之间的衔接。

2.提问内容的“不妥”。提问内容深浅、难易都是教师应该掌控的,往往在我们的教学当中,这一点会被教师所忽视,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顺着逻辑思维进行下去,很难把持好学习内容的难度,而提问的难易程度也很难控制,提的问题就会有的超出学生所学范围,从而造成学生的不解,这种不妥的提问会让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

3.提问对象的“不符”。我们都知道教学应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因此我们在提问当中也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实现不同的学生回答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每一位学生在这一节课当中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但在我们身边往往出现上课教师频频提问学习较好、回答积极性较高的学生,而忽视了腼腆和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

(二)问题呈现的”不适”

1.提问形式设计的“不适”。无论是年轻的教师还是经验丰富的教师,对于提问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对于问题形式的设计,也是各有风格。新教师的提问,多半借助于游戏,达到与学生产生共鸣的效果等。可是,在现代社会的重压等原因下,很多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对于课堂提问,也是会按照最平常的、最普通的形式进行提问,很少会对提问进行新形式的设计,问题难免会干巴巴的。

2.提问效率的“不高”。部分教师的课堂提问会出现口头语,经常会在课堂上出现如“对不对”“是不是”等,并且大量地重复,学生形成一定的条件反射,当教师问“对不对”“是不是”的时候,学生对于“对”“是”的回答开始不经思考,开始消极地应付课堂提问,达不到课堂提问所要的效果。

3.提问语言情感性的“不足”。提问的语言,体现着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提问的时候,与学生是近距离的沟通,更是一种情感的升华。当融入感情的时候,身体各个部分都会进行无意识的配合,遇到难题时眉毛紧皱,问题解决时嘴角微微张开等。学生们在课堂中能感受到教师所要引出的情感而产生一致的感情。有些教师的提问,会很平淡,仅仅只是因为要提问而提问,造成现场无趣,学生提不起兴致。想要学生活跃,教师就要用心,感同身受。

三、怎样实现课堂提问中“度”的把握——有“坡度”的提问

(一)充分备课

备课是教学的首步,做出教学设计方案(教案),在教案的引导下展开教学。教案的教学过程是基于课标、教材和受教者情况及自身经验的一种“预设”,根据经验分析,教师的课堂提问占据着重要地位。首先,必须明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分析教材,明确一堂课在这一章的地位,了解与其他年级知识的连接。第二,教学过程中所有的提问,都不能忽略而要记录下来,包括“对不对”“是不是”这样的提问,严格按照学生思维的发展、问题难易程度的阶梯性与其他因素的影响来严格创设问题,将教案最大限度地进行完善,做到心中有数。

(二)同伴研讨

集体备课、重难点研讨、听课评课等都是一种教学交流,不同时间进行不同活动,研讨包括课堂提问的形式、问题的层次、教师的语言情感等各个方面。认真记录所出现的问题,每一个都进行优化,请教其他教师,探索更加适宜的方法,不断练习提问,在探讨中修改,提升问题的有效性。

(三)学生反馈法

课堂提问的对象是学生,他们对于所提出的问题体会最深刻,学生的反馈是教师课堂提问效果最直接的反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情,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向,根据学生课堂的表现,来反思自己准备的课堂提问是否适宜。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整体的动向,注意学生对所提出问题的反应来进行适当的调节。

(四)自我反思

对课堂的状态,教师是有深刻体会的。需要回忆学生是否按照问题预设的方向回答,对于所提出的不同层次的问题,要注意学生举手的积极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程度等方面。不仅仅找到本身的问题所在,对于自己发现的问题、同伴提出的建议,都应该进行深究,调整问题的形式,修改问题的问法等,并且可以进行同课异构,探索出最适宜学生的课堂提问。教师也应教学相长,教师也是从学生的历程过来的,大多数成年人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看课堂,殊不知,我们也是在经过长时间的磨砺才有这样的体会,因此要将自己当成“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适当地换位思考,并从高于学生的角度整体规划、设计问题。课堂提问无固定模式,不要只局限于一个角度,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注意力容易集中在新鲜事物上的特点,可适当变换提问角度,增加提问的新颖性,同时也可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巴尔扎克曾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是问号。”可见,教师如何从提问入手,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至关重要的。课堂提问的优化是课堂教学改革中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课堂提问的意义,掌握和发掘课堂提问的技巧,把握课堂提问的“度”,开阔学生思路,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猜你喜欢

课堂教师教学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