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年一贯制空乘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及改革策略研究
——以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01-09吕娜黄华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5期
关键词:空乘课程体系实训

吕娜,黄华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五年一贯制是中高职衔接的一种全新模式,以初中毕业生为招生对象,实施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1]。该模式打通了职业教育的通道,既提升中职教育的吸引力,又为高职院校输送合格生源,是高职院校空乘专业人才培养的全新尝试。五年一贯制空乘专业课程体系决定着空乘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成效。从当前看,五年一贯制空乘专业发展时间短,可借鉴的经验有限,现有的课程体系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不断加以改进与完善。

1 五年一贯制空乘专业课程体系现状调查与分析

该研究以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后称浙江Y 学院)为研究个案,采用文本分析、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调查Y 学院现有的五年一贯制空乘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和问题并进行分析。

1.1 调查方式及对象

该研究以浙江Y 学院五年一贯制空乘专业为例,对Y 学院以及其合作的7 所中职院校进行了调查研究,具体学校包括:湖州Y 学校,安吉S 职业高中,嘉兴P 职业中专,杭州X 职业高中,绍兴K 中等职业学校,宁波Y 职业中学,宁波D 旅游学校。7 所中职院校在区域分布上涵盖了杭嘉湖绍甬5 个地区,既有位于大城市的职业中学,也有处于中小城市及农村地区的职业高中。在办学性质上兼顾公办院校和民办院校两种样本。研究对象主要为7 所中职院校高三、高二的学生,调查研究主要调研中职学生及教师对五年一贯制空乘专业课程体系及其在中职院校实施现状的看法,这也是中高职衔接的关键点。该研究累计发放问卷306 份,回收289 份,删除无效问卷,得到有效问卷276 份,有效回收率为90.2%。样本具体分布如表1所示。

表1 被试样本分布情况表

除问卷调查外,该研究选择中职学校的学生和教师,高职院校参与课程体系构建的管理者与教师开展了深度访谈。其中,中职院校教师14 人(每所学校2人),中职院校的学生20 人,高职院校的管理者2 人,教师2 人。

1.2 调查结果及分析

该研究调查问卷含学生卷和教师卷两类,都包含3 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五年一贯制课程体系的事实现状,共计6 个问题,分别调查中职院校开设的基础课、专业课、考证课程、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情况。第三部分为调查的核心问题,共计20 个问题,涉及4 个调查维度。第一维度调查中职师生对课程目标的了解情况以及对人才培养目标的看法。第二维度调查中职师生对五年一贯制空乘专业课程内容的看法,涵盖课程课时、课程结构、教学难度、教材情况和专业贴近度等内容。第三个维度旨在了解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教学情况和学校管理情况,包括任课教师专业素养、教学方法、行业专家参与教学情况、实训条件及教学管理等。第四个维度是对课程评价进行调查,旨在调查学生对现有课程评价方式的看法和认可度。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教师、学校等相关人员对专业认同度较高,对课程体系中课程设置等关注度较高,同时提出现有五年一贯制课程体系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2.1 培养目标层次不清

该专业将人才培养目标纵向上分为中职和高职两个阶段,横向上分为合格职业人和拔尖职业人,并根据不同分类设计了相应的职业面向岗位定位。然而纵向培养目标对中高职阶段学生的素质要求区别不明显;在横向上,仅以英语基础作为区分合格和拔尖层次。在职业定位上,以国内航空乘务员与外航乘务员来判定合格和拔尖并不合理。可见,该专业虽制定了层次性培养目标,但是层次不清,表述混乱。也没有针对课程、学情及就业单位的要求、就业形势等问题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对学生发展有益的层次性目标。

1.2.2 课程计划执行不力

浙江Y 学院制订了统一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下发至7 所中职院校落实。但教学计划在执行过程中未能完全落实到位。在14 名中职教师访谈中,2 名教师认为学校严格执行统一课程计划,5 名教师认为其所在学校大部分课程都按照课程计划设置,4 名教师表示不了解具体课程设置情况,3 名教师认为其所在中职院校对课程计划执行不到位。课程计划执行不力,不少中职教务部门不按照教学计划排课,随意删减专业课程;教学计划没真正落实,导致个别院校基层任课教师压根不了解课程教学计划。此外,部分中职院校课程设置趋同于普通高中,以基础教育为主,未考虑专业特点和学生需求,课程目标不明确。教学计划执行不力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1.2.3 技能实训课程比例少

调查表明,在第三维度课程内容调查中“所在的中职院校各门课程课时分配合理”问项调查中,认为说不准或者不符合的共计42.07%,同时,在“所学课程中理论课与技能实训课比例合理”一项中,认为不符合和完全不符合的比例累积达35.00%。可见,中职学生对于课时的分配满意度一般,尤其对技能实训课与理论课比例认同度不高。技能实训课程的比例太少,无法满足学生参加技能实训的要求。从访谈得知,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技能实训课程比例低下,实训内容单一等问题。技能实训课程比例少,专业技能课程的缺失,容易失去专业特色,降低学生和教师的专业认同感。

1.2.4 专业课程难度高

部分专业课程难度过高,未能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教学带来困难。在“专业课学习难度适中”问项中,21.92%认为完全符合,32.19%认为符合,13.16%认为说不准,不符合和完全不符合的分别占28.72%和4.01%。这表明五年一贯制空乘专业课程在部分课程内容上存在一定的难度。通过访谈得知部分专业课,尤其是专业英语类课程难度高,课程之间衔接不恰当,影响教学的效果。

1.2.5 专业教材管理混乱

基础课程教材管理混乱,专业课程教材难度过高。各中职院校因地区差异导致基础课程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的教材难以统一,管理混乱。适合中职阶段专业课程教材匮乏,只能把高职教材下发至中职使用,导致教材难度过高,中职学生难以适应。部分教材内容陈旧过时,无法适应教学。教材管理混乱是访谈中,中职师生反馈最为强烈的问题。教材管理混乱,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使课程衔接出现断层,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1.2.6 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力量因素是影响课程实施的重要原因。调查显示:在“所学课程的授课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一项中,对教师教学能力表示认可的高达89.17%,然而在“专业课教师行业经验丰富,能够结合行业授课”这一项上,45.59%认为说不准,20.43%认为不符合,8.97%认为完全不符合。可见,学生对中职教师的教学经验和能力表示认可,但是都对于专业课教师的行业经验认可度不高。

中职缺乏具备行业经验教师。在访谈的14 名教师中,12 人完全没有航空业工作经历,2 人有1年航空业工作经历。中职院校的教师基本上都是普通教育的原有教师调任至中职院校,或者直接从普通高校毕业后招聘进入。人文教师比例比较高,双师型教师或者行业教师短缺,尤其是具备民航乘务员工作经历的行业教师更是少之又少,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

1.2.7 教学方法单一

行业教师的短缺使教学方法受到限制。调查表明:在具体教学活动调研题项“专业教师采取哪些教学方法让你喜欢和受益”中,喜欢的教学活动选项中49.24%选择课堂讲授,68.79%选择边讲边练,87.26%选择实践操作,70.51%选择现场教学,其他为5.10%。这表明在教学方法上,学生都喜欢实践操作类活动如边讲边练、实践操作和现场教学等,对做中学,开展探究性学习都表现出较大的热情。受益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也是实践操作类或讲练结合类教学活动。但访谈得知由于技能实训课程比例低,大部分课程还是采取课程讲授等传统的教学方法,职业教育特点无法在课程中得到体现。

1.2.8 教学条件受限

中职院校教学条件受到限制,实训设备和实训条件无法满足技能实训的要求。Y 学院合作的中职院校都是第一次开办空乘专业,在实训条件上都无法满足专业技能实训的需要。加之航空服务专业实训室和设备动辄上百万元,许多中职院校并不愿意投入大量经费,导致条件难以改善。

1.2.9 评价主体不全面

从课程评价的调查结果可知,目前五年一贯制空乘专业在各个课程评价上基本以教师评价为主,87.00%的学生认为完全符合或者符合,可见评价主体过于单一,缺乏学生互评和学生自我评价。仅以教师的角度进行评价,不全面,且主观性强,影响评价的公正性。

1.2.10 评价形式单一

在课程考核的内容上,一般以理论考核和笔试考核为主,缺乏技能实操考核。可见在内容上侧重理论,注重结果,没有关注学生动态的过程,缺乏对其过程性的评价。在形式上以传统的笔试为主,考核形式缺乏创新,考核内容单一,效果一般。

2 五年一贯制空乘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策略

通过对五年一贯制空乘专业课程体系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发现该课程体系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一定的内部影响因素,比如,观念变革滞后,缺乏顶层设计;学情分析欠缺,忽视学习主体;师培训脱节,疏于教学创新等,也有不少外部影响因素,例如,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不完善,中高职教学衔接流于形式;职业院校教学成本受限制;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困难大;区域教育政策差异影响管理等。因此要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

2.1 对接行业,制定科学的培养目标

要对接行业,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学生的培养方向和培养规格,从而确定具体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方向[2]。五年一贯制空乘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以民航乘务员和相关岗位(群)人才规格为依据,以“应用”为主旨,以技能为特征,通过科学全面的课程设计将知识、能力和素质为融为一体,坚持教、学、做合一,培养具有优势品质与优势技能的空乘职业人。

建议培养目标在纵向上可分为中职和高职两个阶段;横向分类为合格职业人和拔尖职业人两个层次,并应该根据阶段不同和层次不同确定相应的职业面向和岗位定位。中职阶段空乘专业教育旨在把学生领进乘务员职业大门,注重其文化素养和职业基础技能,通用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高职阶段教育则要在学生已经进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所学技能,顺利解决工作中的特殊问题,从事航空乘务员工作,并能够向管理岗位发展。

从横向上看,合格职业人是指学生能够基本具备职业技能,从事普通舱乘务员工作,而拔尖职业人则是在乘务员工作基础上注重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向更高层次如精英组乘务员,乘务长等发展。

2.2 了解学生,设计一体化课程体系

了解学生,设计一体化的课程体系。通过对空中乘务员及相关工作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分析,以民航乘务服务工作“四个阶段”为逻辑起点,提炼出每个阶段的技能要素,可分为核心技能和一般技能。课程的设置围绕核心技能和一般技能,用“课证融合”的思路整合空乘专业的课程体系,以“技能熟练,理论扎实,语言流利”工学结合、任务驱动为专业特色,培养“技能熟、双证书、外语强”的职业人[3]。

在课程体系构架上,中职阶段注重习惯养成和一般技能课程的学习和训练,高职阶段融入核心技能的重点培训和岗位技能实训,并加强拓展能力的培养。将课程结构分为公民素养课、专业技术课、职业拓展课和社会活动课程4 个版块,并根据教学设计分层递进,教学组织梯度推进,教学内容由简到繁的思路进行课时的分配和学期的安排[4]。

在优化专业技术课程设置上,根据乘务员工作技能要求和课程的性质,将专业技术课设计为基础课、实务课、技能实训课和岗位实习4 个类型。中职阶段的专业技术课程以基础认知和一般技能训练为主,注重形体礼仪,自我职业形象设计能力、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和基本服务技能与急救技能的训练;高职阶段则以注重核心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通过案例教学、综合技能实训和岗位实习等方式开展仿真实训和顶岗实训,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并按照民航企业的管理要求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行为规范的教育和养成。

在共建共享核心课程方面,部分对职业能力培养起关键作用且中高职对接紧密的专业技术核心课程应由中高职院校共同制定衔接的课程大纲,实现核心课程的共建共享。如中职阶段开始的形体训练、职业形象训练、乘务英语、乘务英语听说训练、客舱服务英语、客舱服务实训6 门核心课程,基本贯穿中高职全阶段。中职阶段要加强形体训练和职业礼仪训练,掌握基本站立走姿,服务礼仪等,专业语言课程要加强客舱沟通技巧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修养和待人接物的航空服务技能,高职阶段要融合类技能参与综合实训,掌握客舱应急处置技能和客舱沟通技能,最终使学生具备民航乘务员的基本技能。

要加强课证融合课程建设,助力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通过5年学习,助力学生获取普通话二乙、乘务英语中级、礼仪证和急救证共计4 个证书,并在五年一贯制课程设置中加强课证融合课程建设。通过中职阶段开设普通话、口才与演讲课程要求学生获得普通话证书。中职和高职阶段衔接开设形体训练、职业形象训练,到高职一年后考取礼仪证,中职开设乘务英语、乘务英语听说训练,为高职考取乘务英语中级证书打好基础。通过“课证融合”教学,实现资格证书考证与教学内容融合,落实“双证书”[5]。

2.3 全面统筹,编写五年一贯制教材

全面统筹,组织中高职有经验的教师共同参与五年一贯制空乘专业教材,尤其是部分课证融合课程和核心课程的教材编写。浙江Y 学院聘请了众多国内外知名航空企业的乘务长、资深乘务员担任专业教师,具备一手的行业信息和资讯,但是对中职学生实际情况和课程设置了解不足,而中职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对中职学生学情分析到位,并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可有效发挥中高职教师的特长,组织编写如客舱服务实训、职业形象训练等课程中高职衔接教材。针对课证融合课程如乘务英语教材,也可与考证方沟通协调,建议修订教材,或者根据五年一贯制要求编写相关教材,助力学生获得相应证书。

2.4 重视师资,加大职业教育成本投入

要重视师资培养,加大职业教育成本的投入。尤其中职院校要加强对中职教师的行业素质培养,可通过中高职教学研讨、行业培训、参与挂职等途径加强中职教师的行业经验积累。加大对教学设备,实训室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条件。案例中的高职院校则应该积极开拓实习基地,促进与行业的紧密合作,聘请行业专家参与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岗位实践机会。

2.5 改革评价,注重动态全面考核方式

要改革评价,注重动态全面的考核。改革评价的方式和主体,由注重结果评价转变为注重过程的评价,由注重教师的评价转变为多主体参与的评价。要建立既注重过程又考核结果的全面动态的课程评价体系[6]。关注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自我表现与团队合作的表现,尤其关注对技能活动的评价,可通过建立完整的评价单,对其技能学习活动中的实践能力,创新创意和情感态度方面等进行考核并记录,有助于教师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反思。

此外,实践教学中要构建为由学生、学校、企业等多方参与的评价体系,由重教师一维度评价转变为重多维度参与的评价,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2.6 增进沟通,促进中高职有效衔接

五年一贯制空乘专业中高职院校要增进沟通,促进课程有效衔接。一方面高职院校要与合作中职院校紧密合作,可成立专门的中高职衔接管理部门,负责协调中高职院校之间有关课程体系衔接,做到专人专管,提高工作效率。可通过召开研讨会、师资培训、走访中职院校,师资共享等方式促进中高职之间的有效沟通。另一方面,中职院校之间也要加强合作与沟通,了解优秀中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中高职参与衔接的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摒弃应付了事,事不关己的陈旧观念,把五年一贯制工作作为一项常态重点工作来进行,认真对待教学,互相讨论,研究创新,促进五年一贯制空乘专业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空乘课程体系实训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自然拼读法在高职空乘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课程思政融入高职空乘专业的探索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现代通信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施
空乘礼仪对空乘人员素质的具体影响
空乘礼仪对空乘人员素质的具体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