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口俄罗斯牛肉传入牛结节性皮肤病风险评估

2020-01-08

中国动物检疫 2020年1期
关键词:牛肉检疫进口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动物检疫研究所,北京 100176)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肉类消费量与日俱增。但目前我国的养殖业水平尚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肉类消费需求,每年需从国外进口大量肉类供应国内市场,其中牛肉的进口量增长最为迅速。2019 年第1 季度,仅澳大利亚牛肉进口量同比增长了67%。随着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合作的深化,我国正进一步加强与俄罗斯的农业合作。中俄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合作共赢、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把农业作为战略合作的重要一环。今后会有更多的俄罗斯肉类产品进入我国市场。因此,我国应高度重视口岸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严防外来动物疫病随动物产品跨境传入。

牛结节性皮肤病(lumpy skin disease,LSD)是由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LSDV)引起的牛全身感染性疫病,以全身皮肤出现结节病变为显著特征,为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的须通报动物疫病。LSD 于1929 年首次发现于非洲的赞比亚,并在非洲大陆广泛传播,1989 年传入亚洲中东地区,随后在欧洲和亚洲蔓延传播[1-2]。2019 年8 月12 日,我国确认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发生首起LSD 疫情[3]。

俄罗斯是距离我国最近的LSD 疫区。2015 年7 月,俄罗斯联邦达吉斯坦共和国发生首起LSD疫情[4],随后俄罗斯又向OIE 报告了多起LSD 疫情。因此,进口来自疫区的牛肉存在传入LSD 的风险[5],因而需要评估俄罗斯输华牛肉传入LSD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防止LSD 随进口牛肉及产品传入国内。

本研究对LSD 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流行情况、公共卫生学意义以及诊断与防控技术等进行简要综述,根据OIE《陆生动物卫生法典》(2019年)中的动物及动物产品进境风险分析框架,对俄罗斯输华牛肉开展风险评估,同时提出一系列风险管理措施,以期为我国进口牛肉贸易政策的制定和LSD 防范提供依据。

1 危害确认

1.1 病原学

LSDV 属痘病毒科羊痘病毒属,只有1 个血清型,即血清1 型(1 Serotype)。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呈砖块状或短管状,是唯一可在细胞浆内复制的有囊膜的双股DNA 病毒[6]。

LSDV 对外界环境以及物理和化学因素具有较强的抵抗力,55 ℃ 2 h 或65 ℃ 30 min 方可灭活;在-80 ℃条件下,可在动物皮肤结节中存活10 年;在4 ℃条件下,可在感染组织培养液中存活6 个月。LSDV可从患病动物皮肤损伤部位、结痂、肌肉、肺脏、脾脏、淋巴结等处以及血液、唾液、牛乳、精液中分离到[6]。精液中的排毒期较长,有些公牛在感染5 个月后,仍能在其精液中检出病毒的DNA。在试验条件下,可以在感染后11 d 的唾液、22 d 的精液和33 d 的皮肤结节中检出病毒。

1.2 流行病学

牛是该病的自然宿主,无性别、品种差异。该病发病率为5%~45%,但只有45%~50%的感染动物表现临床症状,其他处于隐性感染状态。绵羊、山羊,以及一些野生动物,如长角羚羊、长颈鹿、黑斑羚等可被人工感染。该病对人没有感染性[5]。LSD 的潜伏期一般为28 d。

该病主要通过节肢动物媒介进行机械传播[4],也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此外,摄入被感染动物唾液污染的饲料和饮水也会感染该病。病毒通过“牛—虫媒—牛”循环链不断增殖可能是该病不断暴发的主要原因。

1.3 临床表现

感染动物表现为以下典型症状:高烧(41 ℃),持续1 周左右;厌食、精神委顿、不愿行走,泌乳奶牛产奶量显著减少;全身皮肤出现结节,以头、颈、乳房、会阴、眼睑、耳梢以及腿部、背部、胸部、尾部皮肤尤为突出;结节大小不等,可聚成不规则的肿块,可波及全身皮肤、皮下组织以及肌肉组织;口腔黏膜表面可以形成丘疹,也可导致肺炎;全身体表淋巴结肿大;眼、鼻、口、直肠等部位的黏膜表面形成结节,生殖器溃疡;母牛流产与临时性不孕,公牛罹患睾丸炎和附睾炎[1,4,7]。

1.4 实验室诊断

LSD 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病毒分离培养、透射电镜观察、免疫扩散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病毒中和试验、免疫印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PCR 等方法。

1.5 预防与控制

LSD 尚无特定的治疗手段,大剂量抗生素治疗可以避免继发感染。卫生防疫措施包括:限制来自疫区进口活家畜、胴体、兽皮和精液;感染国应严格检疫,加强疫病监测,防止引入病畜;在疫病暴发时,隔离并限制动物移动,尽量扑杀所有患病和感染动物,合理处置病死动物(如焚烧),并对畜舍和工具进行清洁与消毒;在疫区养殖场和周边开展虫媒控制、疫苗接种等。目前免疫接种主要采用两类弱毒疫苗:同种弱毒疫苗Neethling 株,免疫保护期可长达3 年;异种弱毒疫苗,包括绵羊或山羊痘病毒疫苗,接种后有时会产生局部严重反应[8-9]。

2 风险评估

本风险评估中的牛肉指冷却或冷冻牛肉,从LSD 传入可能性、暴露可能性和传入后果3 个方面进行评估,分析俄罗斯输华牛肉中传带LSDV的风险等级。

2.1 传入评估

2.1.1 LSD 流行风险

2.1.1.1 疫病状况 据OIE 疫情通报,2015 年7月俄罗斯联邦达吉斯坦共和国首次发生LSD疫情。2016 年1 月—2019 年8 月,俄罗斯境内又多次发生LSD 疫情(表1)。从俄罗斯境内的疫点分布看,LSD 疫情呈现逐渐向东部蔓延的趋势(图1)。

表1 2015—2019 年俄罗斯LSD 疫情数据统计

图1 俄罗斯2015—2019 年LSD 疫情分布(源自OIE)

2.1.1.2 法律法规和防控措施 为提升LSD 防控能力,俄罗斯联邦农业部制定了“通过预防、诊断、限制及其他措施预防及消除LSD 传播的兽医规范”。目前俄罗斯在《联邦法》和俄罗斯联邦农业部指令的框架下正在进行LSD 防控工作,主要做法包括:(1)对牛群逐头清点、辨认,给辖区内所有动物加带标签。(2)加强畜牧业生态安全控制,特别是奶牛场,对指定的养殖厂进行消毒处理。(3)对养殖牛群预防性接种绵羊痘病毒弱毒株疫苗,对6 月龄以上牛,使用剂量为绵羊剂量的10 倍;对犊牛,建议从3 个月开始接种疫苗,为5 倍免疫剂量。(4)疫情稳定前,在北高加索地区和南部联邦管区,牛群、动物饲料和动物养殖用具在养殖场和居民点间的转移,须由俄罗斯联邦相关主体国家兽医机构批准,批准依据为隔离30 d 后的被转移动物临床检查情况。(5)在动物转移过程中,对牛群进行消毒处理。(6)对所属地区所有养殖牛进行阶段性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有LSD 临床症状的牛。(7)LSD 的实验室诊断及确认,由俄罗斯农业监督部门——联邦动物健康保护中心免费实施。(8)疫情被实验室诊断确认后,对牛群进行检疫隔离,对已感染动物对症治疗;牛奶须经消毒灭菌(温度132 ℃,15 min)后,方可运出检疫隔离区;对养殖牛,根据本建议的第3 条进行计划外的绵羊痘和山羊痘接种;在LSD 流行地区,建议在第1 次免疫后的30~45 d,再次以5 倍剂量接种。(9)在最后1 例病畜病愈、病死或被强制宰杀30 d 后,方可解除检疫隔离措施;在解除检疫隔离措施1 年内,疫区范围内禁止销售和出口养殖牛,但将送去屠宰的情况除外(在牲畜屠宰加工企业,在该传染病媒介节肢动物,如壁虱、白蛉、苍蝇等的高活动期后,可以将牲畜送去屠宰);在疾病已经消除的无疫区,LSD 媒介节肢动物高活动期来临前1 个月,根据本建议第3 条对全部养殖牛进行接种。(10)未经批准,禁止转移和销售活动物、畜产品。

2.1.1.3 小结 根据俄罗斯兽医官方提供的资料,LSD 是俄方重点防控的动物疫病之一,2011 年被列入俄罗斯联邦农业部“关于确定动物传染病和其他疾病清单”中,并建立了相对健全的动物卫生防控体系。在LSD 疫情发生后,俄罗斯联邦及各级政府均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疫情应对和防控措施。虽然LSD 主要通过节肢动物机械传播、扩散,但未有资料提及节肢动物媒介监测开展情况和采取的控制措施。在2016 年发生的疫情中,出现了远离其他疫点的疫情。由此可认为,俄方采取的措施尚未有效阻止其境内的非法动物移动。综上,俄罗斯境内的LSD 流行风险等级为“中”。

2.1.2 输华牛肉带毒风险

2.1.2.1 感染牛漏检风险 典型的LSD 病例可以通过宰前兽医检验发现,但症状不典型的病牛或者处于潜伏期的牛可能漏过宰前检验。不表现临床症状或处于潜伏期的牛,其组织器官可能尚未发生明显的病理变化,进而漏过宰后兽医检验。LSD 毒血症约持续1~2 周。肺、脾和淋巴结是病毒的主要来源。病毒在低温条件下存活良好,对强酸、强碱敏感。在37 ℃、pH6.6~8.6 条件下,5 d 内病毒滴度无显著下降;4 ℃条件下、6 个月后,保存在感染组织培养液中的病毒仍可复制。牛肉在生产过程中,通常经过至少24 h 的冷却过程,其间肌肉的pH 会下降到6.0 以下。pH 下降不能降低肌肉中病毒含量,因此牛肉的冷冻过程不会影响病毒含量,但会影响病毒的繁殖力。

2.1.2.2 牛肉污染风险 OIE《陆生动物卫生法典》[10]建议,在骨骼肌、肠衣、明胶、胶原、油脂、蹄和角进口或过境时,无论输出国家的LSD 流行状况如何,兽医管理机构不应提出与LSD 相关的条件,说明骨骼肌带毒风险极低,可以忽略。但是干燥结痂中的病毒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保持稳定,若感染动物漏过宰前检验,干燥结痂中的LSDV 污染胴体的可能性就不能排除;而且LSDV 可在肺或脾等内脏器官中存在,所以包括牛下水在内的肉类带毒风险尚不能排除。澳大利亚兽医计划[11]也明确提出,虽然没有证据表明牛肉及肉制品能够传播LSDV,但不能忽略冻肉中病毒存活和传播的风险。

2.1.2.3 小结 从LSD 疫区进口牛肉传入LSDV的主要释放路径是“有临床症状表现牛或处于潜伏期的牛漏过了宰前宰后兽医检验及入境时的口岸检疫监测”。如果养殖环境中最近1 年以上没有本病发生,调入牛确保健康无疫,即使有突发的LSD发生,鉴于该病为群发病,按照易感动物发病率最低为5%,约有最少45%的感染牛表现临床症状计算,虽然存在隐性感染牛,但至少有2.25%的牛发病并表现临床症状,可在宰前兽医检验中被发现。单批次屠宰来自同一养殖场的牛,如果数量小于50 头,则从LSD 疫区进口牛肉传入LSDV 的风险为“中”;如果大于50头,则传入风险级别为“低”。综上,屠宰牛经有效地宰前检疫,剔除阳性动物后,即使未采取任何口岸检疫监管措施,LSDV 随进口牛肉传入的可能性也很小。

2.2 暴露评估

牛和水牛对本病易感,野生动物对人工感染高度敏感,但野生动物在本病传播中的作用尚不清楚。通过节肢动物传播是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蚊子、苍蝇对病毒传播扮演了重要角色。动物食入被带毒唾液污染的饲料或饮水,也可感染本病。带毒牛肉可能暴露给LSD 易感动物的生物学路径主要有3 种:

(1)将未处理的带毒牛肉废弃物(如淋巴结、内脏)加工成牛饲料,而饲料加工工艺未能灭活病毒。

(2)带毒牛肉加工过程未能灭活病毒,而用含有这种牛肉的泔水或者残羹喂牛。

(3)在节肢动物(如苍蝇)活动的季节,节肢动物接触到带毒牛肉,或者接触到含有带毒牛肉的泔水或残羹而成为病毒携带者,进而暴露给易感动物。

我国禁止给反刍动物饲喂动物蛋白。按照日常养殖方式,给牛喂泔水或残羹的情况极少见,虽然不能完全排除上述(1)和(2)的情况,但发生风险都很低。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如果牛肉生产和加工环境的卫生以及牛养殖环境的卫生均较差,则不排除上述(3)情况发生的可能。

综上,节肢动物可通过带毒牛肉、带毒污血或者泔水接触到病毒,但其携带病毒污染牛饲料,继而感染牛,只存在理论上的可能性,实际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很低,因此暴露风险等级为“低”。

2.3 后果评估

LSD 发病率为5%~45%,死亡率可达10%。LSD 的危害主要体现在:(1)动物死亡以及动物生产能力下降,导致动物生殖能力和产奶量下降,使养殖户失去收入来源,也会影响当地及周边地区的市场供应;(2)政府需要组织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扑杀患病动物,同时要给养殖户补偿;(3)从本病的流行历史看,其控制传播和根除难度较大。综上,LSD 传入我国的后果评估风险等级为“高”。

2.4 综合评估

综合分析认为,目前LSD 在俄罗斯境内的流行风险为“中”,在不采取任何检疫监管措施的条件下,牛肉带毒风险为“中”,综合判断传入风险为“中”,暴露评估结果为“低”。依据综合评价矩阵1(图2),判定LSDV 随俄罗斯进口牛肉传入并暴露的风险为“低”;依据综合评价矩阵2(图3),最终判定从LSD 疫区进口牛肉的风险为“中”。

图2 传入评估与暴露评估综合评价矩阵

图3 传入、暴露评估与后果评估综合评价矩阵

3 风险管理

根据上述评估结果,俄罗斯输华牛肉传入LSD 的风险不能排除。基于OIE 相关原则,在科学的风险分析基础上,需制定适于我国可接受风险水平的管理措施,因此应以控制牛肉带毒为关键控制点,通过采取产地牛源控制、疫源监测检测以及加强宰前宰后检验及进口牛肉检疫监管等措施,控制进口俄罗斯牛肉传入LSD 的风险。

3.1 进口前管理

要求俄罗斯联邦农业部严格执行“通过预防、诊断、限制及其他措施预防及消除LSD 传播的兽医规范”,根据贸易情况和疫病发生情况,定期对该病的管控情况进行书面评估或实地审查。

要求肉牛养殖场有主动的LSD 监测计划,要求屠宰场加强宰前和宰后管理,宰前或宰后检验发现阳性病例的,全群(养殖场)屠宰牛肉不得出口。

3.2 进口后管理

制定从俄罗斯进口牛肉的LSD 监测计划,选择荧光PCR 等方法检测病毒核酸。在对进口肉类实施入境口岸检验检疫措施的基础上,针对俄罗斯输入我国的牛肉,可以采取加强病原监测频率的措施,降低带毒牛肉暴露给国内易感动物的风险。入境检疫一旦发现阳性,则退运或销毁本批次所有产品。

3.3 管理评价

若俄罗斯对华出口牛肉的养殖场、屠宰场执行以上风险管理措施,则进口来源于符合要求养殖场的牛肉传入LSD 的风险“很低”。结合暴露评估,从该国进口牛肉传入和发生LSD 的风险“极低”。结合后果评估,进口牛肉传入LSD 的风险“很低”,能够达到我国可接受的风险水平。

猜你喜欢

牛肉检疫进口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体系建设工作的对策
英国检疫隔离立法源流及启示
酸汤牛肉里的爱
寻味牛肉
检验检疫学刊
牛肉怎么做,好吃又嫩?
Evaluation of a point of care ultrasound curriculum for Indonesian physicians taught by first-year medical students
吃不上牛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