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台思维优化高校实验资源配置的研究与实践

2020-01-08周立敏高先池杨桂朋

山东化工 2020年14期
关键词:全校科学研究实验室

周立敏,高先池,杨桂朋

(中国海洋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高校历来就是国家科研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实验资源是高校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产出高质量科技成果的重要依托。高校实验资源的内涵十分丰富,既涵盖实验室、实验仪器设备、样品、耗材、实验后勤服务保障等硬件内容,又包括实验室管理、实验设计、实验规章制度以及实验人员等软件内容。这么多的资源要素聚集在一起,共同构成了高校实验资源。从某种程度上说,高校实验资源能不能得到优化配置,直接决定了高校开展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综合效率,直接关系到高校开展科技创新的整体能力水平[1-4]。

1 高校实验资源以传统方式运行时存在的突出问题

高校实验资源一般都由各个院系或高校直接的下属机构管理,同一个院系或机构内部的不同实验室之间,往往也是依托于某个教研室或院系实验教学中心,根据不同的课题组或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等分头建设管理。一般情况下,不同管理主体之间,不同实验室之间,对各类实验资源的管理使用等没有横向的协调沟通机制,总体呈现分散建设、分散管理、分散运行的状态。这种相对点性、线性的管理运行模式,有其弊端。

1.1 不利于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对于实验室来说,有些实验资源不可或缺,但自身使用的频率、效率等往往又不是太高。比如,有些海洋化学实验、地球物理实验等所需的样品采集起来往往比较复杂,一般都需要出海采集,耗时耗力,采集的样品如果只用于某一个实验研究,使用效率会大大降低[5-7]。再比如,有的实验仪器价格昂贵、精密度高,一般情况下,往往会由某一个实验室购进、管理、使用,实验仪器若不能满负荷运转,作用就得不到充分发挥。这种由各个主体独立管理使用的实验资源运行模式,影响实验资源的总体使用效率,有时还会出现浪费现象[8]。

1.2 不利于增强实验教学实效

实验教学是高校实验资源的主要用途之一。对每一个实验室来说,其开设的实验教学课程往往都是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根据该实验室的资源条件、研究方向以及课程传统而设置,学科划分和实验项目划分都比较细。实验资源在相对分散建设、分散管理的条件下,设置的实验教学内容往往突破不了已有的传统题目和实验内容,这与高校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任务相比,不相适应,存在一定矛盾。特别是随着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相互融合,不同学科之间、不同专业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实验教学亟需进行跨界化、学科融合化改造,以更好适应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需要[9]。

1.3 不利于激发科学研究的创新创意想法

高校实验资源是高校科研人员开展科学研究的主要依托。实验资源的相对分散建设、分散管理,决定了高校科研人员开展科学研究往往局限在本实验室资源条件下来谋划设计和组织实施,科学研究的跨领域、跨学科、跨专业特征不强。但事实上,高水平的科学研究,绝不仅局限在单一的专业领域,需要多领域、多学科、多专业协同配合。如果实验资源分散,就很难实现高水平的跨界协同配合,也会影响科研人员产生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创新创意。从一定意义上说,能不能取得有价值的科学研究成果,取决于实验资源能不能得到最优化的合理配置[10,11]。

2 在实验资源管理中运用平台思维与传统思维的区别

传统思维是点性的、线性的思维。以传统思维管理高校实验资源,更加突出条块分割、各为己用。而平台思维强调的是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把一个高校或一个区域内的实验资源放到一个“大平台”“大盘子”中来,更加强调统筹资源、集约高效。具体有以下主要区别。

2.1 资源整合由碎片化向平台化转变

传统思维下,各个实验室之间的实验资源相对割裂,人财物一般是依据传统的行政管理架构分隔管理,呈碎片化运行模式。而平台思维下,把包括实验人员、课题、项目等在内的所有实验资源都纳入全校统一的网络信息平台,实行动态化分类登记、管理。对实验仪器、药品样品等实物类实验资源,全部实行所有权、管理维护权、使用权“三权分立”式的管理模式,不改变原有实物资源的所有权,但将使用权向全校或更大区域敞开,谁使用谁付费、谁管理、谁维护,产生的收益除留一定比例保证网络信息平台正常开支外,其余全部交由所有权一方,实现大家都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统筹进行实验研究[12]。

2.2 实验效率由低效性向高效性转变

传统思维下,实验研究的开展往往都是依照某个实验课题、项目、基金或者实验团队的研究任务需求,单线作战。而平台思维下,一个高校或区域内的实验团队开展的实验研究,包括已经开展的、正在开展的、即将开展的等,除了涉密项目和信息外,都纳入统一的网络信息平台。如此以来,各个实验室研究团队和人员可以明晰地知道别人在开展什么研究、哪些研究可以结合、什么数据可以协同、什么药品样品能够共享等,能够在一个高校或区域内形成整体科研工作合力,相当于大家都在一个大平台上协同开展实验,既能适应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需要,也能有效提升实验研究效能。

2.3 人才培养由套路性向创新性转变

高校实验课程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思维下,高校开展实验教学往往是依照教学大纲,根据每个实验室的功能而定,套路性比较强。而平台思维下,因为有了统一的实验室管理网络信息平台,完全可以在完成实验教学大纲的课程基础上,依托全校的实验资源,组合设计更多的创新实验课程,让学生从接触实验一开始就能够了解更多不同学科的、横向的、交叉的实验课题,有利于丰富知识结构、培植创新思维,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

3 用平台思维优化高校实验资源的具体实践

以平台思维为指导优化高校实验资源管理,是最具竞争力的一种方式。目前,各地高校、科研院所也都结合各自实际,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实验教学和科研创新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结合本人所在实验室的工作实际和具体实践,我们开展了大量以平台思维优化实验资源管理的创新做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3.1 创新搭建实验资源共享信息平台

率先建立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将相关实验室的所有大型仪器设备全部纳入平台实施统一管理,设立专门管理办公室。制定《大型仪器管理共享使用办法》,明确了大型仪器共享平台以及各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责任主体、责任人以及仪器如何申请、如何使用等环节事项,大大提升了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能。同时,充分发挥校园网等平台作用,建立各类实验资源共享信息平台,让更大范围师生及时了解、查询各类实验资源共享的资源、政策等信息,使实验资源效益最大化,达到了充分共享的目的[13]。

3.2 创新搭建本科生研究发展计划平台

为有效整合全校实验资源,将高校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本科生创新意识,培养本科生创新精神,提高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近年来,学校一直创新实施本科生研究发展计划(Student Research Developing Program,简称SRDP),面向全校本科生,为他们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提供专门化的训练和指导。SRDP本身就是一个整合实验资源的平台,学生根据所学内容以及个人科研思考,可以依托SRDP,统筹利用全校的、实现自己创意科研想法所需要的各类实验资源,开展具有创新性、探索性的实验研究。计划实施以来,得到了师生的广泛好评,在有效激发学生创新创意的同时,也实现了全校范围内的实验资源开放共享。

3.3 创新搭建实验研究协同联动平台

建立相关实验室之间科学研究协同联动机制,在实验仪器设备和药品申购、样品采集、实验研究开展等方面,及时将重要信息上报网络信息系统,定期互通有无,实现协同联动。比如,在样品采集和数据分享方面,开展海洋化学科学研究需要采集近海或远海不同海域、不同季节、不同深度的海水样品,但往往一次出海航行的成本很高,因此我们会根据需要,及时对接出海人员,统筹采集海水样品,实现一次采集、多次使用,同时,对检测的实验数据,在相关实验室之间敞开共享,谁需要谁处理、谁分析,降低了实验成本,增加了实验效能。再比如,在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方面,通过无机实验产生的实验成果,接着拿到化学分析实验上进行分析,把原本两个独立的实践充分结合起来,通过一个实验,达到两种实验效果。

3.4 创新搭建开放性实验平台

对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建立仪器设备、药品等各类资源预约使用登记制度。在师生开展科学研究、毕业论文设计、创新创意验证等方面,面向全校放宽准用门槛,提升资源使用效能。定期举办常用实验仪器操作培训,为更大范围人员实验提供专业化指导。每年面向全校开展实验竞赛,结合实验和科研常用的实验内容进行选题,引导全校师生跨专业、跨学科开展实验研究,在拓宽实验设计视野和角度的同时,也极大提高了实验资源的配置使用效率。

4 结束语

高校实验资源是高校开展科学研究和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的配置效率决定着科研和教学的整体效能。以平台思维管理运行实验资源的方式,旨在因地制宜打造一系列资源整合平台,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思维下的实验资源碎片化、研究协同性不高、教学套路性强等突出问题,能够推动各类资源使用配置效率最大化,是高校实验资源管理运行的最佳方式之一。

猜你喜欢

全校科学研究实验室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欢迎订阅《纺织科学研究》
纺织科学研究
合伙教育,家校共育——在考试后全校家长会上的广播讲话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