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视角下山区贫困地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

2020-01-08周桃英姜莉莉

湖北农机化 2020年18期
关键词:山区贫困地区培育

周桃英 姜莉莉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1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必要性

1.1 山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需求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实施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内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改进了以往大规模形式扶贫的弊端,能够满足山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需求。开展精准扶贫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能够有针对性地提高山区贫困地区的扶贫资源利用率。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能够提升山区贫困地区农民的职业技能,帮助贫困地区的农户提升能力,发挥脱贫主动性,进而提高山区贫困地区劳动生产和管理效率,促进山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家庭收入的增加,有助于山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贫困户能够脱离贫困线。通过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可为当地提供大量农村实用型人才,促进山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1.2 农业产业升级的重要保障

由于受到城市建设的影响,山区贫困地区的农村人口往往呈现老龄化,造成土地的大面积荒废和资源浪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通过提高山区贫困地区农民的现代生产技术掌握程度,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让农民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主要发挥农业技术人员和致富带头人的作用,通过他们的带动,确保生产符合山区贫困地区当地的经济产业模式,带领整个地区实现脱贫增收。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能够为山区贫困地区农业的产业转型营造良好的环境,有效地解决贫困地区农民收入低的情况。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需要结合当地农村的特色进行,让山区贫困地区农业科学技术能够成为产业生产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确保培育出一批综合能力强、素质高、会经营和管理强的农民,从而实现山区贫困地区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2 山区贫困地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难点

2.1 缺乏完善的培育机制

在当前现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构中,往往缺乏完善的培育机制体系。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认证制度以及后续跟踪培训制度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部分农民在结束培训后,资格认证标准不规范、考核不严谨、更有甚者存在培训走过场现象。同时,缺失后续反馈跟踪服务机制,在集中培训之后,实际生产经营中是否真正提升生产技术以及学员问题反馈如何有效解决等不得而知。因此,难以充分地发挥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的作用和价值,无法更好地实现生产力的转化和提升,这些都是由于缺乏完善的培训机制,成为山区贫困地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难点。

2.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效果欠佳

在当前山区贫困地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中,有问卷调查反馈,培训周期过短,并且大多数采用灌输式教学,学员往往难以学到技术和知识,在教学内容上,山区贫困地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课堂教学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培训,对于实践能力的培育缺少;在山区贫困地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教学形式上,重视理论课教学,对于实践教学因作物生产季节不合适,教师技能不够强等原因,导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效果欠佳。在培训过程中,有些教学内容的安排跟当地农业生产技术知识点衔接不够到位,导致山区贫困地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实际情况与农业结构存在差距,无法实现山区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对贫困户农业生产技术需求的指导不及时,导致了培育效果大打折扣。

3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策略

3.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政策中,急需加大政府的政策力度,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扶持力度。通过积极推动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建设,让政府能够成为其主要的统筹,通过采取分级管理负责的形式,促进社会管理机制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通过整合山区贫困地区的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资源,突破传统的人才培育教学模式,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将教育目标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有效地结合,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效果的最大化,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加大扶持力度,确保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能够有效促进山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3.2 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综合素养

在当前山区贫困地区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中,需要重视农民综合素养的提高。利用当地的新生力量以及高学历的群体来促进新型职业农民的综合素养整体水平的提高,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通过鼓励相关的新生力量来充实山区贫困地区的新型职业农民,通过惠民政策来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加入到精准扶贫中,从而促进贫困山区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综合素养,能够提升山区贫困地区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效果,帮助贫困地区的农民提升生产能力,发挥脱贫主动性,进而提高山区贫困地区劳动生产和管理效率,促进山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家庭收入的增加。

3.3 改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

在当前山区贫困地区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中,需要重视完善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体系。建立完善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制度,结合不同地区不同类型职业农民的实际需求和工作能力创新培育体系。通过对新型职业农民个人素质要求的分析,将生产经营型产业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严格按照专业服务类型以及专业技能类型进行分类培训,保障新型职业农民都能够掌握本行业的产业政策以及经营技巧。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需要建立完善的认定管理政策,将认定主体和认定标准及认定条件相结合,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以及权利,建立完善的教育认定体系,保障山区贫困地区农民在接受完专业的教育培训之后,能够真正地发挥个人的作用和价值。

3.4 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式

在当前山区贫困地区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中,需要重视创新职业农民的培育形式。由于在精准扶贫视角下的新型职业农民需要更加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职业农民的培育中,注重学员的实践能力建设,确保能够达到学到、带走、运用的效果。在创新职业农民的培育方式上,相关管理部门需要重视当地的经济需求发展规律,突破以往的培育模式,通过不断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来提升培育质量,确保实践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农民的综合能力。创新培育模式,可以让贫困山区积极引进外在资源,通过建立校企合作模式来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教学创新和改革,让新型职业农民的实践教学落到实处,确保职业农民在培育过程中能够提高自身的个人实战能力。

4 结语

在精准扶贫视角下的山区贫困地区的经济振兴与绿色发展的需求下,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将理论和实际教育结合,通过不断完善培育机制,保障山区贫困地区的新型职业农民能够在培训后实现特色农业生产和经营,确保在精准扶视角下,改善山区贫困地区的落后情况,通过提高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实现脱贫增收。通过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为我国山区贫困地区乡村居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确保我国乡村经济振兴和绿色发展保持一致性,为乡村的可持续性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山区贫困地区培育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山区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小山区留守娃的圆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