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帕替尼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临床分析

2020-01-08李绮云李太东吴兴焕陈俊彦张迩琼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0年6期
关键词:阿帕复查腺癌

李绮云,李太东,劳 逸,吴兴焕,梁 发,陈俊彦,张迩琼

(1.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肿瘤内科,广东 湛江 524002;2.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外科,广东 湛江 524002)

结直肠癌是目前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疗效差,化疗疗效已达瓶颈,如何提高治疗疗效是目前的重要问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刺激血管形成的重要生长因子,而新生血管的生成则导致肿瘤的生长和转移[1-2]。阿帕替尼是一种小分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其作用于细胞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的ATP结合位点,通过抑制肿瘤新血管生成而达到抑制肿瘤作用[3-5]。目前,阿帕替尼广泛用于晚期胃癌治疗,且取得较好疗效,而在结直肠癌治疗中少有报道。现分析2017年11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使用阿帕替尼联合XELOX方案化疗一线治疗的2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治疗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患者1,男,46岁,已婚。患者因"排黏液血便1个月"于2015年4月上旬于外院行电子肠镜检查示:直肠中分化腺癌。2015年4月18日在我院外科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示:直肠管状腺癌Ⅱ级,浸润浅肌层,上、下切缘及中间淋巴结(0/6)、中央淋巴结(0/5)、直肠旁淋巴结(0/5)未见转移。术后诊断为直肠管状腺癌pT2N0M0期(Ⅰ期)。术后予以对症治疗,定期复查。2018年3月28日查胸部CT示:左肺上叶多发小结节影(最大者约 6 mm×7 mm),考虑为转移瘤。诊断为rT0N0M1a期(Ⅳa期)。建议行胸腔镜左上肺叶切除术,但患者及家属不同意手术。

患者2,男,50岁,已婚。患者诉于2019年2月13日因“中腹痛、排便异常6个月”来我院行电子肠镜示回盲部癌。于2019年2月21日在腹腔镜下行回盲部癌姑息切除+肠粘连松解+腹壁肿物切除+腹腔引流术。术中见回盲部癌外侵浆肌层并梗阻,肿物外侵右侧输尿管,大网膜并腹腔内脏器、腹壁多发种植转移瘤,予姑息切除回盲部肿物,解除肠梗阻,行远端回肠-横结肠侧侧吻合。术后病理示:回盲部黏液腺癌,浸润全层;大网膜、腹膜、阑尾见黏液腺癌浸润。免疫组化:CEA(+)、CK20(+)、MLH1(+)、MSH2(+)、MSH6(+)、PMS2(+)、HER2(-)。诊断为回盲部黏液腺癌姑息术后pT4N2M1c期(Ⅳc期)。2019年3月15日复查腹部CT示:回盲部黏液腺癌术后复查,回盲部吻合口区肠管增厚,相邻肠管粘连,考虑为术后瘢痕伴周围肠系膜粘连可能,右中下腹膜及后腹膜增厚,腹腔肠系膜、大网膜见多发大小不等淋巴结,均考虑为转移。膀胱直肠陷凹团块状软组织影,考虑为转移瘤,并侵犯右侧输尿管下段、直肠、前列腺及双侧精囊腺,右侧输尿管及右肾盂肾盏轻度积水。2019年3月29日在局麻下行经尿道右侧输尿管支架管置入术,不同意化疗。2019年6月15日复查CT评估为病灶稳定(SD)。

1.2 治疗方法2例患者均予以阿帕替尼(500 mg/d口服)靶向+XELOX方案(奥沙利铂130 mg/m2静滴;卡培他滨1 000 mg/m2口服,2次/d;d1~14)化疗抗肿瘤治疗。

1.3 随访随访至2020年4月30日,2例患者均获随访。

2 结果

2个周期治疗后2例患者均达部分缓解(PR),患者1不良反应为Ⅱ度骨髓抑制、恶心呕吐、手足综合征和Ⅰ度蛋白尿,患者2不良反应为Ⅱ度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和Ⅰ度手足综合征。患者1予以阿帕替尼500 mg/d联合化疗治疗前,血清癌胚抗原(CEA)正常,治疗1个周期后血清CEA略高,为6.6 ng/mL,以后2个周期血清CEA仍稍升高,最高为7.5 ng/mL,2018年7月8日晚上出现鼻出血,凝血功能检查正常,检查未见新发病灶,予内镜下止血治疗后无鼻出血,停用阿帕替尼治疗1个月,复查血清CEA正常。以后恢复阿帕替尼500 mg/d治疗,复查示血清CEA正常。2018年9月8日始因Ⅱ度手足综合征阿帕替尼剂量减量为250 mg/d,复查血清CEA正常;复发治疗后至今生存24个月,仍在维持阿帕替尼治疗,生活质量尚好,ECOG评分0分。

患者2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后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为6个月,期间患者出现Ⅰ度手足综合征,阿帕替尼剂量无需调整。从治疗时2019年6月初检测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为41.895 u/mL,CA19-9为48.705 u/mL,经阿帕替尼+XELOX方案治疗后,血清CA125逐渐下降,2019年11月26日血清CA125为17.217 u/mL,血清CA19-9基本稳定,2019年12月17日复查血清CA125为28.586 u/mL,血清CA19-9为152.479 u/mL,较前明显升高,2019年12月18日全腹部磁共振成像示肝S2段结节较前增大(直径约15 mm),肝包膜多发结节状异常信号增大,腹腔肠系膜、大网膜多发增大及肿大淋巴结缩小、部分消失,均考虑为转移瘤,评估为SD。以后复查示血清CA125及血清CA19-9均逐渐升高,2020年2月17日血清CA125为117.842 u/mL,血清CA19-9为333.286 u/mL,经换方案治疗2个周期后2020年4月11日两者明显下降,血清CA125为48.772 u/mL,CA19-9为4.803 u/mL。治疗进展后改化疗方案继续治疗,至今已生存10个月,生活质量尚好,ECOG评分1分。

3 讨论

目前,结直肠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多数患者就诊时已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和(或)腹膜转移以及远处转移等,晚期结直肠癌5 年生存时间仅10%,对人民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6-8]。而化疗为晚期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疗效欠佳,如何提高疗效成为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阿帕替尼是一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抑制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及转移。在胃癌、肠癌、肝癌等的体外研究中已有明显的抗肿瘤疗效,与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多西他赛等化疗药物有协同效应,能提高化疗疗效。卢创新等[9]用阿帕替尼治疗二线化疗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疾病控制率34.4%,PR率17.2%,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3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9个月。本文2例均为阿帕替尼联合XELOX方案化疗一线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患者1自复发转移治疗开始至今生存时间24个月,目前病情得到控制,ECOG评分0分,生活质量好。患者2初始时已为腹膜转移Ⅳc期患者,经一线治疗后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6个月,目前ECOG评分1分,生活质量好,至今已生存10个月。

本文报道的患者1疗效较好,初始用阿帕替尼500 mg/d后出现Ⅱ度手足综合征,减量为250 mg/d后症状明显好转,长期维持阿帕替尼治疗,病情得到控制。患者2治疗后出现I度手足综合征,治疗6个月后进展,疗效较患者1稍差,与报道相似,但也不排除患者2分期更晚而影响疗效,有待收集更多病例进一步研究。本文2例患者未出现高血压,患者1出现Ⅰ度蛋白尿,无需特殊处理,2例患者均出现Ⅱ度骨髓抑制,对症治疗后,患者可耐受。

本文患者1血清肿瘤标志物中,CEA变化明显,与疗效相关。本文患者2血清肿瘤标志物中CA125、CA19-9变化最明显,与疗效相关,提示上述血清肿瘤标志物均可能作为监测病情变化的敏感指标,尤其CA19-9可考虑作为预后不良的重要监测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目前阿帕替尼推荐的标准剂量为850 mg/d[10],但大部分的患者出现明显手足综合征症状,难以承受,而本文2例患者均采用阿帕替尼500 mg/d,患者1耐受性仍差,需减量为250 mg/d,以后治疗能耐受,患者2不良反应轻,能耐受。

本文2例患者采用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虽然阿帕替尼剂量降低,但疗效较好,出现手足综合征可能与良好预后有关,建议继续使用阿帕替尼,阿帕替尼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方案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可耐受,还需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阿帕复查腺癌
辛永宁:慢性乙肝患者随访复查的那些事儿
考试中的纠错和复查技巧
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系统评价
云南地区多结节肺腺癌EGFR突变及其临床意义
十二指肠腺癌88例临床特征及相关预后因素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肺结节≠肺癌,发现肺结节如何复查?
勘 误
胃腺癌组织eIF3a 和MMP-12 表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