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确山县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探究

2020-01-08信奥争岳浩洁

天中学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欠发达贫困户精准

文 斌,信奥争,岳浩洁

(黄淮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关于如何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在建设美丽乡村、改善人居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倡导乡村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旅游扶贫的方式发生了从“漫灌”到“滴灌”[1],由“输血式”向“造血式”的转变[2],旅游扶贫的目的也由物质扶贫转向物质和精神双重扶贫。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分析确山县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的亮点、效应评估和实现路径,以期找出可供欠发达地区脱贫工作参考的发展性建议。

一、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逻辑关系

据统计,欠发达地区与旅游资源散布区有着非常高的一致性,我国有近四分之三的优质旅游资源遍布老少边穷等贫困地区[3],贫困地区中的585个国家级贫困县大部分都有优质的旅游资源,但落后的经济模式限制了其开发和利用。

旅游业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也是当下欠发达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的助推器。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是欠发达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在旅游资源丰富的村落因地制宜地发展乡村旅游,将旅游业打造成加快脱贫致富的动力引擎[4],可以带动乡村建设、农民富裕、农业兴旺,有益于满足城乡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2015年以来,国家和相关部门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条文,涉及乡村旅游、生态农业、休闲民居、特色小镇等诸多方面,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国内学者对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关系的研究颇多。张晗、蔡克信、银元、林铧等学者以“发展乡村旅游 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为主题发表的文章表明,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有着密切的联系[5–8]。陆林等采用学科交叉的方法构建了乡村旅游引导乡村振兴的研究框架,并归纳出5个重点研究内容[9]。兰虹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建立了四川省的旅游收入与GDP之间的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旅游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关系[10]。向富华通过分析城镇化助推乡村振兴存在的一些障碍,论证了乡村旅游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11]。

二、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的战略意义

(一)有助于打破资源环境的制约

农业生产资源的匮乏和地理环境的恶劣是欠发达地区人民致贫的主要原因。欠发达地区多位于生态系统脆弱、交通落后之地,可耕地资源少,可进入性差,不利于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但是,多数欠发达地区有着优越的旅游资源,其自然景观与民风民俗具有独特性、原生态性,符合游客求新求奇、体验旅游的心理需求。通过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对这些旅游资源进行可持续的开发利用,有助于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建设美丽乡村。

(二)有益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旅游业是一个“食宿行游购娱”的综合体,发挥其较强的经济带动作用,可以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为贫困人口创造工作岗位,提高其家庭收入,并激发地方的经济活力[12]。

(三)有利于改变贫困人口落后的经济发展观念

欠发达地区一般处于社会发展的末端,人们思想观念落后,“文化自信”缺失。发展乡村旅游能够改变他们落后的经济发展观念,让他们产生自我认同感,这有利于提升村落的文化自信[13],保护并传承当地的文化遗产。比如,近年来一批具有民俗风情、历史记忆的特色小镇的建设,吸引了大批游客,促进了乡村特色民宿的发展和传统手工艺的“复活”。

(四)有助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休闲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打破了传统农业落后的发展模式,转变了传统农业的发展方式,从单一的粮食生产功能到与旅游产业相关联,不仅延伸了农产品产业链,而且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

三、确山县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的亮点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虽在扶贫过程中效果显著,但并不是所有欠发达地区皆可行。只有符合开发条件的欠发达地区,才能在采用此方式后达到脱贫致富的效果。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应具备五个要素:可开发的旅游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良,发展前景好;优惠政策支持;开发成本低;基础设施完备。确山县位于河南省南部,隶属于驻马店市,是红色革命老区,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长期以来,确山以农业立县,第二、三产业发展薄弱,经济落后,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确山县抓住乡村振兴这个历史机遇,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产业转型,因地制宜地进行乡村旅游开发。确山县重视旅游扶贫的带动效用,提出“旅游立县,旅游富民”口号,成为驻马店市4个国家级贫困县中旅游业发展最快的县。在旅游扶贫的带动效用中,鲍棚村和留庄镇成为确山县旅游经济发展中的亮点。

鲍棚村过去是一个普通的山乡穷村,交通闭塞、土地贫瘠,后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成为“美丽宜居村庄”。留庄镇则是转变过去单一的农业经营方式,通过“旅游+智慧农业”,绘出一幅稻田艺术画,既吸引了游客观光旅游,又对自身的大米品牌进行了宣传,实现了智慧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在确山县乡村建设中,这两种不同风格的乡村旅游模式都卓有成效,二者的乡村旅游开发也符合乡村振兴战略中“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的要求,既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又促进了贫困人群的脱贫,更保护了生态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确山县鲍棚村位于有“小延安”之称的竹沟镇,属浅山丘陵区,四面环山,地势平坦,植被率高,生态环境优越,红色文化浓厚。通过美丽乡村的建设,鲍棚村利用优美的田园景观开展休闲农业旅游活动,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并于2012年获得“中国最美乡村”称号,2015年被评为河南省“美丽宜居乡村”。首先,鲍棚村进行了用地多元开发。在制定规划方案时,鲍棚村十分重视环境保护,“聘请四川师范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研究院编制《鲍棚村旅游总体规划》”[14],将流转土地统一交由开发公司经营,利用田园风光,发展观光农业,从而达到农民富裕、企业发展、乡村振兴的效益融合,实现向“造血”扶贫的转变。其次,鲍棚村对基础设施进行了建设和完善,如修建鲍棚公路,建设旅游餐厅、观光茶厂、马术俱乐部、观光休闲草场、药香花谷等旅游基础设施,完善医院、超市、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通过上述建设,鲍棚村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村民的生活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最后,鲍棚村对从业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以提高其从业素质。比如,国家旅游局开办了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村干部培训班;驻马店市旅游局举办了乡村旅游运营培训班,并带领乡村旅游经营户到洛阳栾川、信阳郝堂等乡村旅游示范区学习[15]。土地出让后,农民通过培训成为现代农业基地的管理者和经营者。另外,对于贫困户,鲍棚村景区还专门提供就业指导,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目前,通过发展乡村旅游,鲍棚村已转变成一个环境优美、农民富裕、产业兴旺的美丽乡村。

留庄镇位于确山县的东南部,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镇,盛产优质大米。留庄镇发展“乡村旅游+生态农业”,为了宣传生态大米品牌,用稻田作画,绘就了一幅优美的稻田画卷,并因此被媒体称为河南唯一、中国少有的乡村旅游地。目前,留庄镇拥有1500余亩稻田艺术画,150余亩荷塘和鱼塘,周边建有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农庄以及与此相配套的现代生态功能产业园。由于稻田土壤含硒量高,留庄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3S遥感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手段,进行农业现代化生产管理,发展智慧农业,打造“智慧农业+旅游”的乡村发展模式。精品富硒稻田与观光旅游相联系,为留庄镇富硒水稻的生产及销售提供了数据支持[16],游客在这里既可以看到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也能吃到别致的美味农家饭,更能体验到农耕的乐趣。此外,留庄镇还注重运用“互联网+旅游+特产”营销模式发展经济。比如,留庄镇富硒大米注重品牌打造,让消费者只需通过手机扫码,就能了解富硒大米生产加工的全过程信息。通过智慧农业及“互联网+旅游+特产”营销,留庄镇富硒大米打入国内高端农产品市场,附加值得到了提升。留庄镇以富硒生态大米为主业,利用观光旅游宣传其生态大米品牌,寻求到适合平原农业乡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新途径,开辟出“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特色农产品”的发展新模式,并通过乡村旅游产业造血式扶贫提升了留庄镇的经济发展。

四、确山县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的效应评估

(一)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的正效应评估

确山县通过推行乡村旅游扶贫方式,极大带动了该县贫困村的脱贫工作。据统计,该县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年接待游客人数达 150万,年综合收入2.93亿元;在旅游资源丰富的西部山区,农民从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中获得年人均收入1500元,受益面积达31%[17]。“2018年上半年,全县入境游人次达 226.9万,旅游综合收入达到5.26亿元,同比增长42%,旅游产业带动贫困户近5000人,实现30个村、5521户、16266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4.04%”[18]。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1)确山县乡村旅游景点周边农户收入的提高与旅游业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发展乡村旅游能为农户村民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因此农户大都对乡村旅游发展持赞成态度。(2)确山县把景区周边的贫困户就业率定为对旅游企业提供政策优惠的重要指标,鼓励贫困户参与到景区、旅游合作社的旅游服务中,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3)确山县通过组织党员领办养殖种植农民合作社,开发当地的特色手工艺品和土特农产品,打造当地特色农副产品品牌,既提高了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又延长了旅游产业链,更拉动了贫困人群的收入增长。通过“旅游+扶贫”的扶贫措施,确山县已成为“国家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可见,发展乡村旅游是贫困人群脱贫致富的一种重要途径。

(二)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的负效应评估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目前确山县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缺乏统筹规划。由于资金短缺,经验不足,有些乡镇在旅游项目还没有得到充分论证、调研、评估时就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开发后也只注重短期最大经济效益的获取,而忽视了产业结构优化及可持续发展。(2)景区知名度低。确山县在推进全域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没有注重景区品牌宣传,仅有红色竹沟、杨靖宇将军旧居这些红色景点扬名在外,其他景区都缺少知名度。(3)贫富分化严重的问题仍然存在。“能人带户”是指有一定社会关系、资源且有能力的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领贫困户参与旅游服务,完成脱贫致富,达到先富带后富的目的。而在确山县乡村旅游扶贫过程中,贫困户仅从事一些简单的工作,村庄的“能人”可以利用社会关系或一些技能,从中获得最大的实利,先富者并未发挥其带动作用。

从整体的评估效果来看,确山县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的正效应远大于负效应,贫困人群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都得到了逐步提高。但在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过程中,诸如“精英俘获”[19]、两极分化严重、盲目开发、景点知名度不高等问题亟待解决。

五、确山县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的增效措施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欠发达地区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是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达成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乡村旅游是欠发达地区贫困户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质量最有效的产业扶贫模式之一。在具体实践中,确山县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增效措施主要如下:

(一)“乡村旅游+”组合式发展

确山县充分利用乡村旅游项目,将“互联网+”与旅游、特产、“公司+农户”组合起来,实现“乡村旅游+”组合式发展。即利用乡村旅游项目对特色农产品进行宣传,将本地特色农产品通过“来村网”等平台进行线上销售,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帮助贫困人口脱贫。

(二)落实扶贫过程的精准性

在对贫困县扶贫的稀缺资源配置上,往往是有人脉、有能力的那类人能够充分利用扶贫资源[20]。比如,确山县有很多农家乐项目是当地的“能人”所开,而贫困人群因自身能力不足并不能充分享受扶贫红利,由此导致两者之间贫富差距的加大。对此,确山县将扶贫信息公开公布、传达透明作为对基层“村官”评审的重要指标,提高贫困人群获取信息的能力;重视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发展机会,在分配扶贫资源时要精准识别贫困村和贫困户的真实情况,更好地发挥“能人带户”的作用,让先富起来的村民带动身边贫困户脱贫[21];体现效率并促进公平,避免过度追求扶贫资本回收率而造成“能人带户”向“精英俘获”偏移现象的出现。

(三)注重乡村旅游经济开发的长效性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确山县乡村旅游经济开发注重长效性,科学规划,统筹发展。首先,合理分析论证旅游景区运营的可持续性。其次,组织贫困人群开展技能培训,提升其参与乡村旅游经济开发的积极性和服务意识。最后,合理配置劳动力,提升贫困户分享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红利的能力[22]。

(四)切实提升乡村旅游景区的知名度

确山县乡村旅游景区通过组织有创意的营销活动、发布真实的旅游信息、多与游客互动等措施提高游客的体验度,塑造景区品牌。旅游关注点的设计能让旅游者有意识地关注与景点知名度相关的风俗文化、乡土气息;同时还注重项目的体验趣味性,有效地帮助游客缓解精神压力。

猜你喜欢

欠发达贫困户精准
关于欠发达地区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的思考
财政部安排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
欠发达地区大学生人才招揽政策评析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