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文解字》“?”部字研究

2020-01-07郭香溢

海外文摘·学术 2020年14期
关键词:说文解字本义字形

郭香溢

摘要:本文前半部分以《说文解字》①和《说文解字注》②为依据,研究了许慎和段玉裁对“?”字本义的不同理解,并结合今人研究成果,对“?”的本义、引申义、造字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后半部分研究了《说文解字·?部》正文23个字的字形、意义类别及六书情况,根据甲骨文对许慎“?”部字的六书进行订正,概括了《说文解字·?部》字的基本面貌。

关键词:《说文解字·?部》;字形;造字法;本义

中图分类号:H1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14-0022-02

《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东汉许慎所著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六书理论研究字义、字形、字音的字书。共收录“?”部字正文23个,重文5个,无新附字。自《说文》问世以来,相关研究成果颇丰,涉及《说文》的各个方面。整理文献发现,研究《说文》?部字的文章并不多,故写此篇文章,以飨读者。

1相关文献及许慎对“?”字研究

历史上相关文献对“?”的解释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观点认为“?”是“旌旗之游,?蹇之皃”,该观点出自饶炯《部首订》[1]:“形容旌旗之游,其形飘扬翩翻无定貌也。左从屮,借其形为旌旗;右象其游,而曲之歧之,以明其事为?蹇”,“?蹇”意为飘舞之意。饶炯认为“?”形容的是旌旗的飘带,(像)旌旗随风飘扬,翩然翻飞没有固定形状的样子,字的左边由屮字会意,借屮的形状表示旌旗,字的右边像飘带,曲折起伏来表明这个字的意思是飘舞之意。第二种观点认为“?”相当于“垂”,出自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2]:“旁垂者象游,从入,飘扬如一出一入然”,意思是“?”两旁垂下的东西是飘带的形状,由入字会意,就像飘带飘扬时一出一入的样子。第三种是钮树玉《校录》[3]中的观点:“宋本及初印本作,与正文(指字头)不异……不应重出。”其大意为:宋本及初印本都写作,这和《说文解字》正文的字头没有差别,故不应有这个重文。第四是徐灏的观点:                                                   认为“及”字是“?”右边的飘带。

《说文》认为:“?,旌旗之游,?蹇之皃。从屮,曲而下,垂?相出入也。读若偃。古人名?,字子游。凡?人之属皆从?。”其大意为“?,旌旗的飘带,随风飘舞的样子。从屮,弯曲而下,(表示旗杆);(右边)下垂的飘带,(像随风)一出一入。音读像“偃”字。古人名叫?,字(子)游。大凡?的部属都从?。?,古文?字,象(旌旗飞扬之)形,及像旌旗的飘带[4]。

2段玉裁对“?”字的研究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对“?”字说明如下。

第一,将“旌旗之游,?蹇之皃”注释为:旌旗者、旗之通偁。旌有羽者。其未有羽者,各举其一该九旗也。王逸《九歌注》[5]云:“偃蹇,舞皃。”《大人赋》[6]说旌旗曰:“掉拮挢以偃蹇。”张揖曰:“偃蹇、高皃”。段玉裁的大意为:旌旗,是旗帜的通称。旌是有羽毛的旗。至于各类没有羽毛的旗,(如果把它们)每种各举一例的话应该有九种。王逸在《九歌》的注释中说:“偃蹇,是飘舞的样子。《大人赋》将旌旗解释为:树木摇动引起飘带飞扬。”张揖说:“偃蹇,就是高高的样子。”

第二,将“从屮曲而下?相出入也”注释为:此十一字当作“从屮、曲而下者游、从入、游相出入也”十五字。从屮者、与同意,谓杠首之上见者。曲而下垂者象游,游相出入者,谓从风往复如一出一入然,故从入。大徐云[7]:“此字从屮下垂当只作,相承多一画。”玉裁谓:“从屮谓竿首,下垂谓游也”,鼎臣殊误会。此段文字大意为:段玉裁认为“从屮曲而下?相出入也”这十一个字应写作“从屮、曲而下者游、从入、游相出入也”这十五个字。从屮的会意字和从的会意字同义,说的是杆子上面能够被看见的东西。(?字)曲折和下垂的部分就象是(旗子)随风飘舞的样子,旗子随风摇摆就叫做(旗子的)随风往返运动,就像一出一入的样子,所以(?字)由“入”会意。徐铉说:“?这个字由屮和下垂之意会意,只应当写作,(因为)在笔画相承的时候多了一画。”段玉裁说:“从屮会意,意在表明位置是在桿子的上端,下垂的部分说的是飘带。”曾鼎臣将这个字理解错了。

第三,将“读若偃”注释为:于幰切。十四部。此句表明?的读音,其大意为:(?)是于幰切,在十四部。

第四,将“古人名?字子游”注释为:晋有籍偃、荀偃。郑有公子偃、驷偃。孔子弟子有言偃。皆字游。今之经传皆变作偃。偃行而?废矣。 其大意为:晋国有叫籍偃、荀偃的人,郑国有叫公子偃、驷偃的人,孔子弟子有言偃,这些人的字都是“游”,现在的经典系传都(把?写作偃),“偃”字通行而“?”字不用了。

第五,将“古文?字,象旌旗之游及?之形” 注释为:此小徐本也。大徐作象形及象旌旗之游,皆不可通。其篆形各本古文与上小篆文皆不可分别,惟小徐本牵连其上端略异,与《古文四声韵》及《汗》合,此等不能强为之说。或曰:“当是?古文以为偃字七字之误。”其大意为:这是小徐本的解释,大徐本解释为“象形及象旌旗之游”,这两种解释都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关于这个字的小篆字形各个版本的古文和古文上面的小篆文都没有明显的区别。只有小徐本在牵连这个字上端的字形时有不同,这与《古文四声韵》及《汗》相同,这种情况不能强行解释。有的人说:“这当是?字的古文写作偃字七字的错误。”

3许慎《说文》“?”部字六书研究

《说文?部》收录篆文23个,重文5个。笔者根据六书理论将《?部》中的17个篆书按照六书分类,结合前人对《说文 ?部》中部分字的解释,对这17个字的字形及意义进行说明。?部17个字根据“六书”理论可分为三类。

(1)象形字(共1个)。

?:?,旌旗之游,?蹇之皃。从屮,曲而下;垂?,相出入也。

(2)会意字(共3个)。

旋:周旋旌旗之指麾也。从?、从疋。疋,足也。徐锴曰:人足随旌旗以周旋也。

旅():军之五百人为旅。从?、从从。从,俱也。力举切,宵[]古文旅。古文以为鲁卫之鲁。

族:矢锋也,束之族族也。从?、从矢。

(3)形声字(共19个)。

(4)形声兼会意字(共1个)。

旄:从?、从毛,毛亦聲。

综上可知,《说文?部》收录的篆文中,形声字有19个,占到?部字总数的82%。李国英在《小篆形声字研究》[8]中提到:形声字在小篆中占了87.39%,在现代汉字中更是达到了90%。整理文献可知,形声字在《说文 ?部》中的占比情况基本符合造字法的普遍规律。

4今人依据甲骨文对《说文?部》六书的订正

4.1对“游”字造字法的订正

《说文》将“游”解释为:“旌旗之流也。从?、汓聲”,认为“游”是形声字,大意为:“游,是旌旗的飘带”。今据甲骨文及金文字形可知,“游”应为会意字。徐灏《段注笺》[9]:“斿当为本字”“从子执?,子即人也”,亦可作为“游”是会意字的例证。

综上可知:“斿”是“游”的本字,“游”字的意义并非“旌旗的飘带”,而是“人拿着旌旗”。帝王田猎或巡行所乘的“斿车”中的“斿”指的就是“人拿着旌旗”,如《周礼 春官司常》[10]用“道车载旞,斿车载旌”描写周天子出游时的盛大场面。

4.2对“旋”字本义的订正

《说文》将“旋”解释为:“周旋旌旗之指麾也。从?、从疋。疋,足也。徐锴曰:人足随旌旗以周旋也”。《说文》认为“旋”是会意字。“旋,转动,随着旌旗的指挥。由从、由疋会意;疋是足的意思。今据甲骨文及金文字形可知,“旋”的本义并非是许慎所言的“随着旌旗的指挥”,而是“人足随旌旗而转动的样子”。

4.3对“旅”字本义的订正

《说文》将“旅”解释为“军之五百人为旅。从?、从从。从,俱也。” 许慎认为该字是“由?、由从会意”,“旅”是军队的五百人的单位,“从”是“(许多人)在一起的意思”。徐灏《段注笺》中引戴侗说:“并人在亩下,以旗致民之义也”。据此可知:“旅”字属于六书中的会意,但本义不是许慎所言的“军之五百人为旅”,而是“用旗子招致人们聚集在田地里”的意思。

4.4對“族”字本义的订正

《说文》将“族”解释为:“矢锋也,束之族族也。从?、从矢”, 认为“族”是“由?、由矢会意”,义为“一捆箭聚在一起”。此外,丁山在《甲骨文所见氏族及其制度》[11]中指出:“族字从献从矢,矢所以杀敌,献所以标众。其字谊应是军旅的组织。”据此可知“族”的本义不是许慎所言的“一捆箭聚在一起”,而是“拿着旗子的军旅组织”。

注释

①本文使用的《说文解字》版本皆为:[汉]许慎.说文解字[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

②本文使用的《说文解字注》版本皆为:[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3.

参考文献

[1]饶炯.说文解字部首订[M].长沙:岳麓书社,2000.

[2]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M].武汉:武汉古籍书店,1983.

[3]钮树玉.说文解字校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4]汤可敬.说文解字今释[M].长沙:岳麓书社,1997.

[5]王逸.楚辞章句补注[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6]刘歆.西京杂记译注[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3.

[7]徐铉.四部丛刊初编集部132徐骑省集30卷附录1卷[M].上海:上海书店,1989.

[8]李国英.小篆形声字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9]徐灏.说文段注笺[M].北京:中华书局,1979.

[10]黄公渚.周礼[M].商务印书馆,1936.

[11]丁山.甲骨文所见氏族及其制度[M].北京:中华书局,1988.

(责编:王锦)

猜你喜欢

说文解字本义字形
“品”字形汉字知多少
韩嚼牙
“六书”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说文解字》中的反形字分析
体验知识的形成、产生和发展
汉字里的大写数字另有意义
添一笔变个字
“酉”字初探
“自”的本义是鼻子
用“A”字形的性质求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