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教育,赋予师生幸福生活的能力

2020-01-07刘景菲

教育家 2020年44期
关键词:生命疫情学校

刘景菲

2020年以一个出人意料的方式开启,在至暗时刻里,无数平凡的人挺身而出,冲在了抗击新冠肺炎战“疫”的一线,点燃了一簇簇希望的光亮。对于各行各业而言,这场疫情的冲击都是巨大的,教育也不例外。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学校教育这个亘古弥新的话题。

从群体意识到积极文化

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更深刻、透彻地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生命是教育的原点,学校教育就应该是为了生命发展、发展生命,成为生命自觉是教育的终点,原点与终点之间的一切教育行为便是教育的构成部分。也就是说,教育的本质便是关乎生命的事业心,贯穿于自然生命体的成长过程,在助力其珍惜、敬畏、欣赏自然生命的同时,成全其精神生命,进而形成使命必达的愿望与自觉。学校教育追求的价值是什么?最关键的便是生命的认知。这里的生命认知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包含学生、教师、家长三个主体。

生命教育是面向每一个人的,不仅包括校内的每一个学生,还包括每一个老师,并通过师生影响到每一个家庭成员和社会成员,使珍惜生命成为一种普遍的群体意识和社会自觉。这种文化包括肯定性的价值,也包括否定性的价值,如坚决反对猎食野生动物,坚决反对不顾他人生命安危隐瞒病史等。

在学校教育中,实现生命价值的最大化不应只停留在学生生命层面,而应该是整个生态圈中的学生、教师、家长共同提高生命的品质。学生的生命品质应该是自由奔放,昂扬向上,平等地获得差异化发展。哈佛大学原校长德里克·博克曾说,哈佛最引以为豪的不是培养了多少位美国总统或诺贝尔奖获得者,而是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选择和发展空间。众生平等,如同自然界一样,有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各色的花草。不求每粒种子都长成参天大树,也不能像滋养大树一样培育灌木与花草。如何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如何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这才是生命教育要思考的。

学校生命教育的另一个关键便是教师生命品质的保障与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处事方法、行为作风和人格修养等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和教育的效果,决定着学校教育是否良性、和谐。教师所秉承的教育理念直接决定着教育的品质:是追求真善美、追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还是单一追求成绩、追求分数的教育?教师必须有追问教育本质的勇气和精神,而非随波逐流。学校如何为教师实现生命的价值、体会生命的幸福提供条件呢?还是平等。要尊重教师的差异性,科学衡量教师的业绩,真正打破凭分数衡量育人成果的瓶颈,走出传统评价的误区,化单纯的业绩衡量为由教师、学生、家长评价共同组成的客观评价体系,从而更好地关注教师的生命质量。

我们总以为人的生命很长久,好像死亡与自己无关。这次疫情让我们看清了许多东西。我们要引导孩子学会敬畏生命的规律,感悟生命的善良,珍惜生命的坚强,与自然和谐共处,用自身的努力牵引世界朝美好的方向发展。

用自觉专业的行动助力生命美好

要培养守护生命安全与健康的各种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和教师拥有创造幸福人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校生命教育重在行动,包括个体行动和社会行动两个方面。社会行动要注重歌颂不同群体面对疫情时的遵纪守法、精诚团结、奉献精神、专业品质等。没有积极、自觉而专业的珍惜生命的行动,生命教育就只能是空洞的口号。

生命来之不易,只有一次。生命教育需要我们在心中不断强化这个意识,每个人都要学会保护生命,建立安全和健康意识,习得相关技能。如此,面对危险时,才能从容不迫;在日常生活中,才能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任何人首先是一个生活者,只有有尊严而幸福地生活,才能扮演好其他社会角色。生命教育要引领学生过一种负责任、有追求、有爱心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教育究竟以什么样的形态存在?自然不能忘记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的一句话:“我们是同一片海中的波涛,同一棵树上的叶子,同一座花园中的花朵。”这其实回答了许多人所困惑的一个问题:学校教育究竟是链状的,还是环状的。实际上,学校这个闭环内没有高端,也没有低端。这场疫情更告诉我们,任何一个闭环内的生命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而这个闭环的任何一个地方出现了缺口,都会有“病毒”入侵,影响生命的品质。我们在探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应当从生命品质入手分析。

学校教育的闭环有两个。一个是内环,即由学生、家长、教师等教育的核心主体构成。另一个是外环,包括外部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也就是由大自然、与学校相关的教育主管部门、社区、实践场等构成。内环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所以我们需重点围绕内环来探讨学校教育的良性发展,疫情背景下,我们不能忽略通过线上教育培养掌握学生珍惜生命的行动策略。

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让学校教育发生了改变,疫情的出现又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即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边界。应该说,绝大部分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成果仅停留在学校教育内部层面,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水平、学校管理的信息化使用多局限于校内,而学校教育内环中另一个关键主体家长仅是信息的接受者。学校并未真正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起学校、教师、家长的育人力量,并未成为校园、家庭这两个学生学习场的真正纽带。疫情的出现让我们看到,学校一方面需要巩固已有的信息化成果,另一方面,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注重线上线下有效融合,更好地促进家校联动,促进自觉珍惜生命的氛围形成,向上、向善、向美而行。

制度与技术提供保障

在疫情防控和救治中,诸如现代网络技术、物流技术、人工智能之类的支撑手段发挥了关键性作用。疫情防控彰显出众志成城、关爱生命的磅礴力量,在学校教育圈内,个体生命的长度、宽度、温度都得以展现,呈现出生命旺盛的力量,这是构建良好教育的显性标志。我们由此思考,后疫情时期,高品质的学校教育有哪些新的需求呢?

一是由依法治疫带来的需求思考。抗击新冠肺炎的战“疫”要依靠人民的力量,这其中的关键是法治的保障。随着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对抗疫中的行为进行了规范,防疫工作逐步走上了依法防控的轨道。这足以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示:构建优质的学校教育离不开加强教育治理的建设;在学校内依法治校不能依靠活动,而应依靠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力量。

二是由科学治疫引发的需求思考。这次战“疫”从一开始就依托科技推进,检测试剂的研发、疫苗的研制、药物的选用等都要依靠科研的力量。这告诉我们,一所学校要想形成优质的教育,科研的力量必不可少。很多学校重视实践,但忽略教学研究,很多教师不愿意把精力投入教育研究之中,导致学校没有大师级的人物,没有研究型的名师。缺少了学术的引领,优质的学校教育很难形成。循着国内外知名中小学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学术引领、科研推动让学校的综合实力得以提升,教育自然会得到优化。这说明教育依靠的还是“人”的力量,特别是师生创新的力量。

三是由疫情管控诱发的需求思考。疫情管控的思考是多方位的,我们这里只谈智能化、大数据的运用使这场战“疫”有了更强的指向性。学校教育内环同样需要大数据的支持,这样对于教育的問题能够精准及时地定位,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的外环更需要大数据的支撑,哪些对学校是有益的,哪些对教育是有用的,要智能化地做出甄选。

高品质的学校离不开高质量的教育,而高水准的教育应将“生命集体”的共赢和“生命个体”的发展作为目标。紧紧抓住提高生命质量这一核心,学校教育小圈内的学生、教师、家长以平等的地位去担当不同的角色,共同去追逐生命的光影与色泽。

(作者系“国培计划”名校长领航工程江苏基地名校长)

猜你喜欢

生命疫情学校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学校推介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