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泵站灌区渠道防渗技术的应用探讨

2020-01-07刘咏丽

治淮 2019年12期
关键词:支渠纵坡干渠

刘咏丽

农业领域节水工程建设过程中,渠道防渗技术作为降低水资源耗费的有效方法之一,被广泛运用于大、中型灌区中。渠道如发生渗漏等情况,水资源的利用系数也会随之降低,导致可灌溉面积的减少。为降低渠道输水过程中水资源的损失,提高水利用系数,应当开展泵站灌区渠道防渗技术的应用研究,对渠道进行维修养护并完善工程配套设施,保证计划性配水饮水。

一、工程概况

某泵站灌区土地面积42.5 万亩,耕地面积38 万亩,工程控制面积24.3万亩,设计灌溉面积20 万亩。灌区共计有4 条干渠,全长132.5km,其中总干流长26.15km,设计水流量为15.5m3/s,北干、中干、南干的水流长分 别 为23.71km、13.37km、69.54km,三个干流的设计水流量分别为5.2m3/s、4.5m3/s、10.1m3/s。该泵站灌区自开工建设至今,主要干流、支流、斗渠均已浆砌石、混凝土砂浆护砌,预制混凝土板的防渗断面为梯形,灌区提水达25 亿m3。

二、现存问题

1.渠道渗透严重

该泵站渠道工程由于建设年代较早,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泵站整体提水条件较差,存在严重的渠道渗透以及工程设施老化等现象,实际灌溉面积仅为1.534 万hm2,远低于设计灌溉面积。受当时工程技术及经济条件多种因素影响,干渠仅仅采用浆砌石完成对总干流和南干流的加固,运用干砌石加固护砌渠段,整体施工质量较差,历经多年运行后,将近30%的干砌石被冲毁,致使勾缝材料脱落。该灌区的防渗透功能已经基本失去,存在比较严重的水量渗透现象,再加上输水渠道经过红壤土和白泥区,渠道水利用系数仅仅达到0.40。

2.渠道建筑物破损老化

干渠渡槽普遍存在混凝土脱落、露筋、槽身裂缝等多种风险问题,干渠多以三合土砌石为主,部分涵管破裂导致渠道发生渗漏、塌方等问题。部分管径较小,加上渠道本身存在较大粗糙率,导致渠道发生严重淤积,影响了输水通畅。

三、渠道防渗结构形式

1.干渠

该泵站灌区有4 条干渠,全长共计132.5km,断面结构为梯形。由于原本多数系浆砌石、干砌石,出于防渗需求改为混凝土渠,需要作水力要素复核计算,重新设计断面,并保证不改变渠道高程和纵坡。明渠流量计算公式:

式中:Q 表示流量;ω 表示过水断面面积;C 表示谢才系数;R 表示水力半径,i 表示渠道纵坡。

以目前该灌区已经完成的防渗改造总干渠0+155-2+964、18+152-22+743段为例进行说明。两渠段长度共计7419m, 设 计 水 流 量 为15.10m3/s、15.00m3/s。原本采用的是厚干砌块石30cm 勾缝。多年运行过程中由于勾缝材料受多种因素影响,发生脱落,渠道出现冲刷、跨坡、严重穿孔以及比较大的渗漏问题,实际灌溉流量低至原设计流量的40%。对此采用的防渗技术是重新设计渠段断面,不改变原本渠道纵坡,按明渠流量计算公式计算,确定复核结果(见表1)。

2.支渠

该泵站灌区共计有52 条支渠,长1849.7km,支渠的续建改造工作主要是运用“U”形断面渠道解决现有渗水问题。由于多数支渠以粘壤土土渠为主,防渗标准较高,但是由于以混凝土材料为主,不仅要达到渠道衬砌的防渗目的,还应当对现有糙率降低提升流速,从而满足输水挟泥的需求。根据明渠均匀流公式完成对渠道输水能力的计算:

式中:Q 表示水流量;ω 表示过水断面的面积;v 表示流速。

根据该公式可以发现,过水断面面积与经济效益成负相关,断面越下,流速越大,输水能力越强,且流速取决于纵坡、糙率、湿周等指标。所以在进行渠道防渗设计时,应当采用合理的渠道断面结构形式,并求得湿周最小时最佳经济断面。选择糙率较低的防渗材料,充分结合当地地形条件,从而实现渠道纵深的加大,也使渠道输水挟泥能力得到充分提升。

现以某支渠为例进行说明。该支渠主要控制灌区面积为3.5 万亩,其中1 万亩为盐碱地,土地肥力较差,作物收入较低。渠长14.8km,灌溉设计流量为1.2m3/s,实际灌溉流量仅为0.85m3/s。因此该支渠的改造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勘察地形,结合地形适当减少跌水或跌差,加大渠道纵坡,利用干渠内沉,提高渠首0.8m,采用1/1000 的渠道纵深。按湿周最小选择最佳化的“U”形断面,半径R 取0.5m。结合工程投资及过水流量情况,最终确定确定半径R 为0.6m,渠深为1m。

四、渠道防渗施工技术应用

1.土基施工

渠道的土基施工作为实现渠道防渗效果的基础工作,土基的密实程度与渠道防渗效果密切相关,所以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确保夯实,并保证密度达到相应的设计标准。首先做好渠道测量放线工作,严格控制高程,完成土基施工准备。其次是土基施工,主要包括挖方、填方两个程序。对于渠道挖方,仅在原状土体上开挖土模难以满足要求,因此挖方工作完成后要进行碾压并夯实。小断面渠道开挖达到渠顶之后,采用振动碾进行碾压,影响深度需要超出渠深,然后进行开挖,严格禁止超挖。对于大断面渠道开挖后进行夯实,影响深度需要超出渠基,然后继续开挖。渠道填方时,小断面渠道全断面分层回填,再按照施工标准进行开挖;大断面渠道为节省填土工程量,底部整体分层夯实到渠底以上20cm 后,再分层夯实两边渠堤,采用机械碾压。对渠道进行改造前,必须彻底清除渠道土基,将杂物淤土清理干净,用打夯机对渠底夯打回填,斜坡采用开蹬分层帮坡机械夯打,最后开挖削坡。开挖削坡有两道工序:一是粗削,按照20m 为一个间隔进行断面槽开挖,粗削每一个坡面土方;二是精削,粗削工作完成后,按照10m为一个间隔进行断面槽开挖,拉平线后推横线,走斜线削出基面,保证底弧面与边坡均符合混凝土浇筑要求。每100m 进行分项验收,检查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工序。

表1 总干渠梯形断面混凝土衬砌后水力要素复核成果表

2.渠道混凝土防渗层施工

现行的渠道混凝土防渗层施工技术主要有:(1)U 形机施工,能够满足支架以下的所有U 型渠的机械施工,施工操作方便,整体结构简单,可以达到较快的施工速度,且混凝土质量较高。断面较小的斗、农渠,可在预制厂制作完毕后运至现场安装,从而提高施工效率。(2)现浇混凝土滑膜浇筑,该技术在运用过程中能够采用间隔化跳仓法完成施工,渠底立侧板,混凝土入仓,用平板振捣器完成振捣。渠坡混凝土运用半机械法完成浇筑,设边模,采用手摇卷扬机带动钢丝绳牵引210kg 以上的钢制滑动板,在滑动板前插入振捣器,随铺随振,施工操作比较简便,施工速度快,整体质量较高。

五、结语

本文结合某泵站灌区的渠道防渗为例,探讨渠道防渗技术的运用。该灌区自实施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后,改造干渠50km、支渠40km,有效提升了渠系水利用系数,达到比较明显的节水效益,年减少水渗漏量达到650万m3,每年节省清淤费用28 万元。该工程运用的防渗技术提高了防渗效果,增强了渠道输水能力,且经济效益突出,可在同类工程中进行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支渠纵坡干渠
东支渠灌区存在问题调查及治理措施浅析
浅谈景电干渠梯形土渠改造措施及质量控制
吐鲁番市景观用水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重载交通纵坡路面结构受力分析及病害预估模型
不同渠道衬砌型式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的应用
城市绿道景观设计策略研究——以昆明市盘龙区东干渠为例
南干渠儿童活动空间
半柔性复合路面在重交通长大纵坡路段的应用
考虑电动自行车影响的道路设计研究
安阳市灌区支斗渠管道化改造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