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40例的护理

2020-01-07杨国芳王黎梅徐笑月沈小萍肖琴锋

护理与康复 2020年11期
关键词:血氧饱和度体温

杨国芳,姚 明,王黎梅,徐笑月,沈小萍,肖琴锋

嘉兴市第一医院,浙江嘉兴 314001

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将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1]。COVID-19属于新发呼吸道传染病,其病毒具有基因结构变异大、类型复杂、传播速度快、途径多、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等特点。除了疾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更多的患者因隔离治疗出现恐慌、孤独、无助、食欲不振、失眠等情绪及症状。2020年1月23日至2月16日,嘉兴市第一医院收治了40例COVID-19患者,经过中西医药物治疗及护理,加上针对性的心理援助,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男 23例,女17例;年龄16~71岁,平均(47.2±12.9)岁。普通型患者30例,具有发热、乏力、咳嗽咳痰、肺部炎症等症状;重型患者10例,静息状态吸氧下血氧饱和度≤93%,呼吸频率≥30次/min,有呼吸窘迫感,体温38℃左右,胸部影像呈现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1.2 治疗方法

采取对症支持治疗,给予阿比多尔、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抗病毒,吲哚美辛栓降温,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整胃肠功能等。依据国家中医药高级别专家组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第三版方案中提出COVID-19的基本病机特点为“湿、热、毒、瘀”,中药治疗以清热解毒、宣肺透邪为原则[2]。早期轻症以祛湿宣肺为主,逐渐化热者考虑治疗气分湿热[3];重症患者以清热泻肺、凉血化瘀、气营两治为法。本组患者以银翘散、麻杏石甘汤等为主方进行治疗,包括金银花、连翘、知母、甘草、桔梗、制大黄等。由中药饮片厂规范煎制,制成量为150 ml的软袋独立包装,早晚各1包,加热后服用。

1.3 结果

COVID-19出院标准:体温恢复正常3 d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影像学显示炎症明显吸收,连续2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间隔至少1 d)[4]。截至2020年2月17日40例患者住院治疗时间7~20 d,有13例达到出院标准,予以出院;2例患者病情转为危重症,转送上级定点医院进一步诊治;其余患者病情稳定,逐渐恢复中。医院感染科监控显示,截至2020年2月17日患者无交叉感染,医务人员零感染。

2 护理

2.1 无线监测体温

发热是COVID-19的首发主要症状,患者有反复发热的现象,需要及时掌握体温变化并处理。采用某国产无线体温监测系统对患者进行持续体温监测。在病房专用平板电脑上下载体温监控APP,安装完成后注册、登录,进入APP主界面,按照提示打开蓝牙,连接4G网络,连接已经开机的传感器,确定传感器和APP上产品序列号(serial number,SN)号码一致,点击链接并确认。向患者做好宣教,告知患者体温监控的重要性,将患者腋毛剔除干净,擦干汗液,将传感器感应面贴在患者腋窝处,在胶贴外覆盖一层透明敷贴以防止汗液浸湿引起胶贴脱落,夹紧5~8 min后体温监控APP显示温度读数。由责任护士一对二进行监控,读取每例患者的数据,实现体温的智能控制,及时发现体温动态变化,精准施策。护士每天检查胶贴,保证接触良好,本组患者均能较好配合,胶贴固定牢固。在监控中发现4例患者体温升高至39℃左右,及时采取药物降温,予吲哚美辛栓1颗塞肛,30 min后患者体温均下降至38℃左右;7例患者体温在38℃左右,采用32~34℃的温水毛巾擦拭额头、腋窝等部位进行物理降温[5],指导患者多饮水,其中3例60 min后体温降至正常范围,4例80 min后下降至正常范围。

2.2 观察呼吸及血氧饱和度变化

COVID-19患者早期肺部炎症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部分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可以在短期内出现呼吸窘迫、严重低氧、呼吸衰竭等症状,因此需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重症患者采用监护仪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通过中央监控站随时观察其变化。对于普通型患者,每班2次进入病房测量其血氧饱和度,每隔1~2 h通过缓冲间玻璃观察窗观察患者呼吸节律、频率和深度的变化。经密切观察,及时发现5例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至95%,予鼻导管吸氧后缓慢上升;3例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至93%,调整治疗方案,由鼻导管吸氧改为高频吸氧,30 min后测量血氧饱和度恢复至96%以上;2例患者氧合指数<300 mmHg,血氧饱和度<93%,呼吸>30次/min,及时转送至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追踪这2例患者,其中1例患者经上级医院强化治疗1周后出院,1例截至2020年2月17日仍在治疗恢复中。

2.3 中医药护理

苗青等[6]认为COVID-19病位在肺,以肺为核心,旁涉中焦。由“疫”邪发病,基本发病机制可以概括为湿、热、毒、瘀。本组患者在入院后即进行中医会诊,根据舌苔、脉象等病情开具中药配方,包括金银花、连翘、知母、甘草、桔梗、制大黄等药物,委托中药饮片厂规范煎制,具有标准剂量、时间、温度控制,将每包煎制剂量控制在150 ml,采用软袋独立包装,2~8℃冰箱冷藏保存。早晚各1包,服用前将中药置入盛有温水的一次性杯子中复温,或微波炉高火2 min加温至40~50℃左右,协助患者饭后0.5~1 h内服用,注意服药前后1 h内不饮用茶、咖啡、牛奶、豆浆,以免影响疗效,同时忌食海鲜以及油腻、生冷、刺激的食物。中药汤剂具有清热排毒的作用,因此服用后观察患者大便次数、性状等变化。本组30例患者有3~4次/d的大便;10例患者解水样便,>5次/d,予蒙脱石散3.0 g/次,3次/d口服治疗,同时观察血电解质的变化,其中5例患者血钾低于正常,口服氯化钾缓释片1.0 g/次,2次/d,3~4 d后患者大便次数减少,血电解质恢复正常。本组患者均能够规范完成中医药治疗。

2.4 重视心理援助

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强,接触者常集中发病,部分患者病情重、进展快,给患者带来强大的冲击,使患者产生强烈的恐慌等心理应激变化;严格的隔离措施增加了医患间的距离, 加之没有家属陪伴,活动空间小,患者易产生孤独、无助等情绪,影响睡眠,造成食欲不振等。本组35例患者在入院后出现了恐慌等情绪,入科时频繁询问病情、隔离时间等,表现为坐立不安等。医护人员发放相关宣教资料,并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一对一宣教,首先帮助患者适应隔离病房的环境,然后将COVID-19相关的科学知识、正面消息,以聊天的形式,在放松自然的交谈中传递给患者,并且把相关的宣教贯穿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以此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与家属联系,指导家属鼓励患者适应隔离环境,使用现代通讯、智能设备每天与患者联系沟通,传递积极、正能量的信息,让患者放心配合治疗。指导患者需要时使用床头传呼铃向医护了解病情,鼓励患者主动与亲友联系,利用电话、短信、视频等方式传递信息。本组10例患者出现失眠症状,患者主诉睡眠时间在2~3 h或一整晚失眠,精神状态差。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利用每一次进入隔离病房的机会主动与患者打招呼,认真倾听患者的心理感受,另外通过微信、电话关心患者并传递病情变化信息。5例失眠严重的患者予药物干预,予口服地西泮片后睡眠改善、情绪稳定。本组6例患者由于单间隔离感到孤独、无助,医护人员通过玻璃观察窗及传呼铃经常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想法,及时解决;进入隔离病房时,医护人员充分应用肢体语言表达,并在各自的防护服上写上自己姓名和加油的字样,每次进出病房给患者展示大拇指手势,以示鼓励,及时反馈给患者每天病情好转的信息,4 d后患者主诉不再孤独、无助。本组患者经过积极的、针对性的心理援助,心理状态逐渐转好,均能安心养病,等待康复出院。

2.5 饮食和生活护理

在还没有COVID-19特效药的情况下,加强营养支持,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提高机体抵抗力,有利于疾病恢复。患者饮食由医院食堂专门配置,根据患者的口味要求适当调整,制作个性化的饮食方案,比如:有患者是回族人不吃猪肉,经过沟通改成牛肉等;糖尿病患者额外给予咸饼干。医护人员每日将饭菜及水果、牛奶送至患者床边。饭后鼓励下床活动,让患者自行组织进行简易的锻炼,如上肢伸展、拉伸运动、广播操等。护士进入病房时带领恢复中的患者一起锻炼;定期发放报刊;制作精致的小卡片,向患者发放“疫情无情,人间有爱,祝您早日康复,加油!”“春天来了,疫情终将战胜,一切美好如期而至,愿世界平安,祝您早日康复”等祝福卡;在元宵节发放汤圆。本组5例患者入院时胃口不佳,增加患者活动量,经过多方调节沟通,满足患者饮食需求,有效改善了患者食欲,对疾病的康复起到了一定作用。

2.6 预防交叉感染

医院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方案》,结合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加强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和实验室检测防护有关要求》,严格按照标准正确实施手卫生和穿脱个人防护用品,制定隔离区工作人员穿戴防护用品流程及制度,进入隔离病房前医院感染科进行专门培训,每个步骤均经严格的操作考核合格后再上岗。在穿脱防护服时,采取另一人监督或观察镜子的方式,确保所有防护用品穿戴规范、防护到位。医院传染楼设计、配置规范,重症患者安置于负压病房;物品传送配有专门传递箱,箱内有紫外线灯消毒,传递箱外表面每班用75%乙醇喷洒和消毒湿巾擦拭2次;每班各区域除了病房外均进行紫外线消毒1 h,缓冲区域用含有效氯1 000 mg/L消毒液喷洒,1次/班;医护人员操作后规范手卫生。患者的管理要求:入院后统一发放并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指导正确佩戴,4~6 h统一更换,潮湿或有分泌物污染时及时更换;拒绝家属陪护和探视;禁止串病房;无必要情况严禁出病房;指导患者做好手卫生[7]。患者的医疗用品(耳温计等)专人专用,每次使用后以乙醇棉片擦拭。本组2例患者感到胸闷,查看患者后判断因口罩压迫太紧导致,及时调整口罩松紧度后佩戴规范,患者胸闷消失;3例患者将口罩拉至下颌以下,不够规范,医护人员及时指出并指导正确佩戴方法。之后患者均能规范佩戴口罩,期间无交叉感染发生。

3 小结

COVID-19是一种突发性、传染性较强的呼吸道传染病,需要针对患者病情进行科学治疗及护理。采取无线监测体温,及时对异常体温进行处理;观察呼吸及血氧饱和度变化;做好中医药护理;重视心理援助及饮食、生活护理;预防交叉感染。本组患者经过治疗及护理,均能够积极配合,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血氧饱和度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糖臬之吻
Pathological abnormalities in splenic vasculature in non-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 Its relevance in the management of portal hypertension
哪些因素影响体温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胸外科中的应用
基于无线技术的医用血氧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制作一个泥土饱和度测试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