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信产业如何迈向更高质量发展?

2020-01-07于德福

资源导刊(信息化测绘) 2020年11期
关键词:信息产业高质量人工智能

◎ 于德福

日前,由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主办的2020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在广西南宁召开。会上,业内人士就如何把握机遇赢得更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充分探讨。

产业高质量发展态势明显

根据《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2020)》发布。2019 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产值6476 亿元,同比增长8.7%,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民营企业占比不断增大、市场活力不断增强。截至2019 年底,从测绘资质单位数量看,民营企业占比达58.8%,较上年增长0.2%,从业人员、完成服务总值分别同比增长4.2%、12.0%。在导航定位、互联网地图、商业遥感卫星、GIS 软件、测绘仪器制造领域,民营企业基本占据主导位置。从市场活力看,本届上榜的地理信息产业百强企业、100 家最具活力中小企业、50家高成长TOP50企业中,民营企业分别有73家、82家、42 家,地信上市挂牌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高达92%。

中小企业发展呈现较强活力。本届最具活力中小企业上榜企业2019 年度净利润总额较上届增长19.7%;整体净利润率达19%,较上届增长1.4 个百分点;地信营收总额较上届增长7.3%。本届高成长企业TOP50 上榜企业2017 年至2019 年地信营收总额复合增长率54.4%,较上届提高0.9 个百分点。此外,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重点监测的不同规模企业中,中小企业在营收、净利润、人均营收和人均净利润等方面均表现出较好的增长性。

产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与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融合发展不断深入,产业单位持续获得国家高层次创新奖励。2019 年,50家地信上市企业研发投入总额101.5 亿元,较上年增长19.2%。与3626 家沪深上市公司相比,地信上市企业2019 年研发投入总额同比增长率较之高出5.8 个百分点、研发投入总额占营收总额比例高出8.2 个百分点。2019 年度地信相关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 项、二等奖4 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 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 项。2019 年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奖中,地信相关专利共斩获专利金奖1 项、外观设计金奖1 项、专利银奖1 项、专利优秀奖15 项。

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不断涌现。在软件领域,华为推出AR 技术与地图结合的地图河图平台,超图软件融入人工智能技术的SuperMapGIS 10i 地理信息系统平台、手机AR 测图软件等。在硬件领域,有北斗星通推出基于22 纳米工艺的北斗三号双频高精度GNSSSoC芯片,南方测绘联合国测一大队开发的高原冰雪探测雷达系统等。在应用方面,武大吉奥等多家企业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研发了各类创新应用,帝测科技开展了布达拉宫古建筑群三维数字化测绘及保护等。

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发展,地理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对接更加紧密。目前,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正式开通,北斗相关产品已出口120 余个国家和地区,向亿级以上用户提供服务。我国财政投资的高分卫星及陆地、海洋和大气观测卫星在轨达35 颗,商业遥感卫星在轨已超过64 颗。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日均独立访问IP 超过40 万个,地图服务接口日均调用超过4.23 亿次。百度、高德、腾讯地图的位置服务请求每天超过千亿次。

新基建带来产业发展新机遇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 年上半年地信企业营收和利润较去年同期均为负增长,但二季度营收较一季度环比增长51.9%,整体实现扭亏为盈,地信产业仍然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更让业界振奋的是,当前我国以5G 基站、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正成为重点发展方向。新基建时代,地理信息产业能获得什么样的市场机遇?

“新基建至少带动地理信息时空大数据相关的5个万亿产业。”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在特邀报告中将5 个产业总结为:一是面向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农业农村部、住建部等政府部门,基于多时相三维实景影像的自然资源调查、生态环境检测与应用;二是高精度时空大数据应用于公共安全与大健康产业,如城市公共疫情防控等;三是基于数字城市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四是基于5G和人工智能的智能驾驶与机器人产业;五是通导遥一体化,即用互联网、物联网提供空间信息实时智能服务。

“产业很大,地理信息不能守着一张地图。”李德仁说。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胥燕婴介绍,从全球范围看,地理信息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的动力将越来越大。预计2020 年全球地信产业规模将达4392 亿美元,近3 年复合能增长率为13.8%,对全球经济贡献超过2 万亿美元,2025 年产业规模将达5491亿美元。随着技术的进步,新一代卫星的精度、抗干扰性和系统稳定性进一步提高,其商业应用将会更加受到重视和发展,GIS、区块链与AI 融合也将更加深入。

从国内看,在市场驱动和技术驱动外,近年来国家为地理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支持内容包括数字经济发展、新兴基础测绘、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人工智能、5G 建设等。这些都将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自主创新赢得未来

如何把握机遇呢?会上,院士、专家从不同角度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科技部原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在视频讲话中提出,当前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地理信息产业要迎难而上、抓住机遇,争做“双循环”发展先行者。首先,要具备迅速补足产业链短板的能力,保证产业链的完整和连续;其次,要具有更高效率的市场反应能力,能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制约下,根据市场变化迅速作出调整,并按照精细化要求,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保持在缩小的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再次,要获得更大的扶持力度,补足创新服务业发展不足的缺憾。

而要做到这些,科技创新是关键。“要痛下决心,切实加强自主创新。”徐冠华说,当前西方的一系列先进、关键技术对中国进行封锁和限制,有人认为主要是技术问题,组织技术攻关就可以达到目标,实质上很多方面是知识、技术和人才储备方面存在差距,是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的积累不足问题。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应立足自主创新的自力更生之路,依靠自身的创造性努力来逐步解决所面临的核心技术问题。同时,关键技术的研究要突出重点、面向应用,必须脚踏实地,不单纯追求国际领先或世界第一。

“人工智能是地理信息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家耀在论坛上指出,2020 年1 月,美国出台政策限制“地理空间图像自动分析”软件出口,引发多方对人工智能与地信技术融合发展及应用的关注。今后,我国地信企业应瞄准这一核心驱动力,将更多的力量投入到人工智能技术与地信产品的融合中,并开展应用。

通过自主创新赢得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得到地信企业的共鸣。在国产地理信息平台信创发展主题论坛上,北京初志、飞腾信息和苍穹数码等公司介绍了自己的最新产品,3 家企业通力合作,初步形成一个从硬件到软件到应用的国产化生态圈。大家表示,赢得更高质量发展,除核心技术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外,形成以国产软硬件为主的生态圈至关重要,呼吁更多研发、应用单位加入,共同营造兼容性更高、适配性更强的国产化生态圈。

在新基建背景下,李德仁院士指出,如何安全可靠地打破数据鸿沟解决数据共享、数据保密问题,促进数据融合和全自动智能处理将是行业面临的重大课题。要提升海量数据储存、计算、智能处理能力,解决多领域数据的共同系统开发、运行、管理等问题。

此外,多位专家表示,要开拓产品市场,大力推进“地理信息﹢”。近年来,地理信息产业与其他领域和技术不断融合,正催生出新服务、新业态。当前,无论是测绘、GIS 还是遥感,主要面向的是政府项目,社会应用和大众应用市场开拓不够。未来要努力开拓更广阔的国内外市场,推进“地理信息﹢”,积极从政府项目的“红海”向社会化、市场化“蓝海”进发,深度融入和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以提升企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产业的高质量、高效益。

猜你喜欢

信息产业高质量人工智能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新郑产业新城:“屏”“芯”双轮驱动,打造中部电子信息产业新高地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四川省信息产业发展研究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