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众传媒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有效性探析

2020-01-06彭哲

人物画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现阶段,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模式逐渐得到推广。由信息技术支撑的大众传媒也不断扩大。除以往传统媒介外,还拓展了以手机、电脑等终端为平台的新媒体。这些大众媒体占据人们的学习和生活空间,开拓人们的视野和阅历的同时,更丰富了精神世界。本文就针对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展开深入探析,以期为新型思政教育模式的构建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众传媒环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有效性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时期,在教育中渗透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主要任务。现阶段,大学生处在现代多元文化思潮和多元价值观影响的大学校园中,感受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的碰撞,感受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这些都是大学生思想观念所面临的重要挑战。所以,如何针对大学生特殊群体的个性特点和认知规律,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有效性,成为提高大学生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素质教育水平的关键。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大众媒体越来越多的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众传媒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显而易见。而这些影响一部分是消极的,一部分是积极的。如何借助大众传统的积极影响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传播的有效性,成为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文就针对此问题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创新路径。

一、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主要途径

(一)以校园文化活动为根基

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渠道,是大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活动载体。在校园内举办多元校园文化活动,能够激发和感染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维品质。校园文化活动具有渗透性强、吸引力强和影响面广等特点,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有机结合。通过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载体,为大学生价值观形成提供导向作用。因此,校园文化活动比思想政治教育更易被接受和欢迎。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为学生创建一个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将传统优秀文化与现代文化形式结合起来,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从而为建设人文校园环境创造有利条件。

(二)以社会实践活动为桥梁

价值观教育离不开实践育人,因此,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提供实践机会。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引导大学生从“象牙塔”中走出来,接触真实的社会环境,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并在实践活动中发现、感悟并创新,在获取丰富文化知识,陶冶情操的基础上,更开拓了眼界,对社会和实践生活有了更加全面的认知。这正是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从社会实践中大学生能够感受到劳动的艰辛,能够懂得人民的迫切需要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这对于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大学生还能够通过社会实践深刻自省,从社会实践中接触的新知识和信息不但调整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态度,使其对自己的发展有更加充分的认知,为实现个人价值提供明确方向。

(三)以社团组织活动为基础

社团组织活动是基于大学生共同兴趣爱好的群体活动。高校社团的涉及范围较广,有以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为活动内容的学术型社团,也有以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为主的艺术型社团。社团组织活动一般是自发性的。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公益性等特点。社团活动主题鲜明,受众广泛。这对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而言具有鲜明的优势。在社团组织活动中,由于是自发性的,与学生兴趣爱好息息相关,因此参与性较强,凝聚力较强,实践性较强。而这些特点也意味着社团活动具有较强的组织动员力量,思想影响力非常大,较适合渗透价值观教育的相关内容。所以,高效应该高度重视社团活动的育人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活动中,充实活动内容,提升活动内涵,使社团组织活动成为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主要载体。

(四)以志愿服务活动为依托

志愿服务活动也具有自发性特点,是大学生志愿为社会或者社会特定个体和群体提供义务帮助的活动。志愿服务能够充分体现大学生的友善精神,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积极影响。高效将志愿服务活动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既能够丰富志愿服务活动的内涵,也能够体现高校素质教育的积极作用。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公民观念,有利于人际和谐和社会和谐,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更有利于体现社会精神文明发展水平。

(五)以课堂教育活动为载体

思想政治课堂教育形式是教育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几乎占据大学教育的三分之一比例,更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阵地。在课堂教育活动中,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价值观教育融合起来,使课堂教育活动内容具有价值观导向功能。比如: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活动中,坚持专业知识与思想道德相结合,将实践经验与情感体验相融合,有效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在课堂教育活动中,为了充分体现价值观教育导向作用,应结合专业课堂特点,针对大学生个性特点与认知规律,对课程内容中蕴含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进行充分挖掘与利用,使其充分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以此提高教学育人效果,推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独立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并且敢于发表个人意见。同时,大学生群体较关注评价他人或得到他人评价。关心社会新鲜事物的发展。但大学生群体逆反心理也較强,对大众传媒具备一定的依赖性。可见,大众传媒的特点契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求。大众传媒能够丰富大学生的社会视野,为大学生提供古今中外的政治经济知识,从而丰富大学生思想认知。大众传媒也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发表个人言论的平台。大学生可通过手机、电视、网络等平台参与到社会晕轮当中。大众传媒能够适应大学生的逆反心理,消除大学生心理戒备。因此,大众传媒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与此同时,大众传媒中蕴含丰富的社会资源,能够迎合大学生的审美,进而对大学生行为产生影响。实践调查表明,大学生从大众传媒中模仿学习新的行为方式。可见,大众传媒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观、社会观、价值观、爱情观等。

三、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一)创造了思政教育传播新环境

大众传媒传播信息的速度较快,大众媒介自身容量大,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海量信息,对开拓眼界,丰富生活有积极影响。但大众传媒中的信息有利也有弊,信息的参差不齐需要大学生进行甄别。大学生日常接触面较窄,缺少社会实践经验,而依靠大众传媒认识世界,不可避免地会接触消极信息。所以,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存在两面性。

(二)强化了思政教育传播有效性

大众传媒能够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但也相对地弱化了教育效果。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大众传媒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改善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条件,有效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有效性。但相对地也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大学生对大众传媒过分依赖,容易造成心理封闭,缺乏对正确价值观的判断。因此,会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干扰。其次,大学生喜欢在网络平台与朋友进行交流,因而导致一些教育信息反馈不能直接反馈给教育者,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弱化。最后,大众传媒市场鱼龙混杂,许多媒介为了迎合受众的猎奇心理,产生了一系列不良信息,这也易导致大学生道德意识的扭曲和价值观的偏离。

四、大众传媒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

(一)建立健全媒介法律法规

对大众媒介实施规范化管理。有针对性地强化国家对大众传媒的监管力度,进一步抵制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群体的负面影响。确保将科学的理论和正确的舆论导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首先,提升大众传媒行业从业者自身素质和道德意识。通过大众传媒传播正能量的舆论,杜绝误导社会消费文化的舆论报道。注重引导和撇杨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

(二)树立以人为本建设理念

以人为本是实施教育的基础,更是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想发挥积极影响,首先应以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为首要目标,全面考虑大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需求。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正确、积极的教育平台和条件。如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引导大学生甄别大众媒介的好坏,正确选择并运用媒介信息。努力提升大学生自身的信息甄别能力。同时,应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和内容,重视新媒体的运用,以提升活动载体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为践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创造有利条件。

(三)加强教育主客体的互动

现阶段,随着高校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一些传统的媒介已经不能充分适应现代化的教育需求。因此,提升思想教育影响的实效性成为关键。在课堂教育活动中,应加强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并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辅助教育,实现价值观的渗透和教育。应该充分挖掘大众媒介的功能,充分开发利用新技术,比如互联网、新媒体等新型传播模式来丰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渠道。这样既能够增强活动载体的吸引力,也能够强化大学生的自主参与性,强化传统载体与新兴载体的有机融合,实现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最大价值。

(四)提升思政教育整体水平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应充分了解大众传媒的特点,不断提升自身素质。运用大众传媒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首先,强化运用大众传媒的社会效应和思想效应,学习传播理论和知识。规避大众传媒中的消极因素。其次,教师应不断学习和探究,提升自身素质。丰富信息源和信息量,拓宽视野。从而在教育工作中善于利用大众传媒中的信息资源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最后,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结构,研究建立新兴的边缘学科,如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学。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计算机技术、信息传播等紧密联系起来。

(五)发挥大众传媒正影响力

目前,高校面临的社会环境非常复杂,这就要求大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则应该充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满足大学生思想观念发展需求。首先,应充分挖掘传统媒介的思想政治资源,强化复合时代发展的新兴优势。这样才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符合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需求。其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每种活动载体的功能和特点都不同。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针对大学生个性特点和认知规律,灵活选择教育客体、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科学运用大众媒介中的正能量资源。充分了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规律,针对不同类型的大学生选择不同的大众媒介和内容。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的科学性和灵活性,做好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灵活互动。注重实效性建设原则,以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作用。

五、结语

总之,大众传媒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更利于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但大众传媒中的信息资源鱼龙混杂,易对大学生形成错误的导向,更易造成大学生思想冲击,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反馈工程不断弱化。对此,应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整体素质,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对信息进行有效辨别。同时,借助大众传媒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最终促进高校思政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张钰.大众传媒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有效性探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42):97.

[2]周莹.大众传媒在农村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及创新——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有效性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20,41(10):2179-2180.

[3]趙金怀.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措施[J].教育观察,2020,9(33):47-48+83.

[4]李雅歌. 泛娱乐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及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20.

[5]郑月婵.大众传媒环境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J].人民教育,2020(01):79.

[6]沙比尔·马那甫.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青年与社会,2019(18):183-184.

作者简介:

彭哲(1985-09-12)男,汉族,籍贯:辽宁新民市,学历:硕士,职称: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

猜你喜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以“中国梦”引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研究
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机遇
开展高校共青团校外思想政治教育大课堂的几点思考
微博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沟通问题探析
团体动力学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课堂教学初探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高校学生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间的“双辐射”机制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