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引导五年级的学生熟练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020-01-06官叶萍

下一代 2020年3期
关键词: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

摘 要: 一到四年级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已经习惯用算术方法,到了五年级,学生面临从从算术到代的过渡,是学生认识数量关系过程中的一个飞跃,列方程解决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是相当大的。寻找等量关系是列方程的关键。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引导学生寻找等量关系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列方程;等量关系;解决问题;数量关系;画线段图

一、从学生最熟悉的数量关系式入手作为等量关系。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实际问题与方程》共有5个例题,上到这个内容时我不着急上例1,而是和学生回忆复习了一遍四年级学过的一些数量关系式,如加减法的关系式:“加数+加数=和 差+减数=被减数 ”乘除法的关系式:“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商×除数=被除数”到常见的数量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 单价×数量=总价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等学生对这些数量关系式都已经熟练掌握了,可以把这些常见数量关系式作为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再结合具体实例练习,等学生接受、熟练了方程的解法再上例1。

二、抓住关键句突破找出等量关系

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认真审题、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抓住题中的关键句子,找出等量关系。如课本的例2,白色皮共有20块,共有多少块黑色皮?这道题里反应等量关系的句子是“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像这样的句子叫解决问题的关键句。课本里还有很多:“杏树比桃树多90棵”,“妈妈的年龄比小明大24岁”,“鸡和兔的腿共有48条”...再列方程解决问题时,可以引导同学们根据关键句找出等量关系。这样很快就能列出方程。

三、重视标准量分析训练找出等量关系

找出标准量对于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找出题目中的标准量,理解单位“1”,即“比”、“是”后面的量通常是标准量,是单位“1”。设标准量为X,根据标准量找出题目中直接的等量关系,设另一个量为几倍X,然后列出方程,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标准量来分析与思考,学生就会很快掌握类似这样的的实际问题。

四、坚持画线段图理解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对于数量关系比较复杂,等量关系不够明显的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先画出线段图,再根据线段图找出等量关系。边读题,边画线段图,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如课本的例5的相遇问题:

小林家和小云家相距4.5km。周日早上9:00两人分别从家骑自行车相向而行,(小林每分钟骑250米,小云每分钟骑200米)两人何时相遇?

如果不画图,学生很难理解“相向而行”“相遇”等词语,也很难找出等量关系。如果一画线段图,学生的思路马上就清晰了。

根据线段图马上就能写出等量关系:小林骑行的路程+小云骑行的路程=总路程,还有课本的例1,2,3,4都可以画线段图理解写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可见线段图的作用如此之大,我们在平时碰到的一些题也可以通过画线段图理解题意,列出方程。例如:一辆卡车今天要运35吨的货物,每次能运5吨,上午运了3次,下午要运多少次?

從图中我们得出等量关系是:“上午运的+下午运的=今天要运的。”解:设下午运x次。列出方程:5×3+5X=35

五、直接把常用的计算公式作为等量关系

在解答一些逆思维的几何题时,我们可以把相关的计算公式作为等量关系,不容易计算错误。

例如:已知一个梯形的面积是15cm2。它的上底是4.5cm,高是3cm,下底是多少厘米?我们就直接把梯形的面积公式作为等量关系即:(上底+下底)×高÷2=梯形的面积。

解:设下底是X厘米。

(4.5+X)×3÷2=15

通过训练,学生逐步掌握了多种寻找等量关系的思考方法,能排除由算术解法形成的思维方式的干扰,逐步适应并熟练掌握方程解法,顺利达到从算术解法到列方程解法的过渡。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邓群星.如何上好五年级数学解方程[J].科教研究,2014.12:

[3]王林.小学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与思考[J].课程.材料.教法,2010.09:53-58

作者简介:

官叶萍(1982.09),女,民族:汉,籍贯:广西博白县,工作单位:南宁市万秀小学,研究方向:数学教育,学历:本科,职称:中小学二级教师.

猜你喜欢

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冰激凌王国
两只想打架的熊
用列表法列方程解应用题
利用待定系数法列方程
找准标准量是正确解答分数(百分数) 三种类型应用题的关键
一年级数量关系有效教学策略的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智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