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数据解读

2020-01-06

商周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抗疫冲击防控

近日一季度经济数据陆续公布,刘尚希、祝宝良等专家分享了他们对经济数据的理解和思考。

据国家统计局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同比下降6.8%,三大产业也都出现了比较大的下滑。而3月以来,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的日趋稳定,我国经济有了明显好转。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研究员祝宝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陈道富,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以及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等五位专家分别分享了他们对一季度经济数据的理解和思考。

祝宝良:一季度经济下行较深

一季度数据有五大特点。

第一,经济下行较深。一季度经济增长速度下降6.8个百分点,经济损失大概相当于3万亿元人民币。这个损失主要由政府财政、企业利润及工资性收入三方面承担。第二,政策制定及执行难度增加。此次疫情同时冲击了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给政策的制定及实施带来了困难。就影响程度而言,此次疫情对需求端的影响要大于供给端。从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消费支出来看,政府的需求收入在下降,财政支出下降的幅度也较小。其次,钢铁、有色、化工等行业库存实际是增加的。第三,物价及通胀水平不高。此次疫情冲击了供给侧和需求侧,造成了未在需求下的商品价格上升,需求下的商品价格反而下跌的情况,整体通胀水平并不高,随着疫情在全球的蔓延,需求可能还会下降。第四,就业压力增大。今年一季度GDP下降6.8个百分点,其对就业的冲击很大。第五,收入略微增加。

收入增长意味着企业利润及财政收入下降,会对经济带来若干问题。首先,利润下降较快,企业面临经营和生存困难,经推算今年企业利润下降幅度或超30%。其次,疫情的全球蔓延拖慢经济反弹速度,并对金融、出口、旅游等产业造成冲击,影响就业、降低消费增长,可能明年制造业投资也不会太快增长。再次,财政收入下降较快,可能出现家庭负债、企业资产负债困难等问题,中央财政的救助压力也增加。

如果出口下降较快,会对中国出口企业造成较大冲击,由于中国出口企业往往劳动技术水平都较高,区别于容易复苏的餐饮、旅游等行业,这些出口企业一旦出现问题,恢复就会显得比较困难。因此面对疫情,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要救助企业,保证企业生存,保就业保民生。

今年以来货币政策力度比较适当,财政政策在企业纾困方面也不错。其次,希望能保障回乡农民工的生活,受疫情影响农村贫困人口可能会增加,因此需要去补贴这部分人群。

未来,中国经济会逐渐恢复,可能呈現V型反弹态势。从一季度数据看,经济增长走势应该会缓慢上升;未来,经济增长走势可能是“w”型。

刘尚希: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及当前“两个前所未有”的形势,包括“冲击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此次冲击有两次,分别是国内疫情和国外疫情带来的冲击。两次疫情冲击叠加在一起,会放大不确定性和增加风险,直观地表现为经济深度下滑。

一季度数据所表现的主要是国内疫情冲击所带来的影响,第二波冲击主要受国外疫情影响,目前还未完全显现,而两次冲击很有可能使经济出现螺旋式下行。目前我国沿海地区出口及进口都受到较大影响,企业纾困、群众就业等问题逐渐显现。从全球来看,疫情仍在不断扩大,第二季度乃至今年全年经济形势都不容乐观。

此次疫情带来的挑战是“内”和“外”叠加的,因此要充分估计我们面临的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从长期背景来看,中国正处于战略机遇期,进入了一个新的轨道,也有可能是一个高风险的轨道。整个全年以及明年甚至以后发展的态势都可能会出现新的内涵,所面临的挑战也可能是多方面的。

如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个统筹有一定难度,关键是对当前疫情防控模式的优化升级。疫情防控模式升级的实现有三个基本要素,分别为降低死亡率、提高检测能力及完善医疗资源。当这三个要素同时具备的情况下,疫情防控模式就能不断升级,其对复工复产、经济发展都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陈道富:深层问题需警惕

对一季度经济形势的分析概括分为三方面内容。

第一方面,一季度经济数据反映了疫情对我国经济的直接冲击,但它也有未充分显示的内容。首先,当前疫情在全球范围蔓延,尚未完全反映国际社会需求下降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其次,疫情直接冲击带来的包括中小企业的生存问题、失业问题、金融机构可能的经营压力等问题需警惕。

第二方面,疫情防控期间金融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金融体系流动性相当充裕。一季度我国货币和信用扩张较陕,尤其是3月份,但也需要关注几个数据的变化。特别是M2和M1增速不一致,该现象反映了金融政策资金大多流到了企业和个人,但还未完全转化为经济活跃度,尚需政策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

第三方面,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到“前所未有”的判断,是我国对疫情独特性和严重性的判断。这也意味着政策的应对不能够固守成规,可以更加积极有为。目前看来,一季度的政策更多的是着眼于救助和经济恢复,这些政策有助于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托底。而从当前来看,政策已开始转向在坚持“六稳”的基础上强调“六保”,对于扩大内需,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等做出了更具体部署。

财政政策在纾困、救助、稳民生等方面可以发挥更大作用。在经济下行过程中,财政需要在逆经济周期做更多的事。首先,要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更好地结合起来,如央行推出1.5万亿的再贷款支持中小微企业,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财政政策、各地担保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发挥作用,使得这一政策能够落到实处,推动中小微企业的恢复。其次,在民生救助和援助方面,我国目前没有直接的财政救济渠道,当前情况下可以建立起直接着眼于民生、就业或失业等财政精准支出救助体系,以推动实施民生等相关领域的财政政策。

邢自强:抵御好外部冲击成关键

一季度不能只看经济账,当时中国处于抗疫上半场,重中之重是遏制疫情扩散,为下阶段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奠定基础,所以一季度GDP增速同比下滑不奇怪。当前战疫进入下半场,未来几个季度重心将转向经济抗疫,政策应该积极发力,尤其是要做好纾困以应对全球经济大衰退。

抗疫包括“三部曲”,首先是控制疫情本身蔓延,其次是恢复正常生产生活,最后是拉动或刺激需求。这个顺序要正确遵守,比如,美联储研究人员回顾了1918年全球大流感之后的经济发展经验,结论是当时执行社交疏离和隔断措施比较好的国家,后续经济恢复水平比较好,反之亦然。在上半场抗疫中,中国采取了正确合理的步骤,发挥了社会组织模式的优势,抗疫成果显著并率先扭转了战局。

根据大摩的复工指数显示,目前中国工业产能大致已恢复正常。虽然进入了下半场的经济抗疫,但中国仍面临更大的挑战、更难的题目。首先,经济复苏的瓶颈转移到了需求端。出于对全球疫情二次冲击的担心,不仅延缓了国内消费行为的复苏,更产生了其他影响。与此同时,欧美经济长时间停摆也表明这次瘦隋造成的经济衰退是全球自大萧条以来所遭遇最严重的,外需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也强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其次,面对比较严峻的就业压力,应继续实施大规模纾困举措,反哺企业和个人,避免当前摩擦性失业转变成长期结构性失业,可借助中国较完善的数字支付经济、税务、缴费缴税等体系反哺实体经济,以帮助实现未来几个季度的经济复苏。

鲁政委:经济长期增长动力充足逐季走高或延续至明年

一季度经济数据可以理解概括为“冬尽春来V型反弹”“内需反弹遭遇外需倒春寒”“短期靠政策托底,长期靠改革”三句话。

“冬尽春来V型反弹”是指,可预见一季度的负增长是未来10年不会再见到的最低增长数据。从未来讲,我国经济走势会逐季走高,且回升现象或延续到明年上半年。

“内需反弹遭遇外需倒春寒”是指第二季度仍然可能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从数据来看,我国3月复工率超70%,海外的疫情尚未爆发,外需需求未受影响。而随着海外疫情扩大,外需需求会受到较大影响。3月的数据有可能是近来几个月中表现相对较好的。从全球新增确诊病例来讲,目前海外主要经济体的疫情峰值都已经见到,现在的关键是它回落的速度有多快。

“短期靠政策托底,长期靠改革”包括两方面内容。就政策托底来看,可以简单概括为“434”。第一个“4”指解决失业问题有四种办法,包括解决失业问题最关键的是复工复产;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增加农村务工机会;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外卖、直播等多种方式实现就业。最后,对于以上几类无法解决就业问题的人员,可通过发放失业救济的方法解决。“3”是指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发挥多个关键作用。最后一个“4”是指通过预算内提高赤字率、中央政府层面发行特别国债、地方政府层面发行專项债、促使融资成本下降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另外,就经济的发展来看,长期要靠改革。近期中央发布的文件提及要素的市场改革,未来要素的市场化自由流动将会发挥经济的三大潜力。首先,中国超大规模的市场规模将吸引全球的产业链。其次,激励人才并突破关键技术,用全球最优秀的人才来帮助我们进行技术创新。最后,土地改革可以让土地和人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实现新一轮的大城市化潜力的发挥,以增加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

猜你喜欢

抗疫冲击防控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团结抗疫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一汽奔腾CA7165AT4尊贵型车换挡冲击
巴菲特给我冲击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