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评价

2020-01-06席亚东张河庆李洪浩王晓黎

四川农业科技 2019年11期
关键词:代森抗药性灰霉病

吴 婕,席亚东,韩 帅, 张河庆,李洪浩,王晓黎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

由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引起的灰霉病是保护地蔬菜作物的主要病害,灰霉病在番茄上发生严重时,造成番茄花、叶和果实的腐烂,影响产量和品质,严重时造成减产50%以上[1]。防治番茄灰霉病的报道已经很多,虽然已有抗番茄灰霉病育种的报道,但尚处于研究阶段,还没有用于实际生产;生防制剂一直是科研人员在研发的一种药剂,但目前已登记使用的极为缺少且在使用中受诸多因素影响而受到限制,防效也较慢、较低;农业防治只能在发病前起到预防作用,因此,在一定时期内番茄灰霉病还是以化学防治为主[2]。常用杀菌剂主要包括苯并咪唑类(多菌灵、甲基硫菌灵、苯菌灵)、二甲酰亚胺类(腐霉利、乙烯菌核利、异菌脲)、N-苯基氨基甲酸酯类 (霜霉威、乙霉威)、苯胺基嘧啶类(嘧霉胺、嘧菌胺、嘧菌环胺)和保护性杀菌剂(百菌清、代森锰锌)[3]。其中,啶酰菌胺是德国巴斯夫公司开发的新型烟酰胺类内吸性杀菌剂,杀菌谱较广,几乎对所有类型的真菌病害都有活性,对防治白粉病、灰霉病、菌核病和各种腐烂病等非常有效,并且对其他药剂的抗性菌亦有效,主要用于包括油 菜、葡萄、果树、蔬菜和大田作物等病害的防治[4]。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投入使用的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腐霉利以其安全、廉价、防效良好等特点,仍是目前生产上防治灰霉病的常用药剂之一[5]。本研究连续2年对上述2个药剂进行田间防治效果评价,为番茄灰霉病的抗药性监测和防治药剂筛选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50%啶酰菌胺WP,德国巴斯夫产品,市售;50%腐霉利WS,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产品,市售。

1.2 试验条件

2016年8月25日至9月15日在四川省汉源县富林镇富塘村番茄地中进行。番茄品种为苏粉11号;试验地面积867m2;生育期为幼苗-开花期;露地栽培;基本苗3000株/667m2;前作番茄;前期施用代森锰锌1次。

2017年4月6日至4月27日在四川省汉源县富林镇前进村番茄地中进行。番茄品种为复兴619;试验地面积800m2;生育期为开花-结果期;地膜栽培;基本苗3000株/667m2;前作黄瓜;前期施用代森锰锌1次。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50%啶酰菌胺WP 300g a.i./hm2,50%腐霉利WS 600 g a.i./hm2,清水对照。每处理小区25m2,重复4次,共12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

施药间隔和次数:采用喷雾法于番茄灰霉病发病初期施药,连续施药2次(间隔7d)。

1.4 调查方法及数据处理

1.4.1 调查方法 参考《农药田间试验准则(一)杀菌剂防治蔬菜灰霉病》,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调查2株的全部叶片,以叶片为单位进行分级记录。分级方法为:

分级标准:

0级:无病斑;

1级:单叶片有病斑3个;

3级:单叶片有病斑4~6个;

5级:单叶片有病斑7~10个;

7级:单叶片有病斑11~20个,部分密集成片;

9级:单叶片有病斑密集占叶面积4/1以上。

1.4.2 调查时间 末次药后10d调查1次。

1.4.3 药效计算方法 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用DPS软件对防治效果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50%啶酰菌胺WP对番茄灰病具有稳定且较好的防治效果,50%腐霉利WS对番茄灰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表1)。从2个药剂的同年比较来看:2016年,50%啶酰菌胺WP的防治效果(82.88%)与50%腐霉利WS的防治效果(83.23%)相比,差异不显著;2017年,50%啶酰菌胺WP的防治效果(82.03%)显著高于50%腐霉利WS的防治效果(72.97%)。从药剂的连续2年防治效果变化来看,50%啶酰菌胺WP的防治效果连续2年在80%以上,防治效果较好且稳定;而50%腐霉利连续2年的防治效果差异较大,第2年降低了10%左右,且在当年(2017年)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显著低于50%啶酰菌胺WP的防治效果。

表1 药剂防治番茄灰霉病试验结果

3 讨论

田间药效试验的结果中,2016、2017年的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都在80%以上,这与魏继刚等[6]在2012和2013年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对番茄灰霉病有较好且稳定的防治效果,值得推广应用。而50%腐霉利WS的防治效果在2016年和2017年分别为83.23%和72.97%,防治效果大大降低。笔者经查阅腐霉利相关研究报道发现,北京、福州地区、上海市、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的番茄灰霉病菌已经对腐霉利产生了较高的抗性[1,5,7]。虽然四川地区还未见报道,但本研究中腐霉利田间防治效果的下降,说明存在抗药性风险,因此在使用腐霉利防治番茄灰霉病的过程中,应该对其抗药性进行监测。

此外,在2年试验中,50%腐霉利WS的制剂用量是50%啶酰菌胺WP的2倍,因此,50%啶酰菌胺WP的用量更小,更推荐施用。

综上所述,啶酰菌胺对番茄灰霉病有较好且稳定的防治效果,建议推广使用。在使用腐霉利时,注意避免单一连续施用,在发现抗药性已产生的地区,一方面要做好抗性监测,另一方面注意避免继续单一连续施用腐霉利,可选择停用数年或与啶酰菌胺、咯菌腈等非二甲酰亚胺类农药交替使用,延缓或避免抗药性的产生。

猜你喜欢

代森抗药性灰霉病
番茄灰霉病巧防治
代森锰锌替代产品的研究
澳大利亚谷物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加的原因和管理
散叶莴苣灰霉病药剂筛选试验
莘县地区灰霉病菌对腐霉利的抗药性研究
保护性杀菌剂代森锰锌的应用研究概况
植物有害生物抗药性及治理对策
瓜类灰霉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代森锰锌:杀菌剂市场“常青树”
杂草抗药性及其治理策略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