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困境与思考

2020-01-06陈俊宇赵婧怡赵玉杰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课外体育锻炼意识

陈俊宇,赵婧怡,高 增,赵玉杰

(1.宁夏大学 体育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2.山东大学 体育学院,山东济南 250102;3.Universiti Pendidikan Sultan Idris Faculty of Sport Science and Coaching , Malaysia Tanjong Malim 35900;4.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般阳中学,山东淄博 255100)

作为特色社会主义健康中国,应将健康发展作为首位。在2016年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纲要”强调了“健康发展”,将人的身体健康优先发展。与此同时,以“健康”为首的“健康教育”融入了我国教育结构,将其“健康”作为教育阶段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根据我国“健康中国2030”的健康发展,与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相铺相成,尽管我国学校体育体系发展不完善,被传统的相关制度所影响,我国学校体育从学生体质、健身器材器械、课程设置、户外体育活动等诸方面发展引发了“健康中国2030”政策纲要的结合与融入,本文浅析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从而发挥学校体育在政策纲领中的作用,为其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1 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困境

1.1 健康意识与素养的缺乏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健康中国2030”的基本要求,必须要有科学的健康教育和引导。健康素养的形成提升了人们对健康知识的普及,利用合理的健康知识做出正确的健身指导,促进人体健康的意识与素养培养,维护个人的健康能力,而学生健康意识与素养的形成反映出了我国各级教育部门以及学校相关部门对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健康意识与素养的培养与形成。学校对学生健康意识与素养的培养模式决定了我过学校体育健康观和价值观的制约,我国学校学生的科学健身意识与体育健身素养的整体现象存在比较严重,缺乏科学正确的引导与发展,学校学生虽然参与学校相关的体育项目活动,但对体育运动所形成的健康意识与素养还存在一定知识的匮乏,不能很好的完成自我健康的塑造与培养。根据我国相关健康素养报告显示,在过去的5年里,我国学校体育的健康素养水准有明显提升,但其数据显示增长速度较为缓慢。就目前来讲,我国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素养水平仍然较低。我国学校体育对学生健康素养的培养不够充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学校体育对学生健康意识与教育素养的重视程度不够完善。因此,在“健康中国2030”的国家战略目标上存有较大差异,我国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素养与体育健身意识建设不系统,导致了我国学校学生体育锻炼不够科学化。

1.2 体育锻炼与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缺乏

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实施,要基本保障学校学生每天在学校体育活动或者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达到不少于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并且体育场地与器材的配置要达到100%的配备设施与场地。目前,我国在校学生的体育锻炼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每天少于1小时,甚至部分学校存在体育课程设置的问题,使得学校领导对学校学生体育锻炼与课外体育活动的认知存在不同,强调的是文化课成绩的重要性。为了减少学校学生体育课锻炼损伤与教学事故的风险,诸多学校都将体育课填补为其他类型的体育课时,甚至将体育课时进行直接压缩,导致了我国学校体育活动的锻炼减少,使得学校学生不愿意走出教室、走出宿舍,也不愿意参加体育课程中组织的体育锻炼或者活动。要想打破应试教育的“唯分数论”,必须突破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全面发展,将“德、智、体”理念全面的贯穿至学校的发展过程中,但存了我国学校体育过程的实施与监督,具体的落实与国家政策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1.3 小学、中学、大学体育课程衔接不连贯

我国学生从小学至高中有十几年的的体育项目的学习经历,但大部分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较差,除了保证学生最基本的身体活动外,并不能保证学生能够熟练掌握1项体育运动项目技能。这种情况成为是我国众多体育教师最头痛的问题,更是我国学校体育迫切需要改变的现象。研究发现,导致此现象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各阶段的体育课程衔接上出现问题,具体体现在体育教学内容初级阶段的重复性和内容设置的不连贯性。在小学到大学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单一的重复之前所学过的体育项目或技能,并没有增加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反而打击了学生对体育参与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从而缺乏体育课程多样性的爱好,导致了学生对体育课程兴趣的培养的衔接性较差,从而制约了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了学生利用体育实现健身、促进健康的目的。

2 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思考

2.1 “三元”联合机制与特色体育融合发展

打造“三元”联合为一体的机制,将学校、家长和社区主体进行紧密协作,将每一元素的优势发挥到极限,同时相互补缺,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学生的身体健康包含了学校、家长以及学生自身,还有社会的相关责任,在学生学校要明确基本的健康意识,分配好不同阶段的责任和义务,融合家庭与社区的相关资源,从而形成“三元一体”的学生锻炼机制。一方面,要形成“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的相关文件,将体育课程设置完善,将体育课设置全面和齐全,引导学生开展课间操、体育游戏、体育相关活动和竞赛,确保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满足基本的体育锻炼时间。另一方面,将家长原有的固执观念进行转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或参加体育活动和自身锻炼,在课余时间减少孩子课程负担,引导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或者户外体育活动,例如爬山、郊游等,培养孩子的“体育”与“德育”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最后,为学生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供便利的条件,将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基本的学生的突破口,逐步提升学校学生体育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理念。

2.2 服务与资源的相关保障

将上层的“健康教育”意识逐渐纳入到学校教育的体系中去,以学生为重点逐层、逐级的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机制的推进,强化身体教育、运动技能和健康教育,构建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学科教学与教育活动相结合的学校体育健康教育模式。一方面,强化学校学生基本的身体教育。按照国家“健康中国2030”的计划纲要加强学生的身体健康教育,保证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运动符合程度和学生身体运动的复合密度,从而强健学生的身体,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加强学校学生的健康教育。突破各年纪的体育系统构建,将健康教育纳入体育课程教学计划,建立完善的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对学生进行科学锻炼身体的知识与方法指导,重视学生基本的预防常见疾病、卫生保健、营养科学常识等知识。积极开展体育与健康知识竞赛,并把体育与健康知识考核作为衡量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重要一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帮助学生建立健康行为,大力推进学校健康教育推进大课堂,通过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普及健康知识、提升健康技能,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意识,关注并重视健康,从而形成健康的行为及健康的生活方式。

2.3 课改与多样化课程体系

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体育课程多样化体系衔接不畅,应该从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中进行深化,逐步建立每一阶段的过渡与衔接,将其呈现出多样化的体育课程体系,进一步满足“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需要。一方面,从小学开始实施体育课程的兴趣化阶段,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以及体育课程锻炼,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课程中去,增进体育课程兴趣,提高体育锻炼意识,将体育游戏与体育课程相融合,在体育课程教学的内容之上设计以体育或身体活动为主导的体育游戏,让学校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体育锻炼兴趣,体验运动的快乐。另一方面,将初中学校体育课程中的运动项目进行多样化丰富,强调初中阶段体育课程的学科特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自我健康发展的基本目标。在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上,增加组织形式,划分不同年级或男女分班或不同兴趣项目的基础之上来充分调动学生体育参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最后,逐渐形成一体化的中学与高中相衔接的体育专项化,帮助学生培养自身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突破体育课程的单一体育课程设置,增加多种体育专项选修课,进行小班化、个性化的体育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

3 结语

学校体育与“健康中国”相互促进和引导,不断围绕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困境与思考进行深入分析,分析我国学校体育所存在的健康意识与素养的缺乏,体育锻炼与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缺乏,小学、中学、大学体育课程衔接不连贯方面存在的现实困境,建立和强化“三元”联合机制与特色体育融合发展,服务与资源的相关保障,课改与多样化课程体系,从而发挥学校体育在健康战略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我国健康事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猜你喜欢

课外体育锻炼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小满课外班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