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滑板入奥的价值分析及运营策略

2020-01-06戴启欢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滑板跆拳道场馆

戴启欢,宋 昱

(上海体育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上海 200438)

滑板运动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美国,90年代初传入我国,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国内拥有专业板的人在20万左右。北京时间2016年8月3日第129届IOC会议最终确定了滑板加入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竞技体育“十三五”规划》提出“重视奥林匹克运动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赋予了竞技体育前所未有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东京奥运周期来临之际,新兴项目滑板入奥必定集聚关注,这也是中国奥运军团展示自我的新契机。

1 滑板项目入奥期间的市场进程

1.1 依托科技、政策的推动,稀缺滑板场馆资源得以整合利用

国内滑板场馆资源供不应求。一方面,场馆建设未能达到综合性利益最大化,现有大型专业滑板公园场地设计不适于初滑者使用,缩小受众范围。以上海唯一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的SMP滑板公园为例,其内部设计的碗形区域深达3米,对于初级滑手来说练习难度大,可利用性弱。另一方面,开放性综合运动场地易被如广场舞等其他活动人群占用,进一步造成滑板场馆资源紧缺加剧的局面。借入奥东风,2018年新增10多个新媒体服务号对滑板场地资源进行整理,部分场馆的建设、科学化整改也提上日程:南京龙江滑板俱乐部基地18年底竣工、青岛天泰体育场翻新整修极限运动场地,场馆资源得到了一定整合。

1.2 滑板资金成本投入低利于受众扩大与市场化进程推进

成本与门槛的降低利于滑板受众扩大。制造业发展,国产板价廉物美,口碑传播,成为多数购买者首选。此外线下滑友交流、线上视频自学滑板成本投入少。

1.3 滑板入奥进程中相关组织发展利于滑板推广

相关文献数据显示,就韩国跆拳道、日本柔道项目为例,项目组织有利于运动项目的市场推广、文化传播。观察近两年国内滑板爱好者多以俱乐部作为组织形式集聚,以板店为基地,会员们进行滑板相关信息的学习交流与社交。随入奥进程推进,组织数目增加,俱乐部联赛增多,增速较快,利于调动新老会员的参与感、体验积极性,推动滑板运动项目的活跃度提升以及滑板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1.4 入奥契机利于滑板人才的培养与发展

入奥契机为专业滑者提供更广阔发展空间,为滑板运动营造良好舆论导向。专业滑者们有稳定收入的前提下,可以更专注的练习,更大胆的尝试新动作、技巧,拍摄更有水平的滑板动作教学片。良好氛围利于更多人尝试学习、更多学者关注研究这项新兴运动。

1.5 滑板赛事有规范化本土化发展趋势

国内滑板起步晚、小众、野蛮生长,赛事运作处在发展阶段。赛事的选择设计上,基本以参考国外的比赛模式、竞赛规则为主。相较于国外的SLS、Tanmpa Am、X-GAME等知名度高受众广的大型赛事,国内品牌赛事寥寥。

滑板宣布入奥以来,滑板俱乐部联赛、区域性滑板赛事数目大幅增加,更有大型赛事把滑板项目引入,促进滑板赛事规范化、本土化发展。

2 跆拳道入奥的运营模式及启示

竞技体育来看,跆拳道入奥极大促进跆拳道相关文化传播、竞技观赏性提升。同时,重视学校体育,在体育教学中开展跆拳道课程,利于项目推广。受众促进项目入奥,入奥扩大受众范围,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再者,联动相关产业更能蓬勃发展。以韩国为例,跆拳道场馆、青少年跆拳道教学班数目大幅增加,体育产业蓬勃发展,联合道服制造业等相关产业,推动跆拳道产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在体育文化宣传上,韩国跆拳道发扬者将运动文化与民族精神、本土文化相结合,现在传承下来的跆拳道在礼仪到服装都有其特殊的民族文化符号。

3 滑板入奥的新契机与价值分析

3.1 从竞技体育角度看待滑板入奥

滑板入奥势必会促进滑板运动朝着更为标准化、模式化、商业化的道路发展。为阐述以上观点,研究者认为:其一,由于国内竞技体育发展多以奥运与金牌为导向,政府采取相关措施加强对该项目扶持力度,具体表现在基地建设、综合性场馆修整、竞技人才培养等方面。为滑板发展提供资本支持。其二,在赛事方面,促进国内滑板赛事运作能力提升。此外,新兴运动项目入奥,为加速该项目竞技水平的提升,政府一般采用集训(大多是企业俱乐部形式)培养后备人才。滑板不同于其他传统项目,而是采用政府主导、主体多元,更灵活的注入新力量。

3.2 从学校体育角度看待滑板入奥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背景下,学校体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校园主体即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滑板入奥掀起滑板热潮,学校体育可以通过政策性购入相关课程、将滑板纳入运动考试可选项目等举措,促进滑板项目发展。校园内,促进专业型滑板教育人才、学术型滑板研究管理人才培养;校园外,促进滑板制造业、滑板青少年教育等相关产业发展。以上海为例,《上海教育事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重视学生体育教育。教育资金比重大,为政策性购入滑板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3.3 从体育产业角度看待滑板入奥

促进滑板产业发展壮大,一方面促进产业规模扩大,从产业链入手分析,利用产业联合,带动经济可持续,另一方面注重产业质量的提升。

利用产业联合,调整产业结构,满足受众多样化需求。其形式多样,例“文化+赛事+旅游”,由于滑板赛事往往涉及场地更换,会有独特的观众参与“刷街”环节(即与参赛选手一起滑向下一个比赛场地),以此为契机,利用俱乐部的拓展性赛事活动,宣传赛事、俱乐部文化,吸引潜在目标受众,收获门票、赞助收入,拉动交通、住宿等旅游消费。注重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更关注受众需求,提升制造业产品如滑板质量品质,促进赛事运作能力提升,避免行业内恶性竞争,注重创新、质量、品质。

3.4 从体育文化角度看待滑板入奥

滑板入奥,是官方层面对滑板的认可,利于扭转大众对滑板的负面刻板印象。其次,滑板与国内热潮下hipop所宣传的自由、真实不谋而合。依托娱乐产业,整活滑板文化IP,利用明星效应,扩大滑板受众。分析滑板项目产业链,将滑板文化注入衍生品产品,充分挖掘滑板文化IP。如Nike 品牌就创立了nike sp系列的滑板鞋,针对滑板爱好者建立的产品系列。问卷调查中多数滑者在购板时会考虑到的滑板版面的版画元素,也为滑板文化提供了展示空间。

4 滑板入奥的运营策略建议

4.1 重视滑板人才的培养

研究者认为滑板人才分为两种,一种是竞技选手人才,一种是相关学术性人才。滑板入奥,竞技选手人才的培养是必要的、有针对性的。培养高水平滑板竞技人才利于提高中国滑板项目竞技能力,将其视作流动性资源,在滑板文化的交流传播与发展作用大。培养相关学术性人才则是更有利于科学化、系统化的研究滑板相关知识,加强其学术性。可以建立滑板相关学术组织形式,定期发表学术性论文,帮助总结国内外滑板新闻,对滑板文化传播、滑板系统性知识结构建立等方面都较有意义。

4.2 滑板运动要强化学校体育的推广作用

中国九年义务制教育使学校成为最为集中的青少年集聚地。滑板进校园,通过官方性渠道,利于最大效率扩大目标受众,增加培养滑板竞技运动员、爱好者的培养场所。满足特长学生训练需求,发挥高校体育作用,为竞技运动输入人才。

4.3 专注科学的训练方法,建立科学的教学机制

在学习对比跆拳道入奥历程的成功经验中,研究者认为科教的训练方法与教学机制是必要的。滑板运动也应借鉴吸收成功经验,积极引导国内专业滑板运动专业人员总结形成一套科学的教学机制、鼓励学术人士发表相关论文报告。有利于滑板运动日趋系统化、专业化的同时,具备较强的学术性。在促进滑板文化传播中,快速筛选目标受众,传递有效信息,提高受众对该运动项目喜爱忠诚度。

4.4 滑板运动注重滑板文化传播

将滑板文化与本土文化相结合,举办国内相关滑板赛事,与娱乐产业相结合,打造自主文化IP,联合相关产业,促进滑板文化传播可持续发展。

综合来看,我们要抓住入奥机遇,迎接未来挑战。即抓住滑板入奥机遇,针对国内滑板业基础薄弱,场馆紧缺现状、竞技学术人才匮乏等问题,积极依托国内扶植性政策、明朗性市场环境、先进性科学技术进行解决,迎接挑战,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促进滑板项目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滑板跆拳道场馆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跆拳道奶奶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嘻哈跆拳道
滑板不好滑
快乐滑板
湖上的滑板
场馆风采
去玩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