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背景下党校体育价值的再认识及其实现途径探究

2020-01-06王茂生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党政干部体育精神党性

王茂生

(甘肃省委党校,甘肃兰州 730070)

1 前言

所谓新时期背景,是指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我们面临且长期面临各种复杂的内外部矛盾。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党校作为我国培养各级党政干部的主要阵地,党校的课程开展成效及培养效果不仅对学员的最终学习成效有直接影响,更会影响到该学员日后的政治觉悟、治理方略及处事风格。所谓体育精神是通过体育活动所呈现出的个体的精神面貌,即公平、公正、公开、凝聚力、感染力及号召力等精神特质的反映,是体育的支柱和灵魂。体育作为党校的一门最基础的课程,根据笔者对10省50所党校的体育课堂的跟踪及调研结果看,我国59.8%的党校体育课程沦为边缘学科,其中67.9%的党校体育课程仅开设几项运动项目,教授运动技能并就体能与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考核,仅有10%的党校在体育课程中涉及到了体育精神的价值认知。由此可以断定,我国党校目前的体育课程价值认知不足,体育课程长期以来偏技能培养,很少涉及精神价值培养,使得体育课程丧失了该学科该有的学科属性及培养价值。因此,本文立足于新时期背景下的党校体育价值再认识这一视角,积极探讨新时期背景下加强党校体育新价值的实现途径。

2 党校体育在新时期背景下的价值再认识

2.1 讲究团队协作、锐意进取等体育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实现党校环境育人与文化育人的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转型等各种情况的不断出现以及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权利意识等,当前我国各级党政干部所面临的工作内容更为庞大、工作情况更为复杂、干群关系更为微妙,党政干部的工作处理方式、思维角度及情感态度要求日趋变得更为细致、谨慎,关键岗位和职权的集约化使得部分党政干部所面临的意志考验、心智考验更加严峻。在如此复杂又充满机遇的新时期背景条件下,体育课程自身所含有的团队协作精神、对个体身心健康、坚强意志的磨炼等体育学科精神正契合了当前我国广大党政干部的现实精神需要。党校体育课程可通过富有体系的教学及相关体育活动、竞赛的组织在充分锻炼学员身体素养,全面提升各项身体指标的同时,兼顾学员的体育精神塑造、体育意志培养及体育身心健康水平的提升任务,从而真正有利于实现党校“通过环境影响人、通过文化教育人”的办学宗旨和人才培养目的。

2.2 体育精神的培养可助于提升学员的坚定的党性与纪律,实现党校的党性教育

随着我国党政干部的文化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及各级组织学习与教育活动的开展,当前我国党政干部的业务能力、执政能力获得了空前的提升。根据笔者对党政干部及相关机关单位所做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我国党政干部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现实就是党性与纪律是否过硬,是否能在利益面前保持党性不变,坚持党纲、党章及各项规章制度要求。当前我国较为突出的干群矛盾就是腐败和不作为问题,不但影响了正常的干群关系,更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影响了党的信誉及公信力,是目前我党主要打击和治理的重点。体育精神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通过体育活动创设一定的体育环境和氛围,通过体育项目的规则和约定俗成的体育精神内在驱动力激发个体的潜在意识和良好的自我约束力,因此党校学习应该发挥学校体育在党政干部素质教育中应有的价值和作用。体育精神的建设有利于党校体育课程的重新定位,也有利于体育教育的性质、功能及教育目标进行重新认识,使之在新形势、新时期 背景下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2.3 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有利于保持学员长久的体质健康,为繁重的政治工作打好基础

当前我国党政干部关键岗位和项目自从实行“终身负责制”后,党政干部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岗位职责及社会影响力及压力较先前变得更大,因此没有较好的体质、充沛的体力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是无法胜任当前的工作的。加强党校体育精神建设,特别是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是非常有利于保持学员长久的体质健康水平,为繁重的政治工作打好身心健康基础的。

3 新时期背景下党校体育新价值实现途径分析

3.1 提升体育精神在体育学科中的比重,设置单独的体育精神认知课时及专门化教学内容

虽然体育在诞生之初就具有体育精神的内容,但在竞技体育一枝独秀的发展进程中,体育竞技的追求及体育技能的习得已经演化成体育活动最核心的体育组成内容,被社会成员广泛认可。体育精神的追求和个体的体育精神建设逐渐沦为从属地位,甚至在功利性教学过程中成为被漠视的部分。新时期背景下,加强党校体育教育新价值的认识,则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提升体育精神在体育学科中的比重,通过设置单独的体育精神认知课时及专门化的体育精神养成相关的教学内容,让广大教职人员及学员对体育精神的重要价值进行重新认知,并在具体的体育活动组织、体育锻炼中注意精神层面知识与素养的习得,由此提升自己在团队精神、合作意识、良好的进取精神和挑战精神方面的素养,并在集体性的体育活动和竞赛过程中处理好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养成良好的集体约束力和规约力。

3.2 在注重技能培养的同时,提升体育精神在学科评价中的比重,加强体育精神价值的认知

党校作为我国主要的党政干部培养阵地,党校教育的主要目的除了通过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党政干部的知识结构和文化水平,更在于通过党校学习让广大党政干部对党性、规章制度、今后思想进步目标具有更为深刻的认识,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觉悟水平,产生更强的自我约束力,提升业务能力为后续的工作开展打好坚实的基础。体育课作为党校学员必修的一门基础课,主要通过2-3门体育项目运动技能的学习使学员在团体性、集体性的活动中学会团队协作及敢于挑战自我极限、通过锐意进取精神获得团队及个人成绩,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下我们应注重体育精神价值在培养学员精神面貌和内在性格品质方面的价值发掘,将其作为评价学员学习成效的一个重要尺度。

3.3 建立学员体育考核档案,注重学员的体育纵向过程性动态发展,建立长效的影响机制

党校体育教育工作仅仅是通过一个阶段的封闭性的学习,对学员进行一定的干预与集训,不仅可以较好地提升广大党政干部的体质健康水平,也有助于培养他们在性格品格、意志及心智方面的素养,使他们具有干预超越自我、获得发展性的品质与能力。但党政干部的认知基础也是存在差别的,因此他们的思想品德、体育精神的水平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性的发展过程,判断学员的体育精神习得水平、评价学员的体育学习成效不能通过原有的、固化的方式,我们应建立学员体育考核档案,注重学员的体育纵向过程性动态发展,通过建立长效的影响机制,激发学员的体育精神学习与探索动力,使体育学科的影响力延续到其重返岗位后的工作、生活与学习过程中,真正切实有助于培养广大党政领导干部在未来工作中的竞争意识、挑战精神、团队协作精 、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处理干群关系中坚持公平、公正的观念与信念。

4 结论

党校是我国有别于学校教育的一个特殊教育体系,是广大党政干部群体进行集中培养和进修的主要场所,长期以来在我国具有特殊的政治色彩。体育作为党校教育的一个基础学科,党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并不仅仅只关系到体育学科的发展和教学成效,更关系和影响着广大学员的身体素质、思想觉悟及精神状态。因此,教职员工及学员对体育学科的认识水平及体育价值的评价其产生的价值和社会效益是多方面的。鉴于体育精神对党校教育的重要价值及在培养学员的精神意志力、自我约束力和激发学员的内在进取精神方面的重要价值,笔者从时代发展的需要及党政干部培养的需要,充分挖掘党校体育学科在培养学员情操、锻炼坚强意志与坚定党性及坚决的自我约束力等方面的深层次精神层面的培养价值基础上,基于新时期背景条件下党校素养培养的需要出发,对党校体育的新价值及其实现途径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与研究。经过深入地剖析与研究,笔者认为加强党校体育精神建设是有利于实现党校环境育人与文化育人的目的、助于提升学员的坚定的党性与纪律和实现党校的党性教育,更有利于保持学员长久的体质健康,为繁重的政治工作打好身心基础。

鉴于笔者的认知水平和研究能力,笔者就党校体育的新价值及其实现途径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建设性建议:即首先提升要提升体育精神在体育学科中的比重,设置单独的体育精神认知课时及专门化教学内容,从内容建设角度将体育精神提升到与体育技能培养、体育活动及竞赛等物质形式同等重要的地位进行认知;其次在注重技能培养的同时,提升体育精神在学科评价中的比重,加强体育精神价值的认知,从精神建设层面对体育精神的价值从学科评价方式的改变上进行固定;第三是建立学员体育考核档案,注重学员的体育纵向过程性动态发展,建立长效的影响机制,从影响机制建设角度注重体育精神对学员的长效影响因素发掘,目的就是期望各级党校要充分对体育学科的精神教育意义和教化手段进行研究、探讨,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的介质价值,提高党政干部的实际培养成效。

猜你喜欢

党政干部体育精神党性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党政管理干部考核规范化思考
真正的体育精神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党政干部精神文明建设路径分析
真正的体育精神
真正的体育精神
加强党政干部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