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轧后热处理工艺对Gr.5钛合金棒材断口形貌及组织的影响研究

2020-01-06杨碧芸赵文婷

中国金属通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韧窝棒材断口

杨碧芸,雷 杨,赵文婷

(西部钛业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201)

Gr.5钛合金(Ti-6Al-4V)是一种中等强度的α-β两相型钛合金,具有强度高、比强度高和良好的高温蠕变性能等而广泛的应用于我国高端产品中,如航空航天、海洋等领域[1,2]。Gr.5钛合金具有较强的活性,焊接过程中需要真空进行保护。由于钛合金材料具有稳定的性能,多数可热处理强化的金属材料之一。因此,可以通过固溶温度时效处理的方式分析钛合金材料的性能。在不同固溶温度下进行样材的拉伸试验,可以有效的分析钛合金断口形貌特征,并分析钛合金材料的塑性特征。基于此,本文以Gr.5钛合金棒材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扎后热处理过程中对钛合金棒材断口形貌及组织的影响,为进一步改进钛合金锻造工艺奠定基础。

1 试验原材料及过程

本文试验所用材料为Gr.5钛合金铸锭,高品级海绵钛等,通过多次熔炼后制作成φ380mm的Gr.5钛合金。在1000℃~1100℃下将Gr.5钛合金铸锭制备成φ170mm的Gr.5钛合金棒材,在900℃~1000℃温度下将Gr.5钛合金棒材锻造成φ48mm棒材,在850℃~950℃温度下将Gr.5钛合金棒材轧制成φ10mm棒材若干个。试验过程中电炉为箱式电阻炉,将其分别置于840℃、810℃、780℃和750℃固溶温度下,保温0.5h后空冷处理。将保温空冷处理后的样材使用扫描电镜观察Gr.5钛合金棒材的断口形貌,分析钛合金材料的塑性特征,为进一步研究该类钛合金材料的显微组织以及力学性能奠定基础。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断口形貌特征

将φ10mmGr.5钛合金棒材分别置于840℃、810℃、780℃和750℃固溶温度下,保温0.5h后空冷处理,通过扫描电镜获得不同固溶温度下钛合金棒材的断口形貌特征。根据试验可知,Gr.5钛合金棒材的断口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即纤维区和剪切唇区,其中纤维区主要分布在Gr.5钛合金棒材的中心部位,多呈椭圆形或者近圆形,断口表面呈粗糙不平状;剪切唇区主要分布在Gr.5钛合金棒材的周围边部区域,断口表面呈起伏状,但在宏观上呈光滑状。随着固溶温度的逐渐升高,Gr.5钛合金棒材中纤维区面积相对减少,当固溶温度升高至840℃时,Gr.5钛合金棒材中的纤维区逐渐消失,使得棒材的断口更加平整,且断口主要由光滑面和小韧窝构成。对试验棒材进行拉伸试验,结果显示拉伸断裂属于韧窝—微孔聚集型断裂,属于奠定的塑性断裂。因此,Gr.5钛合金棒材的塑性断裂可进一步划分为纤维区、放射区和剪切唇三部分。但是,在Gr.5钛合金棒材宏观照片上仅可见纤维区和剪切唇区,并未见到放射区。根据前人研究成果认为,钛合金棒材找那个纤维区面积较大的合金材料,钛合金的塑性性能更好[3]。由此可知,随着固溶温度从750℃逐渐升高至840℃,Gr.5钛合金棒材的塑性性能逐渐降低。

将样材2在固溶温度下进行拉伸试验,对拉伸产生的断口剪切形貌进行放大观察,结果显示,在固溶温度低于810℃以下时,断口的剪切唇一般由小韧窝构成,当Gr.5钛合金棒材在固溶温度更低的条件下,断口的形貌差别不大。当样材在固溶温度810℃条件下时,断口剪切唇由小韧窝构成,且韧窝的尺寸明显增大,但是韧窝的数量却减少;当固溶温度升高至840℃时,断口光滑面上不存在韧窝,但可见约40μm的β相晶粒出现。综上所述,当固溶温度在810℃以下时,不同试验样材之间的剪切唇具有较大差异,有的为光滑的,有的则由小韧窝构成,充分说明Gr.5钛合金棒材是塑性材料。但是当温度升高至840℃时,断口光滑面未见韧窝,且断口可见β相晶粒,说明Gr.5钛合金棒材的塑性性能较差。

此外,将样材3分别在固溶温度840℃、810℃、780℃和750℃条件下处理的Gr.5钛合金棒材保温0.5h空冷后放大观察,结果显示,当固溶温度不大于810℃,断口中心位置由不规则状的撕裂韧窝组成,且韧窝形状差异较大,方向差异较大,并且随着固溶温度逐渐升高,韧窝尺寸逐渐增大,但韧窝数量逐渐降低;当固溶温度持续升高至840℃,韧窝尺寸明显增大,深度更浅。综上所述,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样材3中单位纤维区范围内的韧窝数量减少,尺寸却逐渐增大。根据前人对断口韧窝的研究表明,断口处韧窝小且浅,说明钛合金塑性性能较差;若断口处韧窝大且深,说明钛合金塑性性能较好。因此,通过Gr.5钛合金棒材实验结果显示,断口处纤维区中韧窝小时,韧窝明显深,当韧窝大时,韧窝明显浅。这一变化与前人的认知相反。因此,仅依据纤维区形貌特征是无法判断材料的塑性特征的。

2.2 断口形貌特征与材料塑性的关系

根据上文对不同试验样材进行的固溶温度拉伸试验,根据断口形貌分布规律等得出,随着固溶温度的逐渐升高,Gr.5钛合金棒材的塑性性能呈下降趋势。

但是根据前人对断口纤维区形貌变化特征的认识,与本次试验结果向左,因此仅靠纤维区形貌变化是无法判断材料的塑性特征,还需借助材料的力学性能综合判断[4]。对Gr.5钛合金棒材试验样材分别在840℃、810℃、780℃和750℃固溶温度下保温0.5h后空冷处理,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温度的逐渐升高,Gr.5钛合金棒材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逐渐降低,当固溶温度在810℃及以上时,Gr.5钛合金棒材的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明显降低,且出现较低的屈服应力。

此外,在较低固溶温度条件下,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Gr.5钛合金棒材的生长率逐渐升高,塑性变化总体不大。当固溶温度最高时,Gr.5钛合金棒材的延伸率增大极为明显,断面收缩率也明显增加。结合前人对断口分析认知,本次试验所得的拉伸断口形貌特征与塑性变化规律的是矛盾的,结合本次获得的合金的相变点温度为820℃。一般来说在相变点以下升温时,随着固溶温度的逐渐升高,钛合金中可溶质元素的回溶现象越强烈,也就意味着显微组织中出现β相的概率也就越大;若在相变点以上升温时,可以导致回溶元素全部回溶,意味着Gr.5钛合金棒材显微组织全部转变为β相。由于β相与α相存在明显的晶体结构差异,前者以立方体晶型为主,而后者为六方形晶体结构。

根据晶体力学性能可知,立方体晶型存在较多的滑移面,即在受力过程中容易出现塑性滑动;而六方体型晶体不容易发生塑性滑动。综上所述,随着钛合金材料中的β相的逐渐升高,钛合金材料的塑性能力也逐渐升高。

3 结语

综上所述,Gr.5钛合金具有强度高、比强度高和良好的高温蠕变性能等而广泛的应用于我国高端产品中。在不同固溶温度下,Gr.5钛合金棒材的断口形貌存在差异,在840℃固溶条件下,断口处可见β相晶粒。

Gr.5钛合金棒材断口处纤维区中韧窝小时,韧窝明显深,当韧窝大时,韧窝明显浅。在相变点以下升温时,随着固溶温度的逐渐升高,钛合金中可溶质元素的回溶现象越强烈;在相变点以上升温时,可以导致回溶元素全部回溶,显微组织全部转变为β相,随着钛合金材料中的β相的逐渐升高,钛合金材料的塑性能力也逐渐升高。

猜你喜欢

韧窝棒材断口
终轧温度对Cu合金化Fe-18Mn-0.6C TWIP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电子元器件导线的断裂失效与原因分析
126 kV三断口串联真空断路器电容和断口分压的量化研究
轧钢棒材机械设备的维修维护及质量控制
34CrNiMo6钢过热过烧断口研究*
过时效对7050铝合金不同温度力学性能及断裂行为的影响
纯铁在大应变速率范围内的变形和断裂行为
棒材车间集中监控系统优化及应用
时效处理对钛合金棒材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A7N01S-T5铝合金激光-MIG复合焊接头低温韧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