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忻州市防洪存在问题及对策

2020-01-06

山西水利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忻州市山洪防洪

(忻州市防汛抗旱服务中心 山西忻州034000)

1 忻州市防洪形势

“十年九旱,旱中有涝,涝中有旱”是山西省忻州市的自然规律,全年降水量的70%集中在汛期(6-9月),发生局部强降雨过程频繁;加之沟壑纵横,坡陡流急,强降雨极易引发山洪、泥石流等洪涝灾害。如果事前无充分的防御措施,往往会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所以说,防汛抗旱“两手”抓,是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1991年是忻州市较重的干旱年,全年降水量仅为384.2 mm,比历年偏少约三成。但就是在干旱之年,神池县6月10日13 小时降雨79 mm,山洪暴发冲入县城,造成较大经济损失;1995年7月28日22 时至次日晨6 时,保德县降雨176.1 mm,局地高达220 mm 以上,暴雨引发特大山洪,使全县20 个乡(镇)345 村、106 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受灾;2002年8月全市平均降雨仅为28.9 mm,比历年同期偏少约七成,但是,8月1-3日五寨县西南局部遭受强降雨袭击,短时降雨量为104.2 mm,致使郭家河水库(总库容175 万m3)上游洪水猛增,水库水位暴涨,在全力抢险的情况下,水库还是发生决口。

综合以上分析,汛期局部暴雨洪灾在忻州市相当频繁,防洪形势不容乐观。为此,将有关防洪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明确揭示出来,以便增强防洪减灾避险意识。

2 致灾因素

2.1 防洪避险意识淡薄

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忻州市再未发生较大的流域性洪水,从而造成广大人民群众防洪意识淡薄,侥幸心理严重;部分干部群众思想麻痹,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突发险情缺乏清醒的认识,对防洪减灾及致灾因素模糊不清,一旦遭遇严重汛情,因准备工作不到位,应急处置不及时,将会贻误战机,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2 防洪工程未经洪水考验

全市现有中小型水库48 座,其中中型水库8 座,小型水库40 座,现已完成除险加固工程的有41 座,占水库总数的85.42%;有大中型淤地坝工程551 座,其中骨干坝383 座、中型坝168 座,现已完成除险加固工程的有176 座,占病险坝总数的87.56%;流域面积在50~1 000 km2的中小河流有145 条,其中16 条河流的重点河段实施了河道治理工程,其余河道普遍存在设防标准偏低的现状。水库、淤地坝和河道堤防工程除险加固后,大多还未经较大洪水的考验,设防标准、工程质量等不确定因素还存在,防洪能力有待进一步验证。

2.3 城市防洪设施标准低

近年来,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城市防洪配套设施相对滞后,与城市建设不相适应,两者不能同步发展。全市14 座县城防洪标准普遍偏低,而且,部分城镇防洪排涝问题突出,排水系统不畅。加之,城市道路地面硬化率提高、地表水下渗能力减弱,遇强度稍大的降雨,就会严重积水,形成内涝,甚至成灾。目前有保德、河曲、繁峙、宁武、静乐、五寨、岢岚、代县、五台县城以及五台山景区受洪水威胁,占全市县城总数的66.67%。

2.4 山洪防御难度较大

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突发性强,防御难度大,山洪灾害威胁区的群众居住分散、交通通信设施落后、群众防范意识淡薄,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全市山洪防御划分为249 个小流域,总面积为17 097.99 km2,涉及167 个乡(镇)、1 955 个行政村、94.37 万人。2018年6月21日繁峙赵庄河发生洪涝灾害,毁坏耕地47.3 hm2、死羊61 只;8月6日18 时-20 时,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台怀镇、金岗库、石咀乡突降暴雨,其中点暴雨出现在黄土咀99.6 mm、石咀116.2 mm。受强降雨影响,护银沟、南岸沟、竹林寺村等突发山洪灾害。护银沟村由于排洪渠淤积堵塞,排洪不畅导致洪水顺路下泄;竹林寺、南岸沟村基本无排洪工程或标准较低,洪水只能顺路下泄,导致洪水漫溢,造成洪涝灾害。

2.5 抢险物料储备、队伍组建存在短板

由于各级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市县防汛抢险物料储备缺乏;抢险队伍虽然进行了登记造册,但是青壮劳力都外出打工,留守的大多是老弱病残。如果发生汛情险情,因抢险物料和抢险队伍不到位,会严重贻误抢险救灾的时机,进而造成经济损失。

3 防御对策

3.1 提高站位,增强防洪减灾意识

历史上,忻州市连续发生干旱,春旱尤为严重,不少地方缺水严重,数百万亩耕地不能适时下种,几十万人口出现吃水困难,使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这些现象势必会削弱他们的洪患意识,产生麻痹侥幸心理。所以,应广泛利用各种宣传工具进行大力宣传,全面抓好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提高人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

3.2 体现核心,落实好防汛责任制

防汛责任制的核心,是确保发生防御标准内洪水时不出大的问题;发生超防御标准的水旱灾害时,尽最大努力减轻灾害损失,避免出现工作不到位而使灾害加重的情况发生,把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作为工作重点。因此,按照《防洪法》、《各级地方政府行政首长防汛抗旱职责》进一步加强行政首长防汛责任制的落实,进一步建立健全防汛责任制,进一步落实市包县、县包乡、乡包村、村包户、党员干部包孤寡老人的责任链体系,通过责任的落实倒逼各项防汛措施落到实处。

3.3 依法行政,强化河道管护

结合“河长制”工作模式,以河长制为抓手,紧紧围绕人、船、砂三个要素,采砂规划、行政许可、日常监管、执法打击等四个环节。进一步完善河道采砂管理长效机制,规范河道采砂秩序。水利、公安、自然资源、交通、环保、工商等部门要联合开展执法,及时处置侵占河道、挤占河道以及涉河违规建设、非法采砂等水事违法行为,加大河道清障力度,确保河道行洪畅通。

3.4 总结经验,创新防汛管理机制

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建立“网格化”防汛管理机制,以防洪风险图为支撑,以村或街道为单元,建立“网格化”防汛运行机制。绘制网格图,实行总体布局分片建立网格化防汛工作指挥中心,分级落实网格长、网格员,充分发挥基层网格社会治理作用,压实网格防汛责任,将防洪措施、灾情上报、应急救援、物资保障等职能下沉到网格片区,通过网格管理统筹防汛事务,实现资源要素整合的目地。

3.5 突出重点,强化次生灾害防御

按照山洪防御“九个一”的建设标准,进一步健全县、乡、村、组、户五级防御责任体系,修订完善各级山洪防御专项预案,利用“3.22”世界水日和“5.12”减灾日持续开展山洪防御宣传培训演练。完善山洪极高危险区、高危险区村庄的撤、避路线标识、安置点等,充分利用乡村报警员和简易报警设备的作用,逐步建立健全“防有法、撤有序、抢有力”的山洪防御管理体系。

3.6 会商研判,科学调度

组织应急、水利、气象、水文、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进行科学会商,研判汛情发展趋势,利用多媒体渠道共享短期灾害性天气过程和水雨情信息,为各部门、各单位及时开展撤离、转移、抢险以及干部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信息保障。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洪水防治,根据气象部门的短期预报,优化水库调度,既要有足够的防洪库容,确保水库安全,又要在无大汛的情况下,逐步提高水库蓄水,增加灌溉面积,发挥水库兴利除害效益。

3.7 密切配合,团结抗洪

防汛抢险面对的是全社会,涉及到各行各业、方方面面,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取得防汛抗洪的最终胜利。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在履行各自防汛职责的基础上,还要密切配合,协调联动,认真开展隐患排查、宣传培训、应急演练、应急处置等各项工作,做到工作程序无缝对接、工作责任有效衔接,形成严密有序的应急保障体系。应急、水利部门发挥牵头作用,组织指导好防汛工作,做好煤矿、危化、非煤矿山等企业以及水库、河道、淤地坝、尾矿库的防汛安全工作;住建、自然资源、教育、旅游等部门分别做好城市排涝、地质灾害、学校、旅游景区的防汛安全工作;气象、水文部门做好雨情、汛情预测预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做好应急响应准备;公安、交通、铁路、卫健、电力、通信等部门在做好本行业防汛工作的同时,积极为防汛提供服务和保障。

猜你喜欢

忻州市山洪防洪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02 中老铁路:“搜山”小分队日行万步备战首个“防洪大考”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
忻州市强力推动药茶产业发展
优雅地表达
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县:坐在家里能养鸡
致命山洪
父亲迎着一场山洪
忻州市“挠羊赛”开展现状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