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类型整本书组合及读法举隅

2020-01-05赵长河

中小学班主任 2020年12期
关键词:读法

[摘要] 整本书阅读应当基于教材文本进行文本组合,本文涉及的整本书阅读类型有“认知主题、篇幅长短、课本必读”三种类型,高一至高三阶段语文阅读教学重点各不相同,要系统地进行整合交融,有策略地创设学习情境,通过书目选择、读法指导,让学生自主建构阅读过程、生成性评价,进而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切实提升。

[关键词] 整本书类型;类型组合;读法

通过分析高一至高三的整本书阅读类型,本文呈现不同类型整本书组合及读法。这个类型,一是指认知主题类型,如偏重“人与自然”的《大地上的事情》,如偏重“人与自我”的《病隙碎笔》,如偏重“人与他人”的《论语》《乡土中国》;二是指篇幅长短类型,由短而长,举例来说,依次为《论语》式章句类,《大地上的事情》《病隙碎笔》式章节类,《一个人的村庄》单篇集成全书类,《平凡的世界》《红楼梦》《万历十五年》式长篇文学或学术作品类;三是指高中新课本必修阶段必读的代表性三本书,分别是传统文化类的《论语》,学术类的《乡土中国》,文学类的《红楼梦》。这个组合,主要指高中各学段整本书书目选择的组合,同时兼顾上述三种类型的整本书。

一、高一阶段

(一)书目

首先是自选动作。高一阶段,整本书阅读偏重的是体现“人与自然”主题词的苇岸(《大地上的事情》《最后的浪漫主义者》)、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梭罗(《瓦尔登湖》)和史怀泽(《敬畏生命》)序列阅读。这样的书目选择,体现了一个螺旋上升的阅读顺序。苇岸是融入大地山河、关怀庄稼鸟兽的自然之子,刘亮程是感悟乡村物事、融入生存思考的乡村哲人,梭罗是走进自然湖山、背离工业文明的湖山隐者,史怀泽是提出自然伦理、批判人类中心的伦理学者。从苇岸、刘亮程、梭罗的叙述描写到史怀泽的沉思批判是一个阅读上升;从苇岸的精段短章为主、完整篇什为辅到后三位作家的完整篇什组元、全书长篇架构,这又是一个阅读上升。高一阶段主要安排叙述类整本书阅读,也对应于高一国家课程设置上,作文教学偏重叙述类作文教学的特点。

其次是规定动作。此阶段的规定动作,是按照课本安排,完成《乡土中国》的阅读,开始是《论语》《红楼梦》两本书的长线阅读,这个长线阅读由高一贯穿至高三。《论语》《红楼梦》在高一完成基本通读和专题阅读后,要在高二、高三阶段,作为写作素材进入运用阶段。这样的写作素材式运用,其实也是一种篇章层面的语用化阅读。

(二)读法

高一的“生活化《论语》”课程阶段及内容:

1.第一阶段:第一、二篇按章细读批注法。(学科中心设计)

《论语》共20篇500章,其第一、二篇中,《论语》中的“核心词”几乎都出现了。此阶段不宜以核心词贯通全篇读解,需要逐章细读,重在激趣,重在入门。以阅读批注和阅读心得的写作呈现细读成果。

2.第二阶段:核心词自主探究研读法。(问题中心设计)

核心词研读法侧重于自主探究学习。《论语》核心词包括三方面:一是主题核心词,如“仁义礼智信,忠孝朋友悌,宽恭敬敏让,和同乐中庸,学习艺道德;君子小人和乡原,干禄富贵和天命”,研学这些主题核心词,是在生活中让这些主题核心词“活出来”。二是人物核心词,如孔门著名弟子颜渊、子路、子贡等,研学这些人物核心词,是研学者寻找自我的生命镜像。三是自提核心词,从《论语》中提出有强烈现代生活意义的主题词。

3.第三阶段:小组合作核心词研读汇报法。(问题中心设计)

核心词研读法侧重于合作学习。参考“问题中心设计”中的“核心设计”的倡导者(福恩施和博辛)推荐的解决问题的要点,在进行以《论语》核心词构设“课程设计”时,要遵循如下程序:(1)确定和选择问题;(2)按兴趣分组;(3)老师提供资料信息来源建议,或引导同学搜索信息;(4)分析材料,提出论点,形成研学报告或论文;(5)班级汇报;(6)评价调整。

4.第四阶段:互文参证阅读法。(学科中心设计)

选择适切的互文性作品,进行互文性阅读。例如,《史记》“孔子世家”“仲尼弟子列传”,《孔子家语》;李长之《孔子的故事》,匡亚明《孔子评传》。

5.第五阶段:现场游学实践法。(学习者中心设计)

在以上四个阶段共读共写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孔子故里行”游学实践活动。游学活动前的《论语》重读和相关的互文阅读既是激趣,也是必备的课程准备。

除了以上提及的五种课程实施法,教师还可以穿插以下两种课程实施法。

6.师生、亲子共读共写法。就课程某一方面的内容,实施师生和亲子共读共写,交流课程研学的心得体会。这里需说明的是亲子共读共写的实施,这要基于现今初高中学生家长年龄优势、文化水准进行考量。现在不少的初高中家长拥有与子女共读的文化水准,更重要地,家长本应是参与课程建设的主体之一。

7.听专家讲学、现场互动法。这是开阔师生视界,提升思维深度的课程实施法。“生活化《论语》”课程开设以来,教师组织学生参加了香港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栏目组专家的现场讲学互动节目。

[案例1]《论语》阅读中期“主题词”研读课例之“仁为先”

1.教学目标:①简介《论语》与“仁”有关的章节约60章,具体学习“远乎仁”部分;②从“仁为先”的视角,仿照“新教育”道德图谱,引导对所选60章按仁的逐渐递升层次分解;③引导采用联想生活法,引导学生结合阅读感悟和生活体验,使章句“活出来”,引导写心得、配插图,落实师生是课程建设共同体的理念。

2.教学环节:

(1)“仁为先”之“先”:“仁”的核心是“爱”,仁爱之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身、人与外界关系的起点和前提,这就是“仁为先”之“先”的含义;以仁爱之心“識自然”,才能由“认识自然”上升到“关爱自然”的境界,才能由人本中心上升到“大地道德”;以仁爱之心“知自我”,才能由“了解自我”上升到“珍惜自我”,进而达到“关爱他人”的境界。

(2)“仁为先”分为以下5个递进的层次:远乎仁(不可触犯的底线);近乎仁(侧重一己的修身);何为仁(立人达人的兼济);怎求仁(“活出来”的论语);仁怎样(经世致用的儒学)。

(3)第1、2环节:齐诵有关“佞”的四章,提出语言学习有障碍处,让学生联系生活作出解读;齐诵有关“克、伐、怨、欲 ”的二章,提出语言学习有障碍处,并引导学生进行个体经验解读。

第3环节:《论语》生活化阅读,进行阅读心得微写作活动。

第4环节:学生展示《论语》阅读心得写作成果。

第5环节:课后诵读已学篇章,完善阅读心得微写作,并提出供课堂讨论的疑问。

二、高二阶段

(一)书目

高二的整本书阅读,第一是《孟子》或陈鼓应《庄子》或任继愈《老子》。《孟子》是儒家经典,体现“人与他人”主题阅读贯穿三年的整本书阅读指导思想。《老子》或《庄子》的选读,体现其他诸子百家对儒学经典互文参照的阅读指导思想,儒道互补的认知也更能全面地体现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知自我”的要义。第二是史铁生或周国平的整本书阅读,体现的是“人与自我”的主题阅读。这两个作家的作品最能反映“知自我”的人生主题。尤其是史铁生的生命化写作,他的写作本身就是他生命存在的镜像,他生命存在的方式也就是写作。高二阶段主要安排思辨类整本书阅读,对应于高二的国家课程设置,作文教学偏重议论类作文教学的特点。

(二)读法

针对《病隙碎笔》中史铁生式的沉思内审式的表达特点,教师引导学生仿照冯友兰先生的“照着说、接着说”的读书法,再加上“反着说、辩证说”的读书法,以此“四说”进行批注。照着说,此处指可以在尊重和理解史铁生思想内涵的前提下,照着史铁生的沉思式语言表达形式,换用其他例证、引文等材料来说;接着说,此处指对史铁生的思想内涵,接着延伸拓展;反着说,此处指对史铁生的思想内涵,试图反向质疑;辩证说,此处指对史铁生的思想内涵,加以辩证分析。

针对《孟子》中有可能激发疑问的章句,汇编整理,建设“《孟子》疑义篇”课程。典型的,如“言不必信,行不必果”(选自《孟子》的《离娄章句下》)。

[案例2]高二“史铁生《病隙碎笔》课程”的“四说”读法

1.教学目标:①通过师生、生生共读《病隙碎笔4》的互动对话,感悟史铁生独特的生命感悟。②通过师生共读,学会运用“阐释”“感悟”“互文”“辩驳”等阅读批注方法,“照着说”“接着说”“反着说”“辩证说”。

2.教学环节:

(1)读法提示:内容上照着说、接着说、反着说;形式上阐释、感悟、互文、辩驳……

(2)第1环节:老师引导提问,文本细读。

①《病隙碎笔4》的主题词是什么?②与神性、神分别对应的概念是什么?各自的特征如何?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③互文阅读:联读《病隙碎笔1》,感受“信仰”是如何被迫进而不自觉地堕落为“崇拜”与 “迷狂”的,并理解“精神救赎与福乐期许”的内涵。④感悟生活:新时代的我们能成为一个粉丝吗?成为粉丝的我们担心自己堕落为神的崇拜者吗?如何成为一个不失内在信仰的粉丝?关于阅读,作家朱苏进有这样的格言,“大作品使我们变矮,小作品使我们升高”。“抵抗好书”,用一两句话进行阐释。

(3)第2环节:学生优秀批注课堂互动。

《病隙碎笔4》/高二(2)班 刘阳

“没有信仰固然可怕,但假冒的神更可怕——比如造人为神。”

[感悟]这是作者给出的证明神性比证明神更要紧的理由。没有信仰可以逐渐形成信仰,但是有了错误的信仰无异于坠入深渊。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有个错的还不如没有,宁缺毋滥。信仰是通达远方的路,也许我们还没有踏上征程,但我们的确不该在出发前为自己描绘一份错误的地图。我们总希望自己是完整的,无论身体抑或精神,在它空虚的时候,我们就想方设法注入一些东西进去,伴随着对福乐的期许,背离着对信仰的解读,夹杂着对信仰的渴求。

(读法提示:内涵阐释和生活阅读感悟型,照着说)

(4)第3环节:讨论有待商榷的批注,课堂互动。

此环节针对学生的误读进行对话、引导。

(5)第4、5环节:学生提问老师(《病隙碎笔4》)。课后阅读《病隙碎笔5、6》,并写批注;互文阅读“周国平”“培根”“蒙田”和张中行的《顺生论》。

三、高三阶段

(一)書目

高三阶段,整本书阅读有“曾国藩”选读,有王水照、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和李泽厚《美的历程》,有梁衡、余秋雨系列。“曾国藩”选读,是在高一高二儒学经典研读基础上的体用化阅读。读苏轼,就是读儒释道交融的中国文化;梁衡、余秋雨系列则是中外文化交融的大文化阅读。而对于李泽厚《美的历程》,到了高三,学生也应该积淀了相应的阅读背景知识。

(二)读法

这一阶段的整本书阅读,要适应高考备考的特定学习情境。除了上述苏轼等课程外,教师主要设置了不同主题的群文阅读。例如,由韩愈《师说》引出一系列文言文和现代文有关“师说”文章——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黄宗羲《续师说》《广师说》;四代“谢本师”相关文章——章太炎“谢本师”俞曲园,周作人“谢本师”章太炎,沈启无“谢本师”周作人;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故事。

赵长河   中国教科院丰台实验学校,特级教师。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首都师大特聘硕士生导师,“国培计划”培训专家。

猜你喜欢

读法
“0”的读法和要领
龙闯迷阵
读古文的方法
答案大放送
何为“得法”
基数词的构成及读法
运用对读法提升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
英媒讨论“2010”读法
小数读法遭遇的“两难”尴尬
怎样读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