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四位一体”路径研究

2020-01-05

科技创业月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四位一体教育学生

李 建

(1.西安文理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2.西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0 引言

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推进创业教育,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7年取得重要进展,形成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预期目标。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1]作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之一的地方普通高等院校,如何在这一大背景下,抢抓机遇,调整办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新体系,成为地方院校教育工作十分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1 创新创业教育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是由创业教育概念发展演变而来的。在借鉴西方创业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随后的创业教育发展中,将“创新”的理念融入到创业教育中,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对创新创业教育,一种观点从教育目的出发,认为创新教育以培养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才等为目的[2];另一种观点认为创新教育相对于传统教育而言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与理念,是与时俱进的教育。创业教育有两种界定,狭义讲是一种培养学生创造性开展工商业活动的教育,使学生从就业者变成就业岗位创造者。广义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教育,实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创业教育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定义是指通过培养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和创业技能等各种综合素质,最终使被教育者具备创业能力的教育体系[3]。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更高,“双创教育”是指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国家的战略规划需要,以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和开拓型人才为目标产生的一种新教学理念与模式[4]。

2 地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困难和挑战

2.1 基础条件薄弱

大众化教育背景下, 地方高校多属于教学型大学 ,其科学研究职能的发挥,受到诸多自身条件的限制, 因此,地方高校的主要社会责任在于人才培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而就人才培养来看,地方高校主要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所以,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决定了其创新创业教育相对较弱。同时,地方高校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办学经费相对不足, 教学资源供给不足,基本教学条件可以保障,但是,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在资金方面还存在困难。

2.2 管理理念落后

高校在传统的管理过程中,从学校角度制定了许多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往往把学生定位在被管理者的角色。从制度执行情况来看,其与实际学生管理之间存在脱节现象。管理者或者是教师作为制度的执行主体,虽然也认识到“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沟通交流”等管理思想和管理技巧的重要性。然而在具体的管理活动中,习惯于用“管理本位”取代“管理育人”。而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对学生强调的是“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沟通交流”等管理思想,强调的是互动、个性化的指导理念。

2.3 缺乏完善的教学体系

教师的基本职责为“传道、授业、解惑”。大多数高校教师习惯于按照教科书传授书本理论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多数教师按照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和科研成果开展教学。往往不太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于创业教育,因为大多数老师缺乏创业实践体验,更谈不上有创业实践的经验,难以对学生开展良好的教育。

3 新思路:“四位一体”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创新教育模式及方法需要不断改革和大胆尝试。地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应该坚持“四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即围绕一个人才培养目标,健全课程教育和考核评价两个体系,实现学生成才、教师教学、学校管理三个理念转变,搭建“对外服务、创新实践、科技竞赛、创业活动和实验实训、创业指导服务”六个平台。

3.1 明确目标

培养目标是高等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目的和方向,是专门人才经过培养塑造后所要达到的具体规格和标准。地方高校其培养目标为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从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角度,培养目标还应该具备创新性。

3.2 健全体系

地方高校要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创建跨年级、跨专业、跨学科、有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开设一批针对性强、实践性强、趣味性强的创业课程,并纳入学校创业必修或选修课程体系。继续深化KAB创业教育培训平台建设,切实强化师资队伍,推行创业模块培训、创业案例教学和创业实务训练等培训方式。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的人才培养标准、考核评价方式要不断完善,考试考核内容也要改革,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多形式考试,破除“高分低能”积弊。高校可以利用建立第二课堂,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探索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折算为学分,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堂学习,为有意愿、有潜质的学生制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

3.3 实现转变

成长理念是从学生角度提出的。学生应认识到,不能仅仅满足于把书本知识学好,而是要在学习的同时,注重关注学科前沿、注重学科之间的普遍联系,善于用不同学科的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要有创新创业的意识,养成敢于质疑,善于探究的习惯。积极参加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教学方法是从教师角度提出的。现阶段,作为高校教师,要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引导学生对现有部分知识点提出质疑,引导学生积极研究思考,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习惯和方法。创新创业教育强调实践教学、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情景教学,要广泛开展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小班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采取个性化指导,注重培育和引导学生的新思维。运用大数据技术,掌握不同学生学习需求和规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同时,有条件的教师要积极到企业调研、挂职、兼职,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收集更多的创业实践案例,作为课堂教学素材。

管理理念是从学校角度提出的。目前,部分学校搭建的创业教育平台还不健全,善于创造、勇于创业的能力不足,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尚未形成。国家大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高校的管理理念要及时从“管理本位”向“管理育人”转变,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培养人才、引导思想,塑造学生高水平的学生服务。在确保学生工作基本经费的基础上,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计划训练和创业孵化。设立学生奖励专项经费,对学生考研、学生科研和第二课堂等进行奖励。同时在教师的聘用工作中,选聘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教师,并制定兼职教师管理规范,支持教师以对外转让、合作转化、作价入股、自主创业等形式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并鼓励带领学生创新创业。

3.4 搭建平台

地方高校可整合学校力量,盘活学校资源,建设“对外服务、创新实践、科技竞赛、创业活动和实验实训、创业指导”六个平台。

(1)对外服务平台。利用省市政府资金和政策扶持,建设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器,做强众创空间,有条件时与境外合作设立新型创业孵化平台,引进境外先进创业孵化模式,提升孵化能力。积极盘活商业用房、库房、教室和租赁房等资源,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办公场所和居住条件。

(2)创新实践平台。整合学校创业实践活动,加强与所在地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合作开展实验实训、就业指导,以及创业综合实训等课程的开发与人才的培养工作。

(3)科技竞赛平台。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推动创新,以“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数学建模竞赛为龙头,以赛促创、突出品牌、扩大参与,强化创新创业赛事育人功效。紧密结合学校特点和专业特色,大力推动跨专业跨学科交叉创新创业,激发创业热情,培养创业兴趣,建立健全创业项目资金、市场等对接机制,不断提升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的作品转化和项目孵化功能。在学校层面,大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支持举办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竞赛。

(4)创业活动平台。鼓励成立各种学生创业协会,形成第一、第二课堂互动的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定期举办创业论坛、学术报告、“校友创业”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营造活跃的创新创业特色校园文化。搭建好创新创业平台,总结交流大学生设计、发明、竞赛等赛事经验成绩,为有梦想创新创业的学生搭好平台、找好榜样、指好道路,真正做到“拉一手、扶一把、送一程”,给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

(5)实验实训平台。把学校现有科技创新资源向全体在校学生开放。创造条件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作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好一批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创业示范基地、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和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同时加大省级、校级重点实验室向社会开放,与企业共建专业化、市场化的技术转移平台,推动创业孵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技术成果转移相结合,完善技术支撑服务。

(6)创业指导服务平台。按照教育部要求,学校要尽快建立健全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专门机构,做到“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对自主创业学生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强化学生创业实践;强化分类指导,广泛开展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鼓励有条件的教师带领学生创业。聘请校外对创业有资深研究和实战经验的专业人士,通过体验式、实践式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与操作,并对毕业生自主创业给与正确的引导和大力支持。

猜你喜欢

四位一体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
推进“四位一体”土地制度改革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