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城1 号农村旅游扶贫公路水土保持设计

2020-01-05乔润琴

山西水利 2020年7期
关键词:渣场片石撒播

乔润琴

(大同市云冈区口泉乡水利水保管理站,山西 大同 037000)

1 工程概况

长城1 号农村旅游扶贫公路(大同古城—镇川堡支线),属于长城板块旅游公路支线。项目位于大同市新荣区堡子湾乡,线路起点与古长城旅游扶贫公路K 122+300 相接,途经宏赐堡、化肥厂、堡子湾、河东窑、黑土墩,终点位于得胜堡村东500 m 处,与古长城旅游路得胜堡支线K 1+970 相接。项目建设涉及道路工程、桥涵工程、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便道、取土场和弃渣场。道路工程路线全长14.939 km,三级和四级公路,路基宽分别为6.5 m 和7.5 m,沥青混凝土路面,占地面积为26.67 hm2,全部为永久占地。工程扰动原地表面积为32.55 hm2,损毁植被面积为13.23 hm3。建设期共动用土石方总量23.70 万m3(含表土总量8.98 万m3),其中总挖方量9.64 万m3(含表土剥离4.49 万m3),总填方量14.06 万m3(含表土回覆4.49 万m3),借方6.67 万m3(全部来自取土场),弃方2.25 万m3(全部运往弃渣场)。

本项目利用大同历史文化名城效应,把新荣区长城、得胜堡整合到诸如云冈、恒山等著名景点景区或农业观光游等旅游线路中,让长城成为普通消费者寻古探幽、感受边塞风情的特色旅游项目。

长城1 号农村旅游扶贫公路水土保持设计项目的建设对于新荣古长城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助力扶贫攻坚也具有重要意义。开展水土流失预测,进行水土保持措施布设,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对改善公路沿线生态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保障作用。

2 水土流失预测

2.1 水土流失现状

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 190-2007),项目区土壤侵蚀类型分区属于北方土石山区。水土流失类型为风蚀、水蚀交错区,容许土壤流失量为1 000 t/km2·a。

根据现场调查,项目区原地貌多年平均水力侵蚀模数为 1 500 t/km2·a、风力侵蚀模数为 800 t/km2·a,根据《北方土石山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标准》(SL 665-2014),属中度侵蚀。

2.2 水土流失量预测

预测单元。根据项目建设特点及水土流失影响范围,本项目预测单元为道路工程、桥涵工程、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便道、取土场和弃土场,施工期涉及面积32.55 hm2,自然恢复期涉及面积11.10 hm2。

预测时段。本项目为建设类项目,水土流失预测时段划分为施工期、自然恢复期两个时段。项目施工期为重点防治和重点监测时段,水土流失预测时段根据各预测分区的施工进度安排,并结合水土流失产生季节,以最不利的时段进行预测,施工时段按所占雨季或风季的长度比例进行计算。项目区雨季为6—9 月;风季为10 月—次年5 月。工程施工结束后,进入植被自然恢复时期(不含硬化地表和建构筑物覆盖区域面积),根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 50433-2018)中的规定,干旱区、半干旱区自然恢复期取5 年。大同市新荣区属于半干旱区,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植物生长周期特点,区域内5 年后植被情况才能够基本稳定。自然恢复期预测时间为5 年。

预测结果。通过预测,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的土壤流失量为3 781.81 t,原地貌土壤流失量为1 237.29 t,新增土壤流失量为2 544.52 t。道路工程产生的水土流失所占比例最大,取土场和弃渣场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隐患,因此,道路工程、取土场和弃渣场为重点防治和监测区。

3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分区的划分

3.1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项目区位于永定河上游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为风蚀、水蚀交错区,土壤侵蚀强度为中度侵蚀。根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T 50434-2018),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北方土石山区水土流失防治一级标准,确定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值为:水土流失治理度为95%,土壤流失控制比为0.9,渣土防护率达到97%,表土保护率达到95%,林草植被恢复率达到97%,林草覆盖率达到26%。

3.2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按照造成水土流失成因的区间差异性、区内相似性原则,本项目确定的水土流失防治区可分道路工程防治区、桥涵工程防治区、施工生产生活防治区、施工便道防治区、取土场防治区和弃渣场防治区。

4 分区水土保持措施

4.1 道路工程防治区

(1)工程措施。剥离表土3.35 万m3、回覆表土2.02 万 m3、全面整地 4.39 hm2、布设截排水沟 6 309 m。截排水沟布设,包括道路两侧布设浅碟形边沟2 311 m,梯形断面,底宽0.3 m,深0.3 m,一侧边坡比为1∶2,另一侧边坡比为 1∶3,M 10 浆砌片石,厚 0.2 m;布设排水沟2 421 m,梯形断面,底宽0.5 m,深0.5 m,边坡比为1∶1,M 10 浆砌片石,厚 0.3 m;布设坡顶截水沟1 092 m,梯形断面,底宽0.5 m,深0.5 m,边坡比为1∶1,M 10 浆砌片石,厚 0.3 m;布设路堑/路堤平台浅碟形截水沟485 m,矩形断面,底宽0.4 m,深0.4 m,M 10浆砌片石,厚0.25 m。

(2)植物措施。一是坡比缓于1∶1.5 的填方边坡,采用拱形骨架护坡,长度395 m,骨架内撒播野牛草,选择一级品种,撒播密度为60 kg/hm2,撒播面积4 888 m2。二是石质边坡,采用挂网喷播基材绿化,挂网喷播基材8 937 m2。三是绿化5.28 hm2,包括路堤坡脚绿化工程,栽植国槐和馒头柳,国槐选用胸径4~5 cm,树高 2.5~3.0 m,馒头柳选用胸径 7~8 cm,交替栽植,间距2 m,穴状整地,整地规格为60 cm×60 cm,路堤坡脚共栽植国槐和馒头柳各6 618 株;碎落台绿化工程,土质碎落台绿化,采用栽植桧柏球的方式进行绿化,桧柏球选择胸径80 cm 左右,高1.2 m,株距2.0 m,穴状整地,整地规格30 cm×30 cm,共栽植桧柏球151 株;石质碎落台,采用撒播野牛草的方式进行绿化,选择一级品种,撒播密度为60 kg/hm2,撒播面积790 m2;路堤坡面绿化工程,采用撒播野牛草的方式进行绿化,一级品种,撒播密度为60 kg/hm2,撒播面积24 237 m2。

(3)临时措施。对开挖后可回填的土方以及剥离的表土,用彩条布苫盖。路基施工结束后,在实施边坡防护前,采用彩条布对路基边坡进行苫盖,以防降雨径流对路基边坡形成冲蚀。

4.2 桥涵工程防治区

(1)工程措施。全面整地0.03 hm2。

(2)植物措施。采用撒播草籽的方式进行植被恢复。撒播面积0.03 hm2,草种为紫花苜蓿,选择一级草籽,播种密度60 kg/hm2。

(3)临时措施。在新建2 座桥梁的桥头处征地范围内,各布设1 座临时沉淀池,主要存放钻孔施工的泥浆。临时沉淀池设计规格为:长5 m,宽3 m,深2 m,底口坡面坡率为1∶0.25,内铺设防渗土工膜防护。临时沉淀池开挖的土方堆置在池体四周,留作施工结束后回填沉淀池。共需设置2 个临时沉淀池,需开挖土方45 m3,铺设防渗土工膜74 m2。临时堆土苫盖彩条布。

4.3 施工生产生活防治区

(1)工程措施。全面整地3.15 hm2。

(2)植物措施。施工结束后,采用灌草结合的方式进行植被恢复,面积为3.15 hm2。灌木选择高0.3 m 的紫穗槐,采用穴状整地(30 cm×30 cm),营养钵栽植,行距2.0 m,株距1.0 m,三年幼林抚育;撒播草种采用野牛草,撒播面积3.15 hm2,选择一级草籽,播种密度60 kg/hm2。

(3)临时措施。使用土工布对原地面进行覆盖,避免对原地表土壤结构破坏,施工结束后揭除,便可直接进行植被恢复。

4.4 施工便道防治区

(1)工程措施。全面整地0.15 hm2。

(2)植物措施。与施工生产生活防治区相同。

4.5 取土场防治区

(1)工程措施。包括剥离表土0.42 万m3、回覆表土1.31 万m3、削坡、全面整地1.64 hm2和布设截排水沟。1 号取土场截排水沟,采用M 7.5 浆砌片石,厚0.3 m,矩形断面,底宽0.6 m,深0.6 m,长260 m,两侧排水沟底部每隔5 m 设0.6 m 宽台阶消能。2 号取土场截排水沟,采用M 7.5 浆砌片石,厚0.3 m,梯形断面,底宽0.5 m,深 0.6 m,边坡比为 1∶1,长 400 m,两侧排水沟底部每隔5 m 设0.6 m 宽台阶消能。

(2)植物措施。撒播野牛草1.64 hm2,选择一级草籽,播种密度60 kg/hm2。在撒播草籽的同时栽植乔木,栽植面积1.64 hm2,乔木树种选择油松,胸径3~4 cm,树高 1.5 m 左右,采用穴状整地(60 cm×60 cm),带土球栽植,行距2.0 m,株距2 m,三年幼林抚育管理,确保树木成活率,持续发挥水土保持效益。

(3)临时措施。剥离的表土,临时堆放于取土场占地范围内的一角,临时堆土坡脚采用编织袋拦挡,上部采用彩条布苫盖。施工结束后回填到取土场,进行植被恢复。

4.6 弃渣场防治区

(1)工程措施。包括回覆表土0.44 万m3、全面整地0.88 hm2、布设截排水沟480 m、建挡渣墙30 m。其中截排水沟,包括施工前在弃渣场顶部及周围布设截水沟203 m,矩形断面,底宽0.5 m,深0.5 m,M 7.5 浆砌片石,厚0.27 m;挡渣墙处布设2 道急流槽,矩形断面,底宽 0.5 m,深 0.5 m,M 7.5 浆砌片石,厚 0.27 m,共布设急流槽232 m。急流槽和截水沟末端布设排水沟45 m,顺接至自然沟道,排水沟采用梯形断面,底宽 0.6 m,深 0.5 m,边坡比为 1∶1,M 7.5 浆砌片石,厚0.3 m。弃渣场下游布设1 座挡渣墙,M 10 浆砌片石,顶宽 1.0 m,高 3.0 m,内边坡 7.5∶1,外边坡 1∶0.2,基础厚1.8 m,趾宽0.5 m。

(2)植物措施。与施工生产生活防治区相同。

5 结语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对改善公路沿线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根据项目建设特点及水土流失预测结果,针对项目建设引发的水土流失特点和造成的危害程度,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应从工程措施入手,与必要的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相结合,形成科学、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逐步发挥防护效益,消除项目建设带来的不利影响,保护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渣场片石撒播
绿马车
磷石膏渣场回水系统阻垢技术的研究及改进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涉水型弃渣场处置方案
亿年瓷片
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边坡稳定综合治理研究
千秋亭废剩青山韩陵片石在人间
千层仙台立仙翁
亿年瓷片
沿黄稻田撒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抽水蓄能电站水土保持方案弃渣场补充报告编制要点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