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八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颁奖词

2020-01-04

传媒 2020年23期
关键词:硕士时代

新闻教育良师奖

陈培爱 厦门大学 教授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当我们凝望着如今广告世界里的似锦繁花之时,陈培爱近四十年的心血就浇灌于此。作为先驱者,他披荆斩棘,从培养第一批学生、制定第一个教学方案,到创办第一个中国学院类广告奖项,他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从无到有的开创之举;作为育人者,陈培爱呕心沥血,专注于将教书育人与知识传播相结合,积累毕生学术为学生搭建进步的阶梯。星星之火能燎原,涓涓之滴成巨渊,陈培爱以知识让学生学有所长,用爱浇灌他们茁壮成长。

张国良 上海交通大学 教授

立足本土实际,面向世界前沿,张国良行走在本土与世界之间。他带领团队借鉴世界前沿理论,将研究结实地写在了中国的大地上,促进了中国传播学研究“走出去”。他首创与国际规范接轨的“中国传播学论坛”,发起成立了第一个同人学术团体,积极促进国内外学术机构合作与交流。行走之间,张国良带起来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他尽心尽责地指导的140多名研究生及博士后,如今多已成为学界和业界骨干。春风化雨润人心,桃李满园硕果结,张国良以勤致学,用心育人,是学生心目中的良师。

新闻教育良友奖

刘永钢 澎湃新闻总编辑 高级编辑

浪潮浩荡,刘永钢在媒介变革的年代里思考着、实践着。他参与东方早报战略转型架构设计,推动澎湃新闻上线,带领完成中国传媒史上第一家传统媒体全员转型。作为在变革浪潮中一线磨砺的新闻老兵,刘永钢同样用变革的思维搭建起新闻业界与学界的沟通桥梁,将实训基地办进复旦校园,与师生共同探索互联网新型主流媒体评价体系,合建数据未来实验室。作为上海东方报业的党委副书记、总裁和澎湃新闻网总编辑,刘永钢用实践为这个媒介变革的时代增添了诸多富有启发的注脚。

新闻教育良友奖

杨驰原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传媒》杂志主编 编审

杨驰原从新闻出版行业一线走来,他主编的《传媒》杂志已成为新闻学术发表和业务交流的重要平台。作为新闻出版研究院的业务和研究骨干,杨驰原对行业与时代的命运有着深刻的洞见,也对新闻教育事业满怀赤子之心。他不辞辛苦地奔波在青春校园里,从在16所高校授课及开设讲座,到在8所新闻院校举办中国传媒年会,再到在《传媒》杂志开设“传媒教育”栏目……在他奔忙的路上,桐花万里,丹山声鸣。

新闻学子奖

崔頔 暨南大学 硕士二年级

新闻是给历史的一份底稿,作为记者,有责任和使命去书写好当下的社会图景。崔頔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对女性问题进行探访追寻,直击社会弊端。扎实的新闻采编技能和深切的人文关怀,使得崔頔能够将社会中的个体新闻事件与更宽广的社会语境联系起来,突破一人一事的局限性。她对深度报道、调查性报道保有热忱,关注社会边缘群体,坚持为弱者发声,希望以新聞推动社会公平进步的价值观。

刘浏 复旦大学 硕士二年级

新闻理想像一颗种子,只有在新闻实践的肥沃土壤中,才能生根发芽。作为全方位发展的新闻学子代表,刘浏凭借突出的学习能力、扎实的新闻功底和深厚的新闻素养,在深度报道、新闻评论、短视频制作等领域多处开花,是一名擅长将传统理论与新媒体技术、大数据分析相融合的新闻“多面手”。他坦言,“正是拼命过后的作品会让你满心欢喜,正是这种对社会的关注会不断激发你的责任感。”滴水不懈方能穿石,驽马十驾固能远行。新闻人,为新时代守正力行。

栾心怡 中国人民大学 硕士二年级

每一次出发都是征程,脚踩泥土感受社会的脉动;每一次出发亦是归途,心淀真情回归最本质的感动。作为一名新时代新闻院系的学生,栾心怡始终不忘自己的使命与担当,从参与报道“两会”重大政治任务,到跟进贸易摩擦的国际风云;从科研、医改等热点问题,到凉山乡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战“疫”的最新动态,到疫苗研发的最新进展……无论是中文表达还是英文写作,栾心怡希望从这两百余篇报道中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对她来说,“做记者是一件何等幸福的事,是何等珍贵的馈赠。”

宋朝军 兰州大学 硕士二年级

“新闻何如?新闻何为?”宋朝军在五年求学路中不断追问着。坚守新闻一线给了他答案:与时代交互,他曾被遴选参与中宣部“壮丽 70 年·奋斗新时代”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等任务,两度蹲点雄安新区。坚持基层实践给了他答案:同家国共情,他曾沿着范长江足迹“重走中国西北角”,一路西行一路写作。在追寻“新闻人”的路上,他以独特的视角、包容的态度、有温度的文字为弱势群体发声、为奋斗者讴歌、为时代记录下精彩和波澜。

王鹏宇 中国传媒大学 硕士三年级

深入基层读懂中国国情,放眼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王鹏宇以理智之思探索跨文化传播的创新路径,在纽约大学全球青年大会、美国广播电视教育年会等活动中崭露头角;他以和谐之音拓展国际话语空间,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作为青年学生代表分享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现状;他以练达之举深耕公益,参与推广“光明影院”无障碍电影工程。心怀全局,经世致用。王鹏宇执着地相信,“新闻人向来就是时代风云的前瞻者和记录者,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们有关。”

叶倩 清华大学 硕士三年级

心中有信念,行动有力量。叶倩立志“用双脚丈量中国土地,用纸笔记录时代变革。”在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彭博新闻社等媒体实习期间,她悉心探索国外受众感兴趣的话题和表现形式,在具体实践中提高国际传播能力。针对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偏见报道,她坚持用事实还原真相,及时澄清谬误。她以新闻人的行动,为提升我国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贡献力量。“面向主流、练就高手”,这是她孜孜求学的心声与信念。

张雅婕 重庆大学 硕士三年级

新闻人应具备什么样的素养?这是张雅婕时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她走出书斋,走进实践;用脚采访,用笔还原。她深知:新闻不一定只有大场面、大事件,只要有扎实的采访和事实作为支撑,身边事也能有好故事。她既关心时代的社会热点,也不放过周围的校园小事;既关注国计民生,也跟进世界体育赛事。多维的尝试、独特的视角、深度的文字,是她笔耕不辍的见证,也是她新闻热情的再现。

张阳 华中科技大学 本科四年级

广阔胸怀,坚守道义,做一名不愧于人民的新闻工作者。这是他的价值信念,也是自我要求的标准。是他,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义无反顾地前往武汉金银潭医院采访,发表40余篇有份量的“抗疫”报道;是他,围绕疫苗研发与最新研究进行科普报道,缓解社会公众焦虑与恐慌。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他就是张阳。灾难面前,考验着新闻人的格局与胆识,也锻炼了新闻学子的能力与本领。

赵鹿鸣 北京大学 硕士二年级

顺势而为,勇做新媒体时代的弄潮儿。赵鹿鸣致力于数据新闻与融媒体报道,希望通过智能化、数据化、视觉化的方式讲述民生与时代故事,记录数据背后的社会发展。他善用新技术解码庞杂数据,在疫情期间的系列报道成为国内最早的疫情数据新闻,累计阅读人次达800余万。他善用新思维提升传播效果,其有关盲人就业、直播班等议题的报道引发社交媒体讨论。

朱恬逸 浙江大学 本科四年级

“做好一名国际新闻记者,严格把关写下的每一字,对读者和历史负责”,一直是朱恬逸的初心与坚守。走上新闻之路,她以国际新闻记者为专业发展目标,在财新传媒国际部实习发稿近40篇。她聚焦国际局势,曾主笔或参与多篇在社会引发热潮的稿件寫作。通过亲历大使馆活动、与世界各国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她更加明晰国际记者的职责在于每时每刻保有对新闻的敏感,在于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图景。

猜你喜欢

硕士时代
壮丽七十载奋斗新时代
壮丽七十载 奋斗新时代
The varieties of modern English and how does this range affect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Teaching Grammar in Young Learners’ Classroom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唐维泽、段立作品
法国优秀硕士奖学金项目:France Excellence”
在职硕士全国联考将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