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青少年网络文化热与道德教育

2020-01-03何静

人物画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网络文化道德教育青少年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越来越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道德观念,对青少年的影响尤为显著。关注他们的成长,指导其正确面对和利用网络,形成积极健康的思想道德观念及行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关键词:网络文化;青少年;道德教育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带来新的变革与网络生存状态,它们与由此产生的网络观念相互依存,共同创造着一种全新的“网络文化”。“网络文化”在我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普及,越来越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道德观念,对青少年影响尤为显著。关注他们的成长,指导其正确面对和利用网络,形成积极健康的思想道德观念及行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一、网络痴迷的表现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类型有很多,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网络交际瘾。网络交际成瘾指上网者利用各种聊天软件、网站的聊天室或者是专门的交友网站、多人用户游戏等进行虚拟人际交流。通过各种网

络交流工具,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打破了空间、时间的限制。在与别人进行交往时,无须考虑自身以及对方的年龄、学历、知识、社会地位、财富、外貌和健康状况等。在这种情况下,参与网络交流的人就可以处于一个相对平等的位置,与其他人进行任何问题的探讨。而这对于现实中的面对面的交流方式来说是不可能的。这或许正是网络“聊天”与交往流行于青少年之中的主要原因。

(二)网络游戏瘾。青少年是“网络游戏”的主要消费者,他们是一个充满活力和进取心的群体,日新月异的网络完全可以满足他们的这种追求。耳闻目睹众多“网络精英”的成功事跡,不少青少年也憧憬着自己未来能够谱写“网络神话”。因此,有众多的青少年沉浸在对 “网络游戏”技术的追逐中。大多的青少年是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压力过大,或受到挫折,转而到“网络游戏”中放松一下,或追求一种虚拟的成就感,以体现自身的价值。但也会有少数人通过一些破坏性的工作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满足一种畸形的成就感。

二、网络痴迷的成因

(一)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原因。青少年正处于从幼年向成年的过渡性阶段,是生理和心理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他们渴望自我独立,但是又必须承认自制力较弱的现实;他们渴望友谊和交流,但是又受现实社会条件的限制;他们追求自我实现寻求自我认同,但是激烈的竞争环境和单一的评价标准让他们的成就感无法在现实世界得到满足。正是由于青少年特殊的身心发展需要无法在现实社会中得到满足,他们才纷纷转向虚拟世界,把网络空间当作满足自身需求的舞台。同时,青少年所处的年龄段正是求知欲极旺盛且易接受外界新生事物的阶段,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十分旺盛。而网络集声、视于一体,具有图像、文字处理等功能,学生不仅能从中获取大量信息,还能自由地进行思想沟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理。

(二)网络自身的特点。其一,网络的交互性容易让学生成瘾。网络是一个双向交流的大平台,具有高度的交互性。在互联网上,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借助网站提供的服务,进行点对点,或者点对面的交流。网络的交互性为学生网民提供了同步通信环境。同步性的聊天或者网络游戏具有的即时性使自己的行为立刻得到回应,这本身就是对该行为的一种强化,因为每个人都愿意重复被表扬的行为。非同步的论坛也容易让青少年着迷,青少年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加入不同的论坛进行平等的交流,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论坛,不少青少年就是在发帖和跟帖的过程中对网络上瘾的。其二,网络的自由性和开放性容易让学生痴迷。网络可以说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开放的自由空间,学生可以在网上自由选择信息,发布信息,人机对话摆脱了传统“熟人社会”众多的道德约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挥洒自我的自由空间。其三,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让学生成瘾。在学生眼中,网络成了一块陌生的没有国际疆界、没有传统藩篱、没有长者权威的崭新领地。在这样的虚构空间里,他们可以尽情宣泄情绪而不必承担现实的后果。

(三)家长、学校的原因。一些家长平时忙于工作,对孩子的课余生活不够关心,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成长,与子女缺乏心灵沟通。而且,现在的青少年大多是独生子女,除了在校与同学共同生活外,课余时间缺少与同龄人玩耍、交流的机会,容易产生孤寂感。加上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孩子的期望值特别高,孩子们成才的压力就特别大,而互联网就成了他们释放情绪、宣泄情感的的空间;有调查显示,有40%的学生觉得自己在网络中更有价值、有能力,还有55%的学生认为自己在网络中可以得到尊重。另外,许多学习比较差的学生会因为得不到老师、同学的承认而沉迷于网络。他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体会不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而上网打游戏,可以获得虚拟奖励,自我得到肯定,渲泄学习不成功带来的压抑。许多学生虽然成绩不错,可是性格内向,猜忌心强,而且小心眼,碰到问题时没能得到及时解决就沉迷于网络,学习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这与我们大多数学校片面的以学习成绩好坏来衡量学生、忽视学生的其他方面的特长有直接关系。

三、网络文化痴迷的影响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出现的确给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广阔空间。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开阔了他们的眼界,拓展了他们的思维。但它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和发展的不利方面,更需要我们加以关注。

(一)网络的交互性与快捷性,导致学生道德观念混乱。网络是一个双向交流的大平台,具有高度的交互性。在互联网上,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借助网站提供的服务,进行点对点,或者点对面的交流。同时,由于网络信息量大,内容庞杂,更新速度快,在这种不受时空限制的平台,不同社会形态、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信息自由地交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程度。信息的膨胀和泛滥,合法信息与非法信息、真实信息与虚假信息、有益信息与有害信息混杂在一起,产生信息污染,导致学生道德观念出现混乱,价值判断迷茫,部分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差。

(二)网络的自由和开放性,导致学生道德情感淡漠。“无政府主义”、“个人至上”、“绝对自由”充斥着网络社会,学生可以在网上自由选择信息,发布信息,摆脱了传统“熟人社会”众多的道德约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挥洒自我、张扬个性的自由空间。然而长期的人机对话使学生迷失情感自我,远离现实生活,不再顾及现实社会生活的角色规范,人际关系淡化,道德情感淡漠。

(三)网络的隐蔽性和虚拟性,导致学生道德自律降低。网上交流是一种无标识的人机交往,处于网上状态的人,你不知道他的姓名、性别、年龄,不知道他的信用程度、讲话的可靠性,更不知道他的相关档案,人们的行为变得“虚拟化”、“非实体化”。学生眼中的网络成了一块陌生的没有国际疆界、没有传统藩篱、没有长者權威的崭新领地。面对自由、虚构的网络生活,他们将自己作为道德行为的评判者,否认道德的普遍性,陷入道德相对主义,道德意识淡化,道德自律降低。由此,学生道德失范行为日增,如司空见惯的网络不文明用语、网络恶作剧,屡见不鲜的制造和传播网络病毒、色情暴力信息、黑客攻击、网络赌博、诈骗等网络犯罪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倡导 网络文明无疑是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的。网络文明的主旨就是要在互联网上造就一个健康、安全、有序、充满活力而又没有污染的文明的绿色网络环境,使网络真正成为人们学习、交流、休闲、娱乐的文明空间。这就需要政府携同学校、家庭等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为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空间。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网络的舆论宣传力度,建设一批适合青少年青少年的精品网站,并加强对信息发布、传播以及网吧的管理。学校应在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同时,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网络素质,增加网络课程的设置,加强校园网站建设及学校网络硬件设施的投入。家长要严于律己,坚决不进行违反道德规范和违反法律的网上活动,以身作则。同时,应当正确处理好网络时代的代际关系,多花时间与孩子交流,为子女提供一些有益的网址和信息,向孩子推荐健康的网站,和他们一起上网浏览、聊天、做网页等,以避免孩子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

参考文献:

[1] 曾坚棚,杨长江. 青少年“网络文化”现象调查报告[J]. 中国青年研究, 2003,(2).

[2] 李化树. 论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J]. 中国教育学刊, 2007, (9) .

[3] 叶雷. 大众传媒的发展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影响. 教学与管理[J]. 思想政治教育, 2003,(9).

[4] 朱丹. 青少年的网络病症[J]. 青少年导刊, 2003,(1).

作者简介:

何静(1983—),女,四川南充人,南充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育学、德育。

猜你喜欢

网络文化道德教育青少年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浅谈当代网络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
网络文化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与对策
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引领的路径探索
浅议网络文化视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