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在设计素描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

2020-01-03李睿璟

人物画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设计素描改革探索

摘 要: 文章立足于切实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施意见》(川教〔2019〕52 号)等文件要求,按照成都工业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员,积极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内涵,以专业建设为本,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专业特点与学生个性特点入手,探讨与总结如何在艺术类课程中有效贯彻落实课堂思政的目标,此课题也是对新文科建设中的社会服务性的实践体现。笔者就以上思考作为方向,详细论述在《设计素描》一课中落实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思政引入;设计素描;改革探索

2020年3月18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同年11月3日,我国教育部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对新文科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已经升级为门类的艺术学科作为人文学科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站在更高层面进行战略规划,身为艺术学科任教者的我也务必担起相应的责任。

为相应落实相关政策号召,成都工业学院人文与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尝试在专业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的融合,在诸多课程中课题组最终选择了设计素描一课作为试点课程进行申报,在2020年11月23日成都工业学院发布2020【108】号文件公示了2020年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名单,将人文与设计学院视觉传达专业的《设计素描》课程纳入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建设项目名单之中。

我作为设计专业的上课老师,在设计素描这门课程中如何有效地贯彻落实课程思政我做了如下思考。

一、设计类专业课程中落实课程思政的问题与现状

(一)内容陈旧,缺乏时效性

设计类专业属于艺术类学科的下属学科,我对于艺术类学生的群体特点非常了解,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存在明显的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他们思维活跃、具备发散思维的特长,善于捕捉细节并以出其不意的结果呈现艺术作品使人眼前一亮,这一生源的内在特性决定了在课堂中引入的思政内容须是灵活的、真切的、有趣的,如果是嵌入式的介入方式则难以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过往的教学中对思政的关注往往立足于高台之上,教师引导学生单方面的崇拜与摹画,很难从根本上使学生吸收接纳,从而无法从根本上建设学生的社会责任心与名族自豪感。因此我认为这种介入方式需是融浸式的,灵活、真实或者有趣的事例则能更好地调动起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参与积极性。这是内容陈旧的问题所在。

(二)案例刻板,缺乏灵活性

在多数的时候,教师在创意课堂中对思政话题的引入方式与案例较为刻板生硬,并没有深入掌握创意类课堂的教学规律以及学生的思维特点,我们艺术专业的学生比起其他专业的学生对老师的情商期待更好,这是我从教的心得体会,因为向美向善的专业诉求需要老师以魅力去吸引学生,如果老师的思维不灵活则选取的案例不灵活,最终使得学生在接受思政的教学环节中出现了不为所动甚至是排斥抗拒的现象,自然其结果与所期盼的教学思政目标的落实有相当大的差距。

这个刻板表现为空间上与时间上两个方面。

在空间上,以至上而下的方式介入艺术类课堂,一味地“复读机式”唱赞歌而与我们生活中真切的事迹不沾边,使学生在心理认同层面与案例呈现的情境差距很大,难以找到亲近感与熟悉感。

在时间上则表现为案例选择的时效陈旧,教师在课堂思政的案例引入中举出时间上较为陈旧的案例(当然我们可以理解为那是经典案例)的同时也是缺乏时效性的案例,今天是一个信息时代,也是一个快速读图时代,“热点”“热搜”是当今生活中的共识关注,如果我们在课堂中引入的案例都是上世纪的故事,则可能导致因为跟时代当下脱节,很难踩上学生们关注的信息点,如果使学生产生“这个与我无关”的感受,那么我们的课程思政改革将失去与学生共情的最佳切口。

(三)效果甚微,缺乏以完整的作品体现思政的精神

设计以功能为导向,以作品实体的方式完成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理解,充分地锻炼动手能力是达成深度理解的必经之路,在课程思政的引入中我们同样应该注意这一点。

在设计中无论是哪一种形式上的表现语言或创意构思,它都是为设计成果而准备的,课程思政引导下的设计作品也应该是以作品为最终成果来体现的。而目前的艺术设计类课程中,多是将思政环节设置在理论课阶段,也停留在理论课阶段,在教师的课件中虽有穿插红色案例进行引导,但是在理實结合的板块中并未延续思政的精神,因此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没有以身带心地深入理解思政内涵,课程思政仅限于老师的单向输出,效果较为一般。

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设计素描课程的课程思政改革措施

就以上存在的问题我做了一番思索,在课堂中进行实践之后,有以下几方面的较为务实的建议。

(一)理解设计素描与叙事表意之间的关系

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生源是艺考生源,在备战艺术考试的阶段里,学生对造型的掌握依靠长期的写实素描训练来达成,强调在二维载体上对客观现实世界中的三维形体的摹写与刻画,这种素描的方式主要是承袭苏联时期的契斯恰科夫素描体系,注重对体积与空间的探索挖掘。

在进入大学的设计类专业的本科学习之后,这种训练方式需根据具体的专业方向做出调整,设计类专业需要的造型训练方式是将客观具象提炼为抽象造型元素,再进行造型元素的系列化重组与变异发散,从而为后续专业的学习打好设计思维上的基础。设计素描一词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瑞士的巴塞尔设计学院首先提出,从本质上有别于造型素描,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设计布局能力与想象能力、对形体的概括归纳能力,以及对形式美基础规律的研究与分析,因此设计素描在设计类专业中具有将学生造型思维转型向设计思维的作用。因此,我们在课堂中首先需要将设计素描的专业本体予以详细地介绍。

而后,在理论课中,需引入“叙事型作品”的概念,其意义在于为思政话题在作品中的介入做好坚实的铺垫。叙事型作品是艺术在体现叙事表意方面的典型类别,叙事型作品的创作特点是以事件为载体,以艺术手法来表达主题,这个事件可以是一个人物的状态,也可以是一件群体事件。如罗丹的艺术作品《加莱义民》,在这件作品中艺术家以艺术的塑造手法向我们传达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便是在14世纪百年战争的时期,英国军队攻陷法国的加莱一城,加莱市被英军围困将近两年,市民的生命危在旦夕。经过双方的谈判,英王提出残酷的条件:加莱市必须选出六个的市民任他们处死,并规定这六个人出城时要光头、赤足、锁颈,把城门钥匙拿在手里,才可保全整座城市。而后,这六个市民成为了法国的英雄,也是法国人民永难忘怀的历史悲剧。

艺术是创作者个体情怀与个体审美的体现,同时也可以是具备社会服务性的,就如大艺术家罗丹的《加莱义民》,既而它的社会服务性需要老师在课堂中有承载了一个名族的悲壮史实,又不失艺术创作上个人风格与高度。习主席说到:大学之道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在文化大系统中,艺术需要以长远眼光兼顾人文属性和社会效益,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重要的一环。艺术从原先的专业范畴纳入国家文化政策和战略发展的宏观体系,艺术的公共服务性越加凸显。艺术不仅要继续发挥服务公众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的功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具备发挥价值引领、辅助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大学阶段的艺术课堂中关注社会民生是有积极意义的。

(二)案例鲜活,具备时效性

2020年病毒来袭,这史无前例的病毒考验着我们每一个人的智慧与勇气。医务工作者们肩负历史使命冲到第一线,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涌现出无数的感人事迹,无论是敲钟的李文亮,或是高龄挂帅出征的终南山,还是被口罩勒出伤痕的前线医务工作者,或是夜以继日深入社区积极组织排查的基层工作者,他们是这个时代里值得被尊重、被支持的。与此同时,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当事者,都是第一体验者,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这种危机,也真切地被党保护着,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当主动引导学生发现并记录我们真实生活中的事例。

我们在课堂中引入的作品案例应该融入反应这一时期社会事件的艺术作品,这便是艺术设计叙事性典型的体现。创作者们既可以沉迷于个人的私人想象,又可以以艺展意,以艺术的方式唤起人群的共鸣。艺术对情感的表现与歌颂,并不是单纯地把情感宣泄出来,而是以事抒情,以景载意,通过具体的造型规律将元素与意境有机结合。

设计素描不是再现物本身,在面对场景实例的资料中,应该引导学生对图底关系的分层,对人物关系的主次排序,对最能体现形体结构的元素进行保留,对协议留白的装饰性设计,对体现氛围的肌理性处理等等,从而体现设计素描的最大特色即对物体进行理解与重构,是对造型素描的升华,体现重构元素的二维秩序。

课堂思政在介入设计素描之后,设计素描不仅仅有基本的素描关系、具备联想与想象的组合关系,更有意义地是作品中投射出来的人文关怀与时代声音,同时有效地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自主创造力。

(三)思政的影响从理论课堂延续到实践课堂

在之前所存在的问题板块中我谈到了而目前的艺术设计类课程中,多是将思政环节设置在理论课阶段,也停留在理论课阶段,在教师的课件中虽有穿插红色案例进行引导,但是在理实结合的板块中并未延续思政的精神,因此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没有以身带心地深入理解思政内涵,课程思政仅限于老师的单向输出。

针对这一问题,我在课程中设计的解决方案是思政的影响从理论课堂延续到实践课堂 。为确保以上教学效果老师需在行课之初就引导学生关注热点新闻,建立学习小组课后收集新闻抗议新闻故事,在后续的课内中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自己收集的新闻信息与设计作品案例。而后展开讨论与互动,充分地交流之后确定设计元素的取舍与重塑方式。同时在实践环节將单元练习与期末作业更多地往抗议题材上引导,这种引导方式不的优点在于将思政精神贯穿整个课堂,我们对教学规律研究便知,学生在理论课的学习中吸收的信息较为单向,知识内容的理解与体验较为有限,思政精神若不通过后期的大量身体力行的锻炼实践,很难达到深入理解、切实贯彻的效果。在课堂中这样实践之后,我关注到学生的反映普遍良好,在漫长而细致的绘制设计中,潜移默化地增加了学生对社会新闻、抗疫事件的搜索率,增加了学生对于抗议举措力度的信任感,增强了学生的名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最终满怀深情地完成了一系列作业,既锻炼了专业审美能力与动手能力,又达成了社会责任心的培养目标。

(四)将思政表达纳入设计素描作业评价评分标准

通常对于设计素描行课效果的评价由一张作品的美术传统的形式美法则与造型法则来判断,这无可厚非,然而在课堂思政结合中如果继续保留这种评价依据很难起到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实事的积极性,因此笔者建议一方面依据传统例行的审美标准进行评分,另一方面依据是否紧扣病毒话题进行评分。例如在给分标准中,主题表意给到百分之六十的比例,专业设计的部分给到百分之四十的比例,继 “引入”之势结“效果”之境,开始与结果应当顺应同一语境。并且在总结点评作品的时候,从视角切入、以物表思、叙事性表达的方面进行解读学生作品的优点与缺点,如此有利于打造完整的课程思政框架,有利于将课程思政的精神内涵与思维方式牢固树立于学生的内心,辐射后续专业课程。

三、结语

课程思政是一个全国性的教育面貌,作为高校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有必要适时开展思政教育。在新时代,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手段更加多元,其中在专业课程教授过程中增加思政内容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艺术设计类专业中如何更加有效地实现课堂思政的教学目标是我们未来继续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l]高平叔.蔡元培美育论集[M]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7.

[2]王云芝.浅谈美术教育思政创新论 [M].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7)

[3]蔡伟.关于普通高校美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M].职业与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李睿璟(1989—),女,四川成都人,硕士学位,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工作单位:成都工业学院,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项目课题号

成都工业学院2020年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建设项目。2020【108】号文件

猜你喜欢

设计素描改革探索
“设计素描”类课程在高职设计专业中开设的必要性和教学探索
创意观念植入课堂教学法探索及应用
小学中年级语文形成性评价改革漫谈
探讨设计素描与传统素描的区别与教学方法
设计素描结合视觉传达专业特点的教学探索
高职食品营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教学的比较研究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改革探索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的多样化方式改革探索
中职学校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教学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