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壮侗语族民歌的音乐特征

2020-01-03徐凯东

人物画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音乐特征音乐分析

摘 要:壮侗语族的民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群体,其拥有的音乐资源丰富,被赞誉为民歌的“歌海”。音乐风格独具一格,颇具特色。本文将从壮侗语族民歌的体裁特色,音乐特征和代表民族民歌音乐分析对壮侗语族民歌音乐风格进行剖析。通过对壮侗语族代表性少数民族民歌风格的研究,弘扬与传承新时代广西本土的民族音乐文化,旨在为推动以民族音乐文化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建设。

关键词:壮侗语族;音乐特征;音乐分析

壮侗语族民歌的音乐体裁十分丰富,涉及山歌、酒歌、大歌、陪伴歌、儿歌、小调与风俗歌等。该族群民歌音乐体裁的形成和其日常生产和生活有很大的关联,传统活动对该族群音乐体裁的形成与发展成因显著。如属该族群的民歌节歌圩、走坡,歌坡都对民族音乐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山歌体裁的形成就和该族群求偶的习惯相关,往往通过对歌的方式来表达对对方的喜爱,演唱多在户外的山田地之间,劳动耕作之时。风俗歌顾名思义与“风俗”相关,包括巫术,婚丧等传统民俗,各族的风俗歌的种类也不同。壮族根据方言的不同就具有北部方言地区风俗歌和南部方言地区风俗歌。酒歌体裁的形成和生活节日中饮酒作乐,劝酒助兴的习俗相关。

一、音乐特征

每个民族的民歌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特征,壮侗语族的民族也不例外。音乐特征体现一个民族音乐风格。不同民族的民歌在音高,调式,旋律的特征都有所不同,其中就涉及音乐的许多相关要素,音程的使用,级进跳进的对比,和声的应用逻辑,曲式结构的不同等在不同程度的影響着音乐的形成。如谱例1的山西民歌与谱例2的壮族民歌正是因为所使用的音高之间的关系、节奏节拍的运用,调式调性之间的差异导致在感知不同的民族音中时音乐风格产生的较大差别。

壮侗语族的民歌时而明亮,时而温柔,变化多样,深入民俗。以壮族民歌为例所形成的音乐体裁有山歌等多种类型。其中以山歌为体裁的壮族民歌数量最多,山歌作为一种可以映射人民生活的介质,在壮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壮族民歌的旋律由于各地方言不同,分为多风格区造成各地区音调色彩各异,形成南部、北部、等不同风格的壮族民歌。

北部地区包括凌云、凤山、钟山、南丹等县市。总体来看,北部壮族的山歌较为高昂,明亮,通常以宫音或徴音作为主音,以C宫为例音阶以CDEG四音列较为常见,也有部分以G,A,C三音列音阶所组成的民歌。调式以C宫与G宫较为常见。如谱例3的都安县民歌《山连水来水连山》

南部地区包括那坡、上思、龙舟等县市。该地区的壮族民歌较北部地区的民歌具有较大的差别。南部地区的民歌婉转内敛。以四音音阶与五音音阶最为常见,如D、G、A、D或A、C、D、E四音音阶。谱例四大新县的《相恋歌》就是以#F、#A、#B、#C的四音列构成的#F羽调式。

二、代表民歌音乐形态分析

(一)壮族民歌《红七军》音乐分析

该曲的曲式结构为一段曲式。A段(1-18)由对比材料的、非方整性的四个乐句构成。a句四小节为2+2结构,整体旋律为级进下行,前两小节骨干音建立在徵音上,后两小节为切分节奏型的二度级进下行,结束于宫音。b句四小节,同样是2+2结构,前两小节为环绕音型式的级进下行,后两小节是前两小节强拍上改变节奏型的变奏,由原本的等分型节奏型变为附点音符的节奏型,半终止于徵音。c句四小节,前两小节为后两小节的溯型发展,不改变节奏型的情况下旋律进行变化。前两小节旋律型为级进下行,后两小节变为上下的跳进旋律,与前两小节形成对比。d句6小节,旋律先由一个三度上行的锯齿型构成,随后以宫音为骨架音旋律变为山峰型,这样连续不断的徵音到宫音的进行,增加了音乐动力性的同时,明确了调性,最终收拢终止于宫音,节奏延长一小节扩展了音乐结构。

(二)侗族大歌《鱼网歌》音乐分析

该曲为升F羽调式,从曲式结构上分析来看,由A(开头段)B(正歌段)C(结束段)三个乐段构成,其中A段(1-21)是由三个对比扩展乐句组成的乐段,为8+6+7的不对称结构。a句8小节,开始四小节以角音为中心进行级进环绕发展,后四小节以三度级进为主,终止于商音,b句开始以倒影手法对a句的主要动机进行发展,四小节后以逆行的发展手法将a句7-8小节的动机进行发展,形成13-14小节,c句主要动机来自于b句11-12小节中的材料,以裁截,出新的手法进行发展,与b句主要动机形成了起承转合的结构,同时低声部用羽音的持续音,保持了音乐的稳定性。B段(22-44)同样为三个对比乐句组成的乐段,d句8小节,为2+4+2结构,前两小节使用b句的材料,改变其节奏型。之后使用裁截的发展手法,对a句最后两小节的动机进行出新发展,改变节奏型的同时,以重复的方式扩大了乐句结构。最后两小节为前两小节的裁截发展。e句7小节,为4+3结构,前四小节的主要旋律为商音与羽音的来回跳进,后三小节为级进下行旋律。f句7小节,其主要旋律为羽音至宫音的三度进行,以加花变奏、重复扩大了其乐句结构,最终终止于羽音。C段(45-62)由对比乐句组成,g句10小节,构成乐句的材料来自于A段与B段,是对这两个乐段中乐思的进一步发展,同样以商音与角音进行二度的上下级进,之后h句扩展至三度音的上下级进,最终以扩大的发展手法将a句起始处的乐思时值扩大了一倍,最终收拢终止于#F羽调。

(三)仫佬族民歌《田间四处篱笆响》音乐分析

该曲的曲式结构是一首无再现二段曲式结构的乐曲。A段(1-8)由对比材料的方整性的两个乐句组成。a句4小节,为2+2结构,前两小节为宫音到角音的三度内的级进环绕进行,后两小节为四度的跳进进行,同时节奏型由原本的等分型变为附点音符,使之与之前的级进旋律构成了对比的情趣。b句四小节,这四小节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主要旋律来自于a句的后两个小节,保留了四度跳进的音程关系,改变其节奏型,之后收拢终止于#G徵,徵音延留了一小节,构成了b句。B段(9-19)由两个对比材料的、非方整性的、扩展乐句构成的乐段。c句三小节,为引申型乐句,所用材料来自于a句的主要动机,改变其节奏型同时进行引申发展,d句八小节,为4+4结构,前四小节旋律为A段材料的综合发展,前两小节旋律为先级进后跳进,之后模进、引申发展一次,收拢终止于徵调。后四小节为补充,低音以徵音的持续为主,保持稳定性,同时上方声部以徵音为中心音,进行加花变奏,形成补充。

三、结语

壮侗语族少数民族民歌旋律丰富,技法多样且独具特色。通过对壮侗语族的代表性民歌特征,音乐形态的分析,可以加深对该族群民歌的了解与认知,在对音乐旋律,形态的分析中也可窥探出其中的风土人情,为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樊祖荫. 论壮侗语族诸民族的多声部民歌[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94(01):69-75.

[2]廖婧. 壮侗语族诸民族多声部民歌研究综述[J]. 艺海, 2019, 000(002):51-52.

基金项目:2020年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教育创新资助项目《壮侗语族代表性少数民族民歌音调与多声部视唱作品的创编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批准文号: 广艺政发[2020]52 号,项目编号:2020XJ70,项目负责人:广西艺术学院徐凯东。

猜你喜欢

音乐特征音乐分析
论莫扎特咏叹调音乐特征和演唱方法
理性中的即兴随想
浅谈《黄河怨》的音乐处理
浅析陇东民歌的音乐特征
歌剧《女人心》中咏叹调《年轻的姑娘应该懂得》的音乐分析
孤独与诗意的交织
Schubert Sonata in A Major D664 Op.120(1825)第一乐章音乐分析
简论区域民族音乐田野调查研究方法
中国当代古风音乐曲式形态特征探析
浅谈肖邦《升c小调波洛乃兹舞曲》的音乐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