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朝满汉交流对汉族服饰的影响

2020-01-03杨宇渊

人物画报 2020年11期

杨宇渊

摘 要: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发展最昌盛的朝代之一,也是我国满族与汉族文化交融的开端,满汉文化在融化后很大程度地改变了人民的衣食住行的习惯,其中最显著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人们的服饰变化,许多人由汉族传统的朴素服饰变成了具有满族鲜明民族特色的华丽装扮,这种改变上到皇族、官吏,下到黎民百姓,都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满汉文化交融的特点。本篇论文将围绕“明朝时期满汉交流对汉族服饰的影响”来重点解析其中的奥秘。

关键词: 明朝时期;满汉文化;文化交融;服饰变革

明朝时期在文化交融上比较领先,很早就开始与满族等少数民族的人民来往密切,树立起了非常可贵的民族团结的精神,在当时,许多满族贵族和满族平民都从边疆迁入到了首都北京居住,各省的满族人民的居住数量也大幅度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满汉两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融合,尤其是在服饰方面体现的最为明显,接下来我将分为几个方面论述。

一、满汉交流对汉族服饰的影响

1.1满汉交流对汉族女性服饰的影响

汉族女性的传统服饰一般是上面穿袍衣,下面穿长裙,或者是上面袍衣下面长裤,在式样上也是袖口很小,遮盖的面很广,总体的特点以保守、遮掩为主。但后来满族文化传入中原,你能看出汉族女性服饰有了很大的改变。在明朝中期,长裙的长度明显降低,裙后也多系有具有满族特色的飘带,飘带被工匠们裁成剑状、更高级的是枫叶状,飘带的尖角上系有金银铃铛,随风摇摆飘出阵阵铃声,悦耳动听。

起初,明朝政府提倡民众们的服饰不要太过个性,而后期则大相径庭,反倒提倡改汉装,把传统服饰截为短衣。与汉族传统女性服饰相比,满族的女性装束则更加具有鲜明的特色,例如我们熟知的旗袍,就是汉族服饰不断吸收满族文化所孕育出的产物,最开始旗袍版型古板、崇尚保守,穿起来还十分蹩脚难受,因此并没有被公众所接受。而明后期,旗袍吸收了满族服饰的传统特色后,外形轮廓呈流水装,马鞍形的领口遮住脖颈,衣服上下都能凸显腰身,但却衫不外漏,偏襟右衽以盘纽为饰,假袖二至三幅,马蹄袖盖手,镶滚工艺装饰,袍外还可叠穿外套,衣裳加衣,盖上马褂及坎肩均不会破坏其中的美感,造型浑然一体、玉碧天成,清高非凡、独树一帜,瞬间洗刷了百年来封建思想的保守束缚,展现出了东方佳人之美,随着时代的发展,展露曲线、优雅端庄的旗袍已然成了中国女性服饰的典型代表,向全世界的人民凸显了东方女性的魅力与内涵,这些都体现了满汉文化交融对服饰的突出影响。

满族女性的旗袍也是由于受汉族文化服饰的影响在流传中多有发生变化。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最初青袍是圆领,剑袖,捻裙,宽腰简袍,结构简单。第二,在明代中期,它演变成直身式样,喇叭袖和宽袖,里面有刺绣和彩色涤纶带,第三,在晚清,当西方服饰影响长袍的外观时,长袍的体薄、下摆窄、袖子从宽到窄逐渐合拢,长袍上覆盖着腰带,腰围是平齐,还有衬衫平齐,有时穿马褂,但不需要,上衣多于没有领子,戴上小围巾,然后领口风格逐渐向上;第四,到了清代和民国时期,旗袍在吸收汉族和西方服饰的基础上,取消了清装卷,化繁为简旗袍更加轻便合适,成为满汉女装相互融合的典型代表。

1.2满汉交流对汉族男性服饰的影响

汉族男子服饰在这一时期在传统上有一定的继承,但由于社会政治的原因(如从十不从,剃发改装等)在服装版型方面相比于女性服饰,并没有太大的改变。明代满族男人穿的最多的就是长袍,外套,夹克,衬衫,裤子,所以这些也逐渐成为汉族男性的主流服饰搭配。

在这样一个大环境,汉族的宽衣大袖也受满族服装的形状也逐渐成为窄袖的版型。以袍服为例,袍直腰身、遮腰过膝的中式文化外衣,一般来说是最重要的各种中国传统服装,但满汉交流后的明代中期的袍服却呈翻领、直线性、AC领,长袖过长,腰带鲜亮等与过去大为迥异的特点。

1.3满汉交流对皇家服饰的影响

龙袍是皇帝通过专用的袍,又称龙服,因袍上绣龙纹而得名。它具有泛领,右衽,黄色等显著特征。此外,还因为长袍是指由皇帝穿龙章的衣服,所以不允许平民百姓也穿带有龙图案的衣物。早在唐高祖武德年间,就令臣民之间不得僭化,臣民们要记住,龙是汉族皇室的专用,在入关以后由于明代皇室自身的服装不足以章显皇权和地位,于是就沿用了满族的一些图腾和一些纹章图案。龙的编号一般是9前后身3个,左右肩各1个,翻领上藏1个,所以右后背各显5个,符合皇帝的“95尊,明代龙袍在吸收了这些满服的基础上还绣“水脚”(下摆等部位有水浪山石图案),隐喻山河统一。清朝皇帝身披架碧黃锦袍,绣龙,与胸部小姐珠,脚穿软靴金镶玉。这种传统服饰以满族的旗服为主,结合汉制龙纹直接形成的。我们可以在长袍中找到十二章图案大汉天子冕服,明代龙袍前纹身既延续比前者更加宏伟的关闭,由于中国汉族文化信仰儒家思想和佛教,在制订不同服饰作为典章时,又借鉴了满族人民配玉的礼制,把满族传统的念珠拿来做戴饰物,因为当时只有皇室珠和四名品官员,明代龙袍在历代中国汉族作为皇帝冕服制度的基础上,融入了一个满族的服饰文化特色,这是具有开创性的。

1.4满汉交流对官吏服饰的影响

文武官员的服饰一般是公服朝服的袍,以一定程度颜色或图案研究表明官位等级。东汉第二年,永平(公元59年)开始为宫廷定制长袍,印有印色带的主要官方标志。从此,官服成为封建社会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武则天获得生命当权力套装绣袍,绣鸟民用,武官绣动物,这就是补服的由来,官服上的补子制度的真正完善是在明朝。穿着礼服和外套的官员通常是开放的大的权利,全善骑射的人,当跨马有摆动腿的动作,所以在接下来的四个数据端口的袍子襟各地。

明代礼服官员穿着的四个缝隙制服,用途广泛,可泛用于繁琐的规定,服装的色彩,蟒蛇数量的等级制度,朱华灵之上纬帽,弥补了外涂层组合的子半径等等。明代中国官吏的服饰以满族的长衫、大褂、马蹄袖口、锦袍为主,但也沿袭了汉族传统官服的补子图案。除此之外还加入了自己的特色如顶戴花翎,披领,垂珠,具有与满族文化互补的特点。

二、小结

明朝时期由于其特殊的历史条件,满汉交流在一段时期成为主流,满族的经济、建筑、服饰等文化流入汉族生活区域,并对汉族的文化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具体分析了满族服饰文化对汉族带来的影响,进一步了解了明朝时期汉族服饰体现在男女服饰、皇族服饰以及官吏服饰中的满族元素。

参考文献:

[1]浅谈明代满汉服饰文化的交融 [J], 吕尧

[2]明代满、汉服饰的演变与交融 [J], 陈东生;  周丽艳;  尉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