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画与文本的对话

2020-01-03王筱君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34期
关键词:插画图画文字

王筱君

摘  要:文本是用文字与读者进行心灵沟通的方式,是平面文字与现实世界的连接;图画则是图片与文字、图片与读者之间的连接,既能反映文本的内容,又能反映绘画者对于文本的思考。简单的线条创造出文本的意境,不仅是美的教育,更是创造性地体现。在语文教学中使用绘画,也是为了用图画来解释或勾勒文字信息,将语文知识变得形象化、生动化,使得语文课程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本次研究从图画与文本结合的可能、图画在教学中的运用及图画教学的优缺点三个部分进行分析,本文的重点是图画与文本的结合,所以重點突出在第二部分—图画在教学中的运用上,分别从文本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三个部分来进行叙述。

关键词:绘画;文本;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34-0179-03

Dialogue between picture and text

WANG Xiaojun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china)

【Abstract】Text is a way of spiritu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words and readers,which i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plane characters and the real world;pictures are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pictures and words,pictures and readers,which can not only reflect the content of the text,but also reflect the painter's thinking about the text.The beauty of the text is not only the creation of lines,but also the creation of artistic conception.The use of painting in Chinese teaching is also to use pictures to explain or outline the text information,make the Chinese knowledge become vivid,make the Chinese course content more in line with the thinking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so that students have a strong interest in Chinese learning.This study analyzes the possibility of the combination of pictures and texts,the application of pictures in teaching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picture teaching.The focus of this paper is the combination of pictures and texts,so the emphasis is on the second part,the application of pictures in teaching,which is narrated from three parts: text teaching,reading teaching and writing teaching.

【Keywords】Painting;Text;Teaching

1.图画与文本结合的可能

首先,图画与文本的结合并不始于现代,追根溯源可以一直推到远古时期,即人类文明刚刚开始的甲骨文记事时期。甲骨文作为记载信息的手段,以绘画的方式刻印在龟甲、陶器等器具之上,所谓绘画的方式其实是用高度具有概括力的文字进行记录,以单个或若干个自然物的视觉形象或空间形象所构成的图像作为文字。这些图片性质的符号随着人们的观察能力与思维概括能力的提升,逐渐由图案化的符号演变成由线条构成的文字。由此可见,图画可以作为文字的先祖了。

其次,图画中是具有一定的文学性的。绘画的静态视觉体验不仅仅是写实的,其中还有许多想象空间。这种想象空间不论是在西方还是东方,均表现出了对于文学的青睐。文学与图画的结合首先就表现于取材之中,如古希腊神话故事的大量作品都由文字转化成了相应的图画,画家们从文本中找到绘画素材与绘画灵感,通过绘画的手段将叙事功能进行展现,从而形成文字的代替品。与西方一样,中国的绘画也同样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唐代的绘画题材以山水为主,是文学与绘画的审美结合。王维的代表作《雪溪图》是墨色创作,正与雪与溪颜色相符,虽是山水画却完全不见青绿之色。整幅画层次感极强,近景是拱桥轻披素纱,中景是静谧庭院人家,远景则是冰冻河水一片平静。苏轼曾称:“观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画一律追求的是美学的意境。这样的美学深得文人的赏识,他们自称绘画是“诗不能尽,溢而为书,书不能尽,溢而为画”。由此,可以看出绘画是人们心中诗化的物质形象的产物。

再次,文本中也具有图画性。所谓“图画性”是指“诗中有画”,中国的文人墨客往往会对文本有美学的追求,其中就包括文学中的绘画性。“以文作画”属于美学范畴,不是单纯地复刻生活,而是用绘画的手法来抒情、叙事。这种方法的运用可以是诗中的字词,如“枯藤老树昏鸦”,词语的罗列便能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感;也可以用到整个句子中,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还可以运用到艺术手法上,如“白描”,白描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现在运用到文学中就成了一种文学表现手法,白描之处尽显简练、简洁。

最后,语文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综合性三者统一的特点,教学的方式多样、方法灵活,将图画与文本结合是语文教学的教学手段之一。语文教学是我国的母语教育,学生从小形成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叙述能力、文学修养能力等都依赖于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语文教学是灵活多样的,图画的作用就在于让枯燥、乏味的语文课程重新焕发激情与活力,增添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与生动性,借助形象的绘画来降低语文知识的抽象性,将自我的感受用外展的笔触展现出来,便于学生深入探究语文知识的内涵、本质与外延。

由图画与文本的关系与图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可见,语文教学中合理恰当地利用图画是具有可能的,并且教学中灵活运用图画、绘画对于教学本身来说也具有如虎添翼的作用。

2.图画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插画的运用

图画作为课程资源附属于课文,常以插画的形式出现在课文当中,但作为教学手段,图画的运用形式就可以灵活多样,研讨文本中的插画也只是教学的一部分。当前部编本的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插画多以景物图、状物图和人物图为主,其作用主要有:与课本内容相呼应、启发思维、丰富课程资源。就与课文内容相呼应的作用而言,插画依赖于文字内容,但又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文本内容的延伸,色彩的选择与填充给予文本以生机,为学习者提供一些语言所不能或难以进行描绘的内容。例如,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的《少年闰土》中,插画就将文本中的“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和“项带银圈,手捏钢叉”的少年进行了描摹,但插图的内容又不仅仅是这些文本上的内容,插图中的少年紧锁眉头,抿着嘴唇突出了少年叉猹时的认真,裤子上的补丁则显示出闰土家境贫寒。插图作为教学中的教学资源,将文本场景化、平面化、色彩化,为学生理解文本,想象文本带来便利。因此,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即可适当地将插画加入设计范围之内,丰富教学内容。

(2)阅读中的图画运用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联系着听、说、读的活动。信息时代的知识快速更替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必须要学会从海量信息中筛选自己真正所需的学习资料,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信息过滤和文本理解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图画乃至学生本人的绘画,可以更有效地通过图画故事情节来梳理故事脉络、掌握文本的篇章结构、理解文本的深厚含义。以《观潮》的教学设计为例,在课前准备阶段,学生要课前预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学生在此基础上对《观潮》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由此再选择印象最深刻的景物片段,画出一两幅图片,教师可在课堂中按照教学需要制成幻灯片。此处对绘画的运用突出于阅读教学中对文本的分析,具体到课本内容来说这是对游记体裁文章的分析,不仅要理解文中含义,而且通过绘画要了解游记中的顺序、体悟作者在笔墨下的现场感并知晓游记中景物的具体内容与变化,由此来培养学生对于美的关注与欣赏。通过不同同学的绘画对比,结合内容“白浪翻滚”、“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等感受潮水的汹涌澎湃,动态感十足,这一段的文字从潮的势、形、色、聲四个方面进行描写,而图画能化静为动。同时,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绘画的主体,所以就已经给予了每幅图画以灵性,对比的过程也是美的鉴赏的过程。除了游记类的阅读外,阅读教学中还有能运用到绘画的地方,那便是对于人物形象的理解。如在《变色龙》教学过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头脑中对奥楚蔑洛夫的印象进行再创作,用绘画的方式体现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此类的绘画更多需要的是学生的创造力和对文本的理解能力,通过绘画只要能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即可,即画像可以各异,但奥楚蔑洛夫的“善变”形象必须突出。学生将想象、联想与自己生活中的经历以及文本本身连接起来,通过绘画的方式就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与情操陶冶巧妙又有机地融为一体了。

(3)诗歌鉴赏中的图画运用

诗与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古人通过诗歌诉说内心,亦通过画抒发情怀。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诗歌语言高度凝练却饱含诗人的情感,正是因为意蕴丰富,学生在学习诗歌时不能理解其中的内涵,此时图画教学便能起到辅助作用,为学生营造意境,形象化学习。以张志和的《渔歌子》教学为例,在教学中,首先,可以为学生展示插图,让学生自行描述插图中的内容。很明显学生能指出图中的山、鸟、花、溪水、鱼和垂钓之人,之后老师可进一步进行提问:山是什么山?鸟是什么鸟?花是什么花?鱼是什么鱼?这四个问题是基于文本提出的,根据图画再回归诗中找答案是为了进一步加深印象,由粗到细的方式便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其次,“垂钓者为什么面对风雨仍选择坐在岸边垂钓而不选择归家呢?”这一问题的设计是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理解整首诗的情感基调与中心思想,尝试让学生回答出因为景的美好才有了“不须归”的必要。最后,让学生根据画面自由发挥,同桌互诉,将《渔歌子》中的场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表达的过程中可选择适当的描写方法,增加逻辑感。图画中的景色有远有近,诗歌内容也是由远及近,若是学生根据空间顺序进行表述,已然能对诗歌熟记于心。以上教学设计只是笔者设计的教学中的部分内容,但能从中看出在诗歌教学时,恰当地运用图画不仅能为学生直观地展现诗中之画,而且也能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画中的细节来理解诗中一些字词所隐藏的深层意蕴。

(4)写作中的图画运用

作文教学中的图画运用更多地是对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上的辅助功能,小学高低学段对于作文教学中的图画运用各不相同。对于低学段的学生来说,图画的作用更多体现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大胆思维和勇于表达上。以《小猴过河》这篇作文为例,首先需要学生仔细对图画进行观察,四幅图分别讲述了什么?如何将四副画的的故事串联在一起?观察之后再将图画的内容通过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这是充分地利用了图画的叙事性作用,以训练学生的听说、写话能力为主要目标,能够准确、流畅地叙述出图画内容即可。但对于高学段的学生来说,图画的作用就不仅仅是引导学生进行表达了,而是着重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的特点,思维导图就是主要的教学方式。思维导图是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思维导图首先需要利用思维导图确定中心观点,以此为中心,多方面、多角度地进行思维拓展。其次,在已有的中心词后写出“头脑风暴”后的关键词,关键词的选定有利于学生形成逻辑思维体系,使习作更加有条理。由中心观点延展出的每条线上的关键词,更多的是强调图像与文字的功能融于一体,每一个词汇和图形都像一个母体,繁殖出它的“下一代”的扩张源。最后随着关键词扩张,找到每一个关键词可以写的论据。层层分级后,把分枝连接起来,就容易形成大树般的思维导图,便于学生理清思路后再创作。

猜你喜欢

插画图画文字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插画
梦中的文字
治愈系插画:艺术中的幽默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何籽❘插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