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迷茫中探索

2020-01-03杨阳

锦绣·下旬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时代广场蟋蟀整本书

杨阳

今年,我们年级组接到了承担整本书阅读指导课的任务。当刚接到这节课的任务时,大家都感觉难度很大,首先,我们刚刚接触整本书细读这个课题,对它的了解真的不够多。其次,交流课更是难上加难,甚至连该上什么内容,和先导课、主题分享课的区别在哪儿,我们都不是很清楚。

在年级组的老师确定了上《时代广场的蟋蟀》这本书以后,我们先自己研读了这本书,它的作者乔治·塞尔登(1929—1989)是美国现代著名的作家,他最广为人知的作品就是著名的童话《时代广场的蟋蟀》,它于1961年获得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这是一个有关蟋蟀、老鼠、猫之间友谊的故事,来自康州乡下的蟋蟀柴斯特因贪吃误闯纽约,认识了塔克老鼠,亨利猫,他们之间发生了一系列有趣的故事。一天晚上,乔治·塞尔登回家路过时代广场地铁站的时候,意外地听到了一只蟋蟀的鸣叫,一股暖流不期然地涌入心底,让他想起了遥远的康涅狄克州,他的故乡。于是写下这本书,寻找回家的感觉。乔治·塞尔登曾经养过一只蟋蟀。至今,那只蟋蟀一直躺在《时代广场的蟋蟀》这本书里。

一、初遇困难

我们根据这本书的童话故事特点,决定从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入手。这本书的主人公是柴斯特蟋蟀,而它身上发生的故事和它的两个朋友—— 塔克老鼠和亨利猫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决定把这节课的重点放在抓它们三个好伙伴的性格特点来分析。第一次试讲下来,我们发现,这样设计一节课时间远远不够,而且在老师发下的题单上,孩子们找了很多语句,抄了很多语句,反而显得重点不突出,课堂上,老师每个人物都在讲,但每个人物都没有讲透,像动作,语言这些描写手法的讲解上,显得比较生硬,课堂上老师讲得太多,学生生成得不够。

二、多次更改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下来对教案进行了大幅度的改动。在第二次试讲时, 就只重点抓了书中性格特征最鲜明的塔克老鼠,抓了它的动作和语言,但上下来,亮点不突出,细读方法的渗透不够,全程老师讲,学生活动太少。我们一下陷入了困境,沮丧,茫然。第三第四次试讲我们就完全换了思路,联系我们才学的《一只小鸟》课后想象续写,我们把教学重点也放在了续写上面,带着讲了塔克老鼠,教研员老师听后,给我们指出了问题:三个小动物不能剥离,细读方法的指导应贯穿整节课,故事的主题——友情,要落实。

三、转换思路

根据教研员老师给我们提供的帮助,我们明确了两条思路:第一,鉴于前几次试讲时学生在朗读时感情不到位,我们认为,由老师给句子,学生在老师的牵引下被动地读书,读不出他们自己的感受,我们应该把课堂的主导权还给学生,于是我们设计让学生自己谈文中人物给他们的感受,自己找句子品读,老师只是本节课的扶手。这条思路的优点是:抓人物细节的方法可以从开始贯穿到最后,教学中从浅到深有层次性。但这条思路有个最大的问题是,学生可能在文中找的语段很多,而且散,老师不易整体把握。结果按照这个思路上下来,老师很累,学生说得天花乱坠,老师心中的预设被打乱,课堂显得比较混乱,条理不清晰。

第二条思路,把这个堂课设计成猜一猜的游戏,老师出示故事中人物的语言或动作描写,引出故事中的人物,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再排列词卡归纳内容,出示归纳性语言,学生猜测,形成人物初印象。接着再抓细节品人物,由学生说对人物的认识,老师追问依据,相机出示相关语段,再进行详细指导,品读细节。总之就是老师教方法,学生学方法,再用方法去品其它细节,最终落实。这条思路的优点是老师能很好地把握課堂,但这样上下来,又回到了老师主导的教学模式,课堂氛围不够活跃。

在进行前面六次不同设计思路的试讲后,最终,我们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这一次整本书阅读指导研究课的做课,我们在不断尝试、不断失败中对整本书的阅读指导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整本书阅读是结合小学生不同学段的年龄特点,推荐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不同类型的书籍,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整本书的故事脉络和细节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通过讨论交流发展语言、锻炼思维、丰富体验的阅读活动。我们研究整本书阅读,是为了提高教师对整本书阅读的指导能力,摸索出指导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指导策略,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欲望,学会读好整本书的方法,养成“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习惯。

猜你喜欢

时代广场蟋蟀整本书
《论语》整本书阅读
练起来
蟋蟀的决心
听秋天里蟋蟀的歌
捉蟋蟀
美国 时代广场 特殊时期logo也要特殊对待
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美国纽约的时代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