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传统刺绣艺术的生活化应用

2020-01-03郑蓉蓉

锦绣·下旬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苏绣生活应用

郑蓉蓉

摘要:刺绣,曾经不着痕迹、与我们的生活如影随行。如今它却渐行渐远成为高挂在墙上的艺术。通过讨论刺绣艺术的当代发展,必须明确其“生活之物”与“艺术之物”的双重属性。当代刺绣艺术不能只是“阳春白雪”,更需要全新的载体和文化土壤助其回归本源、回归生活。

关键词:刺绣艺术;苏绣;生活;应用

1 传统刺绣艺术与生活

近日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邹英姿复绣的《凉州瑞像图》让全世界再次领略到了隋唐时期刺绣艺术的魅力,其实刺绣在我国的历史远比隋唐早得多。中国古时称刺绣为“黹”、“针黹”,据专家考证纺织技术出现后它便随之产生,并被用于装饰服装,《诗经》中记录有不少相关的词,如“黼衣绣裳”、“衮衣绣裳”、“素衣朱绣”等。随着封建社会的不断发展,刺绣融进了女性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渐成为她们世代传习、终生不缀的技艺之一。我国著名的工艺美术史论家张道一先生就曾评价刺绣是“‘女红之冠”。

刺绣艺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曾与各阶层民众的日常生活如影随形,在文人墨士、皇宫权贵、布衣庶民的生活中展现出了不同的艺术面貌。以苏绣艺术为例,根据其不同的应用领域,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1.1 民间日用绣

顾名思义,民间日用绣是指普通百姓家的劳动妇女为满足生活所需而制作的日用类绣品。民间日用绣有着显著的地域文化特色,它和人们日常生活起居的方方面面均有着紧密关联。民间日用绣也是刺绣艺术应用范畴中最宽泛的组成部分,种类多、数量大,极具多元化特征。伴随着时代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内涵也得以不断延伸拓展。民间日用绣的应用面非常广泛,常见的有绣花鞋、绣花衣、绣花帽、绣花被、绣花荷包、绣花香囊、绣花扇套、绣花眼镜袋、绣花手绢、绣花桌披等。以苏州民俗博物馆收藏的一条江南传统婚嫁作裙为例,其上用苏绣针法表现了缠枝花卉纹、福寿吉祥纹和江水海崖纹等,绣工精美,配色典雅,极具装饰感。

1.2 宫廷绣

在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之下,为满足封建皇室和达官显宦的各类需求而专门绣制的绣品称为宫廷绣。它极为注重造型之美、装饰之美和工艺之美,风格华丽奢侈、绣工精美繁缛。宫廷绣的生产主要依赖于两条渠道:官办织造机构的统一生产与民间绣庄的调集生产,内容覆盖了“上用”的各类御用服饰、朝廷仪仗、生活用品以及“官用”服饰及所涉及的大量相关产品。苏州作为苏绣艺术的发源地,早在唐代就已有宫廷绣的生产,至宋元时期初具规模。明清时期中央设于苏州的织染局、织造署均承担着国内宫廷绣生产的重要任务。明代定陵出土的孝靖皇后百子衣就是一件具有浓郁苏绣艺术特色的典型宫廷绣作品,苏绣大师顾文霞老师曾于1978年参与了这件文物的复制工作,据她回忆这件服装以方目纱为底料,其上绣制了一百位动作各异的儿童及龙纹、八宝图案等。除了穿丝针法外,其它均为苏绣常用针法,如打籽针、戗针、铺针、盘金、平金等。整件服装因精美的苏绣工艺而显得雍容华贵,衬托出皇后一国之母的尊贵身份。

1.3 闺阁绣

对于家境优越、生活闲适的闺秀而言,刺绣正如同文房四艺一般,是她们平素消闲解闷、颐养身心、培养性情、托付感情的重要形式和生活内容之一。而闺阁绣正是由这些身居上层社会的闺媛们所绣制,主要用于自己赏玩、室内陈设装饰或亲友间的馈赠。由于她们大多具备着良好的文化艺术修养与精湛的绣花技艺,因此闺阁绣比一般的民间日用绣有着更丰富的文化内涵、更雅致的艺术品位和更高的观赏价值。以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顾绣《五十三参图册》为例,整套作品绘绣结合、劈丝纤细、针法灵活多变、人物造型夸张生动、配色丰富且格调优雅,不愧为古代闺阁绣的翘楚。

无论是涵盖人们“衣食住行”、强调“实用至上”的民间日用绣,还是格调高雅、重视欣赏功能的闺阁绣,亦或是服务于皇亲国戚的宫廷绣,刺绣与各阶层民众的联系曾经是何其紧密。

2刺绣艺术邂逅当代生活

在吴方言中,刺绣也被称为“做生活”。作为传统工艺美术门类之一,刺绣与人们生活、社会发展可以说唇齿相依。但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生活方式、审美标准和价值观念等发生剧变,这都给当代刺绣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挑战。展望今天的刺绣艺术,它几乎从实用领域中剥离开来,“重”艺术、“轻”实用的特征日渐凸显,以“艺术品”的身份高挂在墙上,仅供小众欣赏和收藏,与普通民众的生活已经渐行渐远。

当代刺绣艺术该何去何从?解答这个问题应当从它的本质特征入手去寻找答案。

刺绣艺术区别于美术与工业产品,作为工艺美术成员之一,它与生俱来具备着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特质,“既是具有商业属性的商品,又是被赋予了精神属性的文化艺术之物,这种特殊身份决定它从本质上就具备了实用性与文化艺术性两大特征。”[1]从商业属性来看,刺绣艺术在上千年的演化过程中始终在各阶层民众生活中发挥着实用功能;同时从精神属性来看,它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一种物态化形式,是蕴藏着精神属性的文化艺术产物,能满足人们精神层面和审美层面的双重需求。

东汉思想家王符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百工者,以致用为本”,“立足于时代的生活是工艺美术从历史走到现在以及从现在走向未来的根本所在” [2]。实用功能对于传统工艺美术的存续起着关键作用,但今天我们看到刺绣艺术绝大部分的实用功能几乎丧失殆尽。究其原因并非是刺绣技艺不够精巧或是不够美观,而是承载它们的载体如今已不再被社会所需要。“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刺绣艺术无法跟随时代脚步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那么有朝一日终将失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近几年我国刺绣行业中的少数先行者也正在积极作为,探索一条既要“上得厅堂”,又能“下得厨房”的发展之路。其中苏绣艺术在回归大众生活上的尝试最具价值与成效。

苏绣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姚建萍领衔团队的蝶衣手工刺绣手表正是一件在设计理念上充分体现美学思想的作品(图1)。其表面图案取材自化茧成蝶的刹那,运用了考究的苏绣工艺进行艺术表现,整件作品犹如高级时装一般时尚、精致和绮丽,给人焕然一新的艺术美感。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梁雪芳团队在服装领域的探索也充分体现了苏绣艺术与生活之间“不即不离”亲密关系。在《江南夏至》的高级定制苏绣时装中,设计师在保留了传统苏绣针法“精、细、雅、洁”艺术特点的同时,为了满足日常穿着需要,也对传统针法进行了一定改良(图2)。实用而不做作的款式搭配当代苏绣艺术,含蓄的表达了东方传统文化的基因。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周海云所在的云帆刺绣艺术团队近几年也一直在努力推动苏绣衍生品的艺术化与实用化。她们坚信苏绣不仅是挂在墙上的“无用”艺术,更应让人们持握在手、穿戴于身。系列苏绣真丝眼罩正是基于这样的设计理念,定位于现代人的生活状态而研发(图3)。眼罩运用真丝素绉缎,其上点缀有配色高雅的苏绣图案,产品风格优雅而不失时尚感。

从上述艺术家的探索方向可以看出,对当代刺绣艺术而言,应当积极探寻与当下生活方式和现代审美情趣的结合点,从实用角度出发,借助新的载体回归人们的生活。

3 结语

改变当代刺绣艺术囿于欣赏类艺术品的单一形态,推动它们朝着生活回归将是必由之路。指尖艺术曾经历了从生活日用品到艺术品的升华,如今向著实用功能的再次进发并非简单的轮回,而是更高层次的蜕变。众人拾柴火焰高,相信不多时这种趋势在我国刺绣行业将会愈加明显。

参考文献

[1]王欣.当代苏绣艺术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1.

[2]李砚祖.传统工艺美术的当代性与地域性——再谈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8(01):5.

[3]薛富兴.生活美学——一种立足于大众文化立场的现实主义思考[J].文艺研究,2003(03):25.

[4]刘悦笛.“生活美学”:是什么与不是什么[J].艺术评论,2011(04):22.

猜你喜欢

苏绣生活应用
十指春风,落针苏绣如画
浅谈我国苏绣工艺的特点与传承
传统苏绣艺术特色研究
生活感悟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