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色龙》说课稿(九年级下册)

2020-01-03何炳来

锦绣·下旬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酒客变色龙洛夫

何炳来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根据文本的内容,结合学情分析,将本课从说教材,说教学流程,说课后拓展这几方面去说课。

一. 说教材

(一)文本的解读

《变色龙》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讽刺幽默小说。他通过警官奥楚蔑洛夫对一条狗态度的几次变化,勾画了一个对上献媚,对下欺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小官僚形象。学习这篇短篇小说,要体会作者抓住人物特征,通过语言,动作的细致刻画,塑造具有独特性的人物形象。

(二) 教学的设想

1. 把握以“人物对话”为主要的文体特征,并以此作为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这篇小说主要是通过人物自己的语言来展开情节和表现人物性格。课堂活动中根据本文的写作特点,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扮演小说中的各个人物角色,一方面是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和文本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2. 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感受作品深刻的主题思想。1881年俄国民意党人刺杀了亚历山大二世,亚历山大三世一上台,在竭力强化警察统治的同时,也颁布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这时的警察在不是果戈理时代,随意用拳头揍人的“警棍”了,而是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干着陷媚邀功的勾当。然后通过这一背景资料,引导学生讨论感受作品的深刻内涵。作为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幽默讽刺大师和短篇小说巨匠 契诃夫,根基于作家对生命,人性的独特感悟,他的杰出作品所守护的往往是残缺的人生,甚至是人性的深渊景象。他不满足于以现实,人文的尺度来制定精神规则,也不愿停留在庸常的道德与是非之中,它重在呈现人类生活的丰富可能性,重在言说人性世界里的复杂感受。文字背景后的意蕴,让学生感受到讽刺性的背后隐含着社会的真实性。讽刺只是一种写作的表现手法,主要是更加入木三分地刻画人物的性格,揭示社会的现实意义。

3. 运用同类题材的“群体形象”作比较,感受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鲁迅的《孔乙己》和契诃夫的《变色龙》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经典的短篇小说;写作时间接近(《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变色龙》写于1884年);都是文学大师早期的作品;都采用批判现实主义的手法成功塑造了核心人物,(孔乙己和奥楚蔑洛夫);都揭露和批判了当时社会的罪恶和黑暗。这两篇小说最显著的地方就是描写核心人物以外,还描写了作为看客存在的群体形象 “酒客与人群”。教学中,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可以领略这两篇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并感受作者独具匠心的巧妙设计。主要体现在下面几方面:

(1)群体形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孔乙已》中的“酒客”包括“长衫主顾”和”短衣帮”。“酒客”的搭讪对故事情节起穿针引线的作用,核心人物孔乙已不为人知的一些陈年旧事都是通过“酒客”的议论对话呈现出来的。《变色龙》中的“群体”都是由小市民构成的。奥楚蔑洛夫调查狗咬人事件都是群体的答话让调查得以继续,“人群”中的

答话,故事情节逐渐推向高潮。

(2)群体形象折射核心人物生存的社会环境。作者笔下的群体形象,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映射当时的社会环境。《孔乙己》中“酒客”们的病态心理,是受当时的社会环境影响产生的,反映了当时的旧中国社会是一个病态的社会。另外江南小城特有的乡土酒文化气息,构成了孔乙己生活的特定社会环境。《变色龙》中,由沙皇统治下的小市民构成的“人群”的生存状态,映射出的是压抑沉闷的沙俄社会。《变色龙》中的“人群”,再现的所有言行都反映了麻漠的人际关系,构成了奥楚蔑洛夫的社会环境。

(3)群体形象衬托核心人物,使核心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孔乙己》中,“酒客”与孔乙己的鲜明对比,凸显了核心人物的特殊身份 “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孔乙己》中,“酒客”的搭讪和谈论,拓宽了孔乙己的人生经历,使这一人物形象更多鲜明生动。《变色龙》中,“人群”使核心人物,奥楚蔑洛夫的个性更加鲜明。“人群”再現的言行营造了一个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使其见风使舵,阿谀权贵的人物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4)群体形象深化了作品主题。《孔乙己》中的“酒客”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尤其是“短衣帮”,作者就是要改变他们的精神面貌,唤醒他们的麻木不仁的状态,对深化作品的主题具有积极意义。《变色龙》中的群体形象,折射了病态的沙俄这会现实。篇末“人群”中的笑声,更是蕴含深层的内涵。

(三) 教学目标

1. 抓住文本特点,理清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2. 品味语言,赏析小说的艺术风格。

3. 深入研究,探究作品的主题思想。

(四)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赏析人物对话,

2. 教学难点,

明确小说主题,

二. 说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 话题引入:中央电视台有个栏目叫《动物世界》。《动物世界》里对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都有介绍,你们有没有了解变色龙这种爬行动物的特性。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释,了解变色龙的生活习性。

2. 课题引入:小说的标题为“变色龙”,课文主要描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审理狗咬人的一桩案子,“变色”应该是小说中重要的线索,主要内容都是围绕奥楚蔑洛夫审理案子的不断变化展开的。要求学生说出小说中的主人公与动物变色龙的相似之处。

(二). 设计课堂活动

活动一:分角色朗读对话。

人物对话是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教师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根据人物性格用恰当的语气和语调进行朗读。

活动二:赏析人物对话

1. 用几个词语来概括奥楚蔑洛夫的形象。

参考:见风使舵,变化无常,媚上欺下。

2.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围观群众的群体形象。

参考:一群极度卑微而不明是非的民众。

活动三:把握小说主题。

1. 结合背景资料,写出小说的主题思想。

参考:小说揭露了奥楚蔑洛夫献媚邀功的丑恶嘴脸,同时也折射了俄国专制主义社会的黑暗。

2. 对照同类题材,如《孔乙己》,说说“群体形象”对深化主题的作用。

提示:结合《孔乙己》的“酒客”和《变色龙》的“看客”的人物对话及人物活动,写出自己的感悟。

三. 说课后拓展

(一). 搜集同类题材,概括讽刺小说常用的表现手法及对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参考:

(1).夸张。讽刺小说离不开夸张。《变色龙》这篇小说在短短的时间里,随着狗主人身份的不断变化,奥楚蔑洛夫的态度也发生了多次变化。变化之快,跨度之大,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入木三分。

(2). 对比。《变色龙》这篇小说的核心人物奥楚蔑洛夫面对狗主人身份的变化,不停地改变自己的态度,时而威风凛凛,时而奴颜卑膝,一会儿痛骂小狗是疯狗,一会儿又夸小狗“名贵”,”“伶俐”,先后矛盾,对比鲜明,使小说的喜剧效果更好,故事情节的展开达到了高潮。

(二). 将《变色龙》这篇小说改编成话剧。此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酒客变色龙洛夫
全球的孩子们,早上好
神奇变色龙
是谁害死了孔乙己
《孔乙己》人物的言说方式及思考
焚诗记
梅信
变色龙
变色龙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