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术期刊新媒体融合建设的挑战与策略

2020-01-03韩宜轩

出版广角 2020年22期
关键词:学术期刊期刊受众

【摘要】媒体融合在新旧媒体的交织交融中逐渐成熟,新媒体融合的趋势也愈加明显,在推动各行各业变革发展的同时也受到一定的阻碍。在此背景下,学术期刊的新媒体融合建设成为必然。当前我国学术期刊新媒体融合建设面临理念、人才、技术和传播平台及方式等方面的挑战,只有从问题出发进行策略研究,才能积极推进学术期刊新媒体融合建设,扩大自身影响力。

【关  键  词】学术期刊;新媒體;媒体融合;融合发展;内容渠道

【作者单位】韩宜轩,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22.012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对各行各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5G应用的全面铺开,势必给信息的传播方式带来更深层次的变革。学术期刊作为展示研究领域成果、传递知识与交流学习的重要平台,一直以来向社会输送了大量的文献知识,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各行各业知识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同时在人才培养上也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学术期刊应当紧随时代的发展,积极调整传播的渠道和形式,结合新媒体传播的优势,及时有效地整合资源,创新传播形式。

尽管目前绝大多数学术期刊已经在积极探索新媒体融合建设的渠道和方式,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学术期刊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融合建设发展速度仍然过慢,绝大多数局限于线下纸质版期刊,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困难。本文从当前学术期刊新媒体融合建设的现状入手,着重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策略,以期对学术期刊新媒体融合建设起到实质性的帮助和改善作用。

一、 学术期刊新媒体融合建设的现状及优势

媒体融合不仅极大提升了学术期刊信息的传播速度,也改变了用户接收信息的方式,使信息流转有了更加系统、精准、高效的传播渠道。2014年,中央就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做出重要指示,并对全媒体传播做出了重大战略决策。自此,学术期刊开始积极探索新媒体融合建设的方向与道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形成了一些全新的模式,如刊网融合模式、微信公众号出版模式、域出版模式、数据出版模式及交叉融合模式。学术期刊新媒体融合建设得到初步发展,正是凭借互联网市场的巨大优势。

1.降低了运营成本

万物皆媒的趋势导致纸质刊物的出版和发行面临越来越大的风险和越来越高的成本,而收益和回报率却越来越低,高成本低回报的运营模式使得学术期刊发展更加步履维艰。学术期刊进行新媒体融合建设能够快速降低运营成本,如自行建立网站,或与知名网站如中国知网、万方等平台进行合作形成刊网融合的模式。随着电子版发行量的增加,学术刊物可以适当降低纸质版的发行量,逐渐向数字化靠拢,以降低运营成本。

运营成本的降低并非仅仅体现在纸质版刊物发行量降低这一指标上,还体现在学术刊物的整体运营成本上,其中包括出版、发行、宣传以及管理等多个环节。学术刊物从各个方面节省下来的成本能够更好地投入融合建设和内容研究,以此提升刊物的整体质量。

2.拓展了传播渠道

学术期刊新媒体融合建设打破了传统期刊的传播方式,从以往的“等读者”转向如今的“到读者中去”。传播的主动性增强,传播渠道也在增加,期刊的曝光率越来越高。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不仅要牢牢巩固传统的有效传播渠道,还要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实现全覆盖。在互联网发展迅猛的形势下,大力提倡全媒体出版和跨媒体传播,可拓宽学术期刊的传播渠道,使小众学术期刊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受众知晓,使期刊宣传迈向更高的层面。受众面的扩宽不仅提高了学术期刊的浏览率,也提升了学术期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实现精准传播内容

媒体融合时代,“内容为王”仍是学术期刊赖以生存的准则。然而,受众接收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选择面更加广泛,无形中加大了学术期刊的竞争压力。因此,不断贴近受众,生产高质量的内容成为学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值得一提的是,内容的精准传播是多向性的,除了学术期刊面向受众读者的内容,还包括投稿人面向学术期刊的内容。如《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5 年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作者可实现精准在线投稿,随时查阅稿件处理进度,与编辑在线沟通精准改稿,大大提升了审稿效率。学术期刊也可以通过读者反馈,及时了解办刊方面的不足或者文章中存在的错误,做到实时跟进,立即整改,全面提升了学术期刊的文章质量和整体水平。

4.提升了传播效率

新媒体融合建设大大提升了学术期刊的传播效率。首先,从传播方向上来讲,由单向传播变成了多向传播,受众能够将自己的看法反馈给学术期刊,志同道合的受众之间也可以相互评论,从而提高内容的传播率和关注度。其次,从传播技术上来讲,现如今网络大数据的应用已经深入各行各业,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实现了高度精准,尽管目前大数据在学术期刊内容传播中的应用还未普及,但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粉丝的群聚效应已经说明了期刊在逐渐实现内容的分众化传播。随着大数据在学术期刊中的进一步应用,学术期刊将实现受众市场的超级细分。对学术期刊和受众而言,传播效率的提升将大大节省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内部资源重整将实现内容高度垂直,避免了资源匮乏或资源浪费。

二、学术期刊新媒体融合建设的挑战

1.媒体融合理念不深

2014年被称为媒体融合元年,媒体融合在传媒界得到了充分探索,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与省级融媒体建设提上议程,内容融合与渠道融合并驾齐驱。但我们在媒体融合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传统媒体人和传统媒体行业对媒体融合理念的了解不深,这一问题在各行业探索媒体融合的过程中都有所体现。

一直以来,学术期刊是作为典型的传统媒体存在且发展的,因此期刊管理者、编辑和作者思维较传统且固化,媒体融合理念不深,在发展中创新性不足,导致学术期刊难以主导媒体融合。加上其本身的性质和市场定位模糊,人员定位和市场定位难以在媒体融合过程中找到一个合适的出口。因此,学术期刊要想在新媒体融合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除了不断尝试与探索,更重要的是解决根源性的理念问题和思想问题。

2.媒介技术使用落后

媒介技术在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下逐渐走向智能化,传统媒体已经感受到新媒体发展给其带来的压力,学术期刊也意识到转型发展、媒介融合是其继续发展的必然。然而,学术期刊对新媒体技术的认知和接受程度更低,导致其在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和使用中表现滞后。

此外,学术期刊运营状况也存在先天不足,从而导致其在新媒体融合建设中的关注度得不到提升,期刊的影响力在新媒体时代不增反降。近些年来,我国学术期刊在媒体融合理念深入的背景下陆陆续续建设自己的新媒体平台,但真正实现融合发展的少之又少,大多数新媒体平台只是流于形式,实际上使用率不高,并未实现真正的融合。

3.复合型人才匮乏

内容是期刊生存的基石,编辑团队是期刊稳定发展的关键,读者受众则是学术期刊发展的原生动力。目前学术期刊编辑在传统编辑能力上占有一定优势,对新媒体技术以及新媒体业务却相当陌生,因此学术期刊在新媒体平台建设中遇到了瓶颈。

技术人才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学术期刊新媒体平台的建设,虽然很多学术期刊在技术人才引进上加大了投入,但媒体融合建设仍不尽如人意。毕竟技术人才只懂技术,面对专业学术问题时却束手无策,与学术人才难以形成合力。因此,对学术期刊而言,人才缺失问题更多地指向复合型人才的匮乏。复合型人才既要在学术上有一定的造诣,对学术期刊有深入的了解和认知,又要有一定的新媒体建设和运营能力,目前这类型人才在各行各业都极度缺乏。

4.传播方式转变延缓

学术期刊作为传统媒体的一员,一直以来都是按传统方式运转。而新媒体的出现,使媒体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也对学术期刊原有的传播运营方式和受众进行了解构。其碎片化的传播模式和碎片化的阅读习惯颠覆了以往学术期刊对传播和受众的认知,但学术期刊一时间还难以适应,从而使其在转变传播形态的过程中出现延迟。

虽然学术期刊在转型过程中也进行了新平台、新模式的探索,但面对受众群体愈来愈庞大复杂的局面,传播内容未能够做到及时调整,要实现分众化传播以及受众市场的超级细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些学术期刊希望借助大平台的优势扩大自身影响力,进而与大的网站和数据库进行合作。但传播渠道的相似性势必引起传播内容的重复性,由此导致的学术不端和学术水平下降也将成为制约学术期刊发展的一大隐患。

三、 学术期刊新媒体融合建设的策略

1.强化学术期刊媒体融合理念

媒体融合理念的深入是学术期刊在新媒体融合建设的第一步,然而大多数学术期刊在新媒体融合建设初期忽略了理念和意识的重要性,投入精力不足。理论知识的丰富和理念的植入,能够将学术期刊带上融合發展的轨道。这不仅需要学术期刊对媒体融合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梳理,也要向一些转型发展成功的期刊学习,汲取它们媒体融合的理念以及创新方法。现在不少期刊都开始用融合思维办刊,试图把线下影响力带到线上,在线上扩大影响之后再引流到线下,从而实现线上与线下的融合。如《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在融合之前就确定了融合的理念和方式,将网站作为信息入口,利用两微进行受众维护,再由社群维护转向集群发展,融合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加大媒介技术的资金投入

学术期刊新媒体发展,一方面受限于新媒体技术人才的不足,另一方面受困于资金的投入。因此,为了尽快促使学术期刊新媒体融合建设进入正轨,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尽管很多新媒体平台的搭建是低成本的,如微博账号及微信公众号的开通都只要极低的成本,但后期的运营维护及学术期刊数据库的搭建都需要费用支撑。学术期刊可以向相关部门申请项目费用,做到专款专用,以确保升级学术期刊的硬件设备与技术设施,从而提升办刊水平。

3.大力培育、引进复合型人才

首先,学术期刊要高薪引进一批复合型人才,并让这批人才成为期刊媒体融合建设的中坚力量,保证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和运营。其次,促使引进人才与原有的期刊编辑进行融合,通过人才融合促进学术期刊线上与线下的渠道融合及内容融合。再次,与高校进行人才合作培养。高校为学术期刊培育理论扎实、专业优秀的人才,学术期刊为高校提供专业实践的渠道和机会,从而实现人才双向培养,最终服务于学术期刊。最后,加强对现有编辑的培训,将原有的专业编辑培养成符合新媒体融合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如陕西省高校学术期刊集群借助高校优势,加大对期刊的扶持力度,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组建了一支新媒体技术过硬、理论知识丰富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4.积极推进数字化出版传播

学术期刊新媒体融合建设势必要转变经营模式,在融媒体和智媒体环境下,大数据的应用将会给学术期刊带来更多思考。数字出版作为媒体融合的前提,不仅能够高效推动学术期刊的传播,也很好地迎合了当前受众接受信息和阅读的习惯。除此之外,数字出版还成为学术期刊和作者推出优质内容的推动力,不仅提高了学术信息传播速度,而且覆盖更广泛多元的受众,加强了受众与学术期刊的交流和沟通,在思想碰撞中衍生出更加丰富的知识和新观点。

如青年学术期刊集群通过平台化传播,重构学术期刊传播模式,借助网络媒介进行数字出版,这种多元化、集群化的办刊模式有利于扩大各学术期刊的影响力。《中国青年研究》《中国青年社会科学》《青年探索》等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将其代表作品及时推向作者和读者,提升了青年学术期刊的影响力与知名度,值得广大学术期刊借鉴学习。

|参考文献|

[1]廖先慧. 全媒体时代下的学术期刊媒体融合发展探析[J].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2):20-23.

[2]郑珊珊. 增强“四力”:融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编辑的转型之路[J]. 中国编辑,2020(9):29-32.

[3]乔兴媚,黎恩,林亮亮. 媒体融合背景下学术期刊数字化平台建设的关键问题[J]. 新媒体研究,2020(15):82-84+93.

[4]陈佳佳. 媒体融合时代传媒人才培养与课程思政建设[J]. 传媒论坛,2020(14):22-23.

[5]靳虹舒. 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新媒体融合方法探究[J]. 传媒论坛,2020(20):10-11.

猜你喜欢

学术期刊期刊受众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期刊问答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