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技术在ARDS重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0-01-03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分阶段呼吸机通气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市中心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syndrome,ARDS)是指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肺内外疾病袭击后出现的以肺泡毛细血管损伤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而患者进行早期肺康复训练,能够有效的促进肺功能恢复,减少死亡率,但是,早期肺康复锻炼的时间以及方式等都会对护理效果造成影响,需要探索最佳的护理时机。针对于此,下文分析93例ARDS重症患者,评价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技术在其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郑州大学附属郑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ARDS重症患者中选取8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2017年8月~2018年1月就诊患者纳入对照组:年龄:46~75岁,平均(56.23±1.22)岁,男23例,女21例。2018年2月~8月就诊患者纳入试验组:年龄:47~76岁,平均(56.24±1.23)岁,男26例,女23例。

纳入标准:经检查符合ARDS诊断标准;急性生理学评分指标>15分;进入重症监护室的时间>14 d;机械通气;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了参与研究的同意书。排除标准:昏迷患者;拒绝参与本次研究。

通过SPSS17.0软件统计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基础护理措施,动态进行各项体征指标的监测,了解实际情况,并结合具体的体征指标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

试验组:在工作中使用早期分阶段康复锻炼技术。将患者循环不稳定但是可以提升血管活性药物进行维持的阶段作为第一阶段,护理工作人员应当掌握呼吸机通气的护理技巧,将潮气量控制在4 mL/kg左右,每次的肺腹胀30 s到2 min左右,11次/d。在气道管理中注意促进排痰,也可以吸痰护理。在体位方面可以采用俯卧位进行通气,4 h/d左右,一共4次。在活动锻炼方面,每天进行肌肉的按摩两次,每次3 min,气压治疗四次,每次半小时。需要注意的是应密切对肺复张情况进行观察,了解血压指标与心率指标[1]。将循环相对稳定且小剂量血管活性药物进行维持可以保持稳定状态的患者作为第二护理阶段。护理工作人员应当做好血压指标的观察工作,在清醒状态之下,可以进行上肢的活动。对于呼吸机的通气而言,可增加潮气量、延长肺复张的具体时间。在护理工作中需要重视气道痰液的观察与管理。将循环稳定作为第三个阶段。护理工作人员应当进行间断的呼吸机脱机,开展排痰管理工作,可以进行带机的下床活动,在病床旁边坐立、站起与缓慢行走,每天两次,每次站起的时间为两分钟。在呼吸锻炼方面,可以使用深呼吸方式或是吹气球的方式进行训练,4次/d,根据临床症状对时间进行控制[2]。

1.3 判定指标

记录机械通气以及带管的时间指标,评价护理效果;记录压疮以及谵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机械通气以及带管时间指标的对比(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分析比较(见表2)

表1 两组护理之后各项指标对比 d

表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3 讨论

ARDS属于临床诊疗中较为常见的病症,患者的病症通常较为危重,需要在重症监护室中开展治疗工作。然而,在传统基础护理的过程中,只能开展各项体征指标的监测工作,无法促进肺功能的快速恢复,严重影响整体护理工作效果。因此,在实际护理的过程中,需要探索最佳的措施,加快肺功能的康复速度[3]。

上文分析中研究了早期分阶段康复锻炼技术在ARDS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试验组护理之后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的发生次数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分阶段的肺康复锻炼技术,可以根据临床症状将护理工作划分成为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都要进行机械通气方面的护理,并开展锻炼工作,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的进行肺康复锻炼的指导,优化目前的护理模式[4]。

综上所述,在ARDS重症患者实际护理的过程中,采用早期分阶段康复锻炼技术,能够加快肺功能的恢复速度,提升治疗效果,预防不良反应问题。

猜你喜欢

分阶段呼吸机通气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观察分阶段延伸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影响
不通气的鼻孔
分阶段减少母猪限位栏的使用
分阶段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Pilon骨折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