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评价

2020-01-03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对位夹板腕关节

(南阳市中心医院,河南 南阳 473000)

桡骨远端骨折即发生在桡骨远端3 cm内的关节骨折情况,其发病率高,在全身骨折中占比17%。其高发群体为中老年与少儿,且以女性患者最为常见[1]。其传统疗法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其费用较低,操作简单,但创伤性较大。手法复位夹板具有无创性,不对骨膜造成破坏,且利于关节功能恢复,是该类骨折的首选疗法[2]。研究中以74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主体,旨在探究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对该笔的疗效,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11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治疗的74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主体。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是37例。其中,观察组男18例,女19例;年龄34~75岁,平均(49.65±1.57)岁。对照组男17例,女20例;年龄36~72岁,平均(50.37±1.45)岁。两组一般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行局部麻醉处理,起效后于骨折部位切开皮肤组织,使桡骨远端有效暴露,对其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处理。观察组给予麻醉处理下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为患者行体格检查,并进行血常规或心电图等常规检查,行丙泊酚麻醉,使用面罩进行吸氧护理。待睫毛反射彻底消失后给予手法复位治疗,可根据实际情况追加丙泊酚,手法复位疗法为:行拔伸牵引处理,根据具体骨折类型做成角折顶,方向为向上或向下。朝骨折侧移方向继续牵引,挤捺正桡侧端或尺侧骨折。叮嘱患者取仰卧或坐立位,肘部屈曲90°,使前臂保持中立位,由助手环抱患肢肘部,并实施对抗牵引。术者将两拇指放于远端的背侧,使用其余四指行腕部牵引处理,使骨折端背侧折顶向掌侧,协助其使腕关节屈曲90°,使用拇指将掌侧适度推压,直到远端背侧,腕关节尺偏约45°。使用拇指将尺侧适度推压,直到远折端,在此作用下,确保骨折端不存在台阶后,保持腕关节的功能位。选择合适夹板,将腕关节固定,使其保持掌屈尺偏位。两组术后均行抗生素治疗,并行早期康复训练。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骨折愈合、肿胀消失和疼痛消失时间。观察患者临床恢复率:骨折恢复:优:腕关节功能恢复,骨折对位良好,无畸形;良:腕关节存在轻微活动障碍,骨折对位一般,无畸形;中:腕关节存在明显活动障碍,骨折对位欠佳,无畸形;差:腕关节活动受限,骨折畸形愈合[3]。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恢复优良率对比(见表1)

表1 两组恢复优良率比较 例

2.2 临床指标对比(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d

3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是发病率较高的骨折类型,丙泊酚麻醉是其常规麻醉方法,具有较佳的麻醉效果,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4]。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可有效复位受损软组织,改善该部位的血液循环,且操作便利,术后恢复快,可缩短疗程[5]。夹板固定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度调整松紧度,具有弹性固定效果,能够纠正骨折端的移位情况,便于调整,且骨折对位良好,可提高患者的治疗舒适度[6]。其虽具有手术时间偏长和手术流程复杂等缺点,但预后性极佳,术后康复快,是该类骨折的较佳疗法,备受临床医师与患者青睐。本研究结果显示手法复位的操作便利性高,无需多人参与,易于掌握,且不会损伤骨折部位软组织,不对关节进行过度约束处理,可缩短邻近关节的功能活动时间,并基于骨折部位的生理解剖结构进行复位处理,并发症较少,利于其生理功能恢复。可见,该疗法可促进骨折恢复,安全性佳。

猜你喜欢

对位夹板腕关节
以“对位变奏思维及模式”观兴德米特“天体音乐”
石膏与小夹板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
自由对位与严格对位的博弈
——论传统对位教学两种体系的冲突
辟斯顿弦乐四重奏作品中对位化段落的和音形态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累及腕关节MRI表现及其分布特点研究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边条翼夹板结构强度设计
高频彩超与磁共振成像对类风湿性腕关节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一种跨层盲孔制作及对位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