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甲状腺激素抑制疗法对甲状腺癌患者骨代谢及预后的影响

2020-01-03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转移率甲状腺癌骨密度

(山西省肿瘤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3)

甲状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目前主要为切除治疗,术后要采用辅助治疗,如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疗法,这种疗法是通过提高甲状腺激素(TH)含量来抑制TSH生成,一边补充甲状腺癌患者缺少的TH,一边抑制TSH生成[1]。TH能调控骨骼的生长和发育,适量的TH能促进骨形成和骨吸收,TSH抑制疗法改变了患者的内环境,使机体维持亚甲亢状态,这种亚甲亢状态可能会对骨代谢和预后产生影响[2]。本研究旨在探究促甲状腺激素抑制疗法对甲状腺癌患者骨代谢及预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5 ~2016年在山西省肿瘤医院进行切除手术的甲状腺癌患者辅助治疗资料。根据患者的病情差异行不同辅助治疗情况,将实施TSH替代疗法的患者分至替代组(n=48),将实施TSH抑制疗法的患者分至抑制组(n=51)。替代组年龄22~75岁,平均(49.77±7.21)岁,性别(男/女)为(21/27),癌症类型(乳头状癌/滤泡状癌)为(26/22),癌症分期(Ⅰ/Ⅱ/Ⅲ/Ⅳ)为[(8/12/26/2);抑制组年龄21~78岁,平均(50.12±6.99)岁,性别(男/女)为(24/27),癌症类型(乳头状癌/滤泡状癌)为(28/23),癌症分期(Ⅰ/Ⅱ/Ⅲ/Ⅳ)为(9/13/22/7),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确诊为甲状腺,符合诊断标准[3],且拟行切除手术的患者;年龄18岁以上;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手术、化疗史;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治疗之前服用过免疫抑制剂。

1.3 方法

替代组术后使用左甲状腺素钠(深圳市中联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522,75~150μg/d)治疗,患者于每日早晨餐前口服,平均剂量(40.10±16.90)μg/d,期间将TSH的浓度维持在0.3~5.0 mU/L,血清甲状腺素的标准是TT3为1.2~2.9 nmol/L,TT4为65~155 nmol/L,FT3为2.16~6.78 pmol/L,FT4为10.3~25.8 pmol/L。抑制组与替代组一样使用左旋甲状腺素钠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癌症分期不同给予不同的浓度标准,其中处于Ⅰ期患者口服药物剂量(55.56±24.30)μg/d,血浆TSH质量浓度≤0.1~0.3 mU/L;Ⅱ期和Ⅲ期患者口服药物剂量(88.57±23.75)μg/d,TSH质量浓度是0.05~0.1 mU/L;Ⅳ期患者口服药物剂量(121.43±17.25)μg/d,血浆TSH质量浓度<0.05 mU/L。定期检查患者的血浆TSH质量浓度,频率为2次/年,试验期间始终检测患者血清中的TH含量,并加强对患者药品用量的指导。两组总治疗时间为期1年,3年进行定期随访。

1.4 观察指标

骨代谢指标:清晨餐前抽取患者静脉血液进行检测,统计分析治疗前后总I型胶原氨基酸延长肽(PINP)以及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 Laps)含量水平。骨密度(BMD):使用骨密度仪(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法国MEDILINK公司)进行检测,统计分析治疗前后身体各部位BMD。预后观察:对甲状腺手术患者进行3年定期随访,统计分析两组患者随访3年后的肿瘤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骨代谢指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骨代谢指标比较

注:1)与治疗前比较,P<0.05;2)与治疗后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BMD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BMD比较 g/cm2

2.3 预后指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预后指标比较 %

3 讨论

甲状腺癌属于低度肿瘤,生长速度与高度肿瘤相比更为缓慢,病死率低,目前主要采用外科手术对其进行治疗,但由于外科手术切除了患者全部或部分甲状腺组织,使得患者血清中的TH含量较低,为了维持稳定的生理状态,TH制剂的使用是不可避免的,TSH抑制或TSH替代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1,2]。在临床上,甲状腺癌手术后是行TSH抑制治疗还是行TH替代治疗尚待商榷[3]。对于重症患者而言,仅给予TH制剂替代治疗时,似乎难以有较好疗效,未受抑制的TSH作用于癌细胞膜表面的受体,促使特异性蛋白表达,促进癌细胞增殖,导致肿瘤扩散和转移,不利于疾病的转归[4]。有调查显示,甲状腺癌患者手术后使用TSH抑制疗法能通过提升机体TH水平抑制TSH的生成,从而缓解肿瘤的扩散,减少淋巴结转移概率,改良预后,降低患者复发率[5]。但TSH抑制疗法也有缺陷,在国外的报道中发现TSH抑制疗法会导致患者产生亚临床甲亢,使得骨折风险增加[6]。

本研究探析TSH抑制疗法对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骨代谢和预后的影响,结果显示:抑制组骨代谢指标β-Cross Laps下降,PINP增加,而身体各部位骨密度相对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证明TSH抑制疗法能提高骨转换情况,对骨密度影响较小;随访3年后,抑制组的肿瘤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分别为3.92%和5.88%,替代组为10.42%和10.42%,两组肿瘤复发率与远处转移率均无明显差异,但抑制组预后指标均低于替换组。分析原因:a)TSH抑制疗法与TSH替代疗法相比,增加了血清中TH的含量,TH的升高增强了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活性,从而引起了骨代谢加强,使得骨代谢标志物PINP显著增加;b)TH的升高会导致身体代谢加强,增加钙的消耗,尿钙含量增多,为了维持血钙含量,造成骨代谢增加;c)抑制疗法较替代疗法而言,能够明显抑制TSH在癌细胞受体上的作用,从而抑制甲状腺蛋白的表达,减慢肿瘤细胞的分裂和生长;d)肿瘤复发率与远处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是由于采用的样本量过少所致。

综上所述,TSH抑制疗法用于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治疗,可改善患者骨转换指标,同时对骨密度影响不大,远期预后较其他疗法无明显差异。

猜你喜欢

转移率甲状腺癌骨密度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研究进展
甲状腺乳头状癌右侧喉返神经深层淋巴结转移率及影响因素
离散广义Markov 跳变系统在一般转移率下的鲁棒稳定性
不要轻易给儿童做骨密度检查
6 种药材中5 种重金属转移率的测定
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适应证选择及并发症防治
OSTEOSPACE型超声骨密度仪故障案例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