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磁共振检查对静脉窦血栓诊断准确率的影响

2020-01-03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慢性期亚急性高密度

(安阳县人民医院,河南 安阳 455133)

静脉窦血栓表现为非特异性脑出血、脑梗死等,是发病率较低一种脑血管疾病,但病死率较高,改善患者预后关键在于早期准确诊断与及时治疗[1]。而静脉窦血栓缺乏典型特征,极易发生误诊,使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与适宜治疗方案,影响预后效果。核磁共振(MRI)检查无电离辐射与创伤,利用无线电射频脉冲引起氢原子核共振与吸收能量,并采用计算机处理氢原子核发射出电信号与释放出能量,能获取较大信息量,是一种分辨率较高成像方式。本研究选取29例静脉窦血栓患者,对照探讨MRI检查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2018年安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9例静脉窦血栓患者,其中女16例,男13例,年龄23~68岁,平均(40.07±8.48)岁;体质量指数19~24 kg/m2,平均(22.23±0.82);亚急性期5例,慢性期6例,急性期18例;5例出现嗜睡,29例出现头痛和呕吐,2例癫痫发作,8例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2例存在意识障碍。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伴有不同程度呕吐、恶性、头痛、四肢无力、嗜睡等症状,均根据《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经临床诊断为静脉窦血栓[2];发病前无精神疾病、癫痫;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未带心脏起搏器、人工金属心脏瓣膜。 排除标准:眼内有金属异物、铁磁性异物者;带有动脉瘤者;妊娠期患者;幽闭恐惧症患者;发病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

1.3.1 MRI检查 头颅标准线圈,采用1.5T磁共振扫描仪(美国GE Brivo355),自旋回波序列实施横断面T2WI、T1WI,回波时间分别为97 ms、7.8 ms,脉冲序列重复时间分别为3 900 ms、500 ms,并扫描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扫描间隔与层厚分别为1.5 mm、5 mm,MRV扫描层间距为0 mm,层厚为1.5 mm,且对野底设置饱和带抑制脑动脉影像实施扫描。

1.3.2 CT扫描 指导患者取仰卧位,扫描采用螺旋CT扫描仪(64排美国GE Optima 680),行头部CT平扫,下颌内收,头先进,从颅底至头顶进行扫描,层厚、层间距均为7 mm,以听眦线为基线,向头顶连续扫描。

1.3.3 判定标准 MRI检查:静脉窦内异常信号明显,亚急性期T1WI多表现为高信号,周围以低信号、混杂信号为主,T2WI高信号为主;急性期T1WI为高信号,T2WI为低信号;慢性期T2WI表现为低信号。CT扫描:静脉窦走形区出现高密度“带征”,横切面扫描时提示高密度征,脑实质内可见高密度出血灶,有局限性或弥漫性脑肿胀;阅片时由科室2位经验丰富医师在双盲原则下进行判断。

1.4 观察指标

以临床诊断结果为准,比较MRI检查、CT扫描诊断静脉窦血栓准确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诊断静脉窦血栓准确率)用n(%)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MRI检查诊断静脉窦血栓准确率为93.10%,高于CT扫描65.52%(P<0.05)。见表1

表1 比较MRI检查、CT扫描诊断静脉窦血栓准确率 n(%)

3 讨论

以往有研究指出,CT平扫诊断静脉窦血栓准确率低于30%[3]。本研究结果显示,CT扫描诊断静脉窦血栓临床经验有关。CT判断静脉窦血栓直接征象是深部静脉或皮层高密度带征。本研准确率为65.52%,高于以上学者,可能与医师究18例急性期患者均呈现出空三角征、索带征、高密度三角征,因而易于诊断,这与静脉窦内新形成血栓CT值偏高有关[4]。但亚急性期、慢性期静脉窦内血栓常缺乏典型影像学特征,表现为等密度而难以识别,易发生漏诊、误诊,部分患者虽伴有脑肿胀或出血,但不是静脉窦血栓特异性表现,临床鉴别与诊断较为困难。

MRI检查具有多参数、多序列特点,且具有较高软组织分辨率,不同疾病阶段患者能通过不同序列进行识别。亚急性期病灶周围以低信号、混杂信号为主,T1WI、T2WI多表现为高信号,这是血红蛋白正在形成血栓结果;急性期可见血栓异常信号,T1WI表现为较高水平,T2WI表现为较低水平;慢性期T2WI表现为低信号,或T2WI呈现出不均匀增强,这是病程中血栓再通或机化结果,在SE序列有流空信号,其内出现异常信号可为诊断提供直接指征。可见MRI对静脉窦血栓具有时间敏感度高特点,且其成像不是单一平面,能反映病理演变过程。以往研究证实,DWI检查静脉窦血栓高信号状态呈现,其ADC值降低[5]。本研究5例亚急性期患者均呈现出该特征,提示以上征象能作为DWI检查诊断亚急性期静脉窦血栓特征。ADC值降低表明水分子运动受限,而水分子扩散与血栓形成分期息息相关,故临床诊断静脉窦血栓时可通过DWI测量血栓ADC值,了解血栓随时间改变发生超微结构变化。长期临床工作中发现,初始血栓内水分子扩散运动减低,随后观察到水分子扩散运动增加,可见DWI上静脉窦血栓信号可短时间发生变化,这即与血块中微结构随时间变化有关,故单一依赖DWI可能对静脉窦血栓检出率较低,可结合T1WI、T2WI。

急性皮层下伴有多发性脑内血肿是判断脑静脉窦血栓一个重要特征,MRI检查能对此进行识别,发现上矢状窦等位置病灶本研究结果显示,MRI检查诊断静脉窦血栓准确率为93.10%,高于CT扫描65.52%(P<0.05),与Sadigh G等[6]研究相符,提示MRI诊断静脉窦血栓能提高诊断准确率。

与CT相比,MRI无颅骨伪影影响,且对软组织显像清晰度、分辨率较高。但MRI亦具有一定不足,如部分急性期患者血栓与血流信号具有较高相似度,识别困难;对大脑内静脉血栓、大脑大静脉血栓显示敏感度欠佳等,而对临床无法明确诊断患者,可应用磁共振无对比剂血管成像技术,其能弥补以上缺点,直观显示脑静脉结构,掌握众多直接征象,如静脉窦血流不显影、局部狭窄、窦腔粗细不均等,同时亦可掌握病灶出现其他途径引流静脉、形成侧支循环等间接征象,从而准确诊断疾病。

综上所述,MRI检查不受血栓信号随时间变化影响,无颅骨伪影影响,具有较高软组织分辨率,能识别、明确静脉窦血栓不同疾病阶段,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

猜你喜欢

慢性期亚急性高密度
高密度养殖南美白对虾或者更容易成功
高密度电法在断裂构造探测中的应用
高密度存储服务器可靠性设计与实现
间日刺治疗慢性期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高频彩超在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诊断中的应用
中蒙药内外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30例
分析针刺治疗中风慢性期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
高密度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