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分析

2020-01-03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3期
关键词:脑出血因子研究组

赵 静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41)

脑实质中的血管出现自发性、非创伤性的出血即为脑出血,在临床上是一种比较多发和常见的疾病,以病情进展快、高病死率等为显著特征,在治疗的同时需要对患者进行良好的护理[1]。传统护理主要是根据临床医师的要求对其工作进行配合,在医疗模式逐渐发展的过程中,这一护理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脑血管患者的需要[2]。近年来,临床护理路径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探究在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并对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的水平变化进行分析,本文对2015年2月至2018年8月于本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90例进行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2015年2月至2018年8月于本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90例进行研究,纳入标准:经诊断,确诊为脑出血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心、肾、肝等脏器出现严重器质性病变;免疫功能或凝血功能出现障碍;存在精神病、痴呆既往史或处于意识模糊的状态,不能或不愿配合本研究。按照护理方式将之均分为两组,研究组45例,包含男24例,女21例;年龄为47~76岁,平均年龄为(58.24±2.09)岁。对照组45例,包含男23例,女22例;年龄为47~75岁,平均年龄为(57.93±2.77)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临床护理路径[3]。第一,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后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患者入院后随即向患者讲述有关医院环境、医院管理制度等基本内容,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入院后2~6 d,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向患者介绍关于脑出血的知识并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同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另外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使家属能够对患者的饮食、用药情况进行指导;入院后7~14 d,在患者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康复训练知识、方式、注意事项以及意义等的介绍,并对其康复训练进行指导;出院前,叮嘱患者按时用药、控制饮食、主动进行康复训练并进行定期随访。第二,对临床护理路径的执行,在临床护理路径制定好后,将其按表格的形式在患者病床床尾进行悬挂,相关护理人员按照表格上的内容严格执行,并由护士长对护理的整个过程进行指导和监督。

1.2.2 标本的采集和检测。采集两组患者发病6 h、发病7 d以及发病14 d时的上肢静脉血,静置30 min后在3000 r/min的转速下进行10 min左右的离心,将血清取出置于-80 ℃的环境下保存。通过夹心酶联免疫法对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进行检测。

1.3 观察指标:利用调查问卷对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进行调查,分为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三个选项,以满意和比较满意统计护理的总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统计应用SPSS20.0,计量资料应用()表示,通过t检测,计数应用(%)表示,通过χ2检测,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的对比:在护理满意度方面,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分别为97.78%和80.00%,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χ2=7.20,P=0.0073),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的对比[n(%)]

2.2 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与正常水平相比,脑出血患者起病后IL-8、CRP及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在发病后的第7天到达最高水平后逐渐下降。

3 讨 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结合患者、医护人员以及康复师等人员的意见和要求进行护理计划的制定并按照计划开展护理工作的一种模式[4]。在护理工作中,护理工作人员可以对自己的护理行为进行不断的规范和调整,进一步明确患者何时应进行何种检查及何种治疗等,有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5]。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分别为97.78%和80.00%,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另外,患者在这种护理模式下可以获得更好的照顾,进一步减少其并发病的出现以及住院时间等。IL-8是抑制性淋巴因子的一种类型,对于Th2辅助细胞的分泌具有促进作用,而对于T1细胞的功能则具有抑制作用,致炎因子的合成也会受到阻碍,从而一定程度上保护血肿块周围细胞。CRP水平是反映机体内炎性反应程度的重要指标。TNF-α则能够导致因炎性反应而出现的脑水肿,进一步加重血脑屏障的受损程度。本研究中,与正常水平相比,脑出血患者起病后IL-8、CRP及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在发病后的第7天到达最高水平后逐渐下降。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的水平和其病情的发展密切相关,发病7 d后炎性反应逐渐缓解,其原因是因为治疗的效果还是脑出血病情的自然进展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究。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改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提高护理的效果,另外对患者血清中的炎性因子进行动态分析可以对其病情的进展进行良好的预测。

猜你喜欢

脑出血因子研究组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我刊2021年影响因子年报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