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陈钦、陈元文化遗产初探
—— 以封开县相关志书、遗址和遗物为研究线索

2020-01-03姚锦鸿

客家文博 2020年4期

姚锦鸿

作为历史上有着全国性影响、在地方上更是赫赫有名的人物——陈钦、陈元父子的事迹,分别在《汉书》和《后汉书》[1]里有记载:“陈元,字长孙,苍梧广信人也。父钦,习《左氏春秋》……王莽从钦受《左氏》学,以钦为厌难将军。……太常选博士四人,元为第一。……元后復辟司徒欧阳歙府……(元)年老,卒于家。子,坚卿,有文章。”因此,家乡人一直称陈钦、陈元父子为“将军、博士”。

陈元的家乡就是汉代的苍梧郡广信县,而且他们是有后代的。本文通过地方文献的相关记载和目前仍然可以看得到的实物资料,梳理出与汉代广信县、陈钦、陈元有关的资料,进而唤起更多的人注意挖掘深藏在我们身边的与之有关的一切资料,为地方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发展添砖加瓦,使诞生过“岭海儒宗”的古广信热土树立起更加强大的文化自信。

由于引文中所录文字材料目前仍然分散各处,或在山野石碑上、或在私人手抄本里、或只有复印件,均极易散失、模糊,故在此不嫌繁赘,将关键文字摘要于行文中而将较长的全文内容全部录下附于文后。原文为繁体字,今改简体并稍加标点。

一、地方志书明代版《封川县志》里与陈钦、陈元有关的记载

编篡于明万历,成书于天启,清康熙二十四年出版的《封川县志》[2],与陈钦、陈元有关的记载有多处(以下所引《封川县志》皆为此版本)。

1、《封川县志·卷十八·人物志·经学传》立有陈元的传(此传摘自《后汉书》,故在此不录)。[3]

2、《封川县志·卷之一·里图·舆地》:文德乡戴村,陈司徒居。[4]

“文德乡戴村”,即今渔涝镇戴村。“陈司徒居”,应该是“陈司徒椽居”之误。据上文所引史料“元后復辟司徒欧阳歙府”,陈元并未曾任职“司徒”,仅在司徒欧阳歙府中任事,是司徒欧阳歙的下属,故称“陈司徒椽”。《封川县志·卷之二十·艺文志》载:“司徒椽陈元集二卷,今亡”[5]

3、《封川县志·卷之二十二·杂事·丘墓》:“汉厌难将军陈钦墓,汉司徒椽陈元墓,俱在县北六里许,野矮岗上。石人、石兽尚存。”[6]

“县北六里许”,即距离古封川城北面3公里左右,即今封开县职业中学所在地。此地旧时亦名“茶亭”,且“茶亭”之名在民间一直沿用至今。陈钦、陈钦墓又称“将军博士墓”、“石人石马墓”。以前,其后裔每年均会到此拜祭。“文化大革命”时期,墓地上的遗物开始受到严重的破坏,陈氏后裔也因为惧怕,不敢前来拜祭,墓地逐渐荒芜。20世纪80年代封开县在此地兴建实验中学,90年代在墓葬所在地上建起了新教学楼。

4、《封川县志·卷之二十二·杂事·古跡》:“汉广信县,在县北十里,梁改梁信,隋改封兴,宋改封川,即今贺江口上。城池遗址尚存,人呼其地曰古城地,塘曰古城塘,桥曰古城桥,甬曰古城甬。郡志谓在县西二里,近山川坛,误矣。”[7]

“即今贺江口上”,就是现在的封开县旧城区。由东堤路、西堤路和新321国道包围的这片西江、贺江两江夹角形成的半岛形陆地范围。上文所述的旧地名,亦在老人口耳相传中流传至今:江口中学校园所在地,旧名“古城冲”;江口中心小学所在地,旧名“城头坪”;中心小学东侧,有北帝庙等古庙,信众依然称呼该地“城头坪古庙”。可惜在城市扩建、改建过程中,没注意保留这些蕴含深厚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的古代地名。使本来是一脉相承的历史脉络,在推山填沟的建设中几乎消失得无影无踪。

5、《封川县志·卷之二十·艺文》载孔学礼《修仕进录序》:“盖今之封川即古封州,在汉广信有陈钦治《左传》而仕于朝。钦之子元,建武中以明经擢博士,为学者所宗。”[8]

《封川县志·卷之十七·选举;卷之十八·人物》孔学礼,字立之,号敬所、天植。明代封川人。拔贡生,太学选直隶睢宁县主簿。后弃官归里,闭门读书至老。[9]作为本土的读书人,孔学礼当时掌握的地方历史文献资料肯定比我们现在所掌握的要丰富,他肯定了封川即封州,汉时为广信,有陈钦、陈元父子,为学者宗。

6、《封川县志·卷之二十·艺文》载唐时雨《临封十咏次韵》:“为爱临封好,江清万古流,贤良博士地,割据霸王洲。”[10]

《封川县志·卷之十一·官师志·名宦》:“田开,嘉佑三年以秘书丞知。爱民重士,兴学劝农,歌咏甚富,民怀其惠。有《临封十咏》传颂。”[11]

《封川县志·卷之十一·官师志二·知县》:唐时雨,字子化,福建莆田人,举人,嘉靖四十年任封川知县。后升任郧阳府通判。[12]

诗中“贤良博士地”,指封川是汉春秋博士陈元的家乡;“割据霸王洲”,指的是唐末封州刺史刘谦父子,以封州为起点,完成割据王朝南汉政权的建立之事。

7、《封川县志·卷之二十一·艺文》:蒙尧仁,明代封川人,庠生。《次临封十咏,颂方候德政》:“侯治吾封好,奎文满璧宫,台州先正事,左氏古陈风。”[13]

“台州先正事”,指唐状元莫宣卿任台州别驾之事;“左氏古陈风”,指汉时以治《左传》有名的陈钦、陈元父子之事。

8、《封川县志·续卷之二·艺文》有陈元后人《陈道蕴列传》,转录如下:

陈道蕴,字宣猷,号湖山,世封川人,系出汉春秋博士元之后。

幼精举业,数奇不第,以明经贡于京师。初任浙江金华府学训导。敦孝弟,正文体,士人信之,门外履满立问。奇大社,作养婺人,甄拔不爽。修祭器,正声容,饰仪注,置舞生,礼陶乐淑。摄浦江县事,冰蘖自持。简稽惟良,明于听讼,慈以催科。梓浦阳人物,记风励浦人。视事数月,升陝西高陵县知县。其在陵也,救荒恤残,弭盗省刑,薄赋节用,不一而尽。且甦解运,免火耗,严守御。乙亥战寇,俘首最多。邻县泾阳、临潼、三原之民咸群趋而讬妻子,时有“万户沾恩”之颂。暇而茸学宫,置祭器,购学田,勤月课,文风一振。释冤狱,化词讼,几至刑措。遗骼必掩,遗孤必养。严私铸之禁,消妖术之谋,除衙蠢之恶,亲六谕之讲,详去行户之供。善政累累,确有可据,升河南陕州知州。先流寇破城,焚掠极惨,户口凋敝,十室九空。峡、石之间,时有巨寇,聚党二千余人,土著迄无宁宇,行客视为畏途。修城建署,之后,筑立大寨,令民各筑小寨。措置多方,人人德之。然后招抚逃亡,复其故业,宽其租赋,请蠲宿逋之苦。继而轻徭役,代夫马,建文庙,肃祭祀,犹夫治陵、浦之日。修召公之祠,养弃儿数十人于三年,于贫士数人,岁周月恤,无所不致。奏去雄镇,身任防河,先代以为克彰保障之勤,有造灾危之地。晋阶奉直大夫,封先人如公官。及致政也,陕人庶道板辕,监司助以斧。归休之日,筑廂街道,佐治子城,仗义轻财。州县旌奖者三,府旌奖者一。丧祭孝,宗族睦,与人忠,盖亦有足多者。[14]

9、《封川县志·续卷之一·事纪人物》:天启十六年癸未夏,乡绅陈道蕴砌西厢街道五里,樵石现存。[15]

二、目前可见的与陈钦、陈元有关的遗址与遗物

图1 “将军博士墓”墓名碑刻石(图片由封开县博物馆提供)

1、“将军博士墓”墓名碑刻石

“将军博士墓”墓名碑刻石(图1),石质为红砂岩。“将军博士墓”四字横向排列,文字右读,为楷体阳雕。文字外有边框,文字与边框整体凸起成横匾状。横匾左右两侧各有阳雕大草尾夔龙一条,形成双龙护匾的布局,雕刻工艺极佳。墓名碑刻石规格为:残长1.5米,宽0.36米,高0.39米。此刻石于2012年在封开县人民医院新住院大楼施工工地出土。据考证是1962年,封开县人民医院修建住院大楼,在全县范围征集石料时,该碑石被运到此处,用作大楼基础石料。因拆旧重建,终重见天日。此墓名碑匾似为明代,当系陈氏后人重修该墓时所立。

2、陈元后人陈湖山墓

图2 陈湖山墓全景

图3 崇祯十二年圣旨残刻石

墓位于江川镇五合村三贯组(图2)。墓葬所在之山名庇子山。其墓位于山眉,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约90平方米。目前所见为土堆墓。坟包前立大小石碑三通。中间一通最大,为泥质岩青石,半圆首、直边。该碑石已被从中间劈开,碑石有缺失。可见文字有篆书大字“奉天”“崇祯十二年”(图3)等,因碑已残缺,现场无法读取其全部文字,可以确定的是,碑文刻写的是崇祯十二年的诰命圣旨一道。左侧为墓名碑,右侧为墓圹誌。

祭台为红砂岩石条,墓的坟手及地面皆为泥土构筑。由于圹志一般是放置于墓穴里面的,现在却见立于墓前,估计墓葬曾遭破坏。询其后人,果获证实。

图4 陈湖山墓名碑

墓名碑中间刻字稍大:“皇明陕州太守湖山陈公墓”。墓名碑安放在祭台上左侧。边上刻划有缠枝花一朵。上款刻:“讳道蕴,字宣猷,号湖山,仕至河南陕州知州。其行事世系生卒年月详记中”。下款刻:“下元壬辰七月十九日,男鸿、鹤,孙虞文、虞武刻石”。上下款字稍小,碑文都是楷书(图4)。圹志碑为端石质(图5)。碑 文 楷书,共25行,每行48字。该碑文较长,因首次发现,故全文著录并附于本文之末(附录一)。

图5 陈湖山墓圹志

3、陈氏将军、春秋博士世谱图——小宗住豆腐坑抄录世传(图6)

笔者访其族人,获观其家谱(家谱为16开白纸手工装订,文字全部为毛笔手抄),得陈湖山墓碑文和崇祯十二年诰命圣旨等。其中《湖山翁墓碑文 录下》为新见重要文献,但文章较长,故转录于本文之末(附录二)。

图6 陈氏小宗族谱封面

图7 崇祯圣旨和陈湖山墓志铭文字

4、陈元后人陈松山墓

图8 陈松山墓全景

陈松山,陈湖山之族兄,亦为陈元后人。其墓位于江川镇新泰村。坐北向南,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现存墓葬应该是被毁后的现状。墓轮廓尚存。有墓碑一通,嵌于砖砌的墓冢前(图8)。

图9 陈松山墓碑

碑为端石质,高高0.76米,宽0.58米。墓碑中间刻“明故祖考松山陈公老大人之墓”。碑文刻置墓名的两侧(图9)。碑文转录于本文之末(附录三)。

5、封川石街

图10 封川石街

封川石街位于江口镇封川村(图10)。石街用长方形红砂岩石条铺彻,现存总长约2000米。石条规格有两种,一种是长1.67米,宽O.57米,厚0.2米;一种是长1.76米,宽0.57米,厚0.2米。封川石街曾经是明清时期封川当地及过往行人密集穿梭之处。现在石街已经是行客罕见,更鲜有人知道,出资兴建者就是二千年前名显全国的“将军博士”后人陈道蕴,该古迹可视为与陈钦、陈元有关之遗址。

6、畔耕陈公祠和同治三年碑记

图11 畔耕陈公祠

畔耕陈公祠位于罗董镇思寮村(图1 1)。始建于清嘉庆,同治三年(1864)重修。该祠重修时为三列三进,砖木结构,单檐布瓦硬山顶配镬耳式封火山墙的合院式建筑。在当时为规模较大的一组建筑。据村民回忆,该组建筑民国时期曾被火烧毁屋顶和其他木质构建。两侧附屋(左右两列)在火烧后被拆除,中列正座也仅存砖墙。1949年3月,当地陈氏后裔在原砖墙的基础上实施了修复。文革期间,祠堂的后座又被拆毁,中座和前座的镬耳式封火山墙亦被拆除。屡经劫难的畔耕陈公祠,目前为两进合院式建筑。前座面阔三间进深二间,通面阔9.37米,通进深6.25米。木质门框,红砂岩门额上阳雕“畔耕陈公祠”。梁架为抬梁式,柱础为红砂岩雕八棱花篮式。后座(原为中座)面阔进深各三间,通面阔9.37米,通进深7.08米。梁架为抬梁穿斗相结合,附檩下可见墨书“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岁次乙丑囗口□时重修”,明间设有神龛。两座之间有天井和两廊,左廊墙壁嵌同治三年碑记1通。

图12 畔耕陈公祠同治三年碑记

碑为青石质,楷书字体,刻记事文字13行,每行35字。记人名字11行,记年款字1行(图12),碑文摘录如下:

尝闻,乔木发千枝,苗十、苗百、苗千、苗万,无非一本;江水分万派,流东、流西、流南北,本是同源。吾太祖自汉以来,陈钦、陈元公至荣用公,百有余世。荣用公娶严氏生二子,又育一孙。长子讳细荫,居新巷口,即封川西厢登荣坊,娶张氏,生一子,讳陈太,娶李氏,生二子,讳陈福,娶吕氏,生四子,长子讳师英,娶卢氏,生五子,三子讳陈玺,娶梁氏,生二子,长子讳景祚,字伯顺,号畔耕,迁居思寮村,係嘉靖年间。……越至嘉庆已卯年,人丁螽斯蛰蛰,合族商议将此二间香火堂地,设计换阔,创造二座宗祠……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芳名不录)同治三年六月初五日立碑。

7、将军博士祠

将军博士祠位于渔涝镇戴村。原为单檐布瓦砖木结构建筑。数年前,祠堂大门门额上方可见“将军博士祠”字样。可惜由于没有及时维护,该建筑瓦面已经坍塌,仅残存四面砖墙。

以上这些与陈钦、陈元有关的遗址、遗物,只是笔者个人所能罗列出来的初步资料。如果能够汇集更多人的研究成果,或者能够引起更多人对这个主题的关注和发掘,肯定会有更多的发现。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笔者在封开县白垢镇屡次看到有陈姓墓碑上写有“生于望族”这样的字眼。那么,这一支陈姓,是否与陈钦、陈元有关呢?还有,即便是我们看到过的陈氏族谱也只是小宗谱而已,陈氏的大族谱在哪里?其各小宗的分布又是怎样的呢?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很值得地方相关人士去关注去研究的。希望以后能有更精彩的研究成果出现,使广信文化的品牌更加亮丽。

三、对陈钦、陈元相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思考

人们常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在倡导建设全域旅游的当下,散落在封开城乡各地与汉广信县、陈钦、陈元有关的各处地点,只要作适当的修葺、整理,增加相应的旅游设施如指示牌、说明牌、停车场等,就可以融入旅游线路。

1、在将军博士墓遗址上兴建的封开县职业中学新教学楼,和封开县博物馆新馆大楼遥遥相望。封开县职业中学和封开县博物馆新馆直线距离约1000多米。虽然墓葬具体位置已经难以确定,但收藏在封开县博物馆里的“将军博士墓”墓名碑刻石,证明了地方史料对此墓葬记载的真实性。墓葬的大致位置也恰好可以在刚刚落成的封开县博物馆新馆大楼广场上可以看到。为此,建议封开县博物馆新馆内的历史陈列在汉代部分务必要将“将军博士墓”墓名碑刻石陈列出来,使二千年来记载在各种史书中的汉代名士、“岭海儒宗”陈钦、陈元父子不再是抽象的文字,而是实实在在的具体存在了。同时可以在博物馆广场的某处,设一简单的观景处,树立一块牌子,加上简单的说明文字向游客指示清楚,历史上被称为“将军博士”的陈钦、陈元父子的墓葬的大致位置所在。这样的实物陈列和实地指示,相信游客必定获得极其深刻的情景记忆。

2、紧邻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封川古城墙的古石街,仍然蜿蜒在古城西厢的鱼塘和菜园之间,看似萧疏冷落,却是充满野趣。只要稍作整理,便是一道烟村人家的郊野景色。一条古石街,正好贯穿起从汉代到现代两千余年的人和物。为了使古石街不再被埋没在荒草野花丛中,建议:①将石街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②对石街作适当的维护修葺,尽可能地展示其将近400年的历史沧桑旧貌。③做好文物“四有”工作,特别是建立标志和说明牌,让人们充分了解石街的历史和文化意义。④在适宜的地方建设停车场等旅游设施,充分发挥石街正好位于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封川古城墙与封开县博物馆新馆之间的地理位置优势,打造一段位于县城内的“封川古城墙——封川古石街——广信塔——封开博物馆”这样的寻幽探古旅游线路。

3、位于封开县城西江对岸江川镇的两处陈元后裔的墓葬,可以将西江边上的江川河一河两岸山水田园以及村落人家串连起来。此地山岭连绵,河谷婉转,田畴与山村沿河铺陈,大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况味。江川河的上游,多为客家人居住区,目前尚遗存有几处客家特色的古寨。古味十足的寨围和夯土建筑的民居尚存。且陈道蕴墓葬所处的庇子山下,现有保存较好的合塘寨和三贯村(图13)。

图13 庇子山下的客家夯泥墙老屋

古寨依山临河,山青水碧,流水潺潺,虽无千里田畴般的磅礴大气,却恰到好处展现出小家碧玉的温婉柔媚(不知近年来的新农村建设三清三拆是否已经被拆毁)。三百年前有个封川县长名胡璿,游览陈道蕴墓时写过两首诗:《游故陕州牧陈湖山墓二首》[3]

千峰翠色丽朝曦,杖策迤逦庇子眉。

棲鹤陇头占凤起,眠牛岗上看龙驰。

天地二理频开参,福德双星总毓奇。

翘首秦川烟树里,春风犹復长棠梨。

赞诵之声到处闻,太邱硕德动当年。

家传组绶流风远,世衍诗书席庆绵。

荆棘岂生大老域,烟雲长护故陌阡。

漫言千载知谁是,岘(峡)石何时不渍泫。

由于江川镇位于目前正在热火朝天建设中的“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地域范围之内,同时这里有县域内最靠近县城的客家人居住区。因此可结合当地的客家村寨特色,开避一条两广交界处的乡村旅游线路。此线路的节点可以总结为:“界首虎山吴廷举墓[16]——西江沿江风景——江川河沿岸风光——古岗古村落——陈元后人陈松山墓——合塘客家村寨——客家古村三贯村——陈元后人陈湖山墓”这样一条揉合名人墓葬、山水风光和客家风情在一起的文旅之路。为此需要在各个结点建设停车场或开避简单的停车位,建设旅游指示牌等旅游设施。

图14 思寮村灯亭

4、位于罗董镇思寮村的畔耕陈公祠,位于省道S266旁,从广佛肇高速谷圩出口不过几分钟便可到达。思寮村是个古村落,村内百年以上的老屋有数十座。村中心有座建于乾隆年间的灯亭(图14),虽小犹珍。不但历史久远、建筑特别,而且记载着当地乡村起灯、庆灯的民间习俗。可谓是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完美结合的文化遗产。思寮古村依山面河,林木幽深,溪流淙淙,只要稍作整理,就可以是一处小巧质朴的旅游点了。此处可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从整治好古村的周边环境开始,逐步修缮好村内每处古旧建筑、古巷道。同时,建设停车场、旅游厕所、制作标志牌、指示牌、说明牌等。由于此处交通方便,是从南面进入国家级4A风景区——封开县龙山风景区的必经之路,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一旦和龙山风景区优美的自然风光结合起来,将极大地提高当地的旅游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吸引游客的到来。

5、位于渔涝镇戴村的将军博士祠,距封开县旅游风景区黄岩洞景区和龙山景区不足5公里,也是位于进入景区的必经之路——省道S266线旁,交通也极为方便。戴村也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古村落,村中同样有较多的明清古建筑,其开发方法和开发价值和畔耕陈公祠所在的罗董镇思寮村一样,他们都是极易打造成旅游景点的古村。

总之,关于两千年前的广信县人陈钦、陈元,有明确可信的历史资料记载。在现在的封开县境内,有其墓葬、有专门祭祀其的祠堂,有其族谱,有其后人的墓葬、祠堂和碑记等。这些实实在在的实物和历代史书的记载丝丝入扣,是汉代广信县留给现在的封开县的一笔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当然应该对其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弘扬,让其为增加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添砖加瓦。

附录一:《陈湖山墓志铭》(断行用/,标点符号为笔者所加)

先公讳道蕴,字宣猷,号湖山,姓陈氏,世封川人。曾祖志荣,妣楊氏。祖五福,妣叶氏、麦氏。父曰光,诰赠奉直大夫、陕州知州,妣李/氏,诰赠宜人。公有大志,精学业。万历甲午,为县学生。庚子食餼,天启甲子,贡于朝。崇祯已已,授浙江金华府学训导。敦孝弟,杜/修贽,谋生储,饰祭器,订仪註,置舞生,正声容。监司莊公荐公才,委署浦江县事。公冰鉴自持,公明御下,案无留牍,庭无留狱,赋/宽税平,民感课登,两院交荐。癸酉升陕西西安府高陵县知县。陵大户收粮解饷车辄堵家,公放归。农收觧,惟吏火耗减革,时流寇/猖狂,公修城积谷,备火器,促民运粮入城,使贼不得掠。练乡兵二千有奇。乙亥,与寇战,斩获甚众,寇自此慑。邻县民托妻子/于陵,以为固。有冤狱蒋旦见陈献策。公白,恤部淂末减民讼,原被自拘不差衙役,民感而化。陵不产细褐,而有其征,民苦甚,公

/请罢之。公暇讲乡约,葺学宫,置学田,勤季课。丙子发解者五人,而除衙蠢弭妖乱,年饥振粥,掩骼养孤,又其教养并行,宽猛合

/宜者也。丁丑,升河南陕州知州。陕自流贼破城,土贼劫掳,赋急差繁,民多弃去。公招游亡,宽租赋,民始归。于是,备粮草,筑瓮城,/增窝舖,设垛閘。城之滨河有水患者包以砖。濬濠注水,濠水灌田,树墙护濠,掘抗陷马,令明威著,流贼弗敢攻。筑磐石扼要二/大寨,于孔道构屋其上,置兵三百人守之。又令通州築寨一百四十六。选材简壮,一寨有警,各寨邀击。土贼不敢至。陕居黄河/南,河有砥柱三门,河冰则寇渡。山西兵守之,无糜饷,扰民。公奋然自任,请以河为界,晋兵守北,公练乡勇兵守南。奉旨往议,省饷数/万。有旨优叙,陕驿所钱粮皆邻县协济。自协济不至,专责陕民,民苦之。公募夫马,求刍牧,身任其劳,又议各县代陕觧京边,陕/代各县支协济,请旨准允,孤寡不扰,陕丙子以前宿逋十数万,公力请谥之,民始甦。文庙州署各毁于兵,公为重建。召公其棠/在陕,公作亭覆之,增修祠宇,凡有兴作悉捐己俸,官银未尝派,旱蝗步祷,一本至诚,祈辄应响,生闵而学等。弃儿史小蛙等/日给薪米,养之三年。自贼游外出者,县指为奸,公给引费,令回乡里。陕俗竞讼,公请至,论理,理至,论法。廉明大振,邻民上讼及有/疑狱必决于公,无不平者。库更侯继孔侵银六百两,纳监院承差,前官不敢诰。公治如法,直声大著。已卯,上以公有政绩,锡诰/命晋阶奉直大夫,赠先人如公官妣宜人,时公年六十有四。庚辰致政而归,接院高公,贤公,请助以资斧,爰乃杜门课子,建祠/奉先,祭祀诚洁。语及先人,辄泫然流涕,而一饭不忘君父。岁赋必先输纳。先帝升还,如丧者妣。周邑侯欲筑甕城,资防御,公佐/成之。及周之去,立祠以报。丁亥遭变,集乡里守御,当事授以监司,谢不受。公做秀才时,便以天下为己任。封盐引多,饷重。公白/盐道,得减引一百三十。公好施,尤笃于宗族,友教胞弟,使为名士服器,每分已有,聪年割散百金与之,无吝色。弟或违言,待之/益厚。城西路坏,公买石筑砌五里许。公孝友愷悌,廉明御侮,忠守孝,大率类范文正公,所不同者,未登弟居要耳。然为学者师,而/愧为民父母,而不愧不可以见其全乎。公生于明万历丙子八月十八日辰时。终于辛卯三月初一日,享寿七十有六。正配蒙/氏,次配吕氏、罗氏、萧氏。男,鸿,选贡翰林待诏。鹤,年少有学,可大吾宗。女二,一适林超泰,一适庠生叶埏挺。孙男虞武、虞文。孙女三/俱幼。今以壬辰七月十九戊子日辰时,葬公于本县修泰乡三贯村庇子山,坐坤向艮之原。呜呼,墓必有誌而褒叙令德,尚俟/名贤,孤不敢僭,谨疏其萃,纳诸玄堂。呜呼哀哉,孤子鸿、鹤泣血谨记。

附录二:《湖山翁墓碑文 录下》(断行用/,标点符号为笔者所加)

/临封自秦八(入)职方迄今二千余年,其间多士诞生,指不胜屈,如汉之春/秋博士陈元,唐之大魁莫宣卿、巍甲陈万言尤其表表者。明德化翔,洽英贤选(迭)兴,而刺史大夫陈湖山公,復钟光岳之全气,/踵武而起,实元之裔。将万历四年丙子也,公幼弱已之属文。乃游/泮,即为督学当道所知。食餼多年,棘围屡战,竞以明经领荐贡。/初受金华府学道司训。敦行课艺,明礼,修乐,德教。覃敷监司拭目,致/有摄篆浦江县之(知)县,操行冰清,刀猷监炤,庭无滞讼,野有歌乐,学校/邑乘,意成加(嘉)焉。经世才己略见一班(斑)矣。于是,两台交荐,简命重领,/癸酉秩升陕西高陵县。而陵固烦剧邑也。公绾符三载,历试诸艰。时/流冦纵横,所至群邑,无不披靡。而公以文事,抒为武备,选兵而精壮,/有练方,守则要略有書(书)。

墉堑高深,粮草充极,或首望而气短,悍卒/过而魂消。邻县如泾阳、三原、临潼之民,皆恃而托庇焉。故有“万户/沾恩”之颂。下则葺学宫,置祭器,购膳田,勤课艺,蒸我髦士,俾/孝行艾章,若出一途。丙子科,高发者五人。冤狱蒋旦诸儿,皆/以至诚詧释。且赈饥而行,全活者居多。掩骼而藉敛不少,剔奸/除蠹,诸事励精,皆实政也。迨报载而当道疏荐于朝。升河/南陕州知州。凡一切民间利病,皆以陵之政治焉。然陕之地犹烦/于陵,而治陕之时愈敝于陵。而公直以远安集为已任,起敝扶/危,兴利除害,创硖(峡)石为盤石,俊郊为乐郊,貌兹孑遗,莫不詠鸿/雁而安者。陕人来暮之日,歌行客鸣騶之颂,良有以也。于防河/省金钱驿递,而调之匮乏,赈贫穷,养孤寡,简词讼,决疑狱,文庙/重修,甘棠復荫,种种善政不胜梅举。故凋敝残破之区,宛然昭/公过化之旧。后人受公之赐,想公之德岂徒若晋人望峴山/而思羊叔子哉。已卯秋,/上以公有异政,锡诰晋阶奉政大夫,赠先考如公官,妣妻皆宜人。/时公年六十有四矣。致政南归,创祠祀先,课子裕后。时平则损已/以行博施,世乱则纠众而计守御。自胞弟以及于乡亲之无告者,俱/受其惠。当道复起官,不受。辛卯秋九月朔,无病而终于正寝,年七/十六岁矣。至明年七月十九日辰时,葬于庇子山之巅。呜呼,仕宦/至于刺史,德泽加于士庶,貤赠而尊先人。富贵而悬亲属,人/情之所愿,今昔之所难也,而公兼有之。以视博士诸公,岂将/后先辉映哉,而事业实加大也。暄生虽晚,为公内姪,犹幸得/与公同笔砚。当公在浙时,暄以汗漫之游,亲陟其地,得其实/政最详。其在秦与豫也,暄先人及舍弟亦以登眺山嵩华之一胜/也。再至公治,观其设施,察其民之所感,故得公之实政又最详。归/而父子兄弟私相与语,未尝不心服也。及公既没,讣音乍闻报,景/物悲怆,涕泪交顺,不觉痛吟二绝。今公乃郎以志属暄,暄宁敢/辞?但深恨弱笔无以扬励徽犹于万一也。追芳而阐茂,实不/无望于后之俊,乃于郎盖惓倦焉。乃郎长鸿,少而明经,首荐待诏翰林院。次鹤,幼而岐嶷颖拔,究心艺苑,皆声誉藉藉,將来/末可量也!

/铭曰:

麟山郁郁锦水溟,先生产此山川钟灵。合塘之汇,庇子/之巅,先生归此,瓜瓞绵绵。下元玄黓,执除之岁,月在大晋,/日在张度之六。

后/学,沐恩内姪,蒙曾暄拜撰。

河南陕州知州陈道蕴并妻蒙氏诰命一道: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国家州牧之设,亲民视令,率属视守,厥/任綦重,非莹卓之才不易称也。尔河南陕州知州陈道蕴,/器宇端凝,才谞敏捷,明经振铎,多士尽赖,陶镕政敷实鸣/琴四封咸歌悌恺缓纵懋绩晋耀方州,克影保障之勤,有造/灾危之地,兹以覃恩授尔阶奉政大夫,赐之诰命。夫陕,古虢/国地,周召甘棠在焉,今黎民残于烽火,尔尚益劢拊循以嗣前美,/钦哉!又制曰,以绩学树骏明,时必有鸡鸣警旦之助,然或德/懋相成,愿违偕老,匪有愍綸昌彰往绩。尔河南陕州知州太守妻/蒙氏,夙闲乾,动应图箴,膏大佐夫,共劢量惟之志,缟綦从官更/安范釜之情。惜梁筍空有而淑懿末泯,兹以覃恩赠尔为宜人。/爰贲露萧之泽,扬蕙之芬 。制诰之宝/崇祯十二年五月吉旦。

附录三:陈松山墓铭文(断行用/,标点为作者所加):

/祖公讳文富,字润之,别号松山。有隐德,严以治家,和于处众,人以为太丘復出。

/世居城西,乃曾祖赵禧长子。配祖母袁氏。子三,长天祥,曾孙圣进,仲父天ⅩⅩ/琼州府授,孙陈其诚、其志、其蕴、其学、季天钟。公生成乙己年七月二十四日/子时,终于嘉靖二十五年丙午四月二十三日亥时,寿六十有三。越卒丁未仲冬望/后五日未时,卜葬修太乡果岗村河塘岭,坐亥壬向己内,世崇甞祀迨万历初/其茔碑为猺贼所毁。及父明農日廼聚俸余,市砖石,将鸠工修复,为有待于X/家之吉。寻父亡,卒未终厥事。诚等承父志而新。今茔焉,益始其事者父,而终其/事者则试等也,然则吾父不俭其亲之心,或可少慰于万一云。

孝孙:陈其蕴、其诚、其志、其学

曾孙:陈嘉训丶嘉诰、嘉谟、嘉详、嘉语、嘉诏、嘉策、嘉章、嘉文、嘉会、嘉谕、嘉诣、嘉琪。

玄孙,陈豸、圭。

时大明万历二十七年岁次已亥十二月二十一日未时仝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