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生的迷局常常始于不知道“名与身孰亲”

2020-01-03罗大伦编辑清风

科学生活 2019年8期
关键词:名气名声名誉

文/罗大伦 编辑/清风

老子在《道德经》中的一个章节里开篇就提到了这句话:“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名与身孰亲”是什么意思?“名”就是名字的名,名誉、名位、名声都是这个名,与身体相比哪一个更重要呢?这是个大问题,我们的人生往往因此陷入迷局而不可自拔。

首先来说,身体一定是重要的。我们谁都知道身体很重要,但是跟一些问题比起来,有时候自己就会无视身体。比如说名声、名誉、名位这些东西,重不重要?有人说“名”不重要,身体重要,那你太理智了。其实名声、名誉也是重要的,在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和交际中,一个人积累的名誉往往就是这个人社会生活的基础。其他人为什么要和你交往、合作?就是因为你这个人名誉很好,值得信赖。

无论在中国还是外国,当一个人去世的时候,为什么他的朋友甚至街区的人都要去参加他的葬礼?这可以说明在这个人在世的时候,他积累了很好的名誉,大家都信赖他,都当他是朋友,大家在葬礼上来怀念他,给他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特别是在中国,如果一个人的葬礼上就寥寥几个人来,那么说明这个人这辈子活得有点问题了。

过去有的名医一去世,大家都来纪念。比如说傅青主去世的时候,送葬的就有几千人,这在当年那可了不得。那么多人来,说明什么?说明很多人在他生前得到过他的帮助,所以他有很崇高的名誉。可见名誉是很重要的,是一个人处身立世的基础。

但是,名誉有时候因为某些原因比如传播的方式等,容易突然大起来了,这个时候就要警惕了,你的名誉和你的身体是不是相符的,和你本身做的事是不是相符的,这点我有体会,尤其是现在的互联网时代,名誉非常容易被扩大。

比如拿我自己举例子。我清楚自己有多大本事,我能调理一些小病,调理一些功能性疾病,这是我擅长的,但是有些大病我治起来也非常吃力,有的根本就治不了。我坦诚地讲,我绝对不是大家想的那样,像古代的神医那么厉害,事实上我连古代名医的皮毛都不及。古代名医都是了不起的人,人家的书我都没看完,就算我认真看完,都读了,就能学会人家的本事吗?也未必。所以,我只是个普通的中医工作者,只是因为有了互联网的存在才有了现在的所谓“名”。最早我给大家讲中医故事,好像这种讲故事的方式比较能让人接受,结果慢慢传播开来,后来又被邀请上了《百家讲坛》,借助各种媒体,名气就慢慢大起来了。这个时候怎么面对名气,可真的要深思了。首先说这名气好不好?应该说一方面是好事,比如说我讲的知识就更容易传播和接受了。

我举个例子,如果人身体哪儿长了个疮,不能用药把疮全部贴上,一定要在疮周围敷药,让毒气从中间出来。一两天后这个疮就能收回去,效果非常好,这叫箍围法。在中学的时候我想出这么一个方法来,后来上大学的时候,同学脖子长了疮,我都是这么给治的,治好了很多的同学。后来我看古书,发现原来古代人就是这么治病的。于是我就想宣传这个方法,可是我认识的人是有限的,就身边这点人,这个方法传播的范围就很有限,所以虽然到处都想跟人讲,但是因为名气不够大,没有传播途径,所以大家也听不到你的声音。

有了点名气以后,再传播起来就容易了。我写一篇文章,有那么一两万人看,大家再去转发传播,结果就越传越广,好的方法就这么传播出去了。我平时有一些学习国学的感想,如果我没有名气,我只能跟邻居讲、在家里跟亲戚朋友讲,传播是有限的。有了点名气以后,可以利用电视、书籍、杂志、互联网等平台多给大家传播,这是好事。

名誉跟名气是有差别的,名誉的“誉”字有称赞的意思,名誉是好的名声,名气就有点虚幻的东西了。名气还能带来什么?可以带来做事的便利。你没名气的时候去办事,申请想要搞一个什么东西,有的部门就开始问你了:“为什么呀?你经营能行吗?”“不行,你知识不够,回去准备知识去。”“你资格不够,不给办理。”等等。要谈合作的时候人家也不相信你,“你能行吗?你这个可以吗?我们觉得这个项目不行,我们再找找合作伙伴。”“对不起,您这不行。”但是有了名气以后怎么样?“罗博士,你想办这个没问题,我们合作,我这个平台好,你跟我们合作一定好。”你看有了名气后,办事的机遇就来了,你可能更容易施展自己。

接下来名气还能带来什么?还能带来生活的改善。我之前学中医的时候,默默无闻,天天在家读书,有时候真是入不敷出,经常跟家里要钱。后来有了点名气以后,生活就改善了。比如说有个地方需要搞活动,请我去做一些跟他们活动的主题吻合的讲座,然后给我一点费用。我不是个贪婪的人,但是这个费用真的能改善生活,而且能支撑事业运行,比如说我们想搞个工作室,我们送粉丝点书;我们搞点慈善,有时候要捐点款,但是这些钱哪儿来钱啊?你要有点收入才能做到这些,所以名声也能带来生活条件的改善。但是必须冷静,如果你的名气跟你做的事不相符合了,那就出问题了。

比如说我没那么大本事,但是老百姓都想找我看病,这个时候压力就来了。我每天收到几百条求诊信息,其实很多人我是帮不了的,他叙述得不清楚,隔着互联网也不能开方子。当面诊病的时候,医生要全面诊断,要分析很长时间。在网上把症状轻易地那么一说,我告诉大家,真会出错的。比如有人把舌图拍过来,我一看,大概知道这人是什么问题;等到有机会见面的时候再看,怎么不对啊。他说:“那天我开的日光灯拍的。”我说怎么舌头发蓝发紫呢。你看,隔着网络和屏幕,很容易有假象,所以见面才能认真的看。

每天几百条信息,大家对你那么多期望,你能看过来吗?肯定不行,所以这是什么?这就是名气带来了太多虚妄的东西,大家往往误认为你是了不起的人,其实我就是个普通的人,我会的这点东西,基本上都已经写出来给大家看了,没有更多的东西了。我能做的是要继续看古书,再一点点学习。所以人必须保持冷静,如果不冷静的话,那就要有麻烦了。可见名声、名气千万不要和你自己掌握的知识、你做的事脱节了,脱节太多会出问题。

老子在《道德经》里边,一再强调这样的思想,就是把你本身做的事扎扎实实做好,至于做事带来的名气及其他东西,不要太在意它。如果把重点放在名气上,事只做了一分,名气却搞出九十九分,那么做事本身的根基就会动摇。但是现在,太多人没有什么本事,但是为了博取名气都在靠炒作。

比如说讲经济学,客观一些讲就好了。但是有些人认为客观讲不能吸引眼球,所以就要危言耸听,讲得吓人一点,“我告诉你们,你们中产阶级在10年之内全部会破产”云云,大家一看就慌了,“不得了,我要破产了,怎么办”,转而百分之百地听信于那些所谓的“大师”。这些“大师”危言耸听式的说教,归根结底是为了博取关注和名气。这种危言耸听的结果会怎样?你追求名气那么大,跟你做事本身、你做的研究本身是不相符的,结果一旦你的名气破产了,整个信誉就破产了,然后你就失去了整个做事的根基,原来的事就做不好了。

老子在《道德经》“名与身孰亲”这句话里边,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就是我们为了名誉往往会不考虑自己身体的健康,大家说会这样吗?当然会了,要出名是要付出数倍的辛劳的,那怎么付出呢?那就是玩命地工作,做很多与此事有关的事情,甚至忽视身体发出的超负荷信号而拼命奔波与应酬。每天晚上连夜写东西,必须写那些耸人听闻、博人眼球的文章,所以玩命儿写。写东西还只是一部分,还有人要出去应酬,周旋于豪门之间,跟各个名人交往,跟各个新闻媒体交往,不断应酬,甚至玩命应酬。

在古代,应酬这个事也是非常普遍的,尤其是名门之间的各种周旋,谁家豪宅请我喝酒去,我把最好的衣服换上,到人家去跟着喝酒。人家长夜之饮,你也跟着做长夜之饮,喝一晚上、吐了又喝,喝了又吐,吐完了还要挂着微笑。你说这是什么?这是玩命。你说现在这样的人多不多?我跟大家讲,真的很多,现在天天晚上连夜喝的,喝到凌晨三点的也很多。真的都是好朋友吗?不一定。很多人只是应酬,为了让大家认识他,他能够在这个圈子里边站住脚,结果直接伤害的是身体。

在这个时候,名气和身体到底哪个重要?我觉得这些人绝对是把名气排在前面,他们觉得身体没问题,是可以支撑的,但是实际上你可能想不到:就在这种汲汲于名利,天天在名利之间转,正如张仲景说的“企踵豪门”,其实也是在慢慢地消耗自己的生命。张仲景在《伤寒论》序言里边就把这些人怎么得的病都给写出来了。

老子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名与身孰亲”,答案到底是什么呢?各位应该很清楚,答案是身体是第一的。身体都没了,哪来的名誉、名声呢?如果你根据身体量力而行,随缘地,扎扎实实去做事,做好了事,名气自然会跟着来的;但如果你把着眼点放到“名”上,一心要追求“名”,事情可能偏离正轨,甚至伤害身体,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道理。老子这句话对今天的我们有着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

关于名气,要分享起来内容很多,我是深有感触的:其实名气带来的便利和它的烦恼几乎是等同的,所以尽量要忘记这个东西,去踏实地做事。我们大家都应该思考 “名与身孰亲”这个问题,如果把这个问题想明白了,你的人生才能真正的顺畅。

猜你喜欢

名气名声名誉
十五分钟的名气
名声和荣誉
为名誉和土地而请愿
谁是“名誉镇长”
孔雀爱羽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两亲家之间的名誉权之争
问答
名声
老街名气